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當生命已達不能承受之重,我們是否可以選擇安樂死?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深海長眠》

我將站在美麗的山頭,安然地喝下無痛致命的藥片,乘著滑翔傘,飛向蔚藍的愛琴海……我的軀體可以直接反饋給大自然,也可以捐贈給科研醫療機構。

這是多年前,我在土耳其海邊小城費特希耶萌生的一個想法。

如果生命真地走到了拼盡全力也無法逆轉的時候,我希望可以掌控最後一點主動權,安樂死。

現實情況卻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安樂死仍然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目前也只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少數國家實現了安樂死合法化,而在有限的安樂死合法化實施過程中又一再地引起新的爭議。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2018年,遭受多年持續重度抑鬱症折磨的荷蘭姑娘奧蕾莉亞,在醫生的協助下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了自己29歲的生命。

她的死,令很多人質疑,精神疾病是否應該在實施安樂死的範圍內?

什麼是安樂死

________

安樂死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簡單的生或死的問題,而是涉及醫學、倫理、法律、經濟、宗教、社會、哲學等諸多領域的複雜問題。

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概念定義,簡單來說,安樂死發生的主體必須是病患,且至少符合三個必要條件

1. 病者患有絕症、瀕臨死亡,精神和軀體受疾病折磨極度痛苦;

2. 必須建立在病者自願/不違背病者意願的前提下;

3. 病者的極端狀況經過了專業準確的鑑定認可,

基於對病者的同情和幫助醫師採取人道措施協助病者提前結束生命使其安然離世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源於希臘文“euthanasia”,意為“good death”。

在公共立法討論中,“euthanasia”(安樂死)和“ assisted suicide”(輔助自殺)經常連用,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致死行為的最後操作者是誰?

舉例來講,如果是醫生給病者注射促使病者死亡,那麼這就是安樂死

如果醫生只是提供了藥物,病者自行注射促使自我死亡,那麼這就是輔助自殺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的申請程序非常複雜,審核標準極其嚴苛,並且費用不低

據BBC紀錄片Terry Pratchett:Choosing To Die,2010年英國人到瑞士(目前唯一可接受外國人申請的國家)實施安樂死需要支付費用大約1萬英鎊。

前不久的五月底,臺灣前體育主播傅達仁遠赴瑞士接受安樂死,總共花銷300萬新臺幣(涵蓋了機票、全家旅費、死亡、收屍、骨灰等費用),約合67萬人民幣

安樂死的歷史陰影

________

比較接近現代意義上的安樂死始於19世紀,它被看作一種減輕患者痛苦的特殊醫護措施,逐步運用於臨床實踐。

20世紀,安樂死已經朝著理論化合法化的方向發展。

1935年,英國率先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一些社會名流發起活動,謀求安樂死得到法律認可。

然後在德國,“安樂死”則走向了臭名昭著的極端,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歷史陰影。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1920年,德國法學家卡爾·賓丁和精神病學教授阿爾弗雷德·霍赫合作發佈了一本書,名為Releasing the destruction of worthless animals,提倡結束不值得活著的人的生命。

阿爾弗雷德·霍赫還發表了一篇文章,Permitting the Destruction of Life Not Worthy of Life,鼓吹安樂死可以有效地消滅脆弱人種,保障優良基因。

這些篇目便成為納粹德國非自願安樂死的理論基礎。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1938年希特勒創立了一個強迫安樂死的綱領。1939年7月,希特勒瘋狂擴大“安樂死”的範圍,同年9月希特勒授權納粹醫生從所謂“人道主義”出發,保障病人可以“輕鬆死亡或速死”。

據不完全統計,1938-1942年,納粹黨以安樂死名義殺死了慢性病、遺傳病、精神病患者以及猶太人等多達500萬人!

納粹對安樂死的歪曲性濫用,使得安樂死聲名狼藉,人們談虎色變,其立法運動也沉默多年。

安樂死合法化,世界性難題

________

經過戰後恢復,20世紀六十年代起,安樂死再次回到人們的視線。

人們組建安樂死協會,探討安樂死法案,但是由於安樂死直指人的生死,其立法和實施涉及很多複雜問題,通常都得不出適用性廣的有效方案。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1995年6月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通過了《臨終患者法案》,安樂死在該區合法化。但是在該法案剛剛生效實施一年後,澳大利亞議院便宣佈廢除“安樂死法”。

直到2001年,荷蘭正式頒佈了安樂死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為了避免人們濫用安樂死權利,這項法案規定了嚴格的條件:申請安樂死的病人

必須是成年人

必須是自願,

必須是深思熟慮、堅定不移,

必須患有無法治癒的疾病且無法忍受其病痛折磨,

必須經過兩名醫生診斷。

目前精神疾病(重度抑鬱症)也被接受安樂死。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2002年,比利時成為第二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比利時安樂死法案中,申請安樂死的病人可以是已經自立的未成年人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06年作出裁決,美國各州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實施安樂死法案。目前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蒙大拿州已經實現安樂死合法化。

