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帮萨达姆大骂美国的外交部长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结局怎样?

Laura-wei


中东狂人萨达姆出身草根,奋斗一生终成总统,与伊朗狂打八年、出兵科威特、与美英等斗智斗勇,最终惨死在美国人手下,其实他的命运在苏联解体后就已注定,谁叫他手握石油呢?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副总统、国防部长、内政与外交部长、甚至萨达姆本人要么跑了、要么藏起来了、要么投降了,但有一人“凭借一张嘴,胜却百万兵”,自导自演的在媒体面前一直鼓舞着伊拉克人抵抗美军,因这种顽强不屈、抗战到底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他就是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

出生于 1940年的萨哈夫新闻专业毕业,1963年加入伊拉克社会复兴党,曾任伊拉克驻缅甸、瑞典、联合国大使,1992年至2001年期间担任伊拉克外交部长,后因为得罪太子改任新闻部长,被踢出权利核心圈。

萨哈夫与萨达姆是老乡,但因他什叶派穆斯林,而萨达姆却是逊尼派穆斯林, 虽同属伊斯兰教,两教派水火不容,因此萨达姆只是把萨哈夫当同乡而未当做心腹。

2003年4月8日,当多国联军开进巴格达时,事先猜想的血腥巷战出有出现,而是见到的是大街上召开新闻发布会:

萨哈夫头戴贝雷帽,身着绿军装,精神矍铄的站在一堆各式各样的话筒,远处火光冲天,炮声隆隆。萨哈夫“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着冷静,语速极快,表情夸张,手势有力,妙语连珠:“我站的地方就是伊拉克新闻部。美军没有攻到这里,美军没有攻人巴格达。”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退路堵死。”“美军要么投降,要么待在坦克里等着被烧死。”

战争爆发后,萨哈夫每天在电视台亮相,一面骂小布什是“傻子”、“混蛋”,骂布莱尔是“私生子”,骂联军是“蠢货”、“牛仔”、“外国来的恶棍”、“吸血的畜生”、“战争犯”,一面大力吹嘘伊拉克军队,让各国人民云里雾里不明白当时的形势,竟待伊拉克放大超、使出“杀手锏”。即使伊拉克首都被占,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他还在那鬼辩,让人以为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各国记者明知他“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记者说“我宁可看谎言家,也不喜欢刽子手”,这是最高褒奖。

2003年6月26日本人接受了阿联酋迪拜电视台的采访,但很多回答都是“是”或者“否”来回答,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他拒绝评论萨达姆倒台的原因,并称时间会告诉大家。

萨哈夫战斗到最后一刻,被美军带走后又被释放。后来全家移居至阿联酋,当地的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

2014年11月,瑞典报纸发布了一个在阿联酋的一家医院一名疑似萨哈夫的病人的视频,生命垂危。

现在伊拉克人民生活现状有目共睹,如多些象萨哈夫这样民族英雄!多些象他誓死保家卫国的这样世界英雄,伊拉克何至如此?

我们必须为萨哈夫点赞、敬礼!必须向类似萨哈夫的英雄点赞、敬礼!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美丽青春您真痘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人叫做萨哈夫,他当时是伊拉克新闻部长,并不是外交部长。主要的工作就是新闻发言人,可以说是萨达姆的代言人。说到其结局,还算很不错,美军并没有为难他,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将其释放,之后萨哈夫带着家眷到了阿联酋,在哪里继续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现在已经80多岁了。

关于萨哈夫此人,世界对其评价很高,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全国军队溃散,大部分军官被策反,不是投降,就是逃跑的情况下。只有萨哈夫在坚持每天战斗。他每天面对全球媒体,以强硬的姿态表明伊拉克的抵抗意志,和美国的失败结局。即使到最后时刻,萨达姆带着都逃亡了,其还在向全世界表示,总统还在指挥战斗,必将与美国战斗到底,伊拉克必胜,美国必败。



