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用微距拍摄昆虫有什么技巧?

苏州三忆影像


(微距摄影拍摄昆虫常常会使用f/10~f/14这样的小光圈拍摄。这幅作品采用f/14的光圈使肢体适度地保持清晰)
福大人为你解答。在郊外,在野外,或者在公园里,只要我们行走在路上,目光首先就会被那些肉眼能看到的大的物体所吸引,其实旅途上的遍地花海中、在婆娑的树林里,还有另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当然,这也是需要我们放大好几倍才能看到的微观世界。在所有的摄影分类中,微距摄影其实是一种特殊而又神秘的分支,为众多人所迷恋,纵然辛苦、繁琐,也乐此不疲。以下,就简单说说个人心得——

首先,拍摄昆虫就必须先“寻虫”。第一个问题就是虫在哪?什么样的时间和季节拍摄成功率更高?野外拍摄昆虫需要极其细致的观察力。拍摄昆虫最好在清晨的小溪、小河等水源附近寻找,潮湿的环境容易在昆虫翅膀上凝结露珠,在露水蒸发之前,它们的行动缓慢、举步为艰,这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拍摄机会,只要找到它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构图和拍摄。

(这张图使用180mm的微距镜头拍摄,它更适合配合三脚架拍摄机敏、不易靠近的昆虫)

一般在盛夏季节,雨后是昆虫的活动高峰,由于翅膀沾有雨水的缘故,它们的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也是很好的拍摄时机。很多昆虫都喜欢访花。各种蜂类、蝶类、金龟、天牛等都常常在花丛中出现。如果你对找寻昆虫无从下手,不妨多留意一下花朵,昆虫在花朵上取食的时候,警觉性也会降低,可以更容易地接近它们。

(小昆虫的警觉性很高,为了捕捉到生动的姿态,先把镜头调到最近对焦距离,然后缓慢移动身体,找到清晰的焦平面后拍摄)

其次,精准对焦才是“硬道理”。微距拍昆虫最大的挑战在于精准地对焦。在微距摄影中,可以清晰对焦的范围非常有限,只要昆虫稍微移动一点位置,很容易就脱焦了,即使昆虫不动,也需要保证相机稳定。很多人认为需要使用三脚架。实际上,只有在一些开阔的环境中,拍摄行动迟缓的昆虫时,三脚架才能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蹲守昆虫时,它可能突然从一个角落跳出来,三脚架摆放和调整完成后,昆虫可能早已不见踪影了。更糟糕的情况是,摆放三脚架时容易触动周围的枝叶,昆虫受惊而逃走。因此,野外拍摄昆虫通常不使用三角架,你可以蹲下用膝盖做支撑或趴在地上拍摄。其次,使用微距镜头拍摄昆虫时建议手动对焦。因为昆虫常常处于活动状态,景深也非常浅,自动对焦往往容易导致失误。

(这幅图使用f/14小光圈拍摄,景深非常浅,蚤蝇焦点位置的头部清晰, 几毫米外的身体模糊)

最后,注意运用光线给照片加分。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在微距摄影领域,光线显得更加重要。很多微距昆虫摄影师最喜欢明亮的多云天气,这时的光线柔和,阴影也不会太生硬。清晨的露珠会使植物和昆虫看上去更娇嫩,早上和傍晚的斜阳十分利于刻画细节。不过,微距摄影由于使用小光圈或近摄接圈等原因,非常容易损失光线,所以,常常需要使用各种手段进行补光。拍摄昆虫时,最佳的补光方式是使用外接闪光灯、环形闪光灯或者双头闪光灯这类外接光源。它们可以单人独立操控,减弱曝光时的抖动或昆虫运动带来的影响,能提升快门速度更好地捕捉到昆虫的动作。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大的景深。为了获得立体感更强的光线,拍摄昆虫还经常使用离机引闪功能。把外接闪光灯安装在灯架上,使用离机引闪线与相机连接,这样,闪光灯可以远离相机进行闪光,能够尝试更加丰富的布光效果。


福大人爱旅行


1,微距拍摄昆虫的对焦。现在微距镜头大多的都有自动对焦功能。但因微距拍摄昆虫有其特殊性(如细小的昆虫,拍摄环境光照不佳,加配近摄附件等),在微距段拍摄时,镜头对焦容易出现“拉风箱”或跑焦现象,因而手动微调对焦(或是身体轻微移动跟焦)时常是会用到的。这需要拍摄者经过的一番历练来达到。熟能生巧,掌握了拍摄起来就顺手了。

