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三)

我们接着来看看香菱写得第二首诗:

其 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这首诗的内容已经能浑融在一起了,四联能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不像第一首诗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但是,朋友们请看看其他人的评价,林黛玉说:

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宝钗的评价:

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三)

香菱 黛玉

结合《红楼梦》中所说的“穿凿”,我是这样理解的:指的是牵强附会,明明没有这个意思,非要扯到这个意思上来。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作者写稻香村这个景点时,就说它: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三)

《红楼梦》稻香村

香菱的第二首诗不像第一首写得那么笨拙。说写月亮,就只知道写月亮本身。现在香菱已经懂得能以梅香、夜露、残粉、轻霜等其他事物来侧面表现,懂得含蓄了。但黛玉说她过于穿凿,就是说她写得痕迹太露不够自然。而宝钗的意思说她“句句倒像是月色”,也明确的指出香菱写偏题了。

我们再来看第三首:

其 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首联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颔联、颈联情景交融,借月景写寂寞、发幽怨,写出了“月”意象的内涵。颈联上联写游子,下联写思妇,二者交替而出,相思之情更加明显。此时,已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最后一句却不直接感叹自身的寂寞,偏推给处境同样孤凄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这个写法与当年李商隐的《嫦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三)

嫦 娥

李商隐早年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一起学习,并亲自传授他学问,还时时周济他衣食。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在令狐绹的帮忙下,李商隐才得以考中进士,同年令狐楚病逝。之后,李商隐却娶了令狐家族政敌王茂元的女儿,李商隐的行为被视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之后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来令狐绹做了宰相一直排挤李商隐不给他机会,使得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后来更是晚景凄凉。

《嫦娥》这首诗正是作于他的后期凄凉孤独之际,他不写自己,却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内中含义相当曲折。香菱诗中“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在香菱学诗这个故事中,作者仿效初学者的笔调,揣摹他们习作中易犯的错误以及他们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前进的过程,把写作的不同阶段一一再现出来,最后,作者还借俗语作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导大家写作的用意非常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