03.04 如何看待被淘汰后对郭德纲说“走着瞧”的上交博士夫妻?

西凉攻城狮


不论怎样评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夫妇被淘汰后对郭德纲说“走着瞧”的这件事儿,《相声有新人》这档东方卫视选拔相声新生代人才的综艺节目,在第一期就“一炮打响”。

虽然这第一发炮弹有些更像“窜天猴”的路数,兵出奇招!但是制造话题量和关注度的效果肯定是成功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博士生的情况。

这位男士叫李宏烨,生于天津,是上海交大2015届材料博士。妻子郑钰是昆明人,上海交大2014届材料博士生。

李宏烨2003年入学后即加入交通大学相声协会,并曾经担任会长。2017年这对博士夫妇加入了苗阜的青曲社,当时青曲社还专门发了一条欢迎的微博。


江湖传说,郭德纲的德云社和苗阜的青曲社平素不是很合拍,那么这次《相声有新人》第一期火爆的开场是否“事出有因”!

据这两位博士生的朋友说,这两夫妇平常说话妙语连珠,是活跃气氛的高手。

可是,女博士还好,这位男博士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表现的确实有些咄咄逼人。

时至今日,相声这门艺术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就肯定面临着创新,这点毋庸置疑,也和保持发扬传统不冲突。

李宏烨与郑钰作为交大的博士生,“不务正业”的研究相声,说明也非常热爱这门艺术,各方的初衷都是一致的。

但是,作为相声界的后起之秀,尊师重道还是基础功课。

郭德纲虽然与“主流相声界”有矛盾,但是对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还能心存敬畏。郭老师话上不饶人,但肢体动作一般比较文雅,还没见过他拿手在台上对哪位长辈指指画画。

很是奇怪,这二位博士生的底气何来?是他们发明的“公式相声”吗?

相声是最讲究现场“咋挂”的,咋就用公式给推出来了呢?相声最好看的地方就是出其不意的现场发挥,如果把相声程序化,到底是要表达个啥意思。

为什么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爱好当然可以有,也可以为相声推陈出新,但老一辈的相声人出来做《相声有新人》,还有《笑礼相迎》这些节目的初衷,也是为了相声传承,没想让相声变异。

不论怎样,在这期节目播出之后,《相声有新人》一炮打响,两位博士也一举成名,其他的暂且不论,各方通过这次对峙,各有支持者,也同时打开节目与相关人员的知名度,也算是种另类意义上的“共赢”吧!


金色口红


昨天看了这段视频,老郭丢下德云社去干这个,英雄被钱所诱啊!如果照此下去,德云社可能也就是个流行歌曲罢了!

反正这对博士夫妻的公式相声一点儿也不好笑,反而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说是新相声,其实感觉跟现在的小品语法更接近些!如果笑与不笑有一定的公式可寻,博士夫妇的相声应该让人爆笑才对。

一段相声的好与不好,观众的感觉才是王道,如果这对博士夫妇的相声能够晋级或是得到郭德纲的认可,才是问题!《相声有新人》能请郭德纲去当评委,说明节目组对郭德纲是认可的,所谓博士夫妻对老郭说的“走着瞧”,在我看来或许只是一种相声人的正常模式,不一定是对老郭的挑战或怒怼。

出几本书的人,不一定是作家,也跟专家无关,这就如同现下流行的激励书藉一般,找几本书相互摘抄,很快就能出版一本自己的书藉!可这跟你在台上的表现并无任何关联!这对夫妻就是如此。

我不是站在郭德纲的角度去说话,也不能对这对夫妻的公式相声发表意见,我个的看法很简单,能在台上逗乐观众的相声就是好相声,你可以不是博士,也可以不出书。

当然做为相声来说,路数也很多,不能以郭德纲为标准,谁也不敢认定是相声就是郭德纲,是小品就是赵本山。观众才是衡量你相声好坏的标准!“走着瞧”并不是对郭德纲的不敬,也许只是这个博士的缓场方式!是金子终能发光,究竟这对夫妻的公式相声如何!正如他所言,走着瞧吧。