而且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美军坦克都打进巴格达,离他只有几百米距离了,他却还在坦然自若的开新闻发布会,强调美国将陷入伊拉克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必将失败。这一刻世界都为之感动。因为在哪个时刻,负责保卫国家的军队都已经溃散投降,整个伊拉克都沦陷了,而只有他还在战斗,可谓是国家的最后斗士,国家的英雄,令人敬佩。

也许正是因为此,美国对其比较敬佩,而且其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实在没什么威胁,这才将其释放。如果伊拉克多几个像萨哈夫这样的人,如果军队里多几个像萨哈夫这样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将领,那么伊拉克不会那么快被灭,萨达姆也不会被送上断头台。而现实是几乎所有的军官拿着美国的绿卡和钱财,放弃了抵抗,放弃了国家。把伊拉克搞成现在这样,四分五裂,军阀混战,一文不值!


历史真相背后


萨哈弗原来是伊拉克的一个教书匠,这个小教书匠凭自己的敬业精神,步入了萨达姆的执政团队,任伊拉克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海湾战争时,美国人对伊拉克狂轰乱炸,萨达姆的百万军队的头头们,吓得跑的跑,逃的逃,只剩伊拉克的新闻发言人萨哈夫,临危不惧,顽强抵抗着!敌人打进了巴格达,萨哈弗说,这是我们有意放进城的,我们想让美国人尝尝伊拉克人的拳头!美国人已经占领了巴格达机场,萨哈夫说这只是一小股敌人,用不了多久就会比消灭!记者问,总统府为什么已看不见其他的伊拉克人,萨哈夫说所有伊拉克人都在拿起了武器,抵抗美国的入侵!后来,人们把萨哈夫的发言,形容为一个人的战斗!开完记者会,萨哈夫一个人回到了姨妈家,直到战争结束!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人们知道伊拉克的军队的高级将领们,早被美国人所收买,这些人都成了伊拉克民族的耻辱,只有萨哈夫不惧生死,舌战群儒的敬业精神,使他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英雄!甚至美国人都网开一面,没有把他列入追捕名单!

现在,回过头来看萨哈夫的发言,犹如一场场很有喜感的脱口秀!但伊拉克的这位投笔从戎的书生,宁死不屈,爱国爱民的精神,令世界人民肃然起敬!这是一位大写的伊拉克人!


西贝游天下


2003年3月,当时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军队几乎无还手之力,萨达姆和他的高官们几乎都从巴格达消失了。留在巴格达,代表伊拉克政府的,就剩萨哈夫了,他在战争结束之前,几乎天天出现在世界各大电视媒体上代表伊拉克政府发声。

萨哈夫天天都要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全世界的记者们宣讲伊拉克政府的政策、诉求、愿望等,在讲话和回答记者提问时,经常语出惊人!

他说:我要告诉大家总统仍然在位,伊拉克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时,他也会幽默一把:“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侵略者!美军进城后,他又说:“我们是故意让他们进城的,因为这样才能更方便我们消灭他们!”

其实在战争的最后的时间里,美国大兵就站在坦克边看着萨哈夫,萨哈夫依然严肃地举行着新闻发布会,这时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变成了他的脱口秀节目,他总是强调:美军会失败,胜利属于伊拉克人民。

