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回复:不存在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回复:不存在

近日,微信公号中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

文中称,张小平曾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但该研究所直到他离职之后才发现,“没有他整个项目都瘫痪了”。

该文随后质疑,张小平这种基层研究员,居然掌握核心科技?张小平掌握我国如此核心技术,却给了如此之低的技术层级?“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回复:不存在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回复:不存在

网传图片属实,“行文表述不妥”

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张小平原来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该单位负责人表示,“网传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属实 ,系单位提交地方政府劳动仲裁庭机构的文件之一。5月20日,单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请求,同时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 日仲裁庭开庭,并向张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张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转发。”

他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该文件为一个下级研究所所拟定,“行文表述的确不妥,诉求又不太明确,外送信息把关有漏洞,以后在处理类似文件时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较多。”

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不存在!

文中所称的张小平原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但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此外,新京报记者从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张小平今年上半年入职该公司,工作地点在西安。多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表示,网传文章存在夸大其词,多处细节失实,“但不能否认,问题是存在的。”

光明网评论:这个“小平”凸显了人才价值

最近有关私营经济应该“离场”的言论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响。这番言论发出者的名字“小平”,很是让人感慨了几番。昨天(9月26日),又有一个“小平”被拉进了舆论场,也同样让人感慨再三。

张小平,男,原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601所)研究员,副主任设计师。据说,这个层级的研究员处在“整个航天601所的最底层”,除去年资尚短、行政后勤人员,“整个航天601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不过,就是这个“小平”,就是这个处在“整个航天601所的最底层”的人,却处“两型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具体负责发动机系统方案设计指导和总体方案技术把关工作,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因此,这个“小平”,“是这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待遇何如呢?“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一年12万待遇的人,如果也算人才的话,在中国该有多少呢?但是,这个一年12万待遇的“小平”选择了“离场”,跳槽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当然,这个“小平”火了,不是因为其拿到了年薪百万,而是因为在其“离场”一段时间之后,作为中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先进超低温高性能推进技术的研究单位的601所,却在今年第二季度发现某型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急需发动机专家开展集智攻关工作以便尽快确定后续发动机研制方案”,否则,“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因此,这个“小平”的“离场”,让601所“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

上述601所的报告,从图片上看,写就于10天前(9月17日)。这就是说,在第二季度发现的问题,到了第三季度被提了出来。想来在这段时间内,601所也是竭尽所内人才资源,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才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人们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小平”的后路如何走。回所,还是继续挣年薪百万?601所给这个“小平”每年百万年薪补偿,还是象征性地提高待遇?若是后者,与其以往待遇相同的其余70%的人怎么办?其中会不会有“离场”之后又被发现是“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人?

一个人的“离场”,会“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会涉及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的成败,这个“小平”所具有的此种分量,是否恰如其分,想必以601所这样研制“国之重器”的国有单位的角度思考,怕是不能掺假。否则,见识过各种人才的601所,何以会“无法接受”这个“小平”的“离场”?

这个“小平”的“离场”,让人们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相同场景。“星期日工程师”的诞生,“跳槽”概念的出现,无不是知识以及知识分子重新标定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私营经济的入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它们的入场,使得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定多了既有体制外的标准,并将这个标准不断扩大到体制内外,从而带动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航天企业,不经意间,它给“小平”开出的价码,成了601所的难以解决的一道题目。而这道题,又何止是出给601所的呢。(光明网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