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粮食落价工资上调,这样一落一调,跟农民有多大关系,对工薪阶层有怎样的影响呢?

诗人云雾1单


现在国内的粮食价格确实一直是涨势缓慢,而且一些粮食还有价格下调的趋势,但是看到各省的基本工资都是每年再上调的,很多人也许会就会觉得,这么发展下去,以后农村还有没有人愿意种地,到最后城乡的差距越拉越大。其实现在城市差距已经是非常大了,但是国家还是在压低粮食价格,而增加城里人的工资,这不是让农村人更不好过吗?-

粮食价格下调,这个是部分还有暂时的,不管怎么说现在所有的物价都是在稳定的上涨中的,粮食也是一样的,如果真的出现工资普遍上涨,而粮食价格下跌的话,那么真的可能没人种地了。所以这个也是在国家的可控范围之内的。

当然粮食价格下跌,最直接也是最先受影响的就是种地的老百姓了,因为这些种地一年都是靠着这些粮食活下去的,而现在本来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等等都是在上涨,粮食价格不涨还不说,还要降低这个肯定会打击种植户的积极性的。

但是粮食毕竟是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利益,而且也是每个人每日必须的,所以国家对于粮食的控制也是最至关重要的,如果价格太高肯定会引起社会不安,如果价格太低的话,那么就是前面说的会严重打击种植户的积极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会短时间的收益,因为毕竟生活开支减小了,可用支配会增多,但是长远的来说对各行各业的人都是有影响的。一种产品的价格下跌,可能也会导致其他产品的价格下跌,那么最种也会影响到消费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那么对于种植户来说也是一个打击,最终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安。

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来说粮食的价格不管是对于种植户来说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现在种地的还是在坚持,消费者也没有多大的怨言。当然国家也是一直在控制,多了就出口,少了就进口,大致稳定在在一个范围之内,这样对谁都是有好处的。

不过我也是在农村搞养殖种植的,对于搞农业的人来说确实太辛苦了,和那些公职人员是没法比的,所以我觉得应该还是要小小的提升一下粮食的价格,现在真的是太难做了。如果再不涨价的话,真的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了,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三农帝国


说实话,2018年的粮食确实落价,而部分单位的工资也确实上调了!而在这一落一涨之间,对于农民的影响无疑是种粮收入降低了,对于一些工薪阶层来说,收入有一定的提高也是事实。

为了不挑起口水战,今天我就不说工资上调对于工薪阶层的影响,接下来我就主要说一说粮食价格回落对农民造成哪些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政策变动,我国粮食价格全面下调!

熟悉我国农业政策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2015年以前,我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可谓是节节攀升的,而2015年之后,几大主粮的市场价格可以说全面的回落!

2014年前后,国家正式取消了大豆的国储,将原先2.4元每斤的国储收购价取消,改为了市场价格收购,国家给予价差补贴!后来索性直接连价差补贴都取消了,直接改为了市场化收购加大豆生产者补贴!2018年,我国的大豆市场价格是多少?东北的朋友对此深有感触吧,很多豆农向我反映,自己卖粮的价格只有1.6元左右!如果不是有着每亩100多块钱的补贴,在东北种大豆,种一亩赔一亩!

2016年,国家正式取消了玉米的收储制度,玉米价格一下子从巅峰时的1.2元每斤跌落至2016年的0.7元每斤!农民苦不堪言;

同时,稻谷的托市收购价格也逐步的下调,不管是早籼稻、中晚籼稻还是粳稻,都无一幸免。

2018年,最后一个收购价格没有下调或者取消的粮食品种——小麦也迎来了自己的收储价格标准的下调!

粮食价格下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

其实如果你们留心的话,就会发现,早在2015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就开启了价格下调的序幕,只不过那个时候只有极个别品种的市场价格出现了下跌!如果按照粮食价格下落的顺序来看的话,它们分别是,大豆、玉米、稻谷和小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无效且低端的供给太多,而急需且中高端的供给太少!说白点就是普通的粮食供给量太多出现了过剩,而中高端的优质粮食供应明显不足出现缺口甚至只有进口!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每年主粮出现丰收,却还大量进口的病因所在!

