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提高獲得感!昆明向脫貧攻堅“最後一里路”衝刺

掌上春城訊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東川農村危房改造讓貧困戶“居者有其屋”;“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使尋甸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六個一”精準發力辦好辦富教育,祿勸貧困戶子女輟學率為零。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計23.76萬貧困人口脫貧、19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21%,尋甸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已通過省級考核並按程序向國家申報評估驗收。

今年以來,全市脫貧攻堅立足質量導向,著眼精準施策,聚焦提質增效,狠抓作風建設,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按照“兩進兩出兩對接一提升”的工作思路,確保各項任務按標準推進,各類資源有效配置,各種力量協同配合,各塊工作有力開展。

衝刺150天,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年底前,確保189個貧困村出列,10萬貧困人口脫貧,東川區、祿勸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尋甸縣脫貧成果持續鞏固。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里路”需要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獲得感。

危房改造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2017年2月,東川磨盤山村村民建偉琳家的房子開始建蓋,當年11月就建好。同時,建偉琳通過考試,成為扶貧工作隊員。對於建偉琳來說,這個扶貧工作隊員的崗位不僅僅是每個月1500元的工資,更是一份責任。

全市以消滅農村危房為目標,危房改造覆蓋貧困戶、非貧困戶,有效消解“懸崖效應”,以“五層級識別、四類型改造、三統籌保障”的“543”工作法,破解危房改造難題。 截至5月31日,三個貧困縣區共13.31萬戶農村危房,開工130809戶、開工率98.28%,竣工123617、竣工率92.87%。狠抓易地扶貧搬遷,截至5月31日,全市搬遷安置房竣工2280套,搬遷入住1870套6702人,入住率30.01%,其中尋甸縣已全部搬遷入住。東川創新採取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集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更好地降低項目成本、縮短建設週期,加快推進搬遷安置點建設。

瞄準產業 多措並舉讓貧困戶增收

“我每個月幾乎天天都來打工,每天工錢是100塊,家裡流轉了2畝多地,新規劃的大棚也要蓋了,我家要投資兩個大棚種香瓜……”尋甸塘子街道麥場村村民柳春勇平時不善言辭,但說起將來的打算,他卻滔滔不絕。去年11月,特色香瓜種植基地在麥場村建起來,柳春勇有了土地流轉金不說,每個月到大棚打工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也有了新盼頭。去年,麥場村黨總支以土地流轉為支撐,把公司作為脫貧致富槓桿,一頭撬動田間地頭、另一頭撬動基地市場,串起脫貧鏈,並對貧困戶採取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與市場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目前,一期投入180餘萬元,建成了種植大棚19個。種植的香瓜品質優良,已遠銷山東、貴陽、重慶等地。

自全市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培育以來,“菜單式”產業扶貧模式成效顯著,先後帶動東川、尋甸、祿勸三個貧困縣區貧困戶5萬餘戶,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今年年底,力爭112個集體經濟收入未達標貧困村年內全部達標。

此外,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定向定崗定單技能培訓+建制化轉移輸出+組織化穩崗服務+制度化規範安排”的工作模式,目前,全市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61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1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99萬人),實現轉移收入8.67億元。大力實施生態扶貧,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同步推進,今年以來,累計撥付各類生態性補償資金4.01億元,聘用貧困群眾1311人為生態護林員,護林員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關注民生 切實做好健康、教育扶貧

在東川人民醫院“健康扶貧報賬點”,前來報賬的貧困戶排起長隊。趙光祿拿著“健康扶貧卡”焦急地等待著,5600元的醫療費對他來說不是小數目。工作人員打開“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管理服務端口,進行信息核實後,趙光祿可享受新農合醫保、民政救助和健康扶貧三項報銷,最後自付338元。

去年,我市下發《健康扶貧攻堅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把“基本醫療有保障”作為攻堅總目標,把“健康救助脫貧一批”作為攻堅總要求,把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作為攻堅落腳點。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參保率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100%,貧困群眾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政策,縣域範圍內“一站式”結算信息系統平臺投入試運行,鄉鎮衛生院住院免起付線,縣鄉兩級醫院 “先診療,後付費”。

始終把教育扶貧擺在首位,在祿勸“幫扶一條龍、呵護一群人、辦好一桌餐、結好一批對子、下好一盤棋”的“六個一”工程在全縣各鄉鎮、街道有序推進。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公平的教育,無疑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

目前,全市已撥付資助補助資金5.75億元,惠及學生57.98萬人次。貧困家庭適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為零,全市因貧不能接受繼續教育的“兩後生”為零,全市14個縣(市)區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全部通過國家評估驗收。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