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人生的际遇是奇妙的,她往往并不在你有所准备的时候而来,却在你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和你撞个满怀。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大约在2000年,当时我正读高中,平时总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明晰的规划。有一天,学校组织法制讲座,当时我对法律既不了解,也无兴趣,但这不失为一次逃课和放松的机会,就和几个同学一块去参加了。给我们授课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检察官,他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肃地讲解,仿佛给我沉闷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对法律产生了些许的兴趣和好奇。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也很自然填报了法学专业,从此揭开了我和法律以及检察工作的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认识检察

上大学之前,我对法律工作的认识不外乎法官、警察和律师这三种职业,这种认识主要来源于一些影视作品,而当时的影视剧中涉及检察题材的并不多见。上大学后,因为专业的需要,我对检察工作逐渐有了深入地了解,明白了检察机关不但有提起国家公诉的权力,还有提起民事抗诉、查办职务犯罪、监督行政执法等一系列职权,这让我对检察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在大学的法学教育中,似乎法院是法治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推进法治进程的主要力量。我的同学中,大部分人的职业理想也是毕业后进入法院系统工作,而我却对检察工作情有独钟。一是对检察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入,让我对检察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当时从报刊和媒体中了解到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白云检察官的事迹,被白云一心为民的检察情怀深深打动,从而坚定了我选择检察事业的决心。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也正是我选择从事检察工作的“初心”。

毕业之后选择检察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大学期间的凌云壮志,在毕业后往往被就业的现实所击垮。2006年,我大学毕业,首选的职业就是通过选调生或公务员考试进入检察系统工作。但好运并不总是眷顾我。毕业那年的几次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均以失败告终。横亘在面前的,似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先找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还是继续复习备考?我的人生正面临着“岔道口”。经过思想的挣扎,我决定暂时不找工作,一边准备司法考试,一边准备公务员考试,为来年考入检察系统做好准备。时间来到2007年,公务员招考信息发布后,有很多所谓的“好单位”可以报考,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检察系统。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我的“检察梦”终于实现了,我通过公务员考试,顺利进入了莒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心中的那份执着,终于等来了回报。

工作当中爱上检察

“两株不高的桂花,分别栽种在办公楼前的东西两侧,时近八月,随着轻柔的微风,飘来了淡淡的桂花香气。”工作单位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美好的。进入莒县检察院后,我先后在民行、反渎、侦监、反贪等部门工作,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我对检察工作的热爱并未稍减。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我清楚地记得,在民行科工作时,我们提请抗诉的一起案件被市检察院采纳并最终获得改判,为当事人挽回了3万多元的经济损失。3万块钱可能并不是个大数字,但当事人等到判决结果时,脸上涌现出的那种幸福、满足和感激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既让人感动,又让人自豪,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价值。从事反贪工作后,加班和出差成了工作常态,家里的事有时根本顾不上,心中偶尔难免会有些怨怼,但每当案件办结、犯罪嫌疑人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时,心理的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之前的不快瞬间便烟消云散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非但没有让人产生厌倦感,反而让我对检察工作的感情日渐加深。这种感情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年累月在“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感召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加深的。

转隶之际难舍检察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留下,还是离开,这是个问题。”2016年,我通过遴选进入市检察院工作,仍然从事着我的老本行——职务犯罪侦查。本来以为,我这一生恐怕是要和自侦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了。出乎意料的是,2016年底中央出台了重大决策,准备成立全新的反腐败机构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整体转隶到新成立的监察委员会。从内心讲,起初我对这个决定确实有些许的不理解,因为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执法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自侦工作已步入“正轨”并日臻完善。但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我对成立监察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了重新的认识,体会到了中央决策的科学性、英明性和前瞻性。于是,摆在我面前的选择就是继续留在检察机关还是转隶到监察委。诚然,如果转隶到监察委,我的工作性质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适应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十年的检察工作确也让人难以割舍。思忖之下,我最终决定留下来,因为不管是在检察院还是监察委,作为一名“法律人”,都是在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默默耕耘,只是工作性质不同,并无高低轻重之分。当然,这也是对我长久以来检察初心的一个回应。

新的时代情系检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对自侦职权的划转和自侦部门的转隶,检察工作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我这个自侦部门的“老兵”作为一名“新人”被安排到了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对习惯了经常加班和出差的我来说,新的岗位是有点陌生的。除了正常的办案,未检部门还承担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进行法治宣传的任务。随着工作的开展,我愈发热爱上了这份“新的工作”。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步。在我到未检部门工作的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已举办了20余场次。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姜处长的一句话时常萦绕在我心头:“我们的法治宣讲,每次哪怕只有一两个学生能真正听进去,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曹阳到东港某中学进行法治宣讲,我也有幸前往。曹阳对如何防范校园暴力的精彩讲解,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看着台下孩子们稚嫩的面孔和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姜处长说的那句话的深刻含义,心中对自己从事的未检工作再一次充满了自豪。当然,让我感到自豪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从事的未检工作,刑检、民行、控申等其他部门在刑事、民事诉讼监督、公益诉讼、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的耀眼成绩也让人倍感振奋。作为检察系统的一份子,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让人振奋和自豪的工作呢?

情系检察|徐文超:缘于最初的那份懵懂

今年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四十周年,而我有幸在检察机关度过了十余年的时光,也见证了检察机关十余年的发展路程。十年光阴,弹指而过。最初的新鲜归于了平静、曾有的困惑也已豁然开朗,而我自己也由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中年大叔”,仿佛一切都在改变,但惟一没有变的是我由懵懂天真而逐渐明朗坚定的检察初心。若无意外,我还要在检察机关工作二十几年,往后的岁月里,或许还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仍会有迷茫和不解,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坚定信念,保持初心,就一定能为法治进步、人民安康和社会发展做出我们检察人应有的贡献。借用歌曲《赤诚的心》中的一句歌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为了民安国泰、为了人间的清白,我们赤诚的心像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