粮食价格下调和农民增收不冲突!

笔者以为,粮食价格下调确实有利于我国粮食市场的长远发展,毕竟长期以来国内粮食价格与国家粮食价格倒挂严重,不利于国内粮食产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负担加重,各种农产品市场价格过高!

但是,农民的种植收益不能够因此而降低!虽然目前我国这些年有很多农民朋友已经不再以种地为生,但是依旧有大量农民朋友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由于种种原因,种地目前才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降低粮食价格无异于是降低他们的收入来源,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笔者以为,国家应该适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在粮食价格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收入,争取能够保证农民的种植收益不降低,才是解决目前农民困惑的有力办法!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6.21


粮油市场报


问:粮食落价工资上调,这样一落一调,跟农民有多大关系,对工薪阶层有怎样的影响呢?

  • 首先我们来说下粮价下跌对农民的影响吧

我们先从大的环境来讲,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是打工收入,种地收入已经成为很小的一部分,没人能指靠种地来实现养家糊口,因此,种地收入其实是辅助型的。

但是,虽然种地收入对农民的整体收入影响有限,但种地赚钱和亏钱却完全是两个概念。应该说,这两年随着粮价的下跌,化肥农资及人力成本的上涨,种地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撂荒现象,这对粮食生产来讲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据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李钰、韩一军发布的《近年来我国小麦成本收益变化分析》显示,虽然2010-2015年我国小麦的收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之相伴的是生产成本也在持续上涨,若扣除成本因素,2010-2015年我国小麦种植纯利润是下降趋势,2015年的小麦种植利润不足20元/亩。

  • 我们再来看下粮食价格下跌对城镇居民的影响

目前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低于30%,这说明城镇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开支,当然,如果考虑进房价的因素的话,这部分开支可能更少。

不过,还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粮价呈现下跌势头,但我们要看到,粮食的加工成本在上涨,比如人工费、水电物流、广告宣传费、门面进场费等,这些费用的上涨已经远远高于粮价的下跌幅度,所以我们看到,粮价下跌对居民在食品支出方面的绝对值并没有太大帮助,食品价格还是处于上涨之中。

因此,现代城镇居民生活压力早已从上世纪的吃饭问题转移到了房子上面,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动辄几万一平的房价,是粮食根本比不了的。

  • 未来我们可以采取高粮价策略吗

其实从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对比来看,我国的粮食价格其实是处于较高位置的,这才导致大量的进口。

但我们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看,相对于粮价,在国内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比国外价格高,有的甚至高几倍,从这个方面来看,粮价是低的。

此外,地少人多的国情,也注定了我们的粮价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才是合理的。

再从国内商品价格的涨幅横向对比来看,近十年来国内粮价涨幅几乎可以用微涨这个词来形容,而同期我们看到,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角”这个货币了,而粮价还是用分、用厘来衡量价格的。

说到了这里,我们能不能实现高粮价政策,对粮食本身来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最终取决的还是房价问题——毕竟,我们已经在房子上绑定了一生,粮价再涨我们该拿什么来交换呢?或许是等房价下跌了,人们对粮食这种商品的价值才会重新注重起来。


每日粮油


工资上调和粮食价格下跌对离退休和挣工资的人员是好事。而工资是根着国民经济总收入(gdp)的增长而上涨。如此看来物价也会根着上涨。那么人民的人均消费指数(cpi)也会提高。对于大多数的工薪阶层而言也是一忧。而粮食价格下跌必定会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也会下跌。比如:肉类和禽蛋以及水产养殖等。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也是一喜。

gdp和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涉农产品比如:化肥、农药、种子都会根着上涨。而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降。这让很多农民想不开。其实粮食价格是根着国际粮食价格走的。外国人少地多,土地平整适合机械化作业,这就大大降低了粮食生产的投入成本。由于我们国家的人多地少,土地零散脊贫,农民还是半机械化半人力的生产和外国相比还是处于弱势。尽管国家给了农民一定的补偿,和以前相比农民还是吃亏了。举个例子:我们辽南这大多数都是山地,玉米产量低。平均亩产为1000斤(按14%水分。)在2014年我们这玉米价格每斤达到了1.2元(国家保护家1.13元)。每亩地总收入1200元,扣除投入500元,每亩纯收入700元(包括人工。)。现在玉米价格0.85元,投入550元,每亩可纯收入1000✘0.85-550=300元,加上国家补偿100元,也就是每亩一共收入400元,和2014年比每亩少收入300元。本人承包了几家邻居一共40亩土地,每年少收入300✘40=12000元。所以本人今年减少了土地承包数量。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有小面积土地扔荒现象。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下跌,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低了购买力自然会下降,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