2,了解和掌握微距镜头的微拍特质,把握好微距拍摄的距离。一是把握好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二是把握好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将被摄主体特征与环境(背景)尽可能的完美结合展示出来。如下图(手机微拍)。同一主体同一场景,拍摄距离不同。因拍摄的距离不同,画面所包含的场景空间也就有所不同。传导给观者的观感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上图,视觉焦点主要是集中在主体身上,片子侧重于自然生态摄影,拍摄意图也较单纯。下图,画面包含了更多的场景背景,视觉焦点会受主体的肢体引导着向画面右上方移动后又回归主体。背景的烘托作用让观者有了联想与交流。
3,细心与耐心的观察与选择,让拍摄画面景物为我所有,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创造出画面的空间感。

(1)利用前景的虚化营造画面空间感。如下图(手机微拍)。同一主体同一场景。只是拍摄机位略有高低与角度略有差别。
这是只站在道路护栏上的象鼻虫。相对于上图,下图只是将拍摄机位稍稍下沉角度稍微仰拍,前景的护栏边沿便产生了虚化增加了画面纵深感。

在微距拍摄昆虫中,利用前景的虚化来增强画面空间感,是很有效果的却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2)运用“全景接片”拍摄法,增加拍摄画面涵盖场景的宽广空间,更好的烘托主体营造氛围。如下图
“全景接片”法拍摄昆虫,还可以应对一些体型超长的昆虫的微距摄影,这在后面章节里将会进一步的说到。

4,微距拍摄昆虫的构图。因被摄主体多处在画面纵深清晰面相对狭窄的“平面”中,因而在构图上多是以平面布局(或是对称或是线条等)来达到的。相对其它的题材摄影,微距摄影画面大多的时候会少了些纵深感。5,微距拍摄昆虫的背景选择。在微距摄影中,背景的选取与处理时常的起到烘托主体与美化画面的作用。尽可能的选取光照均匀色调相近的场景为背景。这样背景虚化后容易保持相近的色调,可提升画面的观赏性。
利用好拍摄场景的有利条件(如背景中的树叶间隙,受光小叶子,水滴等),让焦外光斑完美的进入画面,这无疑对增加画面的观赏性是加分的。


6,微距拍摄昆虫过程中,细心观察,择机拍摄被摄主体的趣味点。这一点很关键,是让观看者眼睛一亮的出彩点。昆虫的趣味点很多且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拍摄者多角度观察留意,择机拍摄。
7,微距摄影创作中,拍摄者时常要择机介入。户外微距拍摄昆虫,时常受限于拍摄环境如光照不良背景杂乱等限制。这需要拍摄者的适时介入,将被摄主体就近轻移到适合的拍摄光照环境中,尽可能的拍摄出好光影的片子。虽然这会有惊扰了被摄主体的可能,但为了拍摄效果,这个介入还是有必要的。


8,几种常见昆虫的分类拍摄。这里的分类是(个人)以常见昆虫的体型大小和特征来区分的。

(1)“毫米”小昆虫的微距拍摄。“毫米”小昆虫(个人)指的是体长在3mm以下的昆虫。如小蜂,小蝇,蚜虫等。

微距拍摄“毫米”昆虫,除了百微镜头外,还得加配上近摄附件(如:近摄接圈,近摄镜片等)。我选用的是带电子接点的近摄接圈,既不影响成像质量又可以保证百微镜头与相机的测光对焦等正常连动。但镜头的进光量有所减少,镜头的自动对焦也变得迟缓些,通常也就改为手动微调对焦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近摄接圈的长度不能超过与其配接镜头的焦距数值。


大多数的“毫米”
小虫较为活跃,因而拍摄时快速敏捷的对焦是很重要的。好在“毫米”小虫多在景深的清晰范围内,只要对上焦了,拍摄倒也就容易成了。


(2)

常见中型昆虫的微距拍摄。这类昆虫最多也最为拍摄者所拍。诸如:瓢虫,金花虫(叶甲),椿象,蜜蜂等等。
体长适中的昆虫是微距拍摄中的常客。拍摄起来也容易。相机与镜头的设置可因人而异。光圈以(f5.6-11)数值为宜,以取得必要的景深。


(3)

