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他最终为何被灭三族?

文史砖家


历史时刻录带您观历史,大家好,我是小历!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之美胜若天仙,秀丽的脸庞透露着英气,精致的五官内含霸气,完美的身材隐含贵气。潘安作为中国第一美男,至有他的道理!


正面描述潘安之美,不能使人信服,我们从侧面来看潘安之美。潘安在每次出行的时候,周围的女子们,全都抛花献媚,左右围观,均想来看一看潘安,由此可见潘安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

如果一个男子仅仅靠美是不能使人信服的,潘安除了美之外还有十分耀眼的才华,只不过是被其美所遮盖了而已。所以潘安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还是一个忠义孝顺之人,所以才能有千古美谈。

潘安也是一个具有抱负的人,想做官为国家做贡献,但是在官场上却是处处失意,最后无奈便奔走于权贵之间。先投奔了太傅扬骏,成为了他的门人墨客,不就扬骏获罪被杀,潘安险些被株连。后又投奔贾充门下,参入诬陷太子一事,太子获罪称为庶人。赵王司马伦借报仇之名,发动兵变,进宫除尽贾氏一党。而潘安也因跟司马伦亲信有仇被诬陷迫害,株连三族,可以说落下了一个悲惨的下场。



总结:一个美男与才华存于一身的男子,却不擅长官场上的明争暗斗,置身投入其中,最后落个株连亲人的下场,也是可悲可叹!

你们如何认为呢?


不喜欢吃白菜


潘安是中国古代的美男子,一直流传说他是最帅的帅哥,现在更是把他当成帅哥的标杆,就是这样一个万千少女少妇杀手的奇男子,竟然被夷三族,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历史上除了美女很出名,就连一些帅哥也很出名,这些美男中当属潘安名气最大,在一些朝代中若有人想要称赞一位男子生得十分英俊,往往会用潘安来进行比喻,虽然我们都知道潘安很帅,但到底潘安有多出众呢?

这么来说吧,潘安眉清目秀、相貌柔和,有文人才子的书香气息。

在潘安年少的时候,只要他拿着弹弓出门,就会有许多少女少妇将其围在当中,可见这潘安受欢迎的程度,而且不仅少女少妇,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都对其有好感。

不仅如此,潘安年轻时驾车在街上走着,许多少女老妇都为他着迷,用水果往车里丢,出一趟门回来,车子里的水果都装满了,这就是成语“掷果盈车”的来历,潘安在当下如同明星般的人物,小鲜肉,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回头率极高。


还有一个事例也能衬托潘安的美貌。

据说在当时有一个长得奇丑无比的人,叫左太冲,这个人拿到现在来说就是长得丑还跑出来吓人,他经常模仿潘安的动作,学他走路的姿态,学他说话的语气,而就是因此左太冲每次上街,都会被一群老妇人围殴,还向他吐口水,这就是“东施效颦”的翻版,可见潘安在女性心中的地位,她们是不允许别人玷污她们偶像的形象。


虽然潘安有如此美貌的容颜,但他绝对不是靠颜值生活,其本人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学习天赋,十分有才,是当时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而且他还极其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北宋编纂的《二十四孝》中就有专门收录的潘安辞职回家赡养老母亲的典故,不难看出潘安无论从容貌、性格、品质和文化都值得钦佩,即使放在今天,也可以称为才貌双全,简直是国民男神一样的存在。
像潘安这样一位美男子,他的妻子想必也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吧,其实在历史上,美女不一定配美男,美男的妻子也不一定是美女,潘安的妻子叫杨蓉姬,是文人之后,其父亲是当时的大书法家,门第非常高,但这潘安才貌双全,因此杨蓉姬对潘安那是没话说,潘安对妻子也算是相当专一,在杨蓉姬去世之后,潘安由于思念亡妻还作了几首情诗,长得帅还专一,这要放在现在,那可是稀缺之人。
只可惜,人生如此赢家,却误入一场宫廷斗争。潘安一直担任县令,直到元康元年(296年)才回到洛阳做了京官,这才有资格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也就是打那时起,他平淡的人生开始走上了一条风雨之路,却未曾想在竟是一条不归路。