加拿大於2016年6月通過了安樂死法案,該法案規定只有加拿大公民或擁有加拿大居留權的人才可以申請,且不包括未成年人。從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一年內1982人申請實施了安樂死!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英國是最早成立安樂死組織的國家,卻至今也未能使安樂死合法化。2015年,英國議會對安樂死法案進行投票,其中118名議員投票支持,而330名議員投票反對。從2002年到2015年,超過250位英國人選擇去瑞士進行安樂死。

安樂死合法化的進程舉步維艱,爭議不斷。根據數據顯示,在已經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中,申請安樂死的人數程逐年增加趨勢。同時利用安樂死法案虐殺老年人的報道也時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支持者認為,安樂死是人的自主選擇權,人有權選擇尊嚴的死去,主動結束生命,在極端痛苦中解脫。

反對者則認為,安樂死低估了人的生命,並且無法保證每個申請安樂死的人都是自願,甚至會對一些重病/殘障人士造成心理暗示。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殘疾人權利協會認為類似《遇見你之前》(愛情片)這種電影,暗示了殘疾人最好去死的理念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有關安樂死的真實故事

________

特里·普拉切特(Terry Pratchett),英國著名幻想小說家,他的“碟形世界”系列小說深受讀者推崇。

2007年,他不幸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這種病將逐漸剝奪他的寫作能力、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生活能力,於是他開始探討安樂死的可能性。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2010年,他與BBC合作拍攝了一部關於安樂死的紀錄片。

他走訪了一位比利時作家的妻子,這位作家已經以安樂死的方式去世。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一位不幸罹患漸凍症的富有商人,決意並最終在瑞士實施了安樂死。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一位同樣患有漸凍症的原倫敦出租車司機,他嘗試過聯繫瑞士安樂死機構,後來選擇了入住療養院。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一位從年少開始就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青年,他曾經自殺未遂,最後得以在瑞士實施安樂死。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位決定實施安樂死的人物都很堅定,在他們眼中流露出的不是將死的絕望,而是釋然坦然。更難能可貴的是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家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讓安樂死的人真正的安樂而死。

安樂死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家人也在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溝通,理解,放手,彼此珍惜最後的時光。

特里·普拉切特的妻子並不支持安樂死,也不願面對鏡頭討論有關安樂死的話題。特里·普拉切特最終沒有選擇安樂死,他於2015年去世。

在我看來,這也是安樂死的意義,不管以哪種方式離去,不管最終有沒有選擇安樂死,至少他可以選擇,他在選擇。

2015年,BBC跟拍了另一位決定前往瑞士實施安樂死的人物,西蒙(Simon Binner)。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西蒙是一位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的英國大叔,2014年被診斷出神經元症,他計劃實施安樂死。攝製組跟拍西蒙長達數月,從西蒙開始口齒不清到行動不便,再到完全依賴護工,直到葬禮之後……

在影片中,我們極少看到西蒙的沮喪,他依然熱愛生活。他並不害怕死亡,他只是不想過那樣的生活,什麼都不能的生活。

然而西蒙的妻子強烈地反對安樂死,她想要照顧他到生命的最後。兩年前,他們痛失愛女,現在,她不想再失去他。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西蒙幽默風趣、富有口才,深受大家的喜愛,然而神經元症首先奪走的就是他引以為傲的說話能力,於是他便用紙和筆寫下自己的想法,以此來和別人溝通。

經過家人的再三勸阻,西蒙終於答應暫時不考慮安樂死,可是不久之後,他便開始了第一次自殺。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這次自殺使得妻子幡然醒悟,她能做的只有支持和放手。

最終西蒙在妻子的陪伴下實施了安樂死。他在開啟藥物按鈕之前,用手機播放了請人錄製的音頻,那是送給妻子最後的情書。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

________

安樂死,向死而生,是人們面對死亡時一種更加主動的選擇。

安樂死合法化,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

反對安樂死合法化的理由,的確基於很深的現實考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不能因為害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而因噎廢食。

安樂死,到底有多難?

你可能還想看:

在北歐小鎮陪伴臨終病人,她遇見最寂寞的風景和最漫長的旅程

今日留言區話題

________

你對安樂死的看法是?

[1]. www.euthanasia.com

[2]. www.bioethicsobservatory.org

[3]. www.technologyreview.com

[4]. www.lifenew.com

[5]. www.patientsrightscouncil.org

[6]. The Guardian

[7]. Daily Mail

[8]. BBC News

[9]. 《中國安樂死研究》,李惠

[10]. How to Die: Simon's Choice, BBC

[11]. Terry Pratchett: Choosing To Die, BBC

[12]. Mar adentro, 西班牙電影《深海長眠》

[13]. Me Before You, 英國電影《遇見你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