萨哈夫每次举行新闻发布会,阿拉伯世界的人都会蜂拥观看电视直播,他迅速地火了。当然,他是一个文职官员,人畜无害,美军也不会为难他。战争结束后,萨哈夫也下岗了。

战后,萨哈夫带着家人移居阿联酋,在阿联酋的电视台做起了节目主持人,当然,风格还是幽默风趣和语出惊人。


云中史记


萨哈夫是伊拉克的民族英雄,萨达娒不是,在巴格达已遭美军铁蹄蹂躏,坦克巳经隆隆开进离他只有几百米远,枪炮声犹然在耳,总统萨达姆都带着卫队逃跑了,萨哈夫还歪戴着贝雷帽,招开着伊拉克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他仍然镇静若定,情绪激皍的像全世界宣布,伊拉克必胜,美国人必败,美国人巳在伊拉克十几万军队的包围中,准备在萨达姆的指挥下,各个击破,美军巳遭受重创,他的每场新闻发布会我都在新闻里看到了,记忆狵为深刻,萨哈夫,伊拉克人应该给他塑座铜像,永远纪念他,他的民族气节在国家危亡时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致美国人对他都另眼相看,他虽然不是萨达姆亲信,但他一生维护萨达姆,一生不事二主,伊拉克沦陷后他逃亡土耳其,对伊拉克忠心耿耿,全世界人都尊敬这位老先生。愿他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永远是学者


十五年前的4月8日,当美英联军几十万士兵乘坐装甲车开进巴格达时,想象中与十几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展开残酷巷战肉搏的画面没有出现,几乎是自由挺进到了一座空城里。


和京剧《空城计》里相同的是,这座城里也只有几个伊拉克人;不同的是,守城的不是在城墙上弹琴,而是在大街上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堆各式各样的话筒,海浪般簇拥在一个头戴贝雷帽,身着绿军装,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人的前面。这个人就是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的萨哈夫。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一个人应战的战斗。


远处火光冲天,炮声隆隆。萨哈夫“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着冷静,妙语连珠:“我站的地方就是伊拉克新闻部。美军没有攻到这里,美军没有攻人巴格达。”


被逼无奈,又说:“我们是故意将他们放进城来的,这样才能更便于消灭他们。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退路堵死。”“美军要么投降,要么待在坦克里等着被烧死。”



萨哈夫用“嘴弹”对抗着导弹。


自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萨哈夫每天都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通报战争状况。


战场上,联军用“战斧”导弹攻击着伊拉克的军队和建筑;会场上,萨哈夫用精妙的阿拉伯语,把美英“二布”骂得狗血喷头,把蛮横霸道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损得狗屁不是,把不可一世的美英联军挖苦得一文不值。


他骂小布什是“傻子”、“混蛋”,“我的英语讲得比布什这个恶棍好”;


骂布莱尔是“私生子”,“鞋都穿不好”“英国还不如一只旧鞋值钱”;


骂联军是“蠢货”、“牛仔”、“外国来的恶棍”、“吸血的畜生”、“战争犯”,“针对平民的国际流氓”,骂得大胆泼辣,粗犷豪放,痛快淋漓,霸气侧漏!



萨哈夫用自己的尽责为伊拉克赢得了舆论人心。


4月8日,除萨哈夫以外的伊拉克政府官员和十几万的共和国卫队突然“从人间蒸发”,新闻大楼早在之前就已被炸塌。但萨哈夫依然在几个助手陪同下穿戴整齐出来工作。


4月9日,联军已经占领了巴格达。这天早晨萨哈夫还想到巴勒斯坦饭店去召开新闻发布会,半路上发现前方有美军士兵在巡逻,就折回到广播站。萨哈夫与萨达姆政权彻底失去了联系,广播站也断了食物来源,但他饿着肚子在广播车上用阿拉伯语继续广播,要求市民们拿起武器抵抗美军。


这场极不对等的战争,最终毫无悬念的是美英联军赢得了胜利。


但恪尽职守,坚持到最后仍在“满嘴跑火车”的萨哈夫,不仅迫使联军推迟了一天攻城,为萨达姆等人的逃离争取了时间,而且让一贯善打舆论战的美国在宣传舆论上输得一干二净,时至今日世界舆情仍就向着伊拉克人民。萨哈夫是伊拉克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萨哈夫舌战美英,实质上是弱势力在国际强权高压下的呐喊,尽管是一种无助的呐喊。


因此,各国记者没人讨伐他“睁着眼睛说瞎话”,更有人说“我宁可看谎言家,也不喜欢刽子手”。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萨哈夫在新闻发布中“秀”出了高度,也尝到了落寞。