那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皇后自己没有孩子,她想废掉太子,潘安也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忌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皇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入宫除掉了皇后贾南风及侄子贾谧等党羽,潘安从前就得罪过司马伦,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后,他立刻抓捕了潘安,并灭了他三族,就这样一个迷倒万千少女少妇老妇的美男子潘安人生就此定格。

潘安在辞职回家照顾母亲的同时,就和好友一起附会贾谧,不久就升迁做到了黄门侍郎一职,潘安也经常替贾谧出主意,他的作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炎附势,潘安也没有听进去,最后连自己的老母亲也搭进去了。


后世对于潘安的评价褒贬不一,潘安担任过几处县令,每到一处都是勤政廉明,造福当地百姓,对于他与贾氏陷害太子,后人也多有诟病,不过潘安的美貌却都是有口皆碑的,于是人们更多的只记住他的美貌,其他的就忽略了。




遗产君


潘安就是我们中牟县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中牟县志》记载:清朝末年一个秀才在贾鲁河中发现一个墓室,在对墓室的清理中打捞出一块墓碑,上边写有“潘岳之墓”的字样。所以先纠正一个错误,潘安并不是他的本名,潘安原名潘岳,字安仁。因为杜甫一首诗中将潘岳称为潘安,所以也就约定俗成将他称为潘安。

貌若潘安

小说《金瓶梅》中王婆对西门庆提及完美男人的五项指标,第一就是貌若潘安,这足可见潘安的形象在整个市民中间的影响力。潘安美,美到成为中国美男子的标准。《晋书》中提及潘安的美貌时说: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年少的潘安驾车游玩洛阳道,女人们看见他都争相观望并向潘安的车中扔果子,潘安什么也没做就这样拉了一整车的水果回家,足可见当时的少女对潘安美貌的痴迷程度。

刘孝标注引《语林》更是夸张: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连老妪都被潘安的美貌所吸引,潘安美的程度也足够夸张了吧。

(中牟县潘安像)

潘安美,不只是美在外表,他更是有着文人的风雅。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中“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的潘就是潘岳,即潘安。《晋书》提到潘安的美时也特别提到:

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这种气质上的优雅更使得原本俊朗的潘安锦上添花。潘安与陆机就是文学上著名的“潘江陆海”,除此之外他还是西晋“金谷二十四友”的首要人物,在当时的文坛中声明颇大。潘安的《闲居赋》可谓文辞优美之至,我摘出一段如下: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

潘安的文采可见一斑。除此之外潘安更是一个孝子

,《二十四》孝中特别记录了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百善孝为先,潘安的为人虽说也有瑕疵但也可见一二。

所以这么一个长相俊朗、文采飞扬又是一个大孝子甚至是一个好官的潘安自然是美到了骨子里。

潘安被杀

关于潘安被杀并被灭三族的缘由《晋书》中记载的非常清楚,因为八王之乱后收到诬陷被诛:

初,芘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潘岳即潘安)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诛之,夷三族。

当潘安奔赴刑场,路遇自己的母亲,他对自己的母亲说:“负阿母!”潘安之孝也在这个细节上体现了。

(中牟县潘安墓)

潘安在妻子死后写下了三首悼亡诗,其中第二首尤其平淡感人: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由于潘安这三首《悼亡诗》自然、深情之至,所以后世则以悼亡诗来专门指悼亡妻子的诗作。潘安之情深意笃着实令人感叹


坦坦荡荡的尚格


答:潘安其实不叫“潘安”,他的名叫“岳”,字“安仁”。也就是说,潘安的正确称呼,要么是潘岳,要么是潘安仁。

之所以把潘岳或潘安仁改称为“潘安”,很可能与潘安的死有关。

潘安是怎么死的呢?

