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揭祕金庸筆下"明教"的真實歷史:沒有這魔教,朱元璋真當不了皇帝

大家都知道去年去世的金庸先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武俠小說作者,他寫作的《倚天屠龍記》更是受到尤為受影視劇的青睞,給翻拍了好多的版本。而在故事中,主角張無忌人品端正,武功高強,他為護明教周全,在光明頂上大戰八大派,讓人看來是心潮澎湃。

在小說中,明教被稱為"魔教",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明教呢?如果真的存在的話,那它又為何被視為魔教呢?

揭秘金庸筆下

實際上,金庸先生在寫《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就有對明教來歷的說法,明教本來叫摩尼教,後來被好事之徒將"摩"篡改為了"魔",這才導致明教成了"魔教"。可見金庸在創作的時候還是對歷史有做過一些研讀與分析的,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其中誇大與改編的成分還是普遍存在的。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明教,我們必須依靠歷史記載,進行細緻的探究。

揭秘金庸筆下

實際上明教的原型的確是摩尼教,這個宗教是三世紀的時候波斯人所創建的,他們宗教的理念是光明與黑暗,善與惡即為世界的二本源,同時世界的發展貫穿著過去,現在,未來。教徒們以為黑暗與光明是能夠同時存在的,二者互不侵害,但是由於後來黑暗勢力逐漸龐大,光明減弱,才使得天下大亂,而摩尼教的最終理想便是讓黑暗與光明再次平等相分,從而實現天下的和諧。

那麼本是波斯人創建的明教又是怎麼進入中原成為明教呢?

揭秘金庸筆下

694年的時候一名波斯教徒跋山涉水,拿著摩尼教的佈道經書來到中原傳播宗教,當時的中土已經有佛、道兩教在傳播,而摩尼教只能在這二者的夾縫之間求生。後來摩尼教通過吸取佛、道兩家的長處,逐漸開始從波斯宗教演變為了中土式的宗教,也因此而興盛了一段時間。

但是摩尼教的理念被當時的朝廷認為是偏頗的,覺得他們會誤導百姓,如果你是小門小派的宣傳還好,要是興盛起來大肆傳播那就不行了。因此朝廷便對摩尼教進行了打壓,而摩尼教也只能在這種打壓之下偷偷傳教,經歷過了幾次跌宕起伏,為了方便傳播,最終改名為了明教。

揭秘金庸筆下

明教的風禮習俗沒有其他宗教那麼繁多,教徒多穿著白衣吃素食。沒有了繁文縟節的干擾,他們清心寡慾,不強求任何事情。從今天的明教遺蹟,明教寺與淺光院等都可以看出,當時明教的簡潔與落寞的荒涼。明教在中土的落寞,除了朝廷打壓,其實也和佛教息息相關。

之前說過摩尼教善於吸收了佛與道的理念為己所用,可以說它是依附於佛道兩家,共生共滅。因此在"會昌滅佛"事件之後,佛教衰微,摩尼教也隨著衰微。等到了元朝,官府更是嚴打明教的傳播,一經發現,立馬一鍋端。

揭秘金庸筆下

北宋末年時期,明教便與佛教的支流白蓮教合流。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摩尼教為後來的白蓮教的義軍提供了很多幫助,而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的征戰又是從白蓮教的義軍開始的,可以說朱元璋也和摩尼教有著不解之緣,但這又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