山野50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认为粮食价格下落城里工作人员工作上调,跟农民关系很大,跟工薪阶层影响不是很大。

因为现在粮食价格与其他工业品相比,本来就相当低了,种粮的农民效益很低,不少农民靠种粮越来越难维持生活了,甚至不少农民对粮价过低也是非常抱怨的。而不涨价到还好,让一部分农民仍在坚持种粮,现在还要价格下落实际对种粮农民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可能不少农民就真的再也无法继续坚持种粮了,农村搁荒地只会越来越多,年轻一代都中向往跑到城市里打工,农村将不断空心化和边缘化,未来粮食供应会大问题,如果真的有一天遇到天灾人祸或突发战争,国家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城乡居民,那麻烦可就大了。

而且粮食下落,城里工作人员涨工资,只会越发加剧农村与城里收入分配差距,导致农村种粮农民的日益贫困,城里工作人员的收入越发增加,最终农民都不愿意呆在农村种地。

对工薪阶层来说,粮食下落,工资增加,可能在生活开销上节约了一点点资金,毕竟现在粮食消耗不是很大,粮食下落对购粮支出下降影响有限;也就是说虽然粮价下落会让城里人收益,但这种收益不多,只是从长远来说真正伤害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开伟观察


粮价跌工资涨,使得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对农民和工薪一族影响很大。

1、对农民的影响。

现在很多物价都大涨甚至翻几倍,唯独粮价在近几年内甚至在不涨反而下跌。工资上调,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种地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和人力成本的上调,种地成本越来越高。而粮价和农产品的价格不涨反而下跌,使得很多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现在农村种地的只是一部分中老年人,“种地不赚钱”成为共识。

2、对工薪一族的影响。

工资上调,对于工薪一族来说是一个喜讯,但对农民来说是不利的信息。工资上调意味着工薪一族的工资收入提高,每个月的工资收入高,农村年轻人种地的就会越来越少。工资上调,对农资企业,意味着用工成本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农资价格,把用工成本的提高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农民种地离不开农资的使用,农民成为农资产品的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农资产品价格年年上涨的主因。

工资上调意味着用工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农资成本提高,种地的人力成本提高,而粮价下跌,使得本来种地利润就低在梁家和工资的影响下,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小规模种植甚至亏本。


昕瑞生态


粮价跌落工资上调,有喜有悲,也算正常规律,过去,有个哲人说过,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也就是说:粮食多,粮食贱,国家越来越安全,相反,粮食少,粮食贵,国家终久要打擂。一旦打擂,粮食会越来越贵。至于说对农民和工人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上边会有办法,施行税贴农业。总的说来,农业夸了,打不来粮食,各行各业日子都不好过。大家知道,国家从2007年以来光是生活贫困帮补数额之大,水利设施,农村环境,耕种收打,种粮直补及秸秆还田约达几十亿。这样以来,农民虽说粮价低,但投资数额减少,而且,除种地收入外,农民还可以外出打工。而工人呢。他们工资虽多些,但他们的消费项目比农民多。物价比农村贵。相对来说,农村农民还是底子薄,农民消费之后还没有工人落钱多。

因此,种地不挣钱。农民意见大,长此下去,土地抛荒落荒会越来越多。


农村土秀才


粮食落价,工资上调,从这一现象来看,这将进一步压缩农业粮食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粮食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的基本开支,但从人均消费粮食角度来看,目前城市居民消费粮食的数量,与总体消费食品的总量来比还是在下降,可以讲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总体消费趋势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工资上调的数量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相比较,还是比较低的,那么分配到日常粮食开支的部分的增长率是微乎其微的。我国居民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所以说不是大量的增加收入,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而对于农业而言,作为国家稳定需求方面讲,维持整体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是首当其冲的,但是粮食价格总体而言是基本受到国家总量控制的,不会随着产量的高低而提价或者降价。一般都是国家宏观进行调控,以保证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