潘安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他出身于普通读书人之家,读书读得好,文章写得漂亮,人也长得帅,年纪轻轻就进入西晋的京师洛阳读太学,顺顺利利进入仕途,历任京官,做官做到了黄门侍郎。

不过,潘安官路的畅通,也和一代妖后贾南风的外甥贾谧大力相助有关。

这么一来,潘安的命运就不可避免地与贾谧绑在了一起。

这里补充一下,在北宋之前的各种版本的《二十四孝》里,都列入有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尊颂潘安为孝子。

但是,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时,把潘安的名字和事迹毫不犹豫删去,改用宋代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郭居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郭居敬认为潘安之孝是“伪孝”,不是“真孝”。

潘安的母亲是反对他和贾谧搞在一起的,经常劝他收手。

潘安在口头上一口一句收到,实际上却如风吹过耳,水浇鸭背,始终和贾谧腻歪在一起,你侬我侬,情火若炽。

这样,潘安在政治上的趋炎附势最终导致夷三族,其七十余岁的母亲也未能幸免被杀,让人唏嘘。

话说回来,潘安的母亲劝阻潘安不要和贾谧走得太近,并非有很高明的政治远见,而是妖后贾南风玩权弄柄,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所有生活在京师的人都预感到大暴乱就要爆发了。

果然,震得山河破碎、神州板荡的“八王之乱”爆发了,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杀入皇宫,除掉了皇后贾南风及侄子贾谧等党羽——潘安作为贾谧的党羽,死不足惜,但他的母亲、兄长侍御史潘释、三位弟弟燕令潘豹、三司徒掾潘据、潘诜,以及诸侄子、侄子女,所有长幼一同被害。

就因为这个,后人认为潘安的德行操守愧对他表字中的“仁”字,因此省去此字,只称“潘安”。

不过,也有人认为,把“潘安仁”改称为“潘安”,是古代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把仁字给省略了。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则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的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

接下来说一下,潘安到底有多美呢?

首先,潘安肯定是帅哥,但他的帅,只能是那种偏向于“伪娘风”的帅,而不是像常山赵子龙那种充满阳光、俊朗的英武之风。

可不是?我们看《世说新语》《容止》篇写的39篇关于帅哥的文章,这些花样美男有: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岳、夏侯湛、何晏、二陆、张华、郭璞、谢灵运、范晔……基本是同一路子。

但是,潘安美到了什么程度呢?

只能靠想象。

以《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里写的,潘安长得姿容秀美,神气清朗,少年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大道上,女人们见了,都手牵着手,追着把他围起来观看。

又以刘孝标注引《语林》写的,潘安乘车出行,老女人见了,纷纷投掷水果,以示爱意,以至于潘安回家,车上总是装载满一车水果。

这些描绘,可信度很低。

那个时代,没有相机、没有录像机,能真正见过潘安本人的人肯定有限,潘安之美,只能是你传我,我传他,大家在传颂的过程中,不断夸张、不断渲染。

但如若真见到了潘安的真容,估计定然会有人说:原来也不过如此。

可以想象,潘安之美,可能也就与现在大家热捧的一线偶像明星相当罢了。


覃仕勇说史


“貌似潘安”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这是形容男子英俊帅气,如果一个男子长相帅气,人们就会夸他貌似潘安。那么这个潘安到底是谁呢?历史上是有潘安这个人的,如同四大美女因为相貌美丽被世人熟知一样,潘安也因为长相帅气被人们所知。

潘安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呢?

