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德国都打到莫斯科了,日本却不去帮一把反而去打自己招惹不起的美国这是为什么?

唯安8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组成法西斯联盟,妄图瓜分世界,奴役世界人民。德国作为法西斯集团中的老大,他横扫欧洲与北非,战斗力十分强悍,但是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进退维谷。当此之时,日本为什么不出兵攻击苏联,助德国大哥一臂之力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苏联与日本经过若门坎战役后,达成了某种协议,两国互不攻击。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了苏日战争。在战争中苏联代表蒙古国,日本代表伪满洲国,双方都战死了一万两人,从战略层面上讲日本关军东战败;从损失角度上看,苏联的损失远远大于日本。此战后苏日双方都忌惮对方实力,因此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并扩大战争规模。苏日在此战后一直维持和平状态。

其二、日本北上攻击苏联意义不大,当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日本北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反而有可能被苏军全歼。德军进攻苏联之初是顺风顺水,投降德军的苏军都有五百万之众,因此德军没有要求日军协助攻击苏联。等德军陷入冰天雪地之中,有被苏军围歼之时,日本也不愿意去招惹苏军,毕竟苏联有能力反攻日军,而日本资源不多,不能抵挡苏军。

其三、日本招惹美国在先,德国攻击苏联在后,日军身陷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无力支援德军攻击苏联。日本谋求中国领土从明朝后期就开始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9.18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不久日本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难以抽身。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爆发。自此日本两线作战,陷入困境,自身犹不可脱,更没有兵力进攻苏联了。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也就是日本招惹美国在先,德国攻击苏联在后,日本是无力援助德国的。


大秦铁鹰剑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本质上,日本和德国都是为了自己,结盟只是暂时的。

对于日本来说,攻打苏联只是对德国有利,对他们没有好处。

日本既然参加了世界大战,又加入轴心国序列,也就意味着迟早要和英美法为敌。

那么,日本就必须获得持久作战的资源。

但当时日本极度缺乏石油,远在欧洲的盟友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帮不了他的。

那时候,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只有荷兰控制的印尼才有大油田。


所以,日本想要维护自己的军事、政治利益,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油田,不然强大的联合舰队和陆军都将是废铁。

然而,苏联的油田在高加索地区,日本无论如何也是打不到那里。

如果日本参加攻击苏联,最好的结果是占领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可能占领外蒙古。

然而,这些地方都没有开发,至少需要15到20年以上的投资开发才能够利用这里的资源。

远水救不了近火,日本得不到石油资源,所以他根本不能北上去打苏联。

如果这么打了,等到美国打过来,日本还是得完蛋,得到了西伯利亚、远东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吐出来。

所以,日本当时要么是从中国撤军服软,放弃对其他领土的要求;要么就只能拼死攻击美国,玩命的赌一赌。

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萨沙


德军打到莫斯科了,日本不去进攻苏联,而是跑去招惹美国,因为进攻苏联不符合日本的扩张计划。


进攻苏联有什么好处?即使日本打赢了苏联,占领的也只是西伯利亚地区,最有价值的是远东地区,但是这些地区不能向日本提供急需的石油资源,自从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橡胶之后,日本的石油橡胶资源越来越紧张,而东南亚地区盛产橡胶,石油。

第二点是因为日本被打怕了,苏联与日本的诺门坎之战当中,日本见识到了苏军强大的军事能力,从此不愿意再招惹苏联。

第三则是对德国这个盟友的信心,二战前期,德军所向披靡,在进攻苏联之前,德国横扫西欧,苏德战争开始后,仅仅几个月,德国消灭了数百万苏军,以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实力而言,德军似乎没有失败的理由,自然不需要日本帮忙。

南下北上两个方向,日本选择了南下,而东南亚地区属于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欧洲国家在德国的进攻下大多灭亡了,无力制约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唯有美国。


日本的计划是偷袭珍珠港,一次性解决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在美国的军力恢复之前,日本占领整个东南亚甚至澳大利亚。