体型修长,触须细长类昆虫的微距拍摄。如:竹节虫,天牛,大螳螂,螽蟴等。

这类昆虫如果要全部完整拍摄,基本上是超出了微距拍摄范围了。非微距下拍摄虽然能够完成,但画面的背景很多时候是不能如愿的。如下图,利用广角镜头贴近拍摄的竹节虫。
解决的方法是:在微距拍摄下用“全景接片”进行拍摄。这种方法能很好的达到微距拍摄特有的效果。



这几张“全景接片”都是手持拍摄的。先按拍摄者自身习惯取得曝光组合值后,相机在手动M档下设置好对应的曝光组合值,镜头对焦后也改为手动M档。然后以拍摄者自身为中心按“全景接片”法平移拍摄数张。最后经电脑PS合成出片。
(4)

喜欢访花,善飞行昆虫的微距拍摄。常见的如:蜜蜂,食蚜蝇,长喙天蛾等。

这一类昆虫访花吸食花蜜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徘徊性”。只要不是受到过度惊扰,大多的都会多次返回同一花朵吸食花蜜。这就给了我们“守花待拍”的抓拍机会。

“守花待拍”的抓拍,就是以花朵为中心做好预设抓拍范围。镜头设为手动档,并预设好抓拍对焦距离。相机设置为TV快优(1/320以上),ISO数值以保持光圈在f8左右。开启相机“连拍”功能。当被摄主体进入预设抓拍范围时,手动微调或身体微移追踪对焦,同时按下快门连续抓拍。还是有一定的成功率的。
有些昆虫如:甲虫,天牛,椿象等飞行的抓拍,多是抓拍其由停棲到起飞时的瞬间状态。
这些昆虫起飞前大多都会有个或运动脚足或伸展一会翅膀的前期小动作。此时,就可以预判抢先按下(连拍)快门(1/200以上)。

(5)其它大型昆虫的拍摄。如大型甲虫,凤蝶,天蚕蛾等。这些大型昆虫体长多在50mm以上。大多的拍摄已经超出微距摄影的范围了。许多的昆虫需要用中长焦(甚至是广角)镜头来拍摄了。

户外微距拍摄昆虫,是个吃苦的活儿。

用心,细心,耐心的观察与择机拍摄,并适当了解昆虫的习性,是昆虫微距摄影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对微距摄影感兴趣,请前往近期本人所做的悟空问答《喜欢微距摄影,又不知道从哪入手练习,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的回答,谢谢!


闲人小摄fjsm


城市里长大,看到农村的树呀,叶子呀,地里的各种庄稼及各种小草野花,特衷情。

这个小飞虫不知名,我第一次看到它,正巧它落在了植物叶上,且未马上飞走,抓紧时间把它拍摄了下来。

效果还不错!



寒梅悠春


首先,拍摄昆虫就必须先“寻虫”。第一个问题就是虫在哪?什么样的时间和季节拍摄成功率更高?野外拍摄昆虫需要极其细致的观察力。拍摄昆虫最好在清晨的小溪、小河等水源附近寻找,潮湿的环境容易在昆虫翅膀上凝结露珠,在露水蒸发之前,它们的行动缓慢、举步为艰,这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拍摄机会,只要找到它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构图和拍摄。

其次,精准对焦才是“硬道理”。微距拍昆虫最大的挑战在于精准地对焦。在微距摄影中,可以清晰对焦的范围非常有限,只要昆虫稍微移动一点位置,很容易就脱焦了,即使昆虫不动,也需要保证相机稳定。很多人认为需要使用三脚架。实际上,只有在一些开阔的环境中,拍摄行动迟缓的昆虫时,三脚架才能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蹲守昆虫时,它可能突然从一个角落跳出来,三脚架摆放和调整完成后,昆虫可能早已不见踪影了。更糟糕的情况是,摆放三脚架时容易触动周围的枝叶,昆虫受惊而逃走。因此,野外拍摄昆虫通常不使用三角架,你可以蹲下用膝盖做支撑或趴在地上拍摄。其次,使用微距镜头拍摄昆虫时建议手动对焦。因为昆虫常常处于活动状态,景深也非常浅,自动对焦往往容易导致失误


骑驴拍西安


mete8手机课堂教学示范拍摄





183cmcxp


拍摄昆虫时,当它在画面中成为一个兴趣点时,并且处于恰当的位置上,那么这张微距照片就会很成功。选择一个简单的背景,这样就不会与被摄体形成竞争关系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拍摄花朵、树叶及户外的昆虫等题材很具挑战性。一阵微风就可能毁掉一次完美的构图。必须消除被摄体的抖动和模糊。 在拍摄之前,尝试在地上插根棍子,然后将要拍摄的植物固定在棍子上来保持静止。拍摄时应使用最快的快门速度,如果用小光圈拍摄,则还需要使用环闪或闪光灯组