潘安年少时期就已经相貌出众了,在如今社会,颜值在社交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古代社会也是如此,大家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潘安十七岁时正值青春靓丽,有一次他上街的时候,被大家看到了容貌,从此关于潘安的话题便在城中传开了。下至孩童,上至五六十岁的阿婆,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年轻的女子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简直被潘安的相貌所吸引,连男子都连连感叹。

潘安乘车上街,往往从街头到街尾走一圈,车子里面就满满当当的了,街上的人们会往潘安的车里扔水果和花束,爱慕他的女子要么大胆递送信物,要么害羞的躲在一旁偷看,那场面赶得上如今的追星场面了。


而潘安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明星”,且不是一个只有颜值胸无点墨的“明星”。潘安不仅长相英俊,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个人实力也是很强的,在当时,潘安是三大才子之一,在学识上也胜过了当时很多人,是大家所追捧的对象。

不仅如此,潘安除了有容貌美和才华,他的内心世界也是美的。岑参说:“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在他看来,潘安是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的人,曹操的才华和谋略大家都是了解的,说明潘安也并不逊色。潘安长相美,但是却并不据此为傲,他一生深爱一个女孩,与杨家姑娘十二岁便订婚,结婚之后一直琴瑟和鸣,而十几年过去还是恩爱如初,夫人去世后,潘安的痴情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这样一个有颜值又有才华还痴情的人,却没有好的仕途。

赵王司马伦篡位之后一直针对潘安,因为潘安之前得罪过赵王,所以赵王一直怀恨在心,篡位之后便处处给潘安使绊子,构陷潘安参与谋反。在古代,只要与谋反沾上边,那绝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潘安就是因此被诛了三族。


潘安被灭三族,幕后推手是赵王,而直接的行动者是孙秀,孙秀同样是和潘安有所过节,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官吏,因为投靠了司马伦,所以在司马伦篡位之后爬上了宰相之位。孙秀是一个偷奸耍滑之人,而潘安为人正直,在看到孙秀的某些做派之后总是忍不住去提醒劝诫,就是因为如此,孙秀一直对潘安怀恨在心,成为宰相之后,也一直在想法子报复他,最后有谋反罪诬陷他,在司马伦的默许下,将潘安定了罪,并诛三族。


潘安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他既被人们所喜爱,也被追捧,不仅因为他的相貌,更重要的是他的才华和品质。


小姐姐讲史


皮囊也是一种资本,这句话用在潘安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他能够将美貌发挥出最大价值,潘安既有美貌又有才华,还有执政才能,甚至还有头脑。

潘安被称“古代第一美男子”,但他其实也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当时的政坛上颇负盛名。

潘安少年时,却不是以长相闻名乡里,而是聪明多才。乡亲们叫他“奇童”,写赋作诗思维敏捷无人能及。后来潘安成河阳县令,竟然是最好的一届县令,政绩非凡,颇受百姓爱戴,他因为喜欢花,在河阳县大力种植牡丹花,后来有“县花”之赞誉。

“县花”潘安虽然有很强的执政才能,但人帅也是一件悲惨的事,出门总被各种少女,少妇追逐,头被果子砸得满眼冒金星。后来他不骑马了,直接坐车外出,晚上回家一盘点,各种时兴的水果都有,所以潘安家估计一直就不用买水果。

说起嫉妒潘安的男人,那确实不少,不过不是因为美貌,而是他明明有美貌,却非要靠才华知道,你说气人吗?

潘安因作《藉田赋》,被众人嫉妒,于是滞留了十年不得升迁。后来也是因为这篇文章,被贾充征召为太尉掾。潘安所处的时代很混乱,八王之乱让这个时代更加混乱,所以潘安宦海沉浮,总无定数。

那个时代是你杀我,我杀你,人死了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没给,潘安头脑活络,擅长抱大腿,但他第一次抱错了大腿差点被杀了,(太傅杨骏被害夷三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好在他平时擅长公关,好友替他将了话,于是他没死,只是被调到长安去做县令了。

第二次抱大腿终于抱对了,潘安成了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中的一员,而且排在首位。贾谧是贾充的孙子,我们熟悉的石崇,也在此列。

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而石崇是天下首富,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

潘安是个很有心计的人,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他还参与了一桩与谋反有关的事件。

当时贾南风在后宫呼风唤雨,想废掉太子,而潘安负责把太子灌醉,然后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再让喝醉的太子抄一遍,太子稀里糊涂抄完,就接着睡,潘安勾勒几笔,就变成一篇谋反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生母被杀。能将文章做到这种程度,潘安的才华和心计,不是一般的深。

