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在中国一些上年纪的人喜欢俄罗斯,反感美国?而一些年轻人却相反?

创业分享者之家


国人看世界、辨美俄,从来就与历史脚步一致,与时代发展吻合,国内外宣传力同样起着巨大作用。

上年纪者,一般是20世纪50—80年代的中流砥柱,他们最初接触的苏联,是喀秋莎与山楂树的混合体,代表着不屈与浪漫。此后两国交恶,再到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拓未来”。一晃三十年,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持续遭到美国西方“打压,而在此背景下,中俄相互借重,互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民间感受与国家同步,老一辈到了情怀为先的阶段,旧日情感叠加当下认识,喜欢普京与俄罗斯情有可原。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老一辈的认知时代,“看世界”的宣传渠道单一,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很少切身体验。

年轻人大约是70年代后生人,全程感受体验改革开放的巨变,国外的第一参照体就是美国,它有胸怀接纳,有实力扩张,有创新引领,有技巧推广。在以市场竞争获取功利成为通行准则的当下,年轻人青睐美国模式,一定程度上接受认可美国价值观。与老一辈看世界的一维单向不同,他们眼见为实,“我来我见我(被)征服”。还有重要一点,他们更注重利益,而不是情怀为先。

需要指出的是,情感不是一成不变。从上届美国政府高调“重返亚太”,到特朗普抡起关税大棒,不择手段拉扯西方打压华为,美国所作所为正在引起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情感的变化:美国第一利益至上的行径,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本质,这样的国家值得尊重与喜欢吗?


ruixuezhaofeng


有鉴别才有发言权!

二战结束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被赶到台湾,我们面对的最大敌人除了蒋介石还有后面的美国。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等于世界联军,和新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这一仗,打得全世界为之惊叹,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世界第一陆军,是不可战胜的。朝鲜战争背后有苏联人的影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尊称苏联为老大哥,苏联援建工作也火热进行中。斯大斯逝世后,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路线,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与我们断交,为了还债,我们经历了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从此我们与苏联为敌,同时共产国际也走向低谷。

而全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运作体系,建立起来了世界构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迅速走向成功。


而苏联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勃列日涅夫大打亲情牌,贪腐问题严重,1.5%的人都和其有政治利益关系和亲情关系。对外强权侵略,自己建立的华约也有预兆的先行解体,随之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实际上俄罗斯现在也好不到那去,强占克里米亚,普京连续任期20年,经济结构单一,依靠资源优势生存,一旦发生资源诅咒,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衰退。而美国总统不得连任两届,纠错机制超强,给世界的贡献巨大,尤其在处理国际事务关系上显得十分重要。

至于说俄罗斯好的,什么年龄层的都有,普京粉丝扎堆,但年龄大的也不一定都成俄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对美国有好感的。


陈能先A


题主的问题有问题!

很明显,我周围的朋友大都是年轻人,都讨厌美国的强权!讨厌美国的自私自利!

试看近代世界的动荡不安,悲惨的难民潮,破碎的国土,游荡在空气里的白磷炸弹,残垣断壁下的无辜肢体,无不是美国霸权的绝作!喜欢美国的人,其心理是多么的黑暗!

世界末日的策源地~美国,储存着数千颗核弹,可以毁灭地球几百次!这还不够,还试图独霸太空,将核弹布置到和平的太空上!其心可诛!

也许的确有一些心浮气躁的精神洋奴,受虐狂,没有正义和公道在心的人喜欢美国!这些人不分年龄,更不能以年龄来划分!

这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诚然,目前来讲,俄罗斯就是我们的朋友,一心想整垮中国,围堵中国的美国就是我们的敌人!喜欢敌人难道不是受虐狂!

我们暂且不说人类命运这样高大上的事情,总得关心自己的家园吧!美国处处打压和钳制中国,大的是关于国家兴亡,小的是影响我们的工作收入!我们怎么可能喜欢美国?

当然,人上一百种种色色!的确存在精神美国人,在苦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时期,不也有汉奸吗?但是,那毕竟是少数!


飞龙林


题主要引导什么?个人认为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反而和人的立场,看问题的深度有直接关系。本人就是80后。

世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对错,都是有立场的,看你站谁的立场上说。

比如:狼吃羊,狼认为是正义的,羊认为是非正义的,非要站在超然立场上看,则是:万物为刍狗。

作为中国人评价外国也一样,评价某外国正义好坏与否应该是有时期性的,不忘历史心中有数,但要立足当下,立场更应该站在中国上的。如果有人不看当下,只强调历史,甚至站在非中国立场上说话,只能说他不是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大家都懂的,要不为什么不站本国立场上评价呢?!