通过新闻发布,让各路记者记忆深刻,让阿拉伯民众为之着迷,让世界人民难以忘怀的萨哈夫,也尝到了凄凉。


萨哈夫学养深厚,工作尽责。但在伊拉克政府中却不是心腹。海湾战争之后,做过八年外交部长,但一贯的“坏脾气”使本就危机四伏的伊拉克外交更是“火星四溅”,2001年因与萨达姆长子乌代的矛盾被撤职,做了新闻部长。


萨哈夫在萨达姆政府中就是个异类。这不是因为只有他不留萨达姆式的胡子,而是因为他原先是什叶派穆斯林信徒,而且既不是萨达姆的亲戚,也不是其同乡,再加上和乌代的矛盾,自然成了边缘人。


所以,最后只留他一人坚守巴格达,做挡箭牌,放烟雾弹。


4月10日他走进美军营地,希望投降,但美军经过简单的询问后就把他放了,而且还把他从扑克牌通缉令里拿走了,这也许能说明他在萨达姆政权中的地位和分量。



悲情谢幕的萨哈夫和伊拉克一样晚景难料。


2003看4月10日,当人们如期坐在电视机前,想再享受一会萨哈夫的“脱口秀”时,却看不到了他的身影,好多人心里觉得空落落的。


2003年6月下旬,失踪了两个多月的萨哈夫在媒体重新露面,又一次引起轰动,弄得巴格达市民“彻夜不眠”,怀念他、同情他、惋惜他,也恨他。此时的萨哈夫已是青丝变白发,恰如过昭关的伍子胥,一夜白了头。


他的说话也不像过去那样幽默了,声音也沙哑了,人也消瘦了许多。他使巴格达市民一下子从麻木状态中醒悟了过来,明白“真的变天了”。


据说,这位当初的大明星战争结束后表示“今后绝不从政”,希望过“平静而又充满亲情”的生活。后来他移民阿联酋,并且受聘于阿拉伯电视台,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名嘴”。


由于不在美国扑克牌通缉令之列,萨哈夫可以和家人一起快活地享受自由的生活,成为伊前政权高官中最幸运的一个。


但他晚景中似乎仍有不少未知数。历史将如何证明萨哈夫的一切?萨哈夫表示,要在适当时候把这一切都写出来。也许现在已经写好了吧,只是从那时起在谷歌与百度中再无他的讯息。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萨哈夫作为新闻发言人,每天都向世界各国的记者宣称萨达姆在战斗,伊拉克军队在战斗。只可惜伊拉克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在战斗”,其他的伊拉克领导人和军人全逃跑了。



1.萨哈夫在大学期间攻读新闻专业,毕业后打算当一名英语老师,1963年他加入伊拉克社会复兴党,之后他担任了伊拉克电视台的新闻官员。随后出任伊拉克驻缅甸、瑞典和联合国大使。1992年他担任伊拉克外交部长,2001年他担任了伊拉克新闻部长。美国在2003年攻打伊拉克之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分析美国军队不敢攻打伊拉克,因为当时萨达姆手下有100万伊拉克军队。萨达姆认为如果美国真的攻打伊拉克,那么伊拉克100万军队一定会给美国造成重大的损失。



2.可是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已经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了萨达姆手下所有的高级将领。美国让这些伊拉克高级军官不要与美军对抗,而美国会给这些高级将领美国绿卡和几百万美元,还允许他们和家人到美国去生活。就这样萨达姆手下的高级军官全部向美军投降。3万美国军队只用了一个月,就打败了拥有100万军队的伊拉克。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军队进攻伊拉克的时候,伊拉克军队没有抵抗的原因。当萨达姆知道大势已去时,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伊拉克的其他官员都逃跑了。



3.而作为伊拉克的新闻发言人,萨哈夫却每天在伊拉克新闻大楼,向世界各国记者宣告伊拉克军队正在与美军殊死搏斗,伊拉克必胜。2003年4月8日就在萨哈夫最后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美国军队的坦克离新闻发布会只有几百米。可是萨哈夫仍然旁若无人地说,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没有立足之地,他们如果进入伊拉克将会被伊拉克军队狠狠的教训。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哈夫被美国释放了,他目前居住在阿联酋,现在已经80岁了,可以安然度过晚年了。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评论、留言、交流。