其实潘安也是“八王之乱”的受害者,那时人的性命如草芥,稍有不慎就会被杀。今天你帮权贵除掉这个人,明天就有人帮权贵除掉你,潘安的母亲曾多次劝他不要趋炎附势,潘安不听,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被杀身亡的下场,说来也是咎由自取。

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掌权,于是抓了潘安,并灭了他三族。中国第一美男子就这样被政治扼杀了,实在可惜。

说起潘安的美貌,他到底有多美呢?身高几尺?其实书中也没有详细的记载,有的书中通过对比,类比的方式加以记载——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刘孝标注引的《语林》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故事。

这还有个反衬的——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安其实叫“潘岳”,所以称之为“岳”,潘安的名字,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于是,后人称潘安。

潘安对发妻非常忠诚一往情深,发妻去世后,终身没有再娶,他是个好丈夫,只是错生于乱世,成为靶心,断送了性命,实在可惜。


静说历史


我国历史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几乎人尽皆知,而提起古代的四大帅哥似乎就不那么熟悉了。关于这四大帅哥到底是何人,民间也有不同版本。但不论哪种说法,潘安都位列榜首,号称“我国古代第一美男”。那潘安究竟有多美呢?



史书中对潘安的容貌并没有过多的直接描写,《晋书》只是以“岳美资仪”一笔带过。但《晋书》在这里却运用对比的手法,把潘安与当时的名士张载相比较。

《晋书》中记载,潘安年少时外出时,妇女们遇到他,便会把他团团围住,把水果都投向他,其场面不亚于今天的追星族追捧他们的偶象,每次潘安都满载水果而归。而当时的名士张载却因长相丑陋,每次外出,都会被顽童投掷石片,搞得张载十分懊恼。

由此可见,貌美的潘安在当时俘获了大批粉丝的心,每次出行都造成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但潘安人帅心不花,对自己的妻子杨氏非常专情。在杨氏早亡后,潘安对其妻一往情深,不再婚娶,还写下多首情深意切的悼诗悼亡其妻。但在公元300年,潘安这位专情的大帅哥却被当时自立为帝的赵王司马伦夷灭三族,这又是为何呢?

潘安不但容貌俊美,而且才华横溢,才貌双全。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亲潘芘做过琅王牙内史。潘安年少聪慧,才华名冠当世。

但潘安的仕途却并不顺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潘安出众的才华,他也被当时的一些士人嫉妒,做了个河阳令,郁郁不得志。眼看身边的同僚被武帝器重,潘安心中充满愤懑,借诗发泄心中不满,接着又被调任更加偏远的怀县做了县令。潘安好不容易有了点政绩,上调到京城,又因事免职,投奔到太傅杨骏门下做了个主簿。

公元291年,太傅杨骏在与皇后贾南风的争权斗争中,被贾南风杀害并夷灭三族。潘安作为太傅杨骏的党羽也差一点被害,幸亏他的好友公孙弘搭救,潘安才捡了一条命,到长安做了县令。

此后,潘安又找到了另一大靠山,他就是贾充的外孙贾谧。因为外祖父贾充的儿子贾黎民早亡,贾谧就过继贾黎民为嗣。这样,贾谧就成了皇后贾南风的侄子。

潘安和当时的首富石崇是好友,两人都趋炎附势依附于贾谧,对贾谧百般献媚。贾谧外出,绝尘而去,潘、石两人都要望尘而拜,其丑态令人作呕。

当时,贾谧还搞了一个小圈子,成员都是依附于他的文人名士。这群人经常在富豪石崇的別墅金谷园里聚会,因此,世人又称这个小沙龙为“金谷二十四友”。而潘安就是这个圈子中的核心成员。

