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我們身邊的“白衣天使”志願者|退而不休 老當益壯

在北京各大醫院,活躍著一群老年志願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本醫院的退休員工,有的退休前是醫生,有的是護士,還有行政人員。退休之後,他們將自己對醫院的熱愛,對患者的關愛,通過志願服務表達出來。

白弘冬

一個眼神就能嚇跑“號販子”

週六清晨的宣武醫院,人來人往中,一位白髮的老先生格外引人注目。他穿著志願者馬甲,有時站在導診臺前,有時站在自助機旁,幫助患者選擇科室,指導患者如何掛號。他就是67歲的白弘冬,北京市醫管局系統五星級志願者,也是宣武醫院老黨員志願者先鋒隊的隊長。

我们身边的“白衣天使”志愿者|退而不休 老当益壮

白弘冬退休前是宣武醫院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員。2013年,白弘冬從工作崗位上正式退休。退休前,他就加入了醫院的志願者隊伍。退休後,白弘冬本可以天天逛逛公園打打牌,但他覺得這樣的日子雖然舒服,但生活可以更有意義,於是他打算繼續來醫院當志願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兒”。

志願者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也需要不斷地學習。白弘冬常年在醫院工作,對所有的專家和科室耳熟能詳,也能幫助患者進行分診。但是醫療系統的改革逐年推進,如果只憑著退休時的那些知識儲備,顯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為了讓患者掌握新技能,白弘冬自己先學會了微信預約掛號,學會了用微信綁定醫保卡,學會了在自助機上用手機進行支付繳費。“自己學會了不行,還要讓所有的志願者都學會。”

宣武醫院的老黨員志願者先鋒隊建立了微信群,白弘冬是群主。既然是一群之主,就要起到帶頭作用。白弘冬自己玩轉了掌上科技,還經常在群裡和醫院同事們切磋交流,學來的這些本領很快在志願工作中派上了用場。遇到外地的患者,白弘冬都會教他們學習用手機預約掛號,“以後掛完號再到北京來,省得到北京住店多花錢。”

當志願者的同時,白弘冬還主動兼職打擊“號販子”和“醫托兒”。“他們太可恨了!”宣武醫院的神經內科實力強大,來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中,超過一半都是外地患者。這些患者及家屬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就被“號販子”和“醫托兒”盯上了。“你看那個人拿著一沓卡片,來回走,就是在尋找目標呢。”常年在醫院工作,“醫托兒”在白弘冬眼裡瞬間就會現形,“他的路數就是找到患者套近乎,冒充患者家屬。”白弘冬說,“醫托兒”下一步就是告訴患者家屬,他是在哪家醫院治好的,把患者騙走。“那些上當受騙治不好的,不得不再回到醫院來看病。”

至於“號販子”更可恨了,一個號倒賣到兩三百元、五六百元,很常見;最緊缺的號源甚至倒賣到2000元一個號,“我見到他們就往外攆!”現在“號販子”和“醫托兒”都認識白弘冬,“我一瞪眼睛,他們就不敢在大廳裡面晃悠。”

“您就不怕號販子打擊報復您嗎?”

“我不怕,邪不壓正!”

白髮的老白,已經成為驅散“號販子”的無聲武器,一個眼神,“號販子”和“醫托兒”一準灰溜溜地出去。

彭俊周

88歲的老黨員先鋒隊隊長

說起彭俊周,在和平里醫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退休前他是和平里醫院內科主任,退休後,他是老黨員先鋒隊隊長。這位老黨員志願者今年已經88歲,耳不聾,眼不花,還堅持進行義診,配合醫院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每個月,他還會和老伴兒一起去家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義診。

我们身边的“白衣天使”志愿者|退而不休 老当益壮

1993年,63歲的彭俊周從醫院退休了。退休後,他捨不得幹了一輩子的工作,常年堅持半天出診,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86歲那年,彭俊周的身體出了點小故障,“心律失常,還有陣發性房顫。”於是,彭俊周停下了常年堅持的早交班、查房、出門診,但是醫院只要有義診,彭俊周隨叫隨到。“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老黨員,我願意為醫院的發展盡一份責任。”

有一天,醫院的老黨員先鋒隊到平谷區黃松峪鄉衛生院進行義診。中午時分,義診即將結束,大家正收拾東西準備上車,突然間一輛三輪車衝進院子:一位老人蜷縮在車上。看到這種情況,彭俊周馬上來到三輪車前,俯下身為患者進行檢查。他發現這位患者心跳非常快,伴有嚴重的房顫。彭俊周連忙囑咐患者不要動,同時給衛生院提出建議,“馬上將患者轉到區中心醫院,路上要有醫生陪著。”由於送診及時,這位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轉危為安。事後患者家屬多次打電話,感謝彭老的救命之恩。

現在的彭俊周每個月都堅持在家門口的社區醫療機構義診。每次去義診,他都會和老伴兒結伴而行。彭俊周的老伴兒今年也88歲了,是他在大連醫科大學讀書時的同班同學,也是他的入黨介紹人,退休前是一名兒科醫生。這對已經慶祝過“鑽石婚”的醫生夫妻檔,在志願服務上頗有點“你追我趕”的氣勢。“說起志願工作,我沒有老伴兒做得好,她還是朝陽區選出的‘北京榜樣人物’呢!”

