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編者按:讓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大邑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結合自身優勢,堅持“康養+文創+農創+旅遊”融合發展,通過10年實踐,將一個空心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型社區-幸福公社,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典型範例。

8月27日,成都市鄉村規劃沙龍第一期活動—“鄉村振興與公園城市”在大邑縣青霞鎮分水社區的幸福公社落幕。成都市規劃局和大邑縣政府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成都多個鄉村振興示範點“操盤手”作為第一期嘉賓,就規劃、建設、投資、運營、人才下鄉、產業打造、共同致富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作為沙龍的舉辦地,幸福公社十年前還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如今卻是各類人才嚮往聚集的幸福鄉村田園生活的目的地、全國第一批“星創天地”、全省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市科技創業苗圃、市巾幗創新創業示範基地。一個曾經遭大地震重創的鄉村,靠什麼魔法,蛻變為鄉村振興的示範點呢?

筆者作為觀察者觀摩了這次活動,並對幸福公社進行了深度探訪和觀察,試圖找到幸福公社崛起背後的“密碼”。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公式一:田園+生態=幸福

幸福公社所在的分水村,原是一個普通的村落,旅遊資源和人文條件都不具備獨特的優勢,產業空心化,人口外流嚴重,儘管生態環境優越,又地處川西旅遊環線要衝,但仍顯得冷冷清清,人氣低迷。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讓分水村大量民房被毀,損失慘重。而災後重建時出臺的聯建政策,則為分水村崛起跨出了第一步。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氣、宜人的氣候、綠色有機的果蔬種植,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城裡人來此建房養老。很快,一片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別墅群便在山水之間落成。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如今,這裡不僅成了大量退休老人頤養天年的樂園,也吸引了一批年富力強卻厭倦了城市喧囂、嚮往和追求幸福田園生活的人來此安家落戶。有“工匠精神成都力量”之稱的冷鐵匠人安自強便是其中的代表。

公式二:人才+文創=幸福

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石。要激勵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關鍵在於補齊鄉村的人才發展短板,搭建人才幹事創業平臺,吸引各類人才紮根鄉村、建設鄉村。

如何引才聚才?幸福公社使出的招數就是,積極構築美麗和諧鄉村居住空間,配置體驗菜地、騎行綠道、民俗客棧、特色餐飲、森林幼兒園、創意集市、手工藝作坊等多元化原生態居住方式,優化居住生活環境,以此吸引一大批城市人才、青年(大學生)來此生活創業。

而積極培育各種文創經營主體,則令人才有了發揮各自才幹的舞臺。

如何培育人才?幸福公社通過創新“三類體系、多點佈局”的鄉村人才培育模式,培育了一大批鄉村領軍人才、鄉村專業人才和鄉村實用人才。

“幸福課堂”就是人才培育的主要陣地。每週五,幸福公社會邀請專家學者、創業大咖、城市人才下鄉講課,讓農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截至8月24日,“幸福講堂”已成功舉辦47期,累計超3000人受益。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公式三:創業+增收=幸福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沒有興旺的產業,生態再宜居,人才來了也僅僅是過客。幸福公社以聚人才、強產業、促增收為目標,通過推進鄉村農創、文創社區建設,建立了成都文創中心、成都農業創客中心、鄉村人才培育載體三大“築巢引鳳”平臺,加速聚集各類鄉村人才,打造鄉村美學空間站、農業品牌夢工廠、鄉村人才培育基地,延伸鄉村農業產業鏈。

幸福公社裡的成都農業創客中心,是全國首個農業創新創業平臺,開創“設計+產業+農業”全新模式:從包裝藝術設計的角度出發,將農產品變成高端伴手禮,全面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屬性和品牌優勢。累計推出100多個品牌設計,有力提升全系產品價值和“大邑造”品牌知名度。大邑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金蜜李”從自產自銷到供不應求,正是得益於品牌孵化的力量。通過建立“西嶺綠源”公共品牌,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推介,“金蜜李”從過去的平均5元/斤,到現在最高5元/個,價值提高了十倍以上。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在打造農產品優勢品牌的同時,創客們還將創意設計就地運用到鄉村規劃、院落、林盤、產品等建設中,塑造了鄉村幸福形象品牌。

目前,創客們已創辦設計、工藝、餐飲、客棧、閱讀、加工等各類經營主體30餘個,舉辦活動200餘場,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

創客們通過自己的創業興業,在幸福公社帶動本地200餘人就近就業,還吸引300多返鄉人才創業,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公式四:友善+關懷=幸福

幸福是什麼?除了擁有一份有前途的事業、能大口呼吸的清新空氣、優美的居住環境、綠色有機的食物外,還得有和諧的鄰里關係。

幸福公社的創客們,立足自身優勢,各展所長,通過相互服務、互相關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了友善互助的鄰里關係,使“幸福公社”成了一個有“人情味”的新型社區:每週的創意集市,可以以物易物;每月的茶席大賽、壩壩宴,大家共聚一堂,其樂融融。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如今大家一起種菜,一起健身,一起做手工,最終形成了“難事互幫忙,喜事共分享”的新風氣。幸福公社掌門人史御力說:“現在,可以到張家住客棧,到李家喝普洱茶,到劉家吃私房菜,到趙家搞文創,這個社區就形成了財富共同體,精神共同體,最後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公式五:文化+旅遊=幸福

“幸福公社組織人才與周邊居民一起農耕、手工、創作,開發成都匠人村、再書房、杲設計等多個鄉村旅遊項目,實現了社區+景區+產業集聚區+人才聚集區“四區合一”的農商文旅完美融合。而創客們全面參與鄉鎮村標的設計製作、村鎮社區形象設計等各項工作,也推動了鄉村形象從農家樂到民宿、從民宿到區域旅遊、從特色產品到特色產業小鎮的提升迭代。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因為“創客”和“創客文化”,幸福公社創造了特有的鄉村文創旅遊生活模式,由此承載養老、兒童教育、運動、休閒、現代農業、文化消費,形成了嶄新的鄉村文旅綜合體。2017年,幸福公社的遊客量達到了30萬人次,目前,幸福公社也是唯一獲得成都市旅遊局授牌的旅遊型社區。

匠人街模式。2016年8月開街以來,“匠人街”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能工巧匠在此安營紮寨,包括活字印刷、釀酒、織布、皮影、蠟染、剪紙豆製品、釀酒、木雕、製茶、製紙……“一店一特色”,“一匠一傳奇”,這裡也成了最受遊客歡迎的地方。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特色民宿發展。業已成型的民宿聚落,是幸福公社吸引遊客的另一大亮點。依山傍水,自然條件優越;傳統建築美學,令每棟民宿擁有了川西民居的優美形態;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入駐,又為每一棟民宿塑造了獨特的個性和靈魂:不一樣的大門、不一樣的院子、不一樣的收藏,每家都令客人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場景。

解密成都“幸福公社”的幸福公式——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七)

從空心村到旅遊型社區,十年紮根鄉村,十年發展,幸福公社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發展思路和模式,逐個完成了鄉村振興五大任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當我們漫步在幸福公社的特色街區,我們能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結合地方特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文創+”、“旅遊+”,一步做強產業支撐,才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才能讓鄉村振興戰略真正的落地生根。

首席撰稿 謝無量

攝 影 肖京軒、吳媛媛

美圖設計 張 傑

編 輯 陳趙蕊

統 籌 陳瀟曉

指 導 龐饒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