贾谧和姑母贾南风在朝廷飞扬跋扈,专擅朝政,并残杀司马宗室,逼死太子司马遹,最终导致赵王司马伦起兵讨伐贾南风。在这次兵变中,贾谧被夷三族,贾南风也被毒杀。

贾南风倒台后,赵王司马伦囚禁了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司马伦的宰相孙秀与潘安有宿怨。潘安的父亲潘芘做琅王牙内史时,孙秀是潘芘的手下。孙秀为人奸猾,潘安非常讨厌他,经常用鞭子抽打他。因而孙秀对潘安恨之入骨。

而潘安对此也心知肚明。他曾故意试探过孙秀,是否记得旧事。孙秀对曰,心中深藏,从不曾忘。潘安自知此劫难逃。

此后,孙秀便构陷潘安与石崇、欧阳建等阴谋造反。潘安与石崇在刑场被同时处死,应景了潘安曾做过的一首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潘安一言成谶,与石崇两人共赴黄泉。

潘安被夷三族,他的母亲及兄弟及子侄同时被害,只有他的哥哥侍御史潘释的儿子潘伯武逃出。潘安的弟弟潘豹的女儿与母亲相拥痛哭不可分开,于是被赦免。

潘安有着俊美的容颜和绝世的才情,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他性情浮躁,趋炎附势,依附于贾谧和贾南风,最终卷入权术争斗漩涡,落了个被夷三族的可悲下场。


岁月是一条河流


  • 貌比潘安 掷果盈车

西晋,都城洛阳,阳光明媚。

一辆马拉轺车缓缓驶来。

车厢四面敞开,撑着伞盖,里面的人物尽览无余。

一位狩猎归来的少年端坐其中,眉清目秀,气宇轩昂,目光炯炯,英气逼人。

满街女子都被这俊朗面孔吸引了注意。矜持的少女悄悄斜睨着打量,上了年纪的妇女则大方站定了注视。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潘相公!”

一时间,姑娘们像受到某种召唤,你推我搡,涌向轺车,想一睹少年模样,盛况堪比机场围堵鹿晗、千玺、蔡徐坤。

车夫一惊,赶忙快马加鞭,意欲逃离疯狂的人群。

女人们眼见心上人离去,分外不甘,忙把手里的花草瓜果冲马车扔去。

一颗红枣,一朵榴花,一束鸢尾草,一把萝卜缨,像一颗颗爱慕的心,把车里的少年砸得十分狼狈,落荒而逃。

魏晋风流,可见一斑。

这少年便是潘安,因为美貌,留下“掷果盈车”的传说。

据《世说新语》记载,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潘安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早慧,聪颖过人,乡人称为“奇童”。

