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的內務府有多腐敗?

飛奴


這個我還專門查過,出自清末李嶽瑞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裡面有一章專門寫清朝內務府腐敗,標題為內務府糜費。這裡面主要介紹了四個故事。

1、內務府官員貪汙成性,只一個內府堂郎中,一年便可貪汙兩百多萬兩。其中任職最久的,可以斂財千萬兩。

2、乾隆年間。乾隆召見大臣汪文端,問他大早上上朝,吃早飯沒?汪文端回答:家窮,一般早餐只吃四個雞蛋。乾隆大驚說:一枚雞蛋得十兩,四枚就得四十兩。我都不敢這麼奢侈,你怎麼還說說窮呢?汪文端自知不妙忙狡辯說:外面賣的雞蛋都是些殘破的次品不夠上供的檔次,因此我才能以每枚幾文錢的價格得到。乾隆點點頭。

3、道光年間,內務府每年的花費不過20萬兩。那些管事的官員,餓呀,於是每天憋著壞,想法設法大搞形式主義。有日,道光皇帝想吃碗片兒湯,讓廚房做,可沒有人會。第二天早上,內務府上奏說,做片兒湯是個需要相當技術含量的活計,需要專門建一間御膳房,由專人管理。建造的費用需要數萬兩,常年維護則需要數千兩。道光擺擺手說:前門有家飯館,做片湯一絕,一碗只要40文,出去買一碗就行。半日後,來人睜眼說瞎話上奏:飯館早已關閉多年。道光皇帝頓時感慨萬千。

4、同治大婚時,要購買一對普通皮箱。市面上賣幾十兩,內務府報銷為每對皮箱九千多兩。

所以,如上那個40文粉條報銷7萬多兩白銀的傳聞,應該是跟片兒湯弄混了。當然,雖沒有那麼離譜,但內務府貪汙腐敗、虛報假賬幾倍幾十倍算常態。


談談內務府為什麼那麼肥

北京有句俗語形容一個人的職業——樹小房新畫不古,必定是個內務府

什麼意思?

樹是小樹,房子是新房,畫是新畫。一看這人就是剛發財的暴發戶,世界上哪暴發戶最多、掙錢最快?內務府唄。

內務府是幹嗎的?

白話說,就是滿清皇室的管家,主要負責皇室宗族們的所有花銷。吃喝拉撒睡、建房子、開宴席、娶老婆、做祭祀等等一切跟皇室沾邊的事情,通通由他們辦。並且內務府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其餘愛誰誰。

中央集權的王朝,全國人民的稅收收上來分兩個庫房走。一個是戶部主管的國庫,另一個是皇帝個人的內庫。正常情況,內庫的錢是由國庫按照每年的皇室消費撥過去的。內庫的錢屬於皇室私有財產,戶部無從過問,由內務府全權督辦。皇帝私庫和國庫分開獨立管理的規定,剛開始是杜絕皇室鋪張浪費,你每年多少就多少,花多花少都有數。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場厚黑學,這個本來角色是管家,最高領導不過二品的內務府,搖身一變,成了全京城最牛逼的部門。從吃喝拉撒、宮廷採購、皇家當鋪、土木工程、婚喪嫁娶到鹽稅關稅、賣官鬻爵,只要跟國家財政掛鉤的,只要收費的,它差不多都有權利插一槓子,而且還是合情合法的插一槓子。要知道,清廷明文規定,內務府擁有以上的所有權利。

清朝從康熙年間日子好了以後,國家富了,貪官們就自然而然坐不住了。到了乾隆時期,皇帝也開始鋪張浪費,於是作為皇室管家的內務府,為了充盈內庫保證皇帝的奢靡和他們個人的錢包,紛紛有事兒沒事兒打著皇帝的幌子向戶部要錢。

因此內務府之所以有錢,一是因為它只對皇帝負責。二、握有一系列權利。三、擁有皇帝私人保險櫃的鑰匙。普天之下,誰敢跟皇上過不去?誰又敢跟權利過不去呢?鉅貪和珅抄家,只他的管家個人便被搜出二十多萬兩白銀。何況握有大清金鑰匙的內務府。


