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人生的際遇是奇妙的,她往往並不在你有所準備的時候而來,卻在你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和你撞個滿懷。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大約在2000年,當時我正讀高中,平時總被繁重的功課壓得喘不過氣,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明晰的規劃。有一天,學校組織法制講座,當時我對法律既不瞭解,也無興趣,但這不失為一次逃課和放鬆的機會,就和幾個同學一塊去參加了。給我們授課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檢察官,他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嚴肅地講解,彷彿給我沉悶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對法律產生了些許的興趣和好奇。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時,也很自然填報了法學專業,從此揭開了我和法律以及檢察工作的不解之緣。

大學期間認識檢察

上大學之前,我對法律工作的認識不外乎法官、警察和律師這三種職業,這種認識主要來源於一些影視作品,而當時的影視劇中涉及檢察題材的並不多見。上大學後,因為專業的需要,我對檢察工作逐漸有了深入地瞭解,明白了檢察機關不但有提起國家公訴的權力,還有提起民事抗訴、查辦職務犯罪、監督行政執法等一系列職權,這讓我對檢察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在大學的法學教育中,似乎法院是法治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推進法治進程的主要力量。我的同學中,大部分人的職業理想也是畢業後進入法院系統工作,而我卻對檢察工作情有獨鍾。一是對檢察工作的認識不斷深入,讓我對檢察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外當時從報刊和媒體中瞭解到聊城市東昌府區檢察院白雲檢察官的事蹟,被白雲一心為民的檢察情懷深深打動,從而堅定了我選擇檢察事業的決心。現在回想起來,這可能也正是我選擇從事檢察工作的“初心”。

畢業之後選擇檢察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大學期間的凌雲壯志,在畢業後往往被就業的現實所擊垮。2006年,我大學畢業,首選的職業就是通過選調生或公務員考試進入檢察系統工作。但好運並不總是眷顧我。畢業那年的幾次選調生和公務員考試,均以失敗告終。橫亙在面前的,似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先找份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還是繼續複習備考?我的人生正面臨著“岔道口”。經過思想的掙扎,我決定暫時不找工作,一邊準備司法考試,一邊準備公務員考試,為來年考入檢察系統做好準備。時間來到2007年,公務員招考信息發佈後,有很多所謂的“好單位”可以報考,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檢察系統。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次我的“檢察夢”終於實現了,我通過公務員考試,順利進入了莒縣人民檢察院工作。心中的那份執著,終於等來了回報。

工作當中愛上檢察

“兩株不高的桂花,分別栽種在辦公樓前的東西兩側,時近八月,隨著輕柔的微風,飄來了淡淡的桂花香氣。”工作單位給我的最初印象就是美好的。進入莒縣檢察院後,我先後在民行、反瀆、偵監、反貪等部門工作,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我對檢察工作的熱愛並未稍減。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我清楚地記得,在民行科工作時,我們提請抗訴的一起案件被市檢察院採納並最終獲得改判,為當事人挽回了3萬多元的經濟損失。3萬塊錢可能並不是個大數字,但當事人等到判決結果時,臉上湧現出的那種幸福、滿足和感激交織在一起的情感既讓人感動,又讓人自豪,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充滿了價值。從事反貪工作後,加班和出差成了工作常態,家裡的事有時根本顧不上,心中偶爾難免會有些怨懟,但每當案件辦結、犯罪嫌疑人得到了應有的懲處時,心理的滿足感就會油然而生,之前的不快瞬間便煙消雲散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非但沒有讓人產生厭倦感,反而讓我對檢察工作的感情日漸加深。這種感情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年累月在“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感召下逐漸形成並不斷加深的。

轉隸之際難捨檢察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留下,還是離開,這是個問題。”2016年,我通過遴選進入市檢察院工作,仍然從事著我的老本行——職務犯罪偵查。本來以為,我這一生恐怕是要和自偵工作結下不解之緣了。出乎意料的是,2016年底中央出臺了重大決策,準備成立全新的反腐敗機構監察委員會,檢察機關自偵部門整體轉隸到新成立的監察委員會。從內心講,起初我對這個決定確實有些許的不理解,因為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執法規範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檢察機關的自偵工作已步入“正軌”並日臻完善。但冷靜下來認真思考,我對成立監察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了重新的認識,體會到了中央決策的科學性、英明性和前瞻性。於是,擺在我面前的選擇就是繼續留在檢察機關還是轉隸到監察委。誠然,如果轉隸到監察委,我的工作性質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適應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但十年的檢察工作確也讓人難以割捨。思忖之下,我最終決定留下來,因為不管是在檢察院還是監察委,作為一名“法律人”,都是在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和社會進步默默耕耘,只是工作性質不同,並無高低輕重之分。當然,這也是對我長久以來檢察初心的一個回應。

新的時代情繫檢察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面對自偵職權的劃轉和自偵部門的轉隸,檢察工作也相應地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我這個自偵部門的“老兵”作為一名“新人”被安排到了未成年人檢察部門。對習慣了經常加班和出差的我來說,新的崗位是有點陌生的。除了正常的辦案,未檢部門還承擔著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對未成年人和在校學生進行法治宣傳的任務。隨著工作的開展,我愈發熱愛上了這份“新的工作”。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發展進步。在我到未檢部門工作的短短半年的時間裡,我們的法治進校園宣講活動已舉辦了20餘場次。對於這項工作,我們姜處長的一句話時常縈繞在我心頭:“我們的法治宣講,每次哪怕只有一兩個學生能真正聽進去,我們的工作就有意義。”記得有一次,我的同事曹陽到東港某中學進行法治宣講,我也有幸前往。曹陽對如何防範校園暴力的精彩講解,引起了廣大師生的強烈反響。看著臺下孩子們稚嫩的面孔和他們眼中閃耀的光芒,我再一次體會到了姜處長說的那句話的深刻含義,心中對自己從事的未檢工作再一次充滿了自豪。當然,讓我感到自豪的不僅僅是我自己從事的未檢工作,刑檢、民行、控申等其他部門在刑事、民事訴訟監督、公益訴訟、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取得的耀眼成績也讓人倍感振奮。作為檢察系統的一份子,有什麼理由不熱愛這份讓人振奮和自豪的工作呢?

情繫檢察|徐文超:緣於最初的那份懵懂

今年是檢察機關恢復重建四十週年,而我有幸在檢察機關度過了十餘年的時光,也見證了檢察機關十餘年的發展路程。十年光陰,彈指而過。最初的新鮮歸於了平靜、曾有的困惑也已豁然開朗,而我自己也由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了“中年大叔”,彷彿一切都在改變,但惟一沒有變的是我由懵懂天真而逐漸明朗堅定的檢察初心。若無意外,我還要在檢察機關工作二十幾年,往後的歲月裡,或許還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仍會有迷茫和不解,但我始終堅信,只要堅定信念,保持初心,就一定能為法治進步、人民安康和社會發展做出我們檢察人應有的貢獻。借用歌曲《赤誠的心》中的一句歌詞來表達自己的心聲:為了民安國泰、為了人間的清白,我們赤誠的心像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