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今天是原创第142篇。


忠臣马知节的自杀式袭击,导致宋真宗赵恒下令:枢密使王钦若罢为吏部尚书、陈尧叟为户部尚书,枢密副使马知节贬为颍州防御使。枢密院长官全被罢了,接替的是哪些人呢?

接替王钦若、陈尧叟位置的,正是他们既恨又怕的寇准。

暂时还算顺从的寇准

澶渊之盟后,寇准被罢相去地方时,表现得还算顺从。既然我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我可以先改变自己。

赵恒封禅时,寇准上书请求同行;赵恒将他调任天雄军,他毫不介怀。

契丹使者问他,相公你德高望重,为何不在中书呢?

寇准肯定不会暴露朝廷矛盾,他的回应很看得开,也很霸气。他说,现在朝廷没什么大事,发挥不了我的作用,但是皇帝认为天雄军乃北门锁钥,非我不可!

怎么样?我寇准就是专门对付你们契丹的!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但无论他怎么顺从,王钦若关于城下之盟那番话,都在赵恒心里栽下了刺,无论天下出现多少祥瑞都改变不了皇帝对寇准的偏见。

再加上寇准行事一直只凭个人喜好,可供他人非议的事情太多了!有关他的坏消息不时传入宫中。

比如,他终日不理政事,沉迷喝酒玩乐。

比如,军士护送契丹使者过境,他又私自发给装钱(津贴)。赵恒认为,寇准你这是拿公款做人情,博取名声!所以他下令,寇准你不是有钱吗?自己拿钱还上这笔数!

在这种情况下,寇准能够回朝任枢密使,完全是宰相王旦的功劳。

宰相力荐回朝

眼见枢密院要大动,王旦不知是又病重了还是装病,引得赵恒专门召见他询问大计。

赵恒问,万一你有不测,这朝廷重任朕托付给谁好?

王旦答,知臣莫如君,请陛下自己选择!

王旦这是不愿意落人口实,无论赵恒如何逼问,他就是不说人名。

赵恒无奈问道,张咏如何?王旦不答;

再问,马亮如何?仍不答;

赵恒说,你还是把你的意向说说吧。

王旦见差不多了,勉力举起笏板说,以臣愚见,不如任用寇准!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王旦心里明白,皇帝不中意寇准,因为寇准自主意识太强了。但是再选一个像自己这样的,合适吗?自己为了维持帝国的平稳运行,不惜违背自己良心,从不忤逆皇帝旨意,专心治国理政。

可朝中现在什么情况?奸邪横行,正气不彰,没有强力人物的强力手段,无法将之一扫而空。寇准正是合适人选!

但赵恒仍是心有余悸,怅然许久才说道,寇准性格太过偏激刚烈,你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可担重任!

王旦说,臣这就不知了,反正我已经病重,工作不了太长时间了!

见王旦自己撂挑子,还这样推崇寇准,赵恒再去亳州祭祀时,就将寇准留守东京。随后见寇准表现还行,枢密使又有大变,最终赵恒将他任命为枢密使。枢密副使则为王嗣宗、曹利用。两人分别在北部、西北边疆镇守,被快马召回。

四处开炮的寇准和以德报怨的王旦

寇准回朝就碰上玉皇祭祀大典和玉清昭应宫的落成庆典,繁杂的仪式、规定的动作耗去了不少时间。除此之外,寇准品性丝毫未改,仍然是个好斗战士,把政坛当作战场,一如既往地四处开炮。

首先,他看不惯王旦,即使他知道王旦曾经力挺自己。

在他看来,皇帝为什么如此狂热、如此沉迷于造神?问题虽在五鬼,那根子还不是在你这个宰相吗?没有你的纵容、没有你的沉默,君臣怎能如此病态、怎能毫不停歇地装神弄鬼?我就是要找你王旦的茬!

可是王旦这人太过贤能,个人品德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简直是个完人他从不得罪人,就算和王钦若之流唱唱反对意见,他都没有跟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知道,一旦发生正面冲突,就等于是与皇帝作对了,那就危及帝国统治。他喜欢做好人,但就是举荐人才这种顺水推舟的事,他也不让别人知道。他嘴严得很,丝毫不漏口风,不愿意让人挂念他的好,不愿意让人说他拉帮结派。总之就是不落人口实。

要找他的毛病,太难了!行,不好找,那就找你工作上的失误,这肯定能找出来!

寇准要求,任何中书送往枢密院会办的文件都要严格审核,发现有纰漏即使是格式错误,都要即刻上报!

然后,寇准再将失误报给赵恒。

为此,赵恒责怪王旦说,你中书居然如此行事!一旦文件下发,简直会成为天下的笑话!

王旦承认错误,并处罚了中书的相关办事人员。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这下枢密院的办事人员反而怕了。因为两府互相来文很正常,以前发现疏漏都只是私底下相互沟通、改正即可,枢密使这下得罪了宰相,那以后枢密院的办事人员还不是跟着遭殃?

