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现在不缴纳养老保险,每年往银行存一万,30年后能养活自己吗?

Norahs


小白觉得,所有的关于养老、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其说是选择问题,倒不如说是理财思维问题。所谓理财思维,就是你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用数字的方式去建构未来。

题主这种纵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非常令人佩服(真心的)。大家都交养老保险,把自己的命运托付到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手中,倒不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凭着这种气势,以及一点理财的头脑,我相信在30年后题主绝对能养活自己!

但佩服归佩服,结合实际来看,确实相比于缴纳养老保险来说,每年往银行存一万是不好的选择。主要还是不要局限与思维狭区。这里就需要考虑到,养老保险和每年往银行里存1万,在30年后对自己的作用。

养老保险在未来是提供一个最低的生活保障。记住,是最低的保障,也就是日常衣食行的花费。像住房这种问题,需要靠着你自己在过去的努力中,通过首付+房贷的形式分期拿下的。

而每年存1万,就是这种“努力的过程”。家庭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归宿,也许30年后随着儿女的长大,我们只需要养活自己和配偶,但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养活一整个家庭。如果真的能够在家庭开支中,每年节省下一笔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进一步提升生活、教育、居住质量。

如果真的极端一点地考虑,好吧,不生小孩、不结婚,孤独地过完这一生。能够如此克制自己人生的人,不管是通过领取退休金,还是攒足30万的方式,绝对能够养活自己。就算因为没房,不能在一线城市养老,去三四线城市也是没问题的。

(这边也要补充下,就算不要养老金,医保能交尽量交,不行也要买好商业医疗保险。看病是最意外的花费。)

但结合实际来看,医社保是法律规定需要缴纳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公司单位上班,就不是你想不想缴纳的问题。但你要想明白,养老保险里包括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单位缴纳的比例更高,这是一种福利。

其次,题主确定年存款1万就真的能够作为专门的“养老账户”,一分钱都不动?在大环境下,如果不置换成为其他有升值潜力的有形资产,或是进行某种固定投资,根本别想跑过通胀。30年后的30万,购买力也会不断缩水。

在这里,我之所以佩服题主的原因,是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年存款1万是比较难做到的。当然,如果从25岁就决定了注孤生,55岁以后可能还再要活30年。如果从此不工作,30万确实不够。当然有了家庭,有了责任心和生活规划会好点,还能养儿防老。

但正如以上所说的,只要是在公司或单位工作,不可能不交养老保险,否则单位违法,这个是国家强制的。其次,如果你能做到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年存1万,5年、10年之后手上就有一笔可以运作的财产,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跑赢通胀的投资事项。

这样才能不只是养活自己,还要养好自己。最重要的是,家庭真的是实现养老的最好规划,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不结婚啊……


小白读财经


可以帮助到别人的养老。

银行利率非常低。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高的也就4%多。按这个利率,肯定是被通胀吞噬,基本等于是赔钱。

清华大学有个女教授,在1980年代初的时候,拿出一张5元的钞票,对自己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5元钱一定不能动,这样万一哪天山穷水尽,这5元钱至少还能让我活一个月。

是的。1980年初的5元钱,确实可以活一个月。然而,到了30年后的今天,5元钱连一份盒饭都买不到,也就买两瓶矿泉水。

今天的1万元,如果只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话, 可以活一年没问题。但是30年后呢?在比较好的情况下,可能也就够活一个月。30万,加上利息,大概也能活几年,算不错了。

那么交社保是不是就更保险呢?其实也差不多。今天看,领社保的老人们过得还不错,但这是今天的情况。今天有庞大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交社保金,给这些老人发。但是30年后,随着人口的急剧老龄化,交的人少,领的人多,社保能否维持还是一个问题。

现在很多老年人被各种高回报的金融骗局骗,很多人责怪这些老人贪婪,但这些老人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养老金总是在被通胀贬值,不追求高回报,也是心有不甘。