边陲后主


这对上海交大博士夫妻,据我所知参加了多挡选秀节目,如央视的《开门大吉》、安徽卫视的《我为喜剧狂》,当时苗阜是评委之一,被选入苗阜的战队。成绩都一般般,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说在交大的校园里也是一个活跃分子,用所谓的科学方法创作了上百段公式化“相声“,其实就是拼凑的笑话段子而已,这次来到《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来就给老郭一个下马威,送上三本“科技大作“(书名我都不想说)调侃老郭您不一定能看懂,然后开始他们的公式化相声表演,至于整段表演效果如何(我已在其他回答中有表述,这里不谈)。
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没有通过,这时这


周阿繁




西门观点:智商也许很高,但情商的确太低。如果这对博士夫妻今后还要坚持‘’走着瞧‘’,艺术之路会更加不堪!

事件大略:


能读到博士,应该说智商比较高,做事也很勤奋努力,但在综艺节目舞台上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面对被淘汰的结果,竟然能对目前相声界的大咖郭德纲说出‘’走着瞧‘’这样没水平的话!

在目前的相声界,郭德纲可以说是最有资格评价相声好坏的大师级人物之一,即便他会偶然失误,但还有其他评委,也不会冤枉了这两位博士。



也许是这对博士夫妻太自信了,认为他们不仅是博士,还出版过多部有关相声理论的书籍,竟然被你们淘汰,因此,大为不服,口出狂言,咱们‘’走着瞧‘’!

不知道这对博士夫妻要让郭德纲‘’走着瞧‘’什么?是静下心来,努力学习相声,然后到其它舞台或节目展示自己的相声,得到好评,以此打脸郭德纲,还是在网络发文抨击郭德纲?

但无论是哪种目的,至少现在应该是自己打脸了。‘’走着瞧‘’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你们拥有的知识水平高度错位,这样的三观,应该不会有多大出息,至少在相声演艺方面不会有什么改变。

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距离,不是你的理论水平高,你的实践水平也超一流。这对博士夫妻虽然在理论上出过几部有关相声理论的著作,但绝不能以此证明他们的相声说得好。



这和写文章作诗一样,很多中文教授写作理论一流水平,但你叫他(她)写小说或者写诗,他(她)不行。因为理论不等于实践。而这对博士夫妻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口出狂言。

如果这对博士夫妻坚持自己的言行不改,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会更加不堪,不信,咱们‘’走着瞧‘’!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我有不同的看法。

这对夫妻有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搞笑程度,这些程度通过统计可以转换出搞笑指数,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这些指数可以真实反应出相声精彩度,为以后只要看到指数就可以通过对比分出好坏。

这类的公式也可以作用于影视,小品,电视剧,很有可能用于赛事精彩程度的评价。

但是会计算不等于会表演,错了就是错了,老郭跟他讲,要有表演,他跟老郭说要有根据。

有人说这是固执,但我个人认为科学就需要固执的人做固执事,最后最好惊艳到你。

当然不会表演的人,生搬硬套是不可能的,一个哑巴喜欢相声就一定按公式就能让人笑吗?哗众取宠就。明摆着欺负哑巴,但是这个哑巴会表演,肢体语言也可以,可见是需要磨炼出来的。

迫切的想让人们知道笑是有根据的,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拿自己的缺点去撞击别人的优点。

为什么不开发一套能真实反应出相声好笑程度的软件,用于相声有新人的选拔,让观众明明白白看相声让评委也有个参考?