12岁已才名在外,被父亲的好友杨肇定为未来女婿。20岁,被司空太尉相中,举荐秀才。

当了秀才,就有机会接近皇帝。

有一次,皇帝携众臣子去耕田,实则是为作秀。

潘安伺机作《藉田赋》,歌颂皇帝躬耕之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

一句“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子有善德,万民皆受其恩惠。)”令圣上龙颜大悦。

不料,潘安并未因此升官,反遭同僚嫉妒,他们忌惮潘安的美貌与才华,生怕他有出头之日,联手把他赶到河南,当县令去了。

此后,潘安仕途受阻,长达十年。

其实他年少成名,起点不错,却生生将一手好牌打烂,官场30年,起落八次,最终被诛三族。

潘安的一生非常复杂,充满矛盾——汲汲名利,却不善钻营,舞文弄墨,却无文人风骨。

一颗功利心,一身奴媚骨,枉了这副好皮囊。


  • 花县令 拜路尘

被赶到穷乡僻壤做县令的潘安,最初一心为民,勤于政务。

那里北面是山,南面是河,一半丘陵,一半河滩,山多地少,不宜耕作。

于是,潘安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

据史书记载,潘安为鼓舞百姓种树,在一只只风筝上写满宣传语,放到半空,人们好奇地抬头观望,奔走相告,一时间尽人皆知。全县齐动员,开垦荒山。

况且,潘安是文学青年,多少有些文艺气息和小资情调,种树的同时还带领百姓种花,每到春天,林木丛丛,桃李处处,潘安因此得名“花县令”,是方圆百里有口皆碑的好官。

可是,他并不满足,他想要更多。

曾国藩曾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贪心,是潘安一生悲剧的根源。

他想,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此乡野之地虚度十年,着实屈才。

于是,潘安布了另一场局。

他结交了两个当世权贵,一是当朝皇后贾南风的亲外甥贾谧,另一个是土豪石崇。一个有权,一个有钱。

贾谧虽有些文才,人品却令人不齿,仗势欺人,穷奢极欲。

而石崇,则是在担任刺史时,假公济私,抢劫富商,才发了家。

潘安不会不清楚二人的为人,却依然选择投靠他们,加入“二十四友”,成为贾氏外戚集团的御用文人。

为讨好贾谧,潘安时刻候在贾府院外,一看到贾谧出门,马车扬起尘土,立即下跪叩首,人称“望尘而拜”。

元好问作诗讽刺道“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潘安)拜路尘。”

凭借卑躬屈膝和曲意逢迎,潘安终于摆脱做县令的命运,进京做官去了。


  • 利欲熏心 被诛三族

贾后无子,一向对当时的太子暗藏杀心。

潘安是贾谧的人,贾后便利用他谋害太子。

她先授意潘安,写了一篇祷神文,又诈称皇帝抱恙,宣太子入朝,借机将其灌醉,拿出那篇文章,让太子抄写。

酩酊大醉的太子迫于贾后淫威,稀里糊涂地抄写一通。   

尔后,擅长模仿笔迹的潘安,将一纸祷神文加工处理,变成一封谋反书,大意是:“父皇你应当自己退位,如果不退,我就逼你退位……”

贾后十分满意,呈交皇上,太子被废为庶人,不久被她活活打死。

在这场卑鄙狡诈的宫斗中,潘安的才华,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工具。

可惜,贾后很快失势。

时局阴晴翻覆,赵王兵变,尽诛贾后党羽。  

潘安在劫难逃,被“夷三族”。

在刑场上,他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身负枷锁,引颈受戮,潘安肝肠寸断,跪倒在母亲面前,仰天长啸:“负阿母!”

潘安因为谄媚权贵,勾结奸佞,导致家族三代人被杀,包括父母双亲、兄弟姐妹及其妻儿夫婿。

罹难族人中,只有潘安的侄子、侄女和弟媳侥幸存活,侄子不知所往,侄女不知所嫁,从此踪迹全无。

有人说,魏晋虽好,却不属于平民,士人不过是政客的棋子。

却依然有人如王羲之、陶渊明、竹林七贤,凛然桀骜地活着,洁身自好,流芳千古。

倘若潘安曾心存一丝善念,傲骨,和敬畏,想必不至被诛三族。


  • 天生一个痴情种

尽管潘安唯利是图,《晋书》言其“性轻躁,趋世利”。

但他的至情至孝,却至今为人称道。

潘安12岁订婚,娶妻杨氏,一生没有绯闻。与妻子举案齐眉,人称“潘杨之好”。在那个妻妾成群的年代,颜值倾城的潘安,竟能一生只爱一人,实属难得。

杨氏48岁辞世,潘安守丧一年,再未续娶,一人孤老。写下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开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之先河,名垂千古。

潘安的母亲年迈多病,为功名利禄奔走一生的他曾主动辞官,回家亲自喂羊、挤羊奶,照顾母亲,以“孝”闻名于世。

他作《闲居赋》,清逸高雅,自云“不善钻营”,却因贪恋名利,成了他人的垫脚石。

在潘安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野史对潘安是宽容的,千年之后,人们依然津津乐道“掷果盈车”“潘杨之好”“花县令”的传说。

但他趋炎附势、奴颜媚骨的品格,无人不嗤之以鼻,尤其是与阮籍、嵇康等魏晋风骨同世,更添一抹讽刺之意。

可见,人美在骨不在皮,好看的皮囊终究容易逝去,高洁的人格与风骨,才与世长存。


不怂历史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他最终为何被灭三族?