视野新观


德国入侵苏联,确实很想让日本一起上,按照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德军从欧洲一面进攻苏联,日本从亚洲的西伯利亚一面进攻,最后两家会师。但是,日本却并没有按照希特勒的意图走。在当时,日本国内军方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进攻苏联,最后与德国军队会师,一种是南下,占领东南亚,最后控制整个亚洲。为此,日军在苏门坎尝试与苏联摩擦了一次,结果日本军队被苏联的坦克群碾压的粉身碎骨,伤亡极其惨重,于是,南下派占了上风。苏联不好惹,那么就把这跟硬骨头留给德国佬啃吧。日本开始把精锐部队派遣攻占东南亚地区。虽然,日本打不过苏联,对对付几个东南亚猴子还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可以说是所向无敌,毕竟日本也是当时世界上五六个军事强国之一,在亚洲是绝对的军事第一强国。日本很会做政治宣传,它对东南亚国家说,过去白人总是欺负你们,现在我来解放你们。以后我们一起干,把西方洋鬼子赶跑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很多东南亚地区都投降了日本。这样一来,美国就坐不住了。在亚洲地区,一直是英国和美国的地盘,日本插这一刀,自然得罪了美国。于是,美国开始对日本封锁海上贸易路线,日本没有了资源,这个岛国就要玩完,当然要跟美国拼命。过去美国在这里是老大,日本是小弟,现在小弟想赶跑老大,自己来做老大,美国自然不能容忍它,就对日本不顺眼。日本被美国威胁的紧,资源通过被美国掐断了,也逼得它打算铤而走险,放命一搏。


怀疑探索者


这和日本的扩张政策有关。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日本曾两次挑衅苏联:张鼓峰战斗和诺门罕战役,但都是以日本的失败告终。在日本的军阀内部,始终存在着北上与南下的路线之争。张鼓峰和诺门罕的惨败,使南下派占据了上风。再者,日德虽是同盟,但却是同床异梦,它们其实是互相拆台的盟友。日本并不乐见德国的过分强大,德国亦是如此……于是,最终德日采取了各不配合的扩张行动。而最后,它们都被世界人民送上了审判台。(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孤独之人


我看了很多分析,大部分网友分析是对的,唯独结论是错的,日本并非猪一般的队友,而且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非但没骂日本,反而非常兴奋,连连夸奖日本,为啥呢?

德国攻不下英国和苏联,都因为美国拼老命在背后偷偷支援他们,比如说美国给苏联偷偷支援了无数的石油钢铁坦克汽车食物衣物,足够重新武装苏联几百个集团军,导致德军在莫斯科再也寸步难进,因此日本开打美国,德国开心得不得了,以为日本能够在太平洋牵制住美国。

以下史料摘自希特勒档案:

当日本人1941年12月在珍珠港偷袭美国海军时,希特勒的大本营里又重新鼓起了勇气。大家忘记了国防军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败北。德国立刻向美利坚合众国宣战,德国潜艇出动攻击美国货船。

这天午餐时的交谈内容就围绕着美国人的战斗力进行。哈儿德根据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开玩笑地推论,美国军队无法同普鲁士军官抗衡。他说美国军官是穿军服的商人,只知道逃命。他们的战术不值一提。


几天后施蒙特来到林格的房间里,像平时一样找他喝上一小杯烧酒。不一会儿希特勒也来了,他有时来林格这里用他的收音机收听轻音乐。希特勒听林格汇报前线的最新消息,坐在写字台旁,要他的眼镜。报告里讲德国潜艇击沉了美国的船只。“您来读,施蒙特”,希特勒对他的军事侍从副官说道“您看,对美国公开宣战对我们多么有利。这下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打了。”


希特勒强调,这下美国人就被牵制在了太平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就有希望更有效地破坏美国对英国的供应。


希特勒身体靠后,讲了些十分看不起美国人的话。他指出,美国的汽车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赢过。美国的飞机虽然样子好看,但它们的发动机毫无价值。他认为这就证明了,备受称赞的美国工业是被过分高估了。它没有别的本事,只是被过分的高估了。

摘自希特勒档案。


所以呢,美国反正已经背后实质性帮忙苏联了,日本进攻美国,德国觉得一片轻松。日本之所以不攻击苏联呢,是因为恐惧,苏联驻在远东的部队装备有重装坦克、重型大炮,武器高级,不是日本打得过的,之前在诺门罕战役就击溃日军,让日本人胆战心惊。另外,日本就算敢打苏联,西伯利亚当时一片荒野,没有战略价值,现代战争就是要抢资源,钢铁、石油、矿产决定一切。德军后期打不动了就是因为欧洲本土缺少石油和特种金属,无法造出足够护甲坦克,坦克飞机缺油成了废铁。


他们的错误主要是低估了美国的高科技和资源,虽然在发动机技术上美国当时还不如德国,但是在电子技术、飞机、航海、核技术上则全面领先,尤其美国本土远离战争,可以不断生产并输出新武器,而日本德国本土则处于美国轰炸机轰炸之中,不断失血被破坏。