谁说世间人情少


传统综艺节目很久没有爆点了,这次终于爆出一冷门,居然是个相声节目。不管大家怎么骂这对博士夫妻,至少有一点,他们激活了相声这潭死水,而且让一贯喜欢撕逼的相声界,空前团结起来。

我没看过这个综艺节目,后来找了视频来专门看了一下。不得不承认,博士确实狂妄了些。首先,作为一个选秀选手,起码的谦恭态度还是要有的。很可惜,从他上台到离开,让人感受到的都是狂妄。就连送别人本书,还在扉页写上“看懂难,应用更难,咀嚼咀嚼。”你送那人且不论人品如何,好歹在如今相声界那是有一定地位的。

其次,相声不是不可以用公式来计算,谁规定过不能用公式计算相声?数学计算已经引入很多艺术领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绝对不是你会计算几套相识公式,就能说好相声的。再说了,你会写不代表你就能演好。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有句大家都听烂了的话却是至理名言,那就是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不能少。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想凭花架子投机取巧,只能摔大跟头。

但是,个人觉得这件事发展到今天,这对博士夫妻被妖魔化了。他们的一些言论被断章取义。例如,我们要回答的这道题,题主的倾向性很明显,只选取了“走着瞧”三个字,让人看起来是在威胁人,甚至有点恐吓的味道了。其实,博士李宏烨说的原话是:走着瞧,今天是您不让我们过,明天说不定坐在这个位置的是我们。撂了句狠话,继续狂妄。

这几天天天被博士和公式相声刷屏,基本每条后面都有一大堆钢丝在骂博士夫妻,尤其是骂李宏烨,骂得很难听,差不多连他无辜的家人也骂了个遍。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文艺允许百花齐放。他狂妄,前面有坑等着,你们连人家家人都骂,那就可能不只是素质问题了。


南京老張


忍着笑,憋着尿,看完了整个内容,不由得想感叹一句: 博士是真的,但什么事都能“博”一把,是假的。

术业有专攻,相声这个领域,自然有相声人扛着。 一个相声社,再成功,也是高校里的相声社。 充其量,是在大学里有影响力,说大了,在大学生人群中有影响力,再说大一些,在某类人群中有影响力。

但如果认为这种成功和影响力能够让自己有能力去刷新相声甚至颠覆相声,让现在的人“不再喜欢太平歌词”,那是扯淡。

夫妻二人的衣服上的公式,反正我是没看懂。

不过没关系,因为有一个基本事实是,相声不可能公式化。在和郭德纲的论证中,博士们提到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观众,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演员。

意思就是,作品、演员、人群、环境等因素,对相声是有影响的。

但其实,夫妻档是在偷换了概念:先假定相声可以公式化,再去讨论不同场景下相声的公式化处理。 实际上呢?肯定不是。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突然像一句废话),语言的艺术,关注的核心是语言。

妄图用公式去解决相声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科幻,类似《三体》中的情节:AI智能文学创作,给出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容量,AI也能创作出经典精彩的文艺作品。

但这种假设本身是想象,而且,公式能做到,未必能够高效率的做到。 公式也许可以测算出某一个笑点,但公式相声必须保证整体演出的每一个瞬间都符合公式预期。 换句话说:每一次表演都在控制和预料中。

这种表演,会好?

夫妻二人对相声的态度,其实是让人很愤怒的。 对,是愤怒。 观点的冲击和不同,本质上是一种推动。

但夫妻二人其实是对相声有蔑视的,说白了,这对夫妻压根没瞧的上传统相声。 博士读到哪里去了? 难道说,把一些能让人笑的话,用比粗对话的形式放在舞台上说出来,就是相声了? 这也太简单了吧?

再说一次,上海交大的相声社,也就是上海交大的相声社,一个学神社团。 仅此而已。

对话+文字游戏+逻辑急转弯=笑点。 也就是这个样子。

台风上,缺少一种自然。

表演上,缺少控制力。

内容上,远远达不到相声演员们的那种举重若轻的程度。

就像他们自己做到的那样,知道观众什么时候会笑。

但也很难让观众大笑。 这就是他们的相声。

可以说“走着瞧”,但别光走不瞧。


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不请自来

我是一个非主流自媒体的老白!