从我国粮食生产的角度而言,粮食价格下降,直接会影响种粮者的积极性和经济收益,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粮食补贴,在没有粮食补贴的情况下,种粮可以上说是效益极低。



从我国粮食产量而言,虽然我国是世界产粮第一大国,但是粮食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所以必须依赖进口粮食来补充市场需求。但问题是进口粮食的价格相比国内粮食价格依然是比较低,这样的结果是进一步导致粮价下降,当然国家一般都会对粮价进行必要的调整,让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运行,以便保证市场和国家的稳定。



正因为如此,个人认为,从目前粮价的变化和工资收入提高的幅度,并不能对整体社会产生大的影响。


瓜农之友马博士



粮食落价与工资上调没有必然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挣工资的收入高了,种地的收入少了,一多一少农民心里不平衡了。要想心理平衡,就要分清粮食落价的原因和工薪上调的原因。

工薪上调是根据GDP的增长与物价指数CPI相关联。发达国家工薪上调占GDP增长率的50%左右,而我国仅占20%左右。物价总指数变动增长率每年都在增长,它对应的是整个社会商品总额,包括住房,教育与医疗等,并不能光考虑粮食下调了,意味着物价总指数就降低了。因此工薪增长伴随着GDP指数与CPI指数的增长,每年必须调整工薪,否则工薪族收入就下降了。

粮食价格的上调与下调主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因为中国农业市场与国际早已接轨,全球粮食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农业机械化,科技种田,自然灾害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农业生产发达,生产粮食多,出口粮食也多,带动价格下调,实际是好事。人们用较少的钱可以吃饭,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成本也降低,道理很简单。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机械化程度低,投入成本较高。和发达农业国家比,竟争力差,效益低。进口国外粮食比国内便宜,因此压低了国内粮食价格,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结果。

市场不能不开放,开放了农民利益受损,国家只好通过发放粮食补贴弥补农民损失。

有人说农民将来不种地了,让地荒芜。实际上,国家早就号召山坡地退耕还林。在山区,农民分的地不够种,都偷偷开垦山地种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将来农村发展方向是推广机械化,让少数人科学种田。一家种十几亩地不赚钱,一个种田公司种几千亩上万亩地就赚钱了。农民把地租给种田公司收租金就行了。

未来农村人口都往城市化过度,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但粮食不会减少。现在富有的工业化国家,不生产粮食,靠资源及工业产品赚钱进口粮食,活得比我们好。非洲部分地区工业不发达,农业又落后,总是处于挨饿状态,就是这个道理。


英汉微视


对于种地的老农来说,现在的粮价并不能让人满意。玉米的价格从2014年的1.2元降低到现在的0.8元一斤,大豆的价格从2014年的2.4元降低到现在的1.8元。只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了巨大的价格落差。小麦水稻虽然有最低价在保护,实际上现在的最低收购价也在下调中。

本身粮食的价格就不是很高,从农业税的取消之后,似乎大家就没有享受到粮价的上涨福利,反而物价的成本在逐渐的升高,农资的费用在不断的上涨,农民的收益在不断的降低。虽然农民可以获得农业的补贴,但这笔补贴和农资成本来看并不是很吸引人。但就算是这样,近两年的粮食价格还在下降过程中。

每年的三大主粮进口量在逐年提高,今年的进口总量达到了近2000万吨,虽然没有危害粮食安全防线,但本身的粮食刚好满足供需,这些进口量的增加,只能打破这个平衡,以至于粮价只能被迫下降。当然粮食价格的下降,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家到城市里打工,我国农业现代化比较落后,目前只是在部分地区集中土地种植,但5亿多的人口依旧生活在农村中,这些人的小农种植让农业的现代化受阻。

当然现在的基础工资上涨,还是为了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来到城市里打工。但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城镇的物价开支大,这些人在城市里生活反而更困难。当然工薪阶层的生活物资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农作物的收购价和商品之间本就是不对等的比例,只要物价不上涨就满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