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袁世凯的墓,为什么叫“袁林”而不是“袁陵”?


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病逝。北洋政府按照袁生前“葬吾洹上”之遗愿,在河南安阳洹水之畔为其“招商筑墓”。

袁世凯并非生于安阳,他于1859年生于河南省项城县,后来定居安阳洹上村,所以他希望死后葬于洹上。

袁世凯的墓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中西结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也因此显得怪异。这些石像生保持着中国传统的风格。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代的官员造型。文官头戴平天冠,身着祭天之礼服,袖手而立。

武官则身着北洋军服,手握军刀。

袁世凯人生末尾,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招致天下人唾骂,不得已取消帝号。他死后,其子袁克定想称其墓葬为“袁陵”,但遭到徐世昌的明确反对。徐说,袁生前称帝未成,且又取消了洪宪年号,不宜再叫“袁陵”。

但是徐世昌又变通说:按照中国古代文字之用法,林、陵谐音,林可与陵互相借用,因此叫“袁林”的话,实为“避陵之名,仍陵之实”。

袁世凯的墓庐,形式最为特殊:罗马式的大柱子、山字形大铁门、铁门上的八角徽章以及青石砌就的墓冢,一派欧式风格。袁的墓葬总体是效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之墓的形制。

只不过,墓前的石五供仍是中国传统样式,显示出袁世凯一生的矛盾与时代交替之际的世风流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