当然美国的民主主义比纳粹种族灭绝思想更吸引人也是起了根本作用。

董董_69904


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

日本和德国当初结盟的时候,目的很明确,就是前后夹击前苏联,然后让前苏联倒台,只不过在对付前苏联的时间问题上两个国家出现了分歧。

德国原先他的目标是法国和英国,这个时候日本人将重兵集结在东北地区。此时此刻,日本人可以尽全力的去对付前苏联,但是德国人不行,德国人如果进攻前苏联,英国,法国直接跟他开战,直接打到柏林这个时候德国人等于给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我们发现日本人跟当时的前苏联打个热火朝天的时候,这个时候德国人派出自己的军事指挥官跑到当时的前苏联去学习,并且在这之后,德国和前苏联之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下子在诺门坎之战里面把自己的关东军精锐卖出去的日本人,可以说成了小丑为什么?你兴冲冲的找别人合作去攻打前苏联,你自己军队派出去了,被人给吃掉了,别人的和你的敌人握手言和了。

此时此刻,对于日本人来讲,绝对是一件挂不住的事情,所以日本人觉得我再去进攻前苏联,我就是傻子!

所以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日本包括现在还存在于东北地区,就是那些要塞,这个时候,日本人已经把战略从北上转为南下。

不仅抽调大量关东军精锐加入到了南下的兵团,比如说山下奉文这个人以前就是在关东军里面任职的,而且把整个东北地区经营成一个军事要塞,防止前苏联进攻,也就是告诉前苏联我不想打仗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就想在这儿守着。

就在自己的要塞已经修建完毕了,军队已经驻扎进去了,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已经放在了日本最高指挥部的手上了,军队已经在南方集结了。此时此刻,德国人进攻前苏联了。

德国人要求日本人赶紧进攻前苏联的西伯利亚,这样的话,形成前后夹击共同让前苏联崩盘,日本人说我再信你,我就他妈的是孙子。

所以在当时。斯大林想要让莫斯科地区的军队更加充实的时候,犹豫着到底要不要把西伯利亚的草原兵团给调回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在日本东京的间谍直接发过来一份电报,放心打,认真打,日本人绝对不会派一兵一卒北上!

你说这哥俩是不是有点儿搞笑的意思,但说实话,国家大的大局观确实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的,不能够说因为你的盟友要你做什么,你就跟着去做什么,那你还不如做别人的附庸国呢,不过,日本人这个做法确实让前苏联度过了最危急的时候。

至于说前苏联怎么感激,可以去问一下当时被前苏联俘虏的60万关东军。


漩涡鸣人yy


德日的结盟;是双方的权宜之计。

先说德国

德国谈不上对日本有好感和信任,一战日本剥夺了德国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利益,这是德国的耻辱,德国派军事顾问、提供武器训练武装中国,可见德国对日本并不感冒。

德国的战略利益在欧洲,英国是死敌,沙俄是潜在的最大威胁,美国虽在大西洋彼岸,但它是英国的拥趸和后盾,绝不会坐视英国覆灭。有了这样的基本判断,德国在亚洲选择了一个盟友,这就是日本。

一、日本为攫取满洲利益、偷袭驻旅顺的沙俄舰队,在对马海峡围剿沙俄波罗的海远征舰队,俄日仇恨很深;一战后起之秀美国在太平洋阻止日本称霸,日本不会屈从,会与美国缠斗,正好牵制美国;日本打着亚洲人解放亚洲的种族之战旗号,没落大英殖民帝国是首当其冲的靶子。这些条件都是德国可利用的。日本在亚洲军事实力最强,而中国大而不强扶不起。日本有实力居世界前三的海军,正可弥补德军海军的短板。

二、德国的胃口在欧洲,日本的胃口在亚洲,从瓜分世界的划线,德日利益诉求不冲突不矛盾。

三、日本对德国顶礼膜拜,一副学生的脸嘴;德国人得到心理满足。其实,德国小看了鬼鬼祟祟的小日本。

其实,德日虽结盟,德国并不指望日本在欧洲战场帮忙,希特勒甚至私下说;德国与这个打鱼岛国结盟,简直是耻辱!希特勒后来还鄙视日本,他认为日本进攻中国非常愚蠢,就像一条蛇攻击大象,迟早会被大象踩死。

再说日本

它的全球战略是蛇吞象;先征服朝鲜,后征服中国,再征服世界。由于征服中国不顺,陷入持久战泥潭,还被美国卡脖子实行石油钢铁禁运,使战争机器的运转岌岌可危。日本无暇顾及欧洲,才与德国结盟,送德国顺水人情。