王老先僧


坊間曾流傳這樣一個段子,說乾隆朝時,乾隆喜歡吃茶葉蛋,但是內務府所給乾隆皇帝一個茶葉蛋的造價高達10兩銀子,他只能每天早上吃兩個,感覺還很不錯。一日早晨,乾隆皇帝急召大學士汪文端商量事情。料想自己的大學士來的早而匆忙必定腹中空空如也,於是便命御膳房多準備了兩個茶葉蛋賞給汪文端以示榮寵。本來故事情節發展的十分和諧,但是當乾隆看到大學士三下五除二十分嫻熟地就把一個雞蛋剝了殼入肚時,心裡就犯嘀咕了,於是他問“愛卿平時在家也吃茶葉蛋嗎?”


結果汪文端沒有裝防,應口答道“嗯吶,一天四顆。”

乾隆驚了,說道“開玩笑吧,茶葉蛋一顆十兩造價,朕一天才捨得吃兩顆,你居然能吃得起四顆?!”

回過神來的汪文端知道,定是內務府的奴才欺騙了皇帝中飽私囊,又不好得罪內務府,馬上改口說“唉,陛下有所不知,臣比較清貧苦,只能吃老婆去街邊老婦那裡買來的劣質雞蛋,用下等料與方法烹煮成茶葉蛋吃,像今天這樣美味的茶葉蛋我還是頭一次吃,所以有點忘乎所以。”

乾隆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此事便算作罷。不久,從宮內傳來消息,御膳房總管卒!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究,但滿清內務府的腐敗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內務府的奴才們,常常仗著皇帝久居深宮不明民間物價而故意大大抬高物價好多要銀子中飽私囊。

滿清自入關順治帝以來,內務府就儼然是滿朝上下最龐雜的一個部門,官職多達千餘,同時也是最大的蛀蟲。

內務府是順治帝時期專門從上三旗選擇的包衣奴才所構成的負責皇帝與三宮六院的衣食住行的部門。這個部門分七司三院,具體有哪些因太過繁雜不便一一列舉。總之龐雜到隨便從哪個地方摳點銀子你都不知道的那種。

我們以下列舉兩個例子說明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道光皇帝應該算作是滿清諸多皇帝中最節儉的一位。一次,他的龍袍不幸劃破,但又覺得丟了可惜,便想讓人來修補一下。於是找來內務府的人,豈料內務府總管說皇帝的龍袍乃天子顏面,滿清顏面,要修就得找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料子來才行,並且煞有其事地給皇帝列出一個費用清單,費用高達一萬兩白銀,是製作一件新龍袍的十倍價格。道光只得作罷表示惹不起。


(道光)

又一次道光在宮門口吃過一碗湯粉後念念不忘,但礙於天子顏面又不能直勾勾去吃,想到內務府的那幫吸血鬼更不想讓內務府做,於是便想讓人去宮外買。豈料回稟的人說宮外沒人賣湯粉。但又實在想吃,便只能讓內務府煮一碗。豈料內務府以各方面需要準備銀子為由,要價高達五萬兩銀子一碗,一年六萬兩銀子保證皇帝天天有湯粉吃,既每天的湯粉錢接近200兩。

有清一朝的大多數皇帝們,簡直被內務府坑騙欺負得一點脾氣都沒有,你還拿它沒有辦法。整個內務府職員接近兩萬餘人,掌握了宮內一切事務與開銷,尾大不掉,不是殺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最主要的是常年以來,宮內貴人們早已經讓這幫奴才養成了無油水可撈不幹活或者幹好活的習慣,甚至默認乃至曲意逢迎了這種腐敗。整個內務府就像一個大染缸,就是再潔白無瑕的人跳進去也非得染得花花綠綠不可。殺一兩個人又有什麼用呢?


(滿清某內務府總管,眼神裡盡是囂張跋扈)

史上把內務府治理的最服服帖帖的也就兩個人,康熙與雍正。一個明理一個善察。康雍父子二人,經常對內務府動刀子,並且設立了內務府年度用銀限額。言下之意就是,我一年能給你的銀子就那麼多,你要在限額內把事情辦好,至於不夠或者其它,不關朕的江山社稷,朕不管!