近几天交大博士的新闻和流量是霸占了所有的屏幕了,作为一个头条的老炮儿,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明显是让人看不起了,哈哈!闲话少说,直奔主题,这就不少了。

先说一下公式相声这个名称,我觉得就是一个伪话题,相声本身是一个挣饭吃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更是各色人等都有,比如:建国前后的德、寿、宝字辈的若干大师,小的实在敢直呼其名,更不敢妄加评论,各位看客自然都知道是谁了,这里就不说了。

咱们今天重点说一下文字和明字辈的吧,首先说文字辈的,改革开放初期,经过十年浩劫的洗礼,确实出现一大批相声大家,如:马季先生、侯耀文三爷、捧哏大家石富宽先生、文根大师苏文茂先生、高范组合的两位超级捧逗先生等等。为了适应那个时代的需要,基本以歌颂型相声为主,以讽刺型题材为辅,对相声基本功的要求不是很重视,大部分作品以说为主,以学唱歌为辅,没有更好的阐述说学逗唱的相声要素,但是这些不代表各位先生没有基本功,就像马季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这代相声演员不是不会,而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下面重点说一下明字辈的,我只能说哈哈了,可能是各位大师没有教他们基本功,也可能是他们压根儿就不想学,或者是其它什么原因,本人感觉就是不会,以姜公公为代表领着一帮“串”霸占了电视、收音机等所有媒体,天天以溜须拍马捧臭脚为主题,各地方说着“四不像”的玩意儿,还美其名曰新时代的相声。就是这个所谓的新时代相声,把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相声行业糟蹋的体无完肤,变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硬,更加变成了春晚的鸡肋节目,最后我们只能弃看春晚的相声,从此也使得二人转类的小品异军突起,培养了一大批不会唱二人转的二人转演员,(这里就不重点评论了)。就在这时突然一声春雷炸出了一个叫郭德纲的后生小子,该人没有明确的师承(曾经的所谓师傅好像也不承认他了),没有强大的后台背景,更没有大把的钞票炒作,有的只是对相声的超级热爱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有着为相声行业拼撒一腔热血的狠劲,异军突起的再北京小剧场表演着一种久违的“玩意儿”的真正相声,让我们从新听到了各种地方小曲儿,听到了各种方言,听到了各种叫卖,听到了各种大段灌口,也让我们感到相声这个行业没有完,还是活在我们“三俗”老百姓的生活中。

但是该人的出现,确触动了“串”的奶酪,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帮子只好忘记之前的勾心斗角,为了集体的利益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誓要将之铲除,表现出不死不休的忘我状态。在此阶段,幸得候三爷慧眼识珠,顶着巨大压力,收归门下,给了一个真正的相声门名分。值此大好时机,借如此东风,郭德纲不负三爷的祝望,开枝散叶,把相声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相声行业如此火爆的同时,混进来一大部分“文娱骗子”,顶着相声的光环,满世界招摇撞骗,各种名义的“相声”层出不穷。

更搞笑的就是这两个博士的“公式相声”了,纯粹就是扯蛋,甚至说在扯扯就把蛋扯下来了,因为她们根本就不理解亦或是更不知道什么叫相声,只是顶着博士的光环四处出击,博取流量,其心可诛,其罪难绕。更加可悲的是国家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培养出的理科博士,不去专著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就算不能成为华罗庚、陈景润等科学家,但是混饭吃应该不成问题,何苦要如此哗众取宠,糟蹋博士的高尚名誉,悲哀啊!!!!!!

最后借用马季先生的一句话:我太喜欢相声这个行业了,但是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无法提及。

相声行业不是猫三狗四都能干的了的,奉劝各位好自为之吧。


河北老大海


说实话,这对博士夫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法却让人完全无法接受。

都博士了,没写过论文?不知道在有具体的实验结果出来之前,所有的想法都只是一种设想?你说方法好,可以自己在周围尝试啊,你的成果呢?

看的出来,这对夫妻挺喜欢相声的。他们觉得现在的相声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抄袭段子严重,还有一个就是无法像唱歌一样人人都可以说相声,也就是门槛有点高。

其实这两个观点,我还是赞同的,这确实为相声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他们所谓的公式相声,也无妨可以自己做尝试。


但是我觉得,即使自己想法正确,但是要懂得尊重。不要用贬低别人来显得自己厉害。不进是尊重人,还要尊重传统的相声。



不能怪老郭和其他相声演员气氛,这事换谁也忍不了。提建议可以,但是这种直接否定一群人的做法,确实该喷。

如果大家赞成我的观点,请点击一下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V电竞


评价分为三个方面:博士夫妻说的相声;博士夫妻的说话态度;博士夫妻的公式相声。

如何看待博士夫妻说的相声?