不管怎样,持有现金就是风险。比起存银行,可能还是配置一些资产更合算吧。但是这需要多学习财务知识,时刻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因为资产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变动。但是,付出学习的时间,总比拿着现金贬值要好。


脑洞经济学


首先算下,一年存一万,30年后有多少钱?我们就以存银行来说吧,存定期,年息2.1%,大概存个13年左右就可以攒足20万本息,这个时候就可以买大额存单,年息可达4%左右,那么,估算一下,30年后,存了30万,但本息和有望达80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要算算你不缴纳养老保险能省下来多少钱?个人部分一个月按400元计算,一年是4800元。这个时候,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钱千万别花了,赶紧给自己买一份重疾险,靠自己的本事养老最怕的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所以一份重疾险、一份商业医疗保障就尤为重要。

30年后,当你有了80万的时候,可以购买按月付息的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假设年息还是4%的话,年入利息为3.2万,月入可达2667元,这与目前一个退休工人的基本退休金相当。不过,考虑到30年后的物价上涨、生活质量的提高、子女依赖等因素,2667元或不能满足个人消费。然而,作为一个有80万存款,买了30年商业保险的退休老人来说,其幸福感会较强。

事实上,不支持题主不购买养老保险,首先,个人要履行社会责任,买养老保险也是一种责任,第二,购买养老保险为未开退休生活提供一份保障,生存压力降低,身体健康程度会提高。此外,通过购买养老保险获得退休金将降低因存款养老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比如老年人容易遭遇诈骗、误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等问题,造成资金损失。

最后总结下,题主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强制储蓄并通过合理理财提高晚年生存质量的问题,建议,购买养老保险+1万元持续储蓄30年+购买30年商业医疗保险。也许30年后,当一个老人需要跳广场舞的时候,人们会问他,你有保险吗?当你回到没有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跳的,因为,他们怕你出现意外而承担责任。


财经无忌


能。不过活得有点紧巴巴。

每年存一万在银行,按照目前的银行例利率,30年之后大致是80多万。这么一笔资金,用于养活自己,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活的不会滋润。

80多万现金,在现在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在80%上班族月工资在3000元或者以下的时代,算是一个小富翁。但在30年以后,80万元真不是什么大笔的款项。

往前30年,万元户属于“富豪”一族,那时候人均工资才一二百元,有一万元资产的人,就是属于顶尖的人群。

因为货币是持续贬值的,通货膨胀很厉害。简单说,如果通货膨胀达到年均2%,这三十年的存款是白给银行供应资金了。

养老保险其实是半福利性质的保险。个人交一部分、企业交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注意,有一部分是国家补贴的。

因为依靠居民缴纳的社保,是不够支付的。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以前有很多职工没有社保;另一方面,伴随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条件的进步,绝大多数公民寿命都很长,从退休开始到去世为止领取的养老金金额都大大超过当初个人和单位缴交的养老保险基金的金额,而这其中的差额都是国家财政补贴的。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社保,你是缴纳一份的钱,拿的是三份的利。

更重要的是,社保对于大病,有较高的报销比例。到了退休之后,身体器官老化,不是这个零件出问题,就是哪个部位不妥当,去医院的频率很高。有社保的话,个人负担就相对很轻。没有社保,靠,那么一点存款,不知道怎么花。

而且,缴纳社保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所以不建议现在就不缴纳养老保险,单纯的靠每年一万的银行存款来养老。这个不但无助于提高退休生活质量,反而是降低了养老质量。还是保证社保的基础上,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利用长期定存,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

人的一生,有风光,也有寂寞,未雨绸缪的方式越多,等到了不再会怎么挣钱的老年时光,就会多了点自我倚靠的可能。


波士财经


无忧精英菌认为单靠每年存钱到银行来养老,是不能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的,主要原因如下:

1、 银行存钱不能养活自己

假设你每年往银行存1万块,现在的利息太低了,活期存款利率为:0.3%,定期存款三个月利率为:1.35%,存款半年利率为:1.55%,存款一年利率为:1.75%,1万元村上一年的利息也就是175元左右,30年算起来利息才8万多左右,再加上本金只有40万左右。假如退休后人还能活个20年,不计算通货膨胀,每个月预估花费2000元,坐吃山空,这40万花起来真的非常勉强。而且你需要考虑的还有身体机能的问题,万一有个大病,钱就很容易打了水漂,对晚年没有任何保障。

2、 养老社保,对社会是一份责任,对自己是一份保障

个人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买社保,社保对社会是一种责任,一般来说交的多,日后发的也多,对未来就是一种保障。退休后未必能让我们过上很富裕的生活,不过有了社保,养老起码有了保障,而且养老保险基本每年都在涨,虽然幅度不大,此外,养老金还包括了医保部分,生病住院都有一份保障,但生存压力可以降低不少, 也大大降低风险。

3、 鸡蛋不能放在一篮子里

在我看来,社保要交、银行钱要存、商业保险要买。当然,如果自己的理财能力比较强的话,可以不考虑直接存银行,而选择优质的理财产品,让自己的钱生钱。至于商业保险,则可以考虑重疾和寿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自己的晚年有个好的保障。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无忧精英网


多年以前,被卖保险的骚扰得很烦的时候,有书君也有过这种想法,那时候认为保险都是骗人的。而且拿计算器噼里啪啦的按复利算了一笔账:



每年存一万元,按照4%的复利计算,第一年存的一万乘以1.04的30次方是约3.243万,第二年是一万乘以1.04的29次方约3.119万,以此类推,三十年存下来,总额约为58.3万元。


而各种保险产品返还的,有的接近这个总数,有的才50万左右。那还不如自己做理财,要是有6%的复利,不就是赚了吗?


估计和以前的有书君有一样的想法的人不少,所以才会有人问:“现在不缴纳养老保险,每年往银行存一万,30年后能养活自己吗?”


现在的有书君负责任的告诉你:每年仅仅往银行存一万,30年后不可能养活自己!


1、算算每年一万,30年后有多少钱


每年一万,平均每月833元,现在的你,每月833元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在农村,自己有粮食种青菜够温饱度日,在城市,过什么日子,自己脑补想像。也可能有人会说,30年后加上利息,每月就多很多了,有书君就继续给大家算算这笔帐。


假设你今年30岁,30年后60岁退休,按平均寿命算,大概还可以活15年。30万的本利总数按60万计算,之后的余额在15年中还可以产生约20万利息,平均每年5万多,每月4500左右,看上去很多,应该可以养活自己。


但是,上面的计算只算利息,完全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其实,每年的通货膨胀率都要大于利率,也就是说,30年后的4500元还不如现在833元的购买力,你还觉得够养活自己吗?


回过头来我们看30年前,88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工资是八九十元。现在哪怕是在餐馆洗盘子,除了免费吃至少也有两三千,工资涨了30-60倍,物价平均涨了40多倍。生活费涨的少些,也差不多是20倍。


如果30年后,你只花生活费,就按800元计算,20倍也得每月16000元!


2、养老保险与银行存款的区别

银行存款就是在银行里的账户余额,除了利息,银行不会多给你一分钱。


钱存银行想让鸡生蛋,可却有可能连鸡都被人抱走。自己生病了,银行有钱要不要取?儿女买房要不要取?亲朋好友有困难借钱借不借?在银行里被人惦记着,可能名曰救急,什么时候还你就不一定了,更不用提利息了。


就算如你意,钱好好的存在银行30年没动,可退休后你敢多花么?谁也不知道会活到哪天,要是身体健康,比你预计的多活了几年,可你的钱已经取光了,你还活不活?