香堂风子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并不是外交部长,而是新闻部长。1992年至2001年期间担任伊拉克外交部长,后因为得罪萨达姆长子乌代·侯赛因被免职,而担任了伊拉克新闻部长。尽管被提出了权利核心圈,但萨哈夫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表现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可谓是尽心尽责,坚守自己作为新闻部长的岗位直到最后一刻。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的3月20日至4月10日,萨哈夫在巴格达作的每日新闻简报使其为世人关注。他精彩的表现使他在新闻评论界获得了若干外号。美国新闻界称他为“巴格达鲍伯”(模仿“河内汉娜”)。英国新闻界称他为“小丑阿里”(对比“化学阿里”,即伊拉克前国防部长阿里·哈桑·马吉德)。

4月7日,当美军的坦克已经进入巴格达时,萨哈夫在距离美军坦克几百米之外进行每日新闻简报,称没有美军进入巴格达。他最后一次作为新闻部长的公开露面是在4月8日。他说,美军要么投降,要么在坦克里烧死。

萨哈夫的结局

2003年6月25日,英国报纸“每日镜报”报道,萨哈夫在巴格达的一座路障中被美国联军部队俘虏,但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随后萨哈夫的家人通过阿布扎比电视台否认了此事。第二天,萨哈夫本人接受了阿联酋迪拜电视台的采访,尽管此次采访萨哈夫拿到了20万美元的报酬,但与伊拉克战争期间的萨哈夫的形象完全相反,很多回答都是“是”或者“否”来回答,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他拒绝评论萨达姆倒台的原因,并称时间会告诉大家。似乎在那次采访结束后,萨哈夫就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有消息称萨哈夫向美国投降,但并没有被指控罪名被释放。

2014年11月,瑞典报纸发布了一个在阿联酋的一家医院一名疑似萨哈夫的病人的视频,生命垂危。


走进伊拉克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是萨达姆时代的高级官员之一,他先后担任过伊拉克的外交部长和新闻部长。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他以新闻部长的身份坚持和美军做舆论斗争(他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主要是在90年代)。因此巴格达失陷后,他被美军囚禁了起来。不过美军最终被他的气节感动,没有对他采取残酷的措施。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与英国等国的军队绕开联合国授权,直接对伊拉克实施了军事打击。当时,伊拉克军官和政府官员争着向美军投降,但新闻部长萨哈夫一直到最后都在坚守岗位。
(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

自战争爆发以来,他每天都要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把美英联军和美国总统骂得体无完肤。可是开战后不到1个月,美军就进入了巴格达。

美军攻陷巴格达的时候,萨哈夫仍以新闻部长的身份在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并向记者宣扬说伊拉克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不过,当时的真实情况却是伊拉克军队兵败如山,连总统萨达姆都逃亡了。

(萨达姆出逃后,萨哈夫仍拒绝向美军投降)


2003年4月8日,这是萨哈夫最后一次以伊拉克新闻部长的身份召开新闻发布会了,因为美军的坦克已经推进到了距离他只有几百米远的地方。城内炮火连天,但他既没有投降也没有逃跑。在美军的注视下,他气定神闲地做完了这次发布会,最后告别了伊拉克政坛,被美军给抓了起来。

不过,由于他终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且又不在美军发布的“通缉令”名单上,所以没遭到虐待。在被美国人关押了一段时间后,萨哈夫被释放回了家。不过他认为自己为了活命而屈服于美军,无颜继续留在伊拉克,于是带着家眷搬到了邻国阿联酋,再也没有回来。如今距离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了多年,80多岁的萨哈夫还生活在那里。


世界人文通史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着其传奇性。中东狂人萨达姆曾经与伊朗打、灭科威特、与美国斗,是20世纪出尽风头的历史人物。