视频只有10来分钟,博士夫妻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尴尬到极点的“相声”,不但内容不搞笑,俩人说话时的语气、肢体语言都让人看得很尴尬,恨不得将他们赶紧推回到幕后去。有个女生还忍不住说,这是学术论文吗。几个奇怪的包袱,让大家看得冷汗直冒。郭德纲的表情,就像看着两个外星人在说话一样,还要忍者无聊,继续看下去。其他选手评论说:这两个人塑造了两个机器人,他们在格式化的去运用他们的理论。

看看他们的几个包袱:

1.月亮被湖水反射形成的虚线,好浪漫!

2.男博士说:我舍不得离开相声协会,所以忍痛考了个博士,博士要读好几年,为了不耽误你,我们结婚吧。

3.男博士对女博士说:我保证会像永动机一样一直对你好下去。女博士的包袱是:永动机是个伪命题。

我真想发出小岳岳那句经典台词:我的天哪!这俩到底是从哪个星球来的?

博士夫妻的说话态度

估计这才是大部分人看不惯二者的主要原因吧。

1.俩人一上来就是很桀骜不驯的态度,一上来就要掌声,自我介绍还反复强调自己是博士。通常看相声演员一上台都是很谦逊的,再大的相声艺术家上台也不能有这种骄傲的态度,这让观众很反感。这两个上海交大的博士,比同样来自交大的史炎,差了可不止是一星半点。

2.一上来就带着三本自己写的书,送给郭德纲,还不忘加上一句显示自己低情商的话:估计您能看懂这本。事实可能就是这样,但您话不能这么说啊。郭德纲很无奈地收下并表示自己会认真研读。

3.对于郭德纲不认识他们这件事,二人觉得郭德纲很无知,让他回去问问于谦。

4.郭德纲说没明白这个公示相声是怎么回事,想再请教一下他们,话说得很客气。男博士怎么接话的?你听:没关系,你说我指点。紧接着底下有个观众就说了他一句:这人真不会聊天。

5.郭德纲说评价相声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看上演是否成功,就是是不是能逗笑观众,让观众都愿意掏钱买票。男博士从这里情绪急转直下,说:只要你投资,我立马就做。郭德纲说:我不能投资啊,万一赔了怎么办。男博士急了:一句话,没抢您生意。

6.对郭德纲说话一直是:你,你,你。没有一点尊重,看来他是打心眼里瞧不起郭德纲的。

7.郭德纲没让他们过,男博士很生气,说:我们走着瞧,是您不让我们过。

女博士一直没怎么发话,但是既然二人能走到一起,应该是思想和笑点在一个水平线上,能互相理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

笔者认为,这俩博士可能在学校里待得时间太久了,情商堪忧啊。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声

《新京报》有篇评论说:所谓“公式相声”并非无稽之谈,本质上是建立在归纳分析大量艺术作品基础上的“类型化”。这种方法在其他大众艺术中比较常见。比如,在好莱坞电影中,无论西部片、喜剧片、歌舞片,都有一套可遵循的创作“公式”。在这套“公式”下,电影故事讲述、演员表演,画面的光线、颜色、构图都更加专业,所拍出的电影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将说学逗唱的基本功训练和声台形表的表演理论相结合,在实操中分析结构、讲解套路,可以提高相声的效果,但是,相声毕竟是一种靠感情来体验的艺术,“懂得如何让观众笑,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逗笑观众,离不开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舞台经验,而这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

希望二人不要天天在象牙塔里搞研究,把“相声公示”的名声给毁了。多走出来表演一下,让观众来检验一下相声的效果。

PS:后来看见了下面这张图,窃以为,这俩人是不是苗阜专门指引过来给老郭砸场子的啊,哈哈哈哈!还能引起不小的话题呢,两个人也红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