交社保就不一样了,活到哪天养老金就领到哪天,你自己活着也有底气。账户里定期来钱,这个心态是不一样的。生病了也不怕,有医保能报销一部分,总比自己全部承担要好多了。



3、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按保单规定给你对应的钱,给多少在你买的时候都已经算好了。保险公司是要赚钱的,不会因为几年后通货膨胀率突然变高就多给你一些。


不过,保险也会有一些其他福利,比如,重疾赔付,意外赔付或意外免保险费等。


养老保险是国家帮助你应对通货膨胀的一种手段,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统筹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是与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的!在岗职工涨工资了,你的养老金也涨了!从2005年开始,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已经“十一连涨”,而且是以每年至少10%的增幅上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而且个人账户没有领完可以做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同时医保看病可以报销,养老保险的福利还包括丧葬补助和死亡抚恤金。


养老保险不仅没赚你的钱,国家财政每年还给社保巨额补贴:2014年补贴6572.98亿元,2015年财政补贴9741亿元,换句话说,你买了养老保险才可以享受国家的这个福利补贴!


所以说,缴纳养老保险还是合算的。


看了这些对比,你还觉得社会养老保险坑你,不交把钱存银行么?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除非您的生活极其简谱,不然是不能的。

首先,让我们算算我们具体需要多少财富才能够在退休以后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市面上常见的观点是,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资产中提取4%的资金。这笔资金应该相当于退休前的收入或者可以接受的退休后的收入水平。然后,每年从退休资产中提取越来越多资金,直到死亡。算上这期间的资产投资回报,这种方法大致可以保证三十年内过上符合要求的生活。

然而不幸的是,最新的研究显示,伴随着人类寿命越来越长,退休时间越来越长,金融投资的收益又越来越不稳定,现在更加推荐的办法是退休第一年提取3%的资金。

换句话说,在退休的那一年,总资产的3%应该是你所渴望的年收入。假设我们希望到时候拥有折合今天10万人民币的年收入。如果在大城市的话,10万人民币一年并不算特别宽裕。但是考虑到年纪大了可能已经解决住房问题,也没有特别多的奢侈开销,10万人民币应该还是可以活得不错。那么我们退休时候的总资产就应该折合现在300万人民币。

其次,300万人民币是折合到今天的资产价值。伴随着通胀,资产价值是会逐渐缩水的。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接近2%。考虑到官方数字偏低,我们假设在未来通胀都是2%。(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低估的数字。很多海外估测认为中国实际的通胀可能会超过两位数。)假设我们再工作30年退休,按照2%的通胀水平,今天的300万人民币相当于30年后550万人民币。

当然,上述的核算做了大量的简化。但是整体的数量级是没有问题的。现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今天的你每年收入10万人民币,再未来的三十年里,你能赚到550万吗?

不能的话,就该有危机感了!


科学地摇尾巴


每年仅仅往银行存一万?30年后就想养活自己,想得也太美好了吧!

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30年前父母那代年轻人每个月才挣30块钱,这还是以工资高福利好著称的工人,农民以及打零工的人赚得就更少了,如果那个时代有人说,每年存100块,30年后就可以养老了,你是不是觉得滑天下之大稽,30年后的人看现在的你,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通货膨胀是很可怕的,它的可怕之处不但在于每年收你的铸币税,还在于它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点稀释你的财富,短时间你还浑然不觉,当你反应过来,你的财产已经被时间和通货膨胀的大浪冲刷得差不多了,悔之晚矣。何况现金和银行存款是这世上最不保值的东西,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是通过把钱存到银行里来致富的,三十年前万元户觉得自己把钱放到银行里存着,靠利息都能过一辈子了,现在一万块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月赚一万都不算多。