这犹如两个勾心斗角的人结婚,各有算计。

德国进攻苏联,并不建立在指望日本在陆空战中出手帮忙的基础上,也没有按盟约强逼,而仅仅是提出过“建议”。日本在关东驻重兵,只是为何捍卫既得利益,构筑了东宁、虎头要塞等永久性防御工事。日本曾以师团级兵力携带轻武器试探进攻过苏军(诺门坎之战),关东军并未倾巢出击。

在德国在苏联战场节节取胜时,日本讨论过是否乘火打劫“西进”夹击苏联。但当时,苏联的软腹部欧洲部分已被德国攫取,日本占领寒冷的西北利亚有何益?最后,日本选择了自私,“南下”控制西南太平洋,猎取丰富资源,成全自己的霸业,并紧锣密鼓暗中策划,与最大拦路虎美国不辞一战。

日本对德国而言,并不是猪一样的队友,而是我行我素,心怀鬼胎。别说尽盟友契约义务进攻苏联。就连偷袭美国珍珠港,也没事先向德国通气。美国借此脱掉“中立”外衣,向德意日法西斯轴心集团宣战,打了德国一个措手不及。气得希特勒破口大骂日本;笨!笨牛!没吃饱的笨牛!笨!


谌人


二战前夕就曾有预言,战略物资的储备状况如果继续恶化,大日本帝国将不战而亡。

面对日本陆军积极谋划的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海军起初是强烈反对的,担心会因此卷入日美冲突,而凭日本的国力,是不可能在战舰竞赛中取胜美国的。

但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日本诺门罕战役战役失败,美国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德国在欧洲战事的局部胜利,德国海军狼群战术的惊人成绩,日本内部逐渐由亲美派,转为亲德派。随着1941年美国停止对日本的石油运输,日德同盟重新提上日程。

日本迫于资源有限,贸然挑起太平洋战争,在日本内部曾流行亡国论,如果不对外扩张以获得石油资源,那么日本海军坚持一年之后便会战败;如果对英美开战,那么两年之后就会战败。

最后,日本早在诺门罕战役失败后,战略由北上改为南进;加上深陷橡胶石油的困扰,唯有南进才能获得这些战略资源。

在这样双重影响下,日本不可能配合德国进攻苏联,挑战美国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该如何挑战,争取第一击就把美国打趴下,因此孕育出了偷袭珍珠港,直接攻击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把美国的海军力量全部集中消灭。


五味社


日本不是不想北进与德国在莫斯科会师,达到瓜分苏联的目的。只是尝试之后失败,被迫改变战争策略。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以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向苏联发起闪电袭击。德国急于通过闪电战结束战争,前期作战效果非常好,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纳粹德国的三支集团军在苏联国土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仅由龙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战役中,就俘虏了苏军65人。形势好于预期之下,希特勒甚至没有为进攻苏联的德军部队准备冬装。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如果日本能够从中国大陆战场上分身一部分军队,北进从蒙古入境,越过西伯利亚与德军对苏联形成战略合围,那么苏联肯定会因支持不住而投降。

日本方面不是没有北进计划,只是日本方面的主要战略重点在亚洲。日俄是老冤家,从清朝末年就开始因为在亚洲的利益冲突发生过日俄战争,日本在那次战争中获胜。北进灭亡苏联与德国会师早在日本陆军部的计划之中,只是日本国内军方对于作战方向存在两种不同意见。支持北上的日本陆军在侵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和战略资源,实力强大的日本海军却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此,长期与日本陆军对立的日本海军极力主张南下作战。而日本国内支持海军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中国大陆没有石油(幸亏老日没有发现大庆油田)和橡胶,南下东南亚获取这两样战略资源用来支持日军作战是十分必要的。

苏德战争爆发以前的1939年,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与苏蒙联军的作战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试探,如果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取得胜利,日本必然会将重点放在北进计划上。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总共投入大约7·5万兵力,虽然前期取得一些战果,但是在后来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被朱可夫指挥的苏联红军打残,日本陆军尽管有很强的战斗力,在苏联红军的巨大火力攻击下最终败下阵来。诺门坎战役失败以后,陆军主力都被牵制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日本陆军再也没有多余兵力参与北进作战。在不能南、北两线同时作战的情况下,支持南下作战的日本海军占了上风,所以后来日本选择了南下战略。

欧洲方面,斯大林吃准了在诺门坎战役中失败的日军不会再挑起新的战事,便把部署在远东地区的20个亚洲师抽调回欧洲参与作战,这给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德军以沉重一击,获得了苏德战争的最终胜利。日本和德国都是小国家,他们在二战中与大国作战完全是一种赌徒心理,所以尽管前期会取得一定战果,终究还是注定要失败的。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