不書


清朝內務府的腐敗簡直花樣百出,在晚清時期,貪婪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了,清朝的腐敗程度,卻堪稱“獨領風騷”。至於一碗40文的粉條跟皇帝報價白銀七萬兩是真的嗎?這件事就必須說說清朝最節儉的皇帝道光皇帝了。除了龍袍外,他基本上所有的衣服都必須打補丁。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道光皇帝這麼省?其實這要從乾隆皇帝說起。在乾隆最繁華的時期,國庫中有近8000萬白銀。然而,在晚年乾隆自稱是“十全老人”。為了功績,只能極其奢侈浪費,同時也讓百姓極為不滿。

嘉慶皇帝登基後,當時的國庫基本上是空的。他別無選擇,只能把和珅給辦了。然而在嘉慶年間,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後花了2億白銀來鎮壓起義。

晚年的嘉慶是真窮啊,為了給後代留一些錢,他開始節儉起來。他去世後,國庫終於有了3000萬白銀。

而道光皇帝受他父親影響,也非常節儉。他將宮廷的年度支出減少到20萬兩,而他的祖父乾隆當年每年花費近1000萬兩。

每個人都知道女人都是愛美的,但道光皇帝的後宮不允許使用化妝品,也不允許穿華麗的衣服。即使是皇后生日,也就吃一碗打滷麵。

道光皇帝可以稱為歷史上最摳門的皇帝了,但他節儉,他的大臣卻不買他的賬。有一天,道光皇帝突然想吃粉條湯,這是街上很常見的小吃。但是可把御膳房大廚給難住了,沒有一個人會做。

所以大臣們給道光皇帝開了7萬白銀的價格才能做出粉條,相當於現在近千萬元啊。那它為什麼這麼貴呢?由於御膳房做不了,大臣提議增加一個廚房來製作粉條,加上人工裝修啥的差不多也就那麼多錢了。

道光皇帝在聽完報價後幾乎暈了過去,好在他自己是知道市場價格,一碗麵條湯也就40文,所以他就讓太監出去買了一碗回來。所以一碗40文的粉條跟皇帝報價白銀七萬兩是真的,故事也就是這麼來的。

雖然道光皇帝很節儉,但清朝已經腐敗到骨子裡去了。最後,鴉片戰爭爆發了,清政府不得不簽署“南京條約”並賠償2100萬銀元。可以說,道光皇帝辛辛苦苦節省下來的積蓄還是拱手讓人,最後在內憂外患中不幸駕崩。


酒桶聊星座


嗨,大家好,我是@上谷丁公子,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在清朝的電視劇裡,總有一個衙門的名字經常被提及,這就是傳說中的“內務府”。要說內務府有多腐敗,我們先來了解下內務府到底是做什麼的?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內務府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我覺得內務府是清朝掌宮廷事務的衙門,其長官稱稱為總管大臣,無定員,都由滿族王公或滿族大臣兼充,秩從二品,乾隆時改為正二品。內務府所轄範圍極廣,司掌銀、皮、瓷、緞、衣、茶六庫出納,連織造、織染局也在其管轄之下。

內務府自成系統,與外廷職官無涉,所屬機構達五十處以上。職官三千餘人,上三旗包衣之政及宮禁事務,全由其主管。即使是事務最繁雜的戶部,其人數也不過是內務府十分之一。內務府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的機構。

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等。內務府主要機構有“七司三院”,其中最重要的是廣儲司,專儲皇室的金銀珠寶、皮草、瓷器、綢緞、衣服、茶葉等特供品。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內務府有多腐敗?

我個人認為正因為內務府的職能廣泛,人員眾多,責任重大,且只對皇家負責,所以造成了不存在機構對其監管,內務府也由此成為了大清最腐敗的機構,其長官依靠內務府的油水富得流油。

當時就有人民間諺語: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意思就是新買的房子剛種的樹,房子裡掛的畫也不是什麼久遠的古畫,這種忽然出現的暴發戶沒跑了,一定是內務府官員。就是因為內務府官員可以貪汙大量油水。

像漕運也是大油水的部門,因為要經手南北錢糧稅賦,說以經受的錢糧從數目上看可能比內務府更多,可是這百萬千萬計的錢糧不但有無數的眼睛盯著,連皇帝本人都無比重視,負責押運的官員只能眼饞,卻不敢去貪斂。所以只有內務府能被稱為是最大的肥缺。