海湾战争结束后的10多年,萨达姆日子并不好过,他虽然一直都想翻盘,但技不如人,面对强大的美国,萨达姆心里清楚,反抗是死不反抗仍旧是死,因为美国的目的就是推翻他。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这场毫无悬念战争,很多人以为美国会陷入如越南战争那样的境地。但萨达姆并没有再现辉煌,可以说他根本抵挡不住美国大兵。

在这场快刀斩乱麻式的战争中,最为抢眼并不是选择逃亡而狼狈不堪的萨达姆及他的追随者们,而是伊拉克的新闻发言人萨哈夫。

从战争爆发后,萨哈夫就凭借他那张嘴,频频在电视台亮相,除了痛骂美国外,还不忘把伊拉克军队吹嘘一番,让人们云里雾里不明白当时的形势,以为伊拉克还会使出“杀手锏”。就是伊拉克首都被攻占后,已经宣告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哈夫还在那里狡辩,让人以为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战争到这里,可以说美国赢了,同样伊拉克也赢了。因为伊拉克赢在了舆论战,战争的主角就是萨哈夫,让美国这个舆论战高手颜面扫地。

说起萨哈夫这个人,其实在伊拉克政府内并不受萨达姆待见。虽然萨哈夫很忠诚,但萨达姆为什么不信任他呢?

一是信仰不同。

虽然萨哈夫与萨达姆是同乡,但在伊拉克伊斯兰教派中,萨哈夫却是什叶派穆斯林,而萨达姆却是逊尼派穆斯林。看上去都属于伊斯兰教,但两个教派水火不容。所以在这一点上,萨达姆只是把萨哈夫当同乡,并不会充分信任。

二是得罪太子。

萨哈夫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曾在伊拉克大学中学的新闻专业,加入复兴党后,萨哈夫主动放弃了教派。但萨哈夫并没有得到萨达姆的重用。不过在外交领域上,萨哈夫施展了自己的才华,1992年,接替阿齐兹担任伊拉克外长,却没成想得罪了萨达姆儿子乌代。我们都知道乌代可是萨达姆的未来接班人。后来乌代在自己报纸中批评了萨哈夫,萨达姆一气之下免了萨哈夫外长之职,只当新闻部长。

三是疑心很重。

萨达姆虽然很强势,手里也有一帮拥护者,但萨达姆相信的人很少。从他当总统出访的次数就能看出。在萨达姆眼里,即使自己的兄弟,他也有防范之心,不过比其他人要近,所以萨哈夫还是外人。

有人说萨哈夫是萨达姆的“一枚弃子”,因为战争后期,萨达姆的人都跑了,唯独把萨哈夫一人推向前台。即使新闻部被炸却依旧大谈巴格达的安全。

有人说萨哈夫是一个导演,一个人导演一部连续剧,让当时全世界人每天都想看到他出来“表演”。

但萨哈夫对萨达姆是忠诚的,忠实履行了新闻部长的职责。如果萨达姆不死再当总统,此人必须重用。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哈夫不知踪影,后来有资料说,萨哈夫在阿联酋过起了隐居生活,据说还要出一本关于萨达姆的书籍。为什么萨哈夫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没有被关押或者被杀呢?

首先,美军离间计。因为萨哈夫当时太厉害了,竟然以一个人的舆论战与30万大军周旋。既赢得世界的同情,还为萨达姆逃亡争取了时间。当时美国已经把萨哈夫列入扑克牌中一张,后来美军宣布把萨哈夫撤下,认为萨哈夫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也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离间萨达姆与萨哈夫之间的关系。

其次,美军的拉拢。作为伊拉克的新闻部长,萨哈夫每一句话都被人们关注和相信。所以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哈夫投降了。美军就让他接受电视台采访并表明自己投降,也向世人说明,这名新闻部长已经投降。

第三,教派的原因。大家不要忘了,萨哈夫可是什叶派,这一派在中东乃至阿拉伯国家都占有重要位置,如果美军杀了萨哈夫,会引起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反对,那么美军可真要陷入如越南战争的泥潭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