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施不报,以德报怨,左传中的智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帮助了别人,可是别人非但不感激你,还笑你傻,有机会还要反咬你一口,现实版的农夫与蛇,你是不是又气又恨。

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难免有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呢?让我们看看左传中的古人是怎么处理的。

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左传》

僖公十三年冬季,晋国再次发生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对子桑说:“给他们吗?”子桑回答说:“再一次给他们恩惠而报答我们,君王还要求什么?再一次给他们恩惠而不报答我们,他们的老百姓必然离心;离心以后再去讨伐,他没有群众就必然失败。”秦穆公对百里说:“给他们吗?”百里回答说:“天灾流行,总会在各国交替发生的。救援灾荒,周济邻国,这是正道。按正道办事会有福禄。”邳郑的儿子豹在秦国,请求进攻晋国。秦穆公说:“厌恶他们的国君,百姓有什么罪?”秦国就这样把粟米运送到晋国,船队从雍城到绛城接连不断,人们把这次运粮称为“泛舟之役”。

僖公十四年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人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患难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患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这就是那样的。”虢射说:“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增加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是敌人呢?”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要后悔的!”

僖公十五年,晋国有饥荒,秦国给它运送粟米;秦国有饥荒,晋国却拒绝秦国买粮,所以秦穆公攻打晋国。

重施不报,以德报怨,左传中的智慧

九月,晋惠公将要迎战秦军,派韩简视察军队。韩简回来说:“军队比我们少,能奋力作战的人却倍于我们。”晋惠公说:“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君王逃离晋国是由于他的资助,回国是由于他的宠信,有了饥荒吃他的粟米,三次给我们恩惠而没有报答,由于这样他们才来的。现在又将迎击他们,我方懈怠,秦国奋发,斗志岂止相差一倍啊!”

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作战。秦国俘虏了晋惠公。

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

——《左传》

背弃恩德的人,寡恩薄情,最终会失去人心,被所有人抛弃,我们不用和他们争论不休或者引发争斗。我们应该保持克制,理性思考,借鉴左传的智慧,从容不迫的去应对他人的背弃恩德。还有自己要做到施与就不要祈求回报,不然难免会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