比如道光皇帝,他發現自己的衣服破了個小洞,就讓內務府去修補一下。等補完了,道光皇帝問花了多少錢?內務府回覆:三千兩白銀!當時沒把道光皇帝嚇暈,一個補丁居然要三千兩?重新做件龍袍都用不了這麼多錢!內務府解釋說:為了匹配衣服上原來的圖案打好補丁,一共剪了幾百件衣服才湊出來,一般的補丁只要五兩銀子。

這也是內務府欺騙皇帝盜取錢財的手段之一,把原來不值錢的東西抬高到一個離譜的價錢,反正皇帝對錢也沒有概念。

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上谷丁公子


清朝主要握有財政大權的機構就是內務府和戶部,內務府是清朝獨有的財務機構,主要是負責皇家內廷的各類開銷,它的職能覆蓋了皇室的衣食住行,包括膳食、衣服、飾品工程,禁軍警衛等,因為管轄的種類多樣,基本上皇宮內所有的錢財都要經過內務府走一手,所以給他們貪汙的機會相對較多。

剛開始因為內務府管轄皇家小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大到土木工程、建設行園莊園、婚喪嫁娶,而收入來源卻不多,大多是通過戶部撥款,所以後期內務府就開始參與鹽稅、關稅等一切能賺錢的項目,因為打著為皇室的招牌,而且沒有專門的部門監督,所以其他部門也是有苦說不出,因此內務府總管雖然是二品卻比很多一品官員還厲害。

現在某些影視劇也反映出內務府一些問題,因為皇帝住在深宮,與普通老百姓相隔很遠,所以內務府中各種東西的價格與外面的價格天差地別,簡單來說,外面幾文錢就能買幾個雞蛋,內務府10兩銀子卻只能買一個雞蛋,卻美其名曰是雞蛋中的極品,萬里挑一,所以光是賺差價,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另外,即使是清朝後期,僅僅是慈禧太后一人每天的生活費就高達4萬兩白銀,也就意味著清政府每年都要賣掉一支北洋水師規模的海軍艦隊,而內務府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諸事三七開,也就是說100兩的花費實際上只花了30兩,其餘的都進了內務府的腰包,而且皇宮內一年的花費又何止千萬,所以說內務府的油水實在是太肥了。

因為管理的弊病和買官賣官的盛行,內務府官員素質一代不如一代,貪汙也變得越來越明目張膽,畢竟至少花出去的錢要先賺回來,逐漸他們手裡的錢多了,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萬兩白銀以上,所以內務府裡的人也變得越來越腐敗,生活過的也越來越奢侈,而且這種腐敗是抱團式、成群式的腐敗。


娜娜聊古今


內務府是清朝獨有的機構,是給皇帝管家務的。從職權來說,內務府類似秦漢時期的少府、唐宋時期的內侍省。清朝中期和晚期,內務府的貪汙是出了名的,是清政府腐敗的集中體現。俗話說的好:奴才吃垮了主子!

1,內務府的貪汙

清朝末年諷刺內務府:

天棚魚缸石榴樹,地炕肥狗胖丫頭。

樹小房新畫不古,一看就知內務府。

慈禧是非常腐敗的,但說她一個天的生活開銷就幾萬兩銀子,實在是太誇張了!

慈禧最腐敗的時候,一年內務府的開銷總額也不過300萬兩,還包括光緒皇帝的支出、修建頤和園的費用。內務府一年的開銷可以買1艘半的吉野號軍艦。

清朝滅亡了,內務府還存在,跟小皇帝溥儀住在故宮裡面,直到1924年被馮玉祥趕出故宮。這幫內務府的奴才作鳥獸散。

清朝滅亡之後,內務府的貪汙腐敗才達到最鼎盛的狀態。這時,內務府的奴才們都知道皇帝的地盤只剩下故宮和頤和園了,哪天說不定連這些地方都沒有了,趁著能撈拼命撈。

大樹都快倒了,蛀蟲們爭分奪秒地趕緊蛀!

