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传说中的盘古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也有类似记载。根据这些古老的记载,天地原本混沌得像一个鸡蛋,开天辟地的神——盘古生在其中,过了18000岁之后,阳清者(意指蛋清部分)形成了天,阴浊者(意指蛋黄部分)形成了地。随着天的增高,地的增厚,盘古也一天天增加身体长度。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五岳,血液和眼泪变成了江河,眼睛变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他睁眼是白天,闭目是晚上;他嘘气变成风雨,声音变为雷霆,目光变为闪电;高兴为晴天,生气为阴天,开口为春夏,闭口为冬秋,等等。《述异记》指出,有关盘古的传说,或出于古说,或产生于秦汉或盛行于吴越之地,或为先儒之说;而古人为了纪念他,在南海建有盘古墓,在桂林建有盘古庙。《三五历纪》说盘古之后才出现“三皇”。

传说中的盘古

来自@网络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盘古、槃瓠(hu)音近,槃瓠为南蛮奉为开天辟地之祖,而后华夏人误以为已族。始认为中原盘古神话来自蛮族,但《后汉书·•南蛮传》所记,只说高辛氏有畜狗名槃瓠,因咬东辛氏敌人之功,得高辛氏女为妻,负入深山生六男六女,繁衍成为武陵蛮,并无开天辟地故事,可知槃瓠原与中原的盘古神话无关,倒是记载中原神话故事的《山海经》中,有类似的身体各部分化为大地各物的神话,如《海外北经》有神为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身长千里”。《大荒北经》说:“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类似盘古神话的原型,不过其名为烛阴或烛龙。而在《天河》中,烛龙是能照射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的神。可能在故事传说形成过程中,受了南方槃瓠的神话影响,烛阴或烛尤之名才变为盘古。

传说中的盘古

来自@网络

以上选自文章《中国古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