然而他们所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因为他们遇到的是王旦。

本来中书的人是很恼火的,发誓一定要给枢密院难看,他们也找到了枢密院文件的错误,然后很高兴,报给了王旦。王旦直接令他将文件送回枢密院修订。

我们不得不信,世上真有以德报怨的人。无论寇准多么乖张,王旦保护他的心思却从未改变

这样一来,寇准都不敢相信了。说到底,寇准的识人眼光一如既往地不行。

他问王旦,王同年(两人同年中进士)你如此大度吗?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王旦不答。他不是不屑于答,也不是不想答,而是不知道怎么答。

他知道寇准对自己有误解,甚至质疑自己是五鬼的帮凶。但他能解释吗?他心里很苦,很抑郁。他是没有办法,无论自己多么不情愿,也架不住赵恒的坚韧意志,这个皇帝已经陷入神仙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自己不是不知道王钦若、丁谓他们的诡计,更不是为了一尊珍珠而投入到造神运动。

自己只是不愿与皇帝对抗!皇帝说受命于天,自己能反对吗?一旦提出异议,那朝廷就是一番龙争虎斗。本来这种造神运动就已经消耗了太多精力,如果再来争斗,那哪还能治国理政,保证天下太平呢?

为了这种愿望,他才无奈地答应了皇帝,只好陪着他们欢呼拜贺、领着他们组织庆典了。

但他是深感自责的,整日闷闷不乐。

也正是因为此,他才千方百计地保护寇准、力荐寇准。寇准这样刚直的人回到中枢,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扭转朝廷的风气。

可惜的是,寇准不仅不理解,反而尽来找茬。他只能一步步退让,一步步容忍,希望这家伙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

这些话,王旦能说吗?不能;

这些事,寇准明白吗?还是不能。

就在王旦每次称赞寇准的同时,寇准多次在背后向赵恒批评王旦。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赵恒表现出一个帝王应有的权术,他跟王旦说,你一心对寇准好、夸奖他,而他呢,专门说你的坏处。

赵恒希望打破王旦对友谊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希望两府相互制衡。

而王旦呢?谦虚理智、不骄不躁、深刻检讨自己,他说,臣任宰相时间已久,政事必有缺失,寇准向陛下说出这些,正进一步表明了他的忠直啊,这正是臣看重寇准的地方!

有如此人物撑着,看来寇准怎么胡来都没事了。

寇准斗五鬼

但事实不是。因为,一旦寇准的火力转移到五鬼身上时,情况就不同了。

他的火力针对的是三司使林特。他视林特为奸邪,早已对战数次。

这次林特正在办一件事——催缴河北的税绢,而且催得很急。

河北转运使是李士衡,他还没什么反应,寇准先开炮了。寇准既是为朋友李士衡撑腰,更是攻击林特。

他说,我在天雄军时,曾经要上缴五万河北绢,而三司居然不收,这才没过多久,他们却说绢不够,着急要河北征缴!这明显就是三司的工作失误!请陛下一定要处罚相关人员!

赵恒无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他只能答应寇准的要求。

但不久,

赵恒又解除了这些人的处罚,理由是:三司每年需绢百万,寇准你当初主动要上缴的才五万而已。

我们注意,林特的错误就是赵恒都无法辩驳,最后免于处罚的理由也非常牵强。

宋史笔谈142:寇准再次起落,以德报怨的王旦敌不过小人得欢心

实际是,在这一轮争斗中,赵恒偏向了林特;而寇准针对林特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赵恒的反感。林特掌管财政,负责的是各项祭祀庆典的开支,他说缺钱少物,你寇准还攻击他,不是要跟皇帝作对吗?

果然,不久,寇准又逮住机会,向赵恒举报林特,说他不给军士们发差旅费。

赵恒很不高兴,林特是朕的管家,朝廷这些开支由得你指手画脚吗?

再次远离中枢

赵恒对王旦说,寇准岁数大了,又经历过多次起落,朕原本以为他会痛改前非的,但你看看他现在干的事,简直是变本加厉!

王旦再也没有办法为寇准开脱了,但他说了一番语义双关的话。他说,寇准我是了解的,他的缺点就是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并且希望别人都围绕着他、感恩他、畏服他,这是其他大臣唯恐避之不及的事,他却视之为己任,若非仁爱之主,谁能成全他!

赵恒此时想的却是祭祀、费用等等事项,根本没去理会王旦的深层意思。他已决定,再次放弃寇准。

寇准知道自己这次可能祸又惹大了,只坐了半年多点的枢密使位子估计又要丢了。

他托人向王旦要求使相一职,王旦大惊道,使相的职位岂能自己要求?我不敢答应!

这符合王旦的一贯作风,爵位绝不私相授受。

按照惯例,寇准这份资历,上次被罢宰相时就足够任使相了,这次出面求情,完全是担心朝廷对自己不公。王旦的拒绝,让寇准再次误会了王旦。

而后,赵恒问王旦,朕准备罢了寇准,你看给他什么官合适?

王旦说,寇准年不满三十岁,就已在二府历练,而且素有才望,如果将他调往地方出任使相,这就可以证明朝廷用人得当!

1015年四月,朝廷下诏,寇准任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虚衔。使相到手。

寇准见到诏令,向赵恒谢恩,感激涕零道,如果不是陛下知臣,我怎能有这个任命?

说来也怪,以前王旦举荐的人,赵恒不说破,王旦也不说破,彼此存有这个默契。但这次,

赵恒彻底恶心了一把寇准。他说,这都是王旦举荐的结果。

寇准诧异之下,只有深表惭愧,王旦的肚量、城府,远非自己能及啊!

与此同时,老朋友又回朝了。赵恒下令,以吏部尚书王钦若、户部尚书陈尧叟并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马知节的牺牲和王旦的举荐,顿时价值归零。


多谢欣赏。读完此篇,如仍感兴趣,敬请关注本号(纪岩松),后续连载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