溥儀在回憶錄裡面講:他曾看過內務府的財務報表,民國四年支出是264萬兩銀子,把他嚇一大跳。大清國都沒了,支出怎麼還這麼高?

這些錢除了皇室花費和養活了幾千家上三旗的包衣外,估計至少有一半是被內務府貪汙了!

溥儀曾委派鄭孝胥當內務府大臣,整頓內務府。結果內務府開始怠工對抗,鄭孝胥去找錢,錢找不到;找東西,東西找不到。把鄭孝胥忙得滿頭包,還收到內務府的匿名恐嚇信:你在絕人之路,小心腦袋!鄭孝胥幹了三個月就辭職走人了。

2,《紅樓夢》裡影射內務府屬下江寧織造的貪汙腐敗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是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包衣就是滿語的奴才,祖上幾代人都管理江寧織造。江寧織造、蘇州織造和杭州織造,並稱三大織造,專門給皇室做衣服,兼任江南間諜的任務。三大織造相互通婚,形成江南的巨大勢力,類似《紅樓夢》裡面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

王熙鳳管家時,只不過總共貪汙了賈府萬兩銀子,平均每年貪千兩銀子,為了200兩銀子就敢作奸犯科。王熙鳳送劉姥姥只20兩銀子,當時我還覺得王熙鳳特小氣。

其實這些銀子夠劉姥姥一家生活好幾年了。

在乾隆時期,天津商人丁予範,在北京城買了一塊一畝的地皮,蓋了一處一進的四合院,總共花了180兩銀子。

一戶普通農民當時的收入也不多一年六七兩銀子。

曹寅負責給康熙下江南修建行宮,其中一個就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的原型,挪用了大量內務府的公款。雖然是給康熙修建的,康熙也沒住一輩子,最後還不是落在曹家手裡了。

《紅樓夢》裡面修建行宮時的行賄受賄,其實就是曹家當時的真實寫照。

曹寅死了,這個虧空還沒填上,李煦的奏章提到:曹家欠江寧織造9萬多兩,欠兩淮鹽政23萬兩。

康熙讓曹寅的兒子曹顒和李煦,從兩淮鹽政的收入補虧空。

康熙五十二年,曹顒把虧空全部填平,還結餘了3萬6千兩,獻給康熙養馬,康熙只留了6千兩,3萬兩讓曹顒補貼家用。

兩江總督葛禮,曾彈劾曹寅、李煦虧空兩淮鹽稅三百萬兩。這個數目可能有誇張。

估計,曹寅任職二十年,挪用加貪汙的款項在1百萬兩左右,每年5萬兩,“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點不誇張。王熙鳳之流再在這個款項裡每年貪1千兩銀子。

3,如此鉅貪的內務府到底是啥東西

努爾哈赤時期沒有內務府,搶到的東西八旗均分。

皇太極加強皇權,打擊部落貴族,建立內務府,由上三旗 (即鑲黃、正黃、正白旗,多爾袞用正白旗換了正藍旗)的包衣奴僕組成。後來內務府的編制名額有數千人之多。

最高的官是總管內務府大臣,正二品。

內務府分七司三院。

廣儲、都虞、掌儀、會計、營造、慎刑、慶豐七司,分別主管皇室財務庫貯、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禮儀、皇莊租稅、工程、刑罰、畜牧等事。

其中以廣儲司掌管財務,最為重要。

上駟院管御馬,武備院管武器,奉宸苑管苑囿

此外內務府還有三十多個附屬機構:三織造處、三旗參領處、掌關防處、三旗莊頭處、御茶膳房、昇平署、御藥房、養心殿造辦處、武英殿修書處、鹹安宮官學等。

4,內務府的收入和支出

咸豐和同治初年,因為太平天國起義,內務府的收入大為減少,更多依賴戶部的撥款和借款。

咸豐八年,內務府一年支出才40萬兩。

同治五年,內務府從戶部撥借60萬兩,加上自己的收入,一年的開銷應該在100萬兩左右。

隨著太平天國的覆滅,兩宮皇太后(慈安、慈禧)的奢侈虛榮心膨脹,內務府的支出不斷飆升,貪汙也隨之高漲。

同治年間,最高的年份,內務府向戶部撥借了200萬兩銀子。

光緒年間,內務府因為修建頤和園等,開支更大,最高每年可達300萬兩。

據估計,光緒年間,內務府貪汙受賄每年的銀子在100萬兩以上。

內務府除了向戶部借錢外,還有如下收入:

1)各地官莊,皇帝私人的田地,乾隆時期有132萬畝。

2)各地稅關盈餘,如山海關、殺虎口、粵海關等。

3)壟斷東北人參貂皮和田玉的經營。

4)鹽政分成。

4)出賣貢品、房租、當鋪等。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清末的官場腐敗到骨子裡了,從上到下,無論官職大小,幾乎都在貪汙腐敗,搜刮民脂。

清末小說《官場現形記》裡寫的就是當時官場腐敗之甚,腐敗的不是個別的貪官汙吏,而是處於晚清體制裡的每個官員都在貪汙腐敗,買官賣官已經成為當時官場的明面規則。小說中借慈禧太后之口,說出“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裡來的清官?”

作為晚清的真正掌權者,慈禧太后的生活極為奢侈,即使列強已經半殖民中國,清政府需要進行大量賠償的時候,慈禧太后依舊過著奢靡的生活。僅舉兩個細節,就可以看到這種上之腐敗之深。

慈禧每頓飯都要準備至少一百道菜,每道菜都是精選的食材,基本是慈禧一人用餐,很多菜她連看都不看一眼,但依舊需要每餐準備一百道菜。

1895年,慈禧60歲大壽,為慶壽,但是首飾用的黃金就有一萬兩,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掉38萬兩黃金……這個生日的開支差不多花了一千萬兩白銀,相當於北洋艦隊的經費開支。想想當時晚清的處境,就可以看出慈禧有多鋪張浪費。

上行之,下必效之,更何況是腐敗這種本就容易激發人性之貪婪的事情。從當上官開始就要各級行賄,自然這行賄的錢是要從職位上搜刮回來,整個晚清陷入了這種腐敗的軌跡中。

清末的腐敗早在乾隆盛世時就埋下了根,乾隆六下江南相當鋪張,與他爺爺康熙當年南巡完全是兩碼事兒。雖然乾隆時期是盛世,但腐敗已經滋生,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貪官和珅就是出自乾隆朝,和珅貪汙的財產粗略估計相當於當時清朝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將近一千億。

如果清末官場不腐敗,清朝是否會再延續幾年?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由來

內務府最早是滿清入主中原前是為八旗軍提供後勤保障的軍需署,清王朝統一天下後,軍需署更名為內務府,後來成了清朝最大的貪汙勢力。

職責

負責皇室和八旗子弟兵的衣食住行玩,同時,還兼管一些稅收,特別是海關,鹽茶,絲綢,這些暴利行業的稅收幾乎全部都由內務府經管。內務府的財力,甚至比來自全國各項稅收的戶部更大。



晚清的時候,慈禧太后的生活以靡著稱,而內務府就是慈禧太后的經濟支柱,在清朝的時候八旗子弟兵從出生到入土為安,都是有國家安排的,而國家安排給八旗子弟兵的錢都是由內務府出的。

內務府做了什麼

以左宗棠為例。首先要向內務府管下的太監公公們繳納陛見關節費,市場價是3000兩銀子。

平定新疆立功受賞,賞錢由內務府出,同時又要繳納份子錢,也以千兩計!氣得這位為大清王朝抬棺出征的民族英雄一怒之下連慈禧賞的“先帝御用眼鏡”都扔了不要。

而那位在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開發寶島立下赫赫功勳的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去世後朝廷賜予“莊肅公”諡號,家人因為不肯花一萬兩銀子打點內務府,於是諡號就變成了“壯肅公!” 其目無法紀的貪汙腐敗,管中窺豹,可見一般。


有一次王公大臣陪慈禧太后在頤和園看戲,為了避雨需要搭個篷子。內務府給出的報價是30萬兩銀子,按照三七開原則,實際花費9萬兩!僅僅一個臨時遮雨棚就要花費9萬兩白銀,鬼都知道這是什麼情況。

有這樣的超級無敵大蛀蟲在,國家怎麼能夠發展得起來?

大家覺得內務府可恨嗎?


