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學思踐悟」論定力

論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強調要增強“定力”。

定力源於佛教,是祛除煩惱、妄想,讓心凝聚一處而不散亂的禪定功力。在現代語境中,定力泛指人控制自己的慾望或行為,不為利所誘,不為名所累,不為情所困,不為難所屈,不為危所亂,專心致志於某一事物的能力。

「学思践悟」论定力

一是選擇力

定力是一種選擇力,抗干擾,明辨是非不走眼。選擇力是鑑別、判斷、取捨的集成。茫茫宇宙包羅萬象,人類社會錯綜複雜,一個人不可能窮盡天下所有事務,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人的一生是選擇的一生,選擇決定成敗。一失足成千古恨,錯不在足,在選擇。“妻好一半福,秧好一半谷”,是選擇的結果。

當年,已是舊軍隊高級將領的朱德、賀龍、劉伯承、葉劍英,放棄高官厚祿,冒著生命危險參加共產黨,投身救國救民的歷史偉業,也是一種選擇。定力的意義在於選擇的價值。選擇大多在各種干擾和不確定中進行,有成本,也有風險,需要一雙識別善惡是非、真偽優劣的火眼金睛。選擇是定力的瞄準儀。定力先定向,是正確選擇的能力。

「学思践悟」论定力

二是內斂力

定力是一種內斂力,抗浮躁,凝心聚氣不走神。內斂力是沉靜、吸納、聚合的集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界終究是凡人的世界,免不了衣食住行、功名利祿,人們為生計奔波,為成長犯愁,無可厚非。但是,人吃飯為了活著,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如果唯利是圖充斥社會、心浮氣躁成為通病、假大空俗演化為積弊,則是民族的悲哀。

古人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個人只有把心態放平,把腳跟站穩,讓精氣神聚合於既定選擇,才有可能避免蜻蜓點水、小貓釣魚、狗熊掰棒子式的低級錯誤。內斂是定力的聚焦器。定力必定心,是聚精會神的能力。

「学思践悟」论定力

三是免疫力

定力是一種免疫力,抗誘惑,拒腐防變不走色。這裡的免疫力是良知、理性、剋制的集成。人有七情六慾,社會並非真空,每個人都面臨著內在慾望和外來誘惑的雙重壓力。告子云:食、色,性也。食也好,色也好,都由人的慾望主導。慾望是人的本能,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不加節制、自由氾濫的慾望,往往又是人類的禍根。

古人講“坐懷不亂”,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亂只是表象,有道才是根本。這個道是道義,是規矩,是度,是目標的正義性與手段的正當性,是慾望的剎車和節制閘。

領導者手中有權,容易成為金錢、美色、權力引誘的焦點,能否抗拒誘惑,取決於自身是否有道以及道所產生的思想抗體和精神免疫力。免疫是定力的防火牆。定力需定身,是抵制誘惑的能力。

「学思践悟」论定力

四是意志力

定力是一種意志力,抗打擊,千難萬險不走樣。意志力是決心、韌性、堅守的集成。大海航行不會一帆風順,人生旅途難免溝溝坎坎。但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唐僧西天取經,遭遇九九八十一難而初心不改,留下意志力的美麗傳說。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堪稱人類意志力的經典傑作和不朽範例。

拿破崙說,勝利往往在最後五分鐘。沒有把困難當磨鍊的氣度,沒有把挫折當跳板的睿智,沒有大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與從容,最後的五分鐘是熬不過去的。意志是定力的落腳點。定力即定根,是忠貞不渝,堅韌不拔,在最易走神之時不分心、在最難堅持之時不鬆勁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