有一句形容男子长相俊美的词语叫做“貌比潘安”,而潘安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朋友不会觉得陌生,毕竟潘安有着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的称誉。

说到底,这个潘安到底长得多美呢?现如今我们也能够通过一些记载了解当时潘安的俊美程度。

潘安的本名叫做潘岳,在《世说新语》里就写到:

“潘安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意思是说少年潘安长得非常俊美,他只要出门就会引起轰动,那些为了看他的女子甚至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很像现在当红明星出行时,粉丝接机的热闹场面。

如果有人夸一个男子长得好,用了“貌比潘安”,这也是对他容貌的极高评价。

除了外表好看,潘安还极具文采,他的作品中,悼念其亡妻的诗歌最为出名,凡是读过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潘安在句中流露出的悲伤,也能看出他对妻子的深情。

可见外表俊朗的男子也不一定都会花心,就像潘安一样,一生只钟情于自己的妻子一人。

不过潘安固然俊美而且痴情,但是他最终却没有落得善终,谁能想到一个外表令人赏心悦目的男子,却被灭了三族呢?

至于其中的原因,也与潘安自身脱不了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他自己以前种了因,被灭三族则是结的恶果。

至于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曾在少年时期得罪了一个叫做孙秀的人。

潘安的父亲曾经做官时,孙秀是其下属,当时潘安看不惯孙秀阿谀奉承的嘴脸,便经常找机会欺辱甚至殴打孙秀,而孙秀也碍于潘安父亲的原因,只有默默忍受。


后来应了一句话:风水轮流转。孙秀青云直上当了宰相,而潘安的官运却一波三折,之后孙秀为报当年之仇,便构陷他与别人谋反,最终潘安被灭三族。


东方大史


潘安到底有多美?

貌美

咱们来看看史书是怎么描述他的,《世说新语》里面说道:“潘安有姿容,好神 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一出门就是万千少女团团 包围,这和今天的明星有得一比。并且不止少女,连上了年纪的老大妈都被迷得 神魂颠倒,有个成语叫“掷果盈车”,说的就是大妈们往潘安的车里扔水果表达 爱意,车都装满了。



才美

古语有云:“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正是对潘安美貌的肯定。并且潘安不仅貌 美,还很有才华,当时贾谧门下的幕僚潘安、陆机、左思、石崇等人因文采斐然 而被世人称为“鲁公二十四友”或“金谷二十四友”,而潘安被推为二十四友之 首。可见其才华之高。



专一

不仅才貌双全,潘安用情还很专一。潘安对其妻子杨氏始终如一,从订婚到结婚,再 到杨氏离世,一直都是恩恩爱爱,琴瑟和鸣。杨氏离世之后,潘安还为她写下了 三首《悼亡诗》,而且终生未娶。


为什么会被灭三族?

归根结底还是说因为潘安做墙头草,两边倒,并且很不幸站错了队,那么城墙失火,难免就殃及到他了。他趋炎附势的作为甚至连他母亲都看不下去,劝他做人安分规矩,不要不知足,攀附权贵,然而潘安并未改过。



当时潘安的官宦之路并不顺利,为了能够青云直上,潘安经常拍贾谧室外马屁,贾谧当时权倾朝野,并且是当朝皇后贾南风的外甥,为了自己以后得到更多的好处,潘安加入了贾南风废太子的计划里面。有一次,太子喝醉了,本来是要写祭文的,硬是被潘安改成了逆反的文章,最终导致太子被废。



后来赵王司马伦以贾南风谋害太子为名,发动叛变,并且杀了贾南风,囚禁了晋惠帝自立为帝,孙秀小人得志,做了宰相,便开始设计找潘安的麻烦。



为什么孙秀会跟潘安过不去呢?原来孙秀原本是潘安的手下,潘安因为孙秀为人奸诈,一副小人模样,经常嘲笑讽刺他。因此,孙秀有了权势之后,就到处罗织罪名说潘安和石崇等人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结果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