替鯨照顧海


要想知道清朝的內務府有多腐敗,就得先弄清楚內務府到底有什麼權力。

內務府是幹什麼的?

內務府是清朝獨有的機構,設置於順治初年,負責管理宮禁事務。內務府的名稱、職權範圍在順治年間幾經變動,到康熙年間才固定下來,此後沿襲了兩百多年,知道溥儀被趕出故宮才結束。

那麼,內務府的職權範圍有哪些呢?簡單來說就是皇家事務,包括皇宮各種事物的供給和賺取內帑,其事務之繁忙,就連最忙的戶部都遠遠不如,內務府下屬的“七司三院”,職官多達三千人,十倍於戶部!

內務府並非一朝一夕建成,其淵源來自滿族社會的包衣(即奴僕)制度,包衣的地位是低下的,但經常接近主人的奴僕往往更受主人信任。對清帝而言,滿洲八旗上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旗)的包衣是最值得信賴的,這些人也成為內務府最初的成員。

清軍入關後,為了避免明朝的宦官專政,同時出於對包衣的信任,就設立內務府,承擔明朝宦官的一切職能,當然,內務府的職能遠不止如此,他們除負責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等內宮事務,還把持鹽政、貢品等收錢外交事宜,幾乎就是個小官府,與宮外的大官府對應。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內務府管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其下屬的七司,除慶豐司掌管上三旗的牲畜畜牧,在官府找不到對應;廣儲司對應戶部,掌管宮廷財政;都虞司對應兵部,掌管內務屬兵;掌儀司對應禮部,掌管宮內祭祀宗教等;會計司對應吏部,掌管宦官宮女等人員的選用調度;營造司對應工部,負責一些宮內的營造修繕工作;慎刑司對應刑部,掌管上三旗的審判。三院中上駟院管理御用馬匹,武備院負責製造皇家禮儀用具,奉宸苑掌管皇家園林的管理、修繕。此外,內務府還負責敬事房、御膳房、皇傢俬有莊園、幾大織造局等。

當然,小官府並不成為內務府極度腐敗的理由,因為我國古達歷來講究公私分明,國家事務由官府管,皇帝私人事務由內務府管,本無衝突,比如賑災這些事,都是戶部出錢,但給妃子買首飾這些,就是內務府出錢。

公私分明看起來挺好,但往往很不好,因為國家元首和內務府的服務對象是同一個人,即皇帝,而皇帝的私房錢內帑是由內務府打理的,那麼內帑來自何方?

據史料記載,清朝皇帝是非常大方的,經常動用內帑賞賜滿漢功臣勳戚,接濟八旗人丁,逢年節還發犒賞銀。

清朝皇帝能這麼痛快地往外掏錢,前提是他先得有錢,要想有錢就要掙錢,清朝皇帝掙錢的方式可謂種類齊全。像圈佔皇莊、鹽稅提成、關稅提成這些前朝就有的手段,自然是純熟,可這還只是小頭,清朝內務府的大頭來自兩方面。

一是通過行政手段對邊疆特產和貿易物品進行壟斷,然後內務府專賣,獲取厚利,比如人參、貂皮、鹿茸、和田玉、中亞織毯、南亞象牙等等。二是直接從事商業貿易,比如放貸給鹽商、經營當鋪等等。

這兩個方面,皇帝都不便出面,只能交給內務府,還有像乾隆時期的議罪銀,也是直接交由內務府,而非上繳國庫,隨著清朝的發展腐敗,內務府的財政大權是越來越大的。

巨大的權力卻缺少監督,內務府人員“雖自稱為奴才,而內可為部郎,外可寄疆宇,其身份自非宮監可比”,壓根就沒有外官膽敢檢舉內務府。

唯一能夠震懾內務府的只有皇帝,比如在雍正時期內務府就乖巧得很,但隨著皇帝與外界的日漸隔離,皇帝對皇宮之外的瞭解減弱,內務府對皇帝的欺瞞也就愈演愈烈,無人可制的腐敗也越發猖獗,比如光緒朝中期,內務府常年支出超過250萬兩,真正用在實處的不過十之一二,絕大部分被各級官員中飽私囊。。