看俄和霉国,在今天这个时期看,国际形势格局明朗,俄目前国力虚弱,目前不是威胁我们的敌人,霉国恶意打压、欺负、敌视中俄是不争的事实,中俄同为被欺负者,正抱团对抗强霉国霸权。你说应该怎么评价?!今天,谁的军舰在我们领海里晃悠?谁的飞机在我们领空里自由翱翔?我们的一个脊梁大企业被谁恶意封杀?另一个大企业被搞得几乎倒闭,谁的萨德布在我们家门口?……,这类事多了,眼瞎了吗?装作不知道吗?还有更狠毒的,看看你碗里,看看你周围人脑子里,不想多说了,更可怕,基因转了。 如果俄归顺了霉国,成为霉国的小弟,中国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吧。

我做为个中国人,可以告诉你今天看霉国是邪恶的恶霸,邪恶是一贯的!俄对抗霉国是正义的!一起打扁霉国这个邪恶国家!

那些东西们来反驳我吧!大家等着看你们的嘴脸!

另:也谈下历史。

历史是面镜子,可以借古鉴今。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耻的。纵观历史,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世界,自己虚弱,靠谁都靠不住,抱谁的大腿都是有代价的。哪个国家都不是圣母,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争的都是国家民族利益,有的是经济上的利益,有的是政治上的利益。中美国怎么不提了,说好的夫妻关系呢?所以应该审时度势,不忘历史,活在当下,不要一厢情愿地活在幻想里。八国联军侵略过我们,难道今天就不来往了?日侵略过我们,难道今天就不建交了?

唯有自强,不仰人鼻息,民族才有未来。有句话总结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随着现代科技的加速式发展,人类已到了大变革的关键时刻,人类未来何去何从,不同意见在斗争。斗争的不同结果,关乎在座的各位命运,未来是怎么样的新纪元,是2012,还是流浪地球? 电影已经暗喻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类未来规划,两种相反的价值观,其中的具体灾难和解决方案只是比喻。都醒醒吧,特别是网特汉奸们,不要自作聪明了。


老红缨枪


年轻人没有目堵经历过国家那段一穷二白千苍百孔那种惨相和苦难。那时中国能生产手表吗?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连一个铁丁、火柴⋯都生产不了,泱泱大国年产钢铁才45万吨,而且都是很普通的,连造烧饭的铁锅都不够。要不是苏联帮我们完成156项蛮点。中国会有今天吗!如果没有相当的制造业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重工业就是生产各种机器的母机,大家想想,当今生产什么东西不是靠机器生产出来的。难怪年轻人想问题不全面。所以我主张对青少年要世世代代加强对中国近代史的教育,这非常重要,只有这样让中国人世世代代永爱自已的祖国⋯⋯。


得亮1


中国以前很贫穷,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生活中主要操心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当时的中国经济有很大的目标是生产粮食,满足低端需求,因此上了年纪的人对自由和权利的概念很少,

而中国年轻人生活的时代相对富裕,受教育水平提高,信息的发达也造成视野开阔,人的需求层次是不断提高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素质的提高,自由和权利的概念更强,

美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形象上有着鲜明的区别,美国代表着自由民主,强调提高人民权利的保护与提高,而俄罗斯继承苏联的政治形象,自由民主发展不够好,还经常搞个暗杀,强制公投什么的,与文明世界不相融,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科技发达,创新不断,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每年对美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带动中国就业,美国的科技和商业模式也会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手机,这些年轻人生活离不开的产品源于美国,阿里腾讯百度这些著名的公司是模仿美国,反观俄罗斯,经济上主要出口能源,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很小,

美国的文化输出非常强劲,好莱坞的电影全世界发行,许多演员和影片中国年轻人是耳熟能详,而俄罗斯文化输出上却很沉默,

综上所述,美国对年轻人的影响远远大于俄罗斯,自然会影响情感判断,




万事皆空70


这里有几个因素: 第一、受前期中苏友好关系影响。上了年纪的人,差不多都是60岁+以上,他们出生在解放前或者解放初,很多七八十岁的人,特别喜欢俄罗斯,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中苏关系“蜜月期”,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苏联帮助刚解放的中国,建立起了良好的中苏友谊关系。

当时都把苏联当成老大哥,我们是小弟,苏联老大哥各种照顾,包括我生活的这座城市,还有很多苏联建筑,可见当时苏联援建中国,带来的影响力,特别是兄弟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是没法抹杀的。

第二、年轻人对过去的历史不够了解,没有经历那段感情。你没有经历中苏友谊那段是实实在在的感情,是没法体会到上了年纪人那种感情的。

第三、年轻人对两国之间的纠葛或者各种问题有自己的个人看法。

第四、老人不太对美国感冒,主要是两国之间过去,以及现在的微妙关系导致。

第五、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如今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几十年来,俄罗斯对中国,真心不错,能不让老一点的人喜欢吗。 不仅仅是老一点的,如今一些年轻人,同样喜欢俄罗斯,不喜欢美国,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不用阐述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是的,并不是绝对。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国人的看待世界观念,还会越来越理性、客观。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存在,是因为长期国人有些不自信造成的。这就是迷信!迷信,不只是信神信鬼,也包括对外国的尊从和无限崇拜。社会主义阵营时,对苏联老大哥迷信,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先进、美好。其实,和世界先进产品一比,“傻大黑粗”!改革开放和世界相互联系后,很多人又对西方世界无限崇拜了,迷信西方的一切。甚至到了,美国西方拉的屎,都要当成臭豆腐,硬吃下去,还要说很香。无耻之极也!