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是必须的。你有两个选择:买一个支脚能够以最大角度张开,并可达到较低位置的三脚架;或买一个中轴可以倒置,能够允许相机正面朝下悬挂在底部的三脚架。



摄影师欧阳艳


我用手机拍摄微距的题材多一些,下面就分享几条手机微距的拍摄经验。

其实拍摄微距最大的难点就是对焦。因为微距镜头景深很浅,昆虫又比较好动,再加上户外的风吹草动,甚至我们的呼吸都能影响到对焦的准确性。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拍。你拍摄的越多,从中选出对焦精准的片子也会越多。当然也不能盲目的拍,还是有一些技巧在里面的。

1、锁定对焦和测光

这点很重要,不然手机会随着昆虫的移动不停的重新对焦和测光,而手机的对焦和测光速度又比较慢,势必会耽误拍摄时机。大部分手机通过长按屏幕就可以锁定。

2、屏住呼吸

有时候呼吸带来的身体上的律动也会影响到对焦的准确性,所以建议在按快门的期间屏住呼吸。

3、动作要轻

这里主要说的是按快门的动作,要尽量的轻,否则动作太大也会带来手机的抖动。

4、拍摄角度

如果要想画面中多个点同时保持清晰,就要调整好角度,使多点同处于一个焦平面上。比如上面的蜜蜂照片,蜜蜂和花蕊就处在一个焦平面(两者到手机镜头的距离相同)。

另外,角度的选择也要考虑现场光线的情况。因为微距作品要重点突出的就是细节,所以尽量避免逆光拍摄。

5、微距镜头

尽管个别手机具有微距功能,但是拍摄效果并不专业。因为任何一款手机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微距镜头,所谓的微距效果都是用超广角镜头结合算法模拟出来的。

如果你真的热爱微距效果,还是得有一款顺手的微距镜头为好。上图这款爱派赛最新推出的大师级百微,拥有5片4组的镜头结构(普通微距镜头只有1-3片),能实现4-7厘米的超长对焦距离(普通镜头一般只有2-3厘米)。感兴趣的朋友请留言咨询。


手机摄影手册


春天到来春暖花开,树叶变绿,很多的小昆虫也进入到我们的视线当中,成为我们拍摄的题材,属于微距摄影中的一种,微距摄影的核心在于把主体的细节表现出来,怎样才能把昆虫拍好呢,教您几个小技巧

浅景深凸显主体

微距摄影的都是小景深,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相机与昆虫距离,保证相机和主体的有效对焦。而且这样还可以得到清晰的画面,能够更好的表现昆虫的细节和纹理,需要注意的是,拍摄时昆虫的移动有不确定性,可以提高一下快门速度,这样可以提高拍摄的几率

运用光线展现昆虫细节

在拍摄时光线一定要选用柔和的光线,最好能够选择有散射的光线,这样可以使画面的亮度更均匀,在下午拍摄的光线更柔和,可以使用顺光的拍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表现昆虫表面的色彩和纹路 ,比如甲壳虫等昆虫,顺光的方式更好的表现外壳的质感,同时,测光模式因该选择评价测光,这样可以避免曝光过度

简洁背景衬托昆虫主体

我们在拍摄昆虫时,背景也需要注意,为了拍摄出漂亮地昆虫照片,除了主体要清晰,简洁的背景也十分重要,景深小是微距摄影的主要特点,所以拍摄出简洁的背景是非常轻松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背景的颜色,颜色越简洁越好,简洁的背景可以突出昆虫主体,这样昆虫可以更好的呈现在观者的眼前,发现大自然的奇妙

欢迎点击我的头像,来关注我哦,摄影的秘密,每天都有实用教程更新,如果喜欢,请留下您的赞,也请帮我转发哦,非常感谢


摄影的秘密


准备器材,调整参数,选择好角度,静下心,一步、两步,近点、再近点。




郪城疯伯虎


眼到。首先,要会观察。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用心去体察。

手到。看到一些有趣精彩场景要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按下快门,拍下精彩瞬间。

心到。对一些目标要了解它们行动轨迹特点,抓拍体现出它们本身特色的活动场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