平沙趣說歷史


內務府最早是滿清入主中原前是為八旗軍提供後勤保障的軍需署。清王朝統一天下後,軍需署更名為內務府,是直接服務於清朝皇室的一個特設機構,負責皇室及旗人的衣食住行玩,同時還兼管應屬戶部管理範圍內的稅收。特別是海關、鹽茶絲綢這些暴力行業的稅收幾乎完全由內務府一手經管。實力之雄厚比那個來自全國各項稅捐的戶部,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內務府典型的一個以皇室為主的滿洲貴族私人賬房,維持著奢靡的皇室生活和供養從呱呱墜地直到入土為安的八旗子弟。

其貪婪腐化程度在晚清時期可見一斑。

從入住紫禁城起,就管理和供養著這裡的9999間半房屋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據清王朝最後一個太監總管小德張回憶,僅僅是慈禧太后一人每天的生活費就高達4萬兩白銀!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清政府每年要賣掉一支北洋水師規模的海軍艦隊、每個月要賣掉一艘定遠號主力戰艦得來的費用才可以維持這位老太太一年的個人生活費。而同時期日本明治天皇卻在為了買一艘吉野號巡洋艦,皇后甚至將自己的最後一件首飾都捐了出去!

而這些錢還不是慈禧本人的私房錢,很多是內務府巧立名目從其他機關單位中搜刮而來,為了方便撈錢,慈禧甚至將內務府總管醇親王奕環派去擔任海軍衙門總理大臣。因為老太后非常清楚作為技術性極高的現代化軍種——海軍,所需經費數以百萬計,無疑是大清官場各機關單位中最大的一個肥缺!

醇親王這位滿清王朝中的頭號紈絝子弟果然不負聖望,將以慈禧為首的皇親國戚大大小小的費用全部開銷在海軍項目中。北洋大臣李鴻章向醇親王打請示報告要買軍艦,結果軍艦沒買成反而被這位海軍司令以太后在中南海沒有乘涼的地方為由向他伸手要錢。李鴻章無奈之下只好從軍費中擠出30萬兩才算完事……後來營建頤和園、舉辦慈禧60大壽的超級生日patty所用的錢均是出自這位海軍司令和他的海軍衙門。據不完全統計,醇親王挪用海軍經費和打著海軍旗號摟的錢(比如募捐)加起來足足超過3000萬兩白銀去供那個在光緒初年就擁有私房錢超過2億兩白銀的當時中國第一寡婦——慈禧太后。而近代中國的第一支現代化技術軍種——海軍,竟是在這樣一個畸形的環境中發展,最後在黃海大海戰中以打一炮5分鐘敗給了一分鐘打5炮的日本海軍。

亂自上作,最高統治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下面了。據調查,內務府乃至所有清朝政府機構在用錢方面有一條不成文規矩,那就是三七開,十成費用中實際用費三成,剩下七成在層層經手人的分潤,這還是隻是明面上的。有一次王公大臣陪慈禧太后在頤和園看戲,為了避雨需要搭個篷子。內務府給出的報價是30萬兩銀子,按照三七開原則,實際花費9萬兩!僅僅一個臨時遮雨棚就要花費9萬兩白銀,鬼都知道這是什麼情況。

朝廷官員覲見皇太后,以左宗棠為例。首先要向內務府管下的太監公公們繳納陛見關節費,市場價是3000兩銀子。平定新疆立功受賞,賞錢由內務府出,同時又要繳納份子錢,也以千兩計!氣得這位為大清王朝抬棺出征的民族英雄一怒之下連慈禧賞的“先帝御用眼鏡”都扔了不要。而那位在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開發寶島立下赫赫功勳的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去世後朝廷賜予“莊肅公”諡號,家人因為不肯花一萬兩銀子打點內務府,於是諡號就變成了“壯肅公!”

綜上所述不過是筆者隨便舉出的一小撮故事,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當時的清王朝真是到了氣數已盡的地步,以皇族為中心的整個滿洲統治階層完全是一群吃糧不當兵的閒人懶漢,加上龐大而昏聵無能的官僚體系已經完全淪落為阻礙國家與民族進步的絆腳石。可嘆很多仁人志士幻想在維護清朝統治的情況下搞資本主義制度改革,無異於與虎謀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