其实,不论苏联时期,还是现在的俄罗斯,都是为了自己本国利益,不会也不可能,体现基本的情谊。想通过他们来为我们抱团取暖、挡子弹,那是太天真了。和他们去谈战略合作,能够不在我们后面搞鬼就可以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能害我们自己。美国西方就很好吗?也是看不出来。因为人家又是为了自身利益,不可能为了什么无偿帮助别人。如果有些国人相信他们,甚至为他们服务,只能是或者很傻、被骗了;或者别有用心,用欺骗其他国人的“成绩”,来讨份狗粮🐶吃。当然,美国西方也是很抠,不会给太多,有份狗粮也就不错了。

应该是铁律,外国及其利益集团,和我们交往就是为了利益。有了利益,他们就会做事、“帮助”你;没有利,只能干看着吧!再举两个例子,都是过去苏联和美国的。苏联的是指,四五年国民政府要和苏联签友好条约,请求苏联出兵战胜日本。当时斯大林的条件就是,允许外蒙分离出去。作为谈判团重要成员蒋经国,气急败坏找到斯大林,指责他是帝国主义行径。并且直说,我们抗日八年,不仅没有收复日本占领土地,还要分割外蒙,太说不过去了。斯大林沉稳回答,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是你们请求我们帮助打败日本。如果你们自己能够打败日本,我们当然不会提出这样条件。如果不能,那么,你刚才讲的都是废话,没有意义。蒋经国再也说不出道理,是啊!实力不对等,没有公平可言。

美国呢?四九年蒋军败退大陆,退居台湾。美国国内这时掀起大讨论,“是谁丢掉了的”!要追究责任。他们争吵结果我们不去管它了,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说到它们争论的核心,谁丢掉了的!意思本来是美国的,但是没有做好,丢了。可见,当初美国那么热衷介入我们事务,目的就是占为己有了。失败了,弄没了,所以要追究责任嘛!是无私吗?

所以,过去嘴脸已经说明现在样子,没有必要装不认识。破除对于它们的迷信,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伟大任务。共同努力哟!


张139558534


世界上沒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沒有无缘无故的爱。说老人们喜欢俄罗斯,年轻人喜欢美国也不尽然,它不是固定的,它和对方对我们的态度有关。当人们感到对方心怀叵测时,无论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会有情绪表达,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连。”所以,国家之间的友好是基础,而不在于年龄。
前一段俄罗斯的外长曾说过“目前俄中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可见现在的国人喜欢俄罗斯不是沒有道理的。老年人经历过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苏友好,接受的俄罗斯文化较多,自然就会表现出来。比如唱唱俄罗斯的歌曲,聊聊俄罗斯的文学作品都是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年轻人则是改革开放段的一些人,这一时期,俄罗斯正在走下坡路,而与美国等西方社会联系较多,受西方的影响自然多一些。

年纪大的人为什么反感美国,因为他们几十年来经过了无数现象,让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并不是世界的福音。美国是世界的揽局者,是很多坏事的始作佣者。远的不讲,拿最近的事说:比如在伊朗石油问题上,限制别的国家与伊朗交易,这分明是霸权主义行为。相信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坚决反对。美国标榜的自由,民主在哪里?
连别国的正常商品交易都要听它的,不听就制裁,不听就扣人质,这样的行为分明是流氓无賴才能做出的事,让人反感就不足为奇了。反观俄罗斯,别管其它怎么样,起码在对抗美国霸权行为上值得称道。假如没有俄罗斯,美国更是横行无忌。这正如一个美女走在街上,遭到了流氓无賴调戏,一个汉子出来吓退了无赖,无论这个汉子过去怎么样,在这件事上美女会心存感激的。


天太2


没有吧!

首先,这个“上年纪”的概念不准确,“上了多大的年龄呢?” 五十六十还是七八十?

喜欢俄罗斯,对苏联时期歌曲有好感的人大概就是五六十岁吧,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歌曲匮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英美文化,也不学习英语,因此才去追捧苏联歌曲。

“知青”就是这样一群人,揣着《流行歌曲100首》走向广阔天地,除了《山楂树》等苏联歌曲以外,还有印尼的歌曲《哎呦妈妈《》,印度的《拉兹》(流浪者之歌)。

八九十以上的耄耋老人记忆中的歌曲可能又不一样了,“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还有《老人河》以及《马赛曲》。

欧美文化流行歌曲大行其道是在上个世纪末期,领教了什么是邓丽君黄土高坡以后的一代人,英文基础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那一代人。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文化多样化将世界各地,当然还是英美主流音乐带到了国人面前——先是中文歌曲夹杂着英文,然后全部都是英文。

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山楂树》的旋律经常在“知青”们聚会时想起,带着浓郁的怀旧情绪。再晚一点的大学生们聚会,唱的是《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

“知青”们的怀旧,还包括那些样板戏,他们对胡传魁刁德一阿庆嫂谙熟于心,他们知道“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但是没有人认识《玉堂春》,也从来没有听说《四郎探母》的故事。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文化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悉听尊便,多样化,个性化更加反映出时代的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