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台海观澜 台大校长案,下属无能,蔡当局即将遭遇学潮暴击

王义伟

正当蔡英文和她的团队为南台湾水灾疲于奔命、饱受舆论挞伐的时候,她大概意识不到,另一场针对民进党的暴击正在台湾北部酝酿。这一场暴击,当量之大、来势之猛,恐怕一点也不比南部水灾小。

这场暴击,就是由台湾大学学生发起的捍卫大学自治、护送管中闵就任校长的新一轮学潮。笔者预测,如果蔡英文当局不在近几天之内主动撤退,态度诚恳地聘任管中闵为台湾大学校长,刚刚入学返校的台大学生,在今年5月发起一轮学潮无功而返之后,势必发起新一轮学生运动,强势逼迫蔡英文当局回到尊重法治、尊重大学自治的正确道路上来。

管中闵是今年1月被台湾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选举为新一任台大校长的。从1月份迄今,为了阻挠他就任台大校长,蔡英文当局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使出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

台湾的治理体系是“五院”制,在“总统”之下,设立有“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这“五院”也被称作“五权”。7月下旬,管中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自他被选举为台大校长,“不只是‘行政院’,‘立法’、‘司法’、‘监察’,五权中本人已领教四权”。其中仅仅“行政院”中,就有“内政部”、“教育部”、“陆委会”、“金管会”等六七个部会轮番登场找管中闵的茬。

管中闵说,台大校长案,民进党吃相太难看了,“吃铜、吃铁、吃台大”、“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

根据笔者的观察,“五权”中使出了“四权”,六七个部会充当打手,这其中,有5个人值得一提。这5个人,也可以算作是蔡英文当局派上场的五虎上将:三任“教育部长”、两名“监察委员”。

三任“教育部长”已经折损了两任。

第一任是“卡管”的。台大将遴选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报告台“教育部”,等着台“教育部”发聘书,结果台“教育部”迟迟不予回复。这是“卡管”,卡住管中闵。结果,这一任“教育部长”禁不住骂,走人了。

第二任是“拔管”的。台“教育部”回函台湾大学,说你们遴选校长的程序有问题,选举结果无效,需要重新遴选。这是“拔管”,把管中闵拔掉了。结果,这个“教育部长”被骂得更惨,也辞职走人了。

换上第三任,也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叶俊荣。叶本来就是台大出身,所以降低身段,要和台大作“有温度的沟通”。面对老校友、老同事,台大给了叶俊荣面子,对他的要求作了和颜悦色的回复,但是原则问题丝毫不让。这让叶俊荣下不来台,现在还在“教育部长”的位置上尴尬着。

最后,两位“监察委员”出场了。

这两位“监察委员”花费数月调查,最终形成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表面上看是各打五十大板,既批评了台“教育部”,也批评了台大,但结论依然是台大的遴选过程有瑕疵、管中闵有过错,必须得到纠正。

这一份报告,惹来了台湾媒体好一番嘲弄。台湾联合报的评论说:“这个结果,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对‘教育部’只是高举轻放;但对遴选争议中的兼职和利益回避问题,则几乎在附和当初‘教育部跨部会小组’的见解。监察院俨然已成了‘拔管集团’的附随组织。”“更大的问题是,约询对象中,独缺当事人管中闵。‘监委’高涌诚说,约询管中闵‘没有意义’,因为他就是当事人。这个理由,匪夷所思。若要寻求公正裁断,当然应听取当事人的说法,这是程序正义的第一步。若说约询当事人没有意义,却匿名访问遴选时的其他竞争对手,还把其证词作为纠正参考,这就好比候选人遭指控贿选,检方不传被指控者,反而要他的竞选对手来作证,而且是匿名作证。这种作法是在追求事实真相吗?公正性又在哪里?”“‘监委’若真尊重大学自治,该查的是政治之手一路从府院和国会都伸进台大校长遴选,该查的是‘教育部’不聘任的法源依据,该查的是所谓‘跨部会小组’究竟到底依据哪条法律成立,而不是把矛头指向被迫害的台大和管中闵。在记者会上,张武修痛斥‘台大愧对人民’。但有这样为政治黑手护航的‘监委’、‘监察院’才真正是愧对人民。”

看到没?台湾媒体已经将阻挠管中闵上任的各路人马归拢成为“拔管集团”。这个集团,挟带着执政党的庞大资源,用了8个月的时间,竟然对一个台大的教授奈何不得。

蔡英文当局可以慢条斯理地想方设法阻挠管中闵,台大学生却等不及了,他们不能忍受这所知名大学长时间没有校长。

不久前,台大学生发起了一个行政诉讼,诉讼目的是:既然台“教育部”不愿意任命管中闵为校长,那么,让管中闵暂时代理校长总可以吧。

这个要求不过分。

对此,台“教育部”在答辩状中称,“教育部”发给台湾大学的函件是“内部职务指示”,不是“行政处分”,不能成为行政争讼标的。

我靠,这是玩文字游戏呢。

事情进展到这步田地,从台湾大学、到台大学生、再到管中闵本人,都已经仁至义尽;而蔡英文当局,也早已铁了心。

9月份,疯玩了一个暑假的学生即将回到校园。火星撞地球,看来是免不了了。

5月份,台大学生发起了一场“新五四运动”,高高举起了“还我校长”的标语。蔡英文当局视而不见、不为所动。

这一次,台大学生还会搞出什么动静呢?

笔者前前后后接触过一些台大的学生,笔者的感觉,在温文尔雅的外表后面,这些孩子是有血性的。

但愿笔者没有看走眼。(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