养老保险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一种手段,靠自己攒钱和投资来养老,根本应付不过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不用说把钱存到银行里了,就算买股票之类的高收益高风险投资,普通人能赚钱的又有多少,股市里一大堆散户一次次被割韭菜,别说赚钱养老了,不赔钱都是好样的。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不靠养老保险,试图靠个人攒钱养老的人都凉凉了,我家的亲戚就是那样。我一个远房叔叔,二十年前需要交2000多块钱作为养老保险,他那时候觉得两千多块太多,交给国家谁知道几十年后这笔钱到哪儿去了,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靠自己赚钱养老,坚持不交这笔钱。现在年龄大了,生意不景气没攒下来多少钱,现在每个月没有收入不说,还得让儿女每个月给养老钱维持生活,悔不当初。

所以说,养老还是要靠保险,不要高估自己的赚钱能力和投资能力。

评论员:TQ


首席投资官


看到这个问题,终于明白我妈为什么不交这一万块保险了。就前阵子,我妈突然跟我说想买保险,一年一万,交十年,以后就可以每个月领两千块了。我吓了一跳,唉哟我妈开窍啦?还懂买养老保险啦?因为我妈是不认字、手机也刚学会怎么发语音的。能知道买保险是个很大的进步...

(后来才知道是我那辞了七年教师职的二表姐,转卖保险去了,第一时间发动亲戚去买,哈哈)但是过几天,我妈又决定不买了。

我很着急,说为什么不买?!她说不买了,你哥大了,得装修新房(我家是农村的),得攒个几万给他娶老婆。

我说你能不能多想想自己,他要娶老婆就让他自己挣钱去啊,你想好自己就行!赶紧买吧,老了有保证......我苦口婆心好说歹说,也劝不动我妈,最后还是没买。

现在看看这个问题和下面的答案,原因大概就是:怕通货膨胀,怕钱不值钱了,谁都没有安全感。不只对银行没有安全感,对保险业也没有。有大量数据和帖子分析过,现在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已经逐渐亏空,加上老龄化速度实在太快,我之前帮导师查论文资料的时候,看过很多相关文章,确实现在的年轻一代逐渐养不起老年一代了,生育率持续下降,生活水平又比以前好,死亡率逐年降低,大家都很长寿,老龄人越来越多。所以缴纳养老保险业未必保险...三十年太长了,谁都说不准。

但我妈可没想到那么多,就是爱而已,没有理财观念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养呗。


众需友


作为养老考虑的话,能够缴纳养老保险还是尽量交,尤其是在职的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还是要比其他的理财方式要划算的多,除了自己缴纳的部分,单位也会补助一部分。像题目中这种情况,每年存一万,存30年的情况,类似于定投,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算。


本息和一共是41.8万元。可以看到,选择一年期定期按照2.1%的年利率,这种方式并不核算,作为养老金的话,60岁退休,再生活30年,这些钱是肯定不够用的,连必须的生活费都不够。

如果我们做363天左右的理财产品,每年本息再做复利投资,持续30年,我们再看一下结果,按照目前理财的平均收益率5%来计算。

这样下来本息和是71万元,作为退休后的养老金,勉强可以,假设活到90岁,平均每年还可以支配2万多元,相比之下要比定存划算的多,但是每年可支配的2万元的多元,仍然不足以养老,尤其是不能防病。

考虑完费用问题,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通货膨胀的问题

我们按照最近十几年的平均通胀率做一个测算,2004-2017平均通胀率计算结果是6.37%

假设未来的三十年,保持这个平均值不变,按照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超不过6.37%,也就是说,你做的投资在30年后,没有增值,反而购买力在下降,那么作为养老来说,这种投资显然是失败的。

假如未来的三十年,能够保持2017年1.27%的通胀率,那么按照题目这种理财方式,才有可能实现财富增值,但是作为养老,显然是不行的。

这样做并不妥当,不如去坚持缴纳养老保险。对于在职职工更是如此,养老保险作为单位对员工的一种隐形福利,除了个人缴纳以外单位还要补贴一大部分,相当于你用一倍的已有资金获得了两倍以上的养老保险本金,要比任何的理财形式都要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