我们身边的“白衣天使”志愿者|退而不休 老当益壮

醫院的發展離不開患者的意見和建議,老黨員彭俊周擔任了志願調查員的角色。“在職的醫生問起來不是太方便,我們退休了,患者見到我們,會說得實在一些。”在進行志願調查的日子裡,彭俊週會穿上志願者服裝,向居民、患者徵求意見建議,然後彙總給醫院。遇上有些患者不滿意,他還主動自覺的協調醫患關係,化解醫患矛盾。

現在,每次到醫院進行志願服務時,彭俊周都會騎著跟隨他多年的自行車。很多人擔心他的身體,勸他不用到醫院來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彭俊周總是真誠地說:“我雖然80多歲了,按照最新年齡分段,我還只是箇中老年人。我耳不聾,眼還明,身體還硬朗,儘可能地多幹些事;將來幹不動了,回首往事也不留遺憾,無愧此生。”

醫院的志願服務只是他志願者工作的一部分。作為一名醫生,捐贈遺體是彭俊周最大的心願。“我幹了一輩子的醫學事業,死後也要繼續為醫學事業的發展盡一份力。作為醫務人員起個帶頭作用,捐獻遺體用於醫學事業做研究。”

梁超英

哪兒患者多就往哪兒去

幾年前,在口腔護理一線工作了30多年的梁超英退休了。今年5月,她又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口腔醫院導醫志願者。聽說醫院組建退休志願服務隊,梁超英第一批報名參加,“能到醫院發揮餘熱真挺好的,我就願意做公益。”於是,她穿起了志願者 “黃馬甲”,開始定期到醫院進行導醫諮詢服務。

我们身边的“白衣天使”志愿者|退而不休 老当益壮

考慮到退休志願者年齡大,北京口腔醫院特意將志願服務崗位安排在門診樓三層西側走廊的分診臺,崗位任務主要是引導患者有序就診。可梁超英覺得,“就幫患者指指路,這工作太簡單了。”於是,她給自己的志願服務定了三個任務:第一,幫患者解釋病情,提供專業導診。梁超英說,雖然自己不是醫生,但上學時候學的就是“口腔護理”專業,有系統的理論基礎,再加上臨床一線工作了30多年,遇到過各式各樣的患者,雖然不能進行診斷和治療,但幫患者答疑解惑還是可以的。

有一次,她見自助機前站著一個滿臉心事的小夥子,就主動上前詢問情況,原來小夥子的牙片顯示牙槽骨有一大片陰影,別的醫院建議他到口腔醫院來看腫瘤科,可自助機上已經沒有號了,小夥子著急又無助。梁超英接過牙片,對著窗口的陽光看了看,初步判斷應該就是普通的良性囊腫,於是她安慰小夥子,“別太擔心,不用掛腫瘤科,去外科門診看看就行。”小夥子聽說不用去腫瘤科,一下子眼睛就亮了。梁超英幫小夥子在自助機上約了外科門診的號,還囑咐他放鬆心情,別太擔心,“沒事兒的,可能需要做個小手術,門診就能解決”。小夥子再三感謝離開了。

從那以後,梁超英就把自己的“固定崗”變成了“流動哨”,“哪兒有患者扎堆兒,就去哪兒”。梁超英給自己定的第二個任務就是疏導患者。遇到收費窗口排隊,梁超英就會過去告訴大家,往前一拐彎自助機上也能交費,年輕人會微信支付的去那兒更方便;自助機前排隊了,梁超英就過去指導,見到老年患者不會使用微信掛號,她就耐心地手把手教:怎麼掃描二維碼,怎麼綁定社保卡,怎樣選擇科室……實在怕老人記不住,就出主意:“把醫院的宣傳海報照下來,回家給孩子看,他們一看就會了”、“以後不用來醫院排隊,在家裡隨時都能約”。

梁超英志願服務還有第三個任務:給醫院提意見。梁超英和患者接觸多,最瞭解患者的需求。“以前在臨床,大都是診療方面的內容,現在做志願服務,更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遇到醫院流程和管理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她都記下來提交給管理部門,“既幫患者解決問題,又幫醫院提升了管理,這是雙贏啊。”梁超英成就感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