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生活在南部,你知道南部县各街道的名称由来吗?

半边街:清初几十户人间聚居在跨鳌上一侧,临状元溪一侧,是悬崖,无住户,故名。南隆镇人民政府驻地。

正街:位于四城门之正中闹市区。清乾隆御书“南隆古治”于此。

东街:位于县城中心之东。街心东门桥(原名探花桥。一名龙津。)

为明代邑人冯翼登探花所建。

南街:位于县城中心之正南。南门桥、福音堂(今人民医院)均在此。

西街:位于县城中心之正西。西门桥位于此。此桥为纪念北宋邑人陈尧叟、陈尧咨、马娟三状元而建,故又名三元桥。

北街:位于县城中心之正北。

前街:靠近嘉陵江,由县城水路交通口的柴码头、盐码头、炭码头

组合而成。

后街:位于前街之后,故名。

新后街:原为打春坝。1929年军阀李炜如下令新建的街,以局于

后街之后得名。

油店街:民国时期设有官营油店(今人民银行储蓄所),是植物

油集散地。

盐店街:民国时在此设盐场所(今日杂公司),为食盐菜散地。

文庙街:以有孔庙(今武装部)得名。建国前后,县级政权机

关均设于此。原鳌峰书院(今建设局)亦位于此。

当铺街:清代设有官营当铺(今县供销社)故名。

三元街:清康熙年间,邑人李子来任工部尚书时,为纪念北宋邑

人陈尧叟、陈尧咨、马娟三状元于此建三元亭,街以亭名。

新建街:原名老盐店街,后将柳林子納入,又添盖了新房,故名。

乐群路:1928年撤城墙的遗址。因有剧院、公园供群众娱乐,故名。

文化路:原为公园。1970年后建筑物增加多,以驻有文化团体而得名。

东风路:原为荒岭、坟坪。建国后新建成街。南充至广元公路经此。

凌云路:以境内名胜凌云洞得名。

炮台路:原城墙遗址,现扩建成环城公路,以位于炮台山下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