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曾让匈奴畏惧的东胡古国为何会神秘消失?对此你怎么看?

蔡龚亮


东胡至今仍是一个谜案,人们并不知道它是泛称还是专称。可以明确的是,东胡对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一个“胡”字,所谓“胡者,天之骄子也”。追溯这个谜团还可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例如东胡族系其实包括至少6个分支,每一个都隐藏重要历史线索。


一、东胡之名

很多文章相互引用,将“在匈奴东,故曰东胡”误认为是《史记·匈奴列传》原文,实际上这是东汉经学家服虔对史记的一个注释,原著不存,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引用才为世人所知。服虔和司马贞为什么认为东胡是一个方位指代名称?可能来自于《山海经·海内西经》的“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或者《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世居辽东,号曰东胡”。大泽,被一些学者认为就是呼伦贝尔胡,或者今天内蒙古赤峰的达赖诺尔湖。此说以方位指代一个较大的族群集团,是近代以来的主流观点。

《史记索隐》曰: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山海经·海内西经》: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慕容廆,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人。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

实际上,东胡之名最可靠的首次记录当属于《逸周书·王会解》。逸周书的史料价值相当之高,接近西周时代一手原始资料,所以可以认为东胡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专有称谓,特指一个居住于蒙东辽西一带的族群。《逸周书·王会解》提到的北方族群有6个,分别是:高夷、独鹿、孤竹、令支、屠何、东胡、山戎,其他还有较为外围的扶余、肃慎等不题。通过上古汉语音韵查询可知,高夷、独鹿、孤竹三个名词发音存在明显的共性特征,令支、屠何、东胡、山戎没有音韵共性。所以,可以初步认为高夷、独鹿、孤竹属于同一个族群,其他三个是相近族群。后世所言的东胡,已经是泛称,并不特指西周时期的东胡部落。

《逸周书·王会解》:北方台正东,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独鹿邛邛,距虚善走也。孤竹距虚,不令支玄獏,不屠何青熊。东胡黄罴,山戎戎菽。


二、真正的东胡族系

高夷、独鹿、孤竹、令支、屠何、东胡、山戎这6个北方族群大概关系比较紧密,其中比较核心的是高夷、独鹿、孤竹、屠何,东胡、山戎可能相对边缘。这6个族群名字,每一个都隐含着重要的历史线索,可谓非常惊人,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思考方向。


首先看“独鹿”。独鹿不太起眼,但却是一个大有名气的词汇,《逸周书·史记解》提到独鹿与阪泉氏有关。众所周知,阪泉是黄帝与炎帝大战的地方,而涿鹿是黄帝擒杀蚩尤的地方。上文提到的东汉经学家服虔、清代大学者王念孙均认为独鹿即涿鹿。查询“独”与“涿”的上古音,发现确实相近。这就很重要了,说明独鹿是非常古老的名字,既指地名、也指族名。

《逸周书·史记解》:……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独鹿,诸侯畔之,阪泉以亡。

其次是屠何。根据网传的《赐姓金氏族谱》,金日磾对汉武帝自述身世,说到“祖迪为夷正,懂夷语,训制荒服,守东海焉”。而正史记载,金日磾乃是匈奴休屠王子,“休屠”乃匈奴的重要部分,一直认为居于西北,而实际上它可能起源于东部,似乎与屠何有一定关联。应该是冒顿单于击败东胡后吸纳到匈奴体系的。

《国语·齐语》:遂北伐山戎,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史记•殷本纪》记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管子·匡君》:桓公乃北伐令支,下凫之山,斩孤竹,遇山戎,……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北伐山戎,制泠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管子·戒》: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

再次是孤竹、令支。孤竹是各种史料完全可以考实的名词,金文显示该国确实存在,且很有可能是殷商王室的同宗,《史记·殷本纪》提到殷商王室分为7姓,其中的目夷氏(又作墨台氏)即为孤竹(据汉代的《帝王世纪》)。令支又名离枝,则经常与孤竹一起出现,《管子》屡次提到齐桓公讨伐令支、孤竹、山戎。


再看山戎、高夷。山戎的主要线索是两种植物,即胡豆和大葱。上文提到《逸周书·王会解》说到山戎特产“戎菽/戎叔”,据古代字典《尔雅.释草》,“戎叔,谓之荏菽”,晋代郭璞注云:即胡豆也,也就是今天说的蚕豆,它之所以被称为胡豆,显然也是与东胡二字有关,与后世的西域胡人并无关联。再看高夷。这是少为人知的一个族群,民国以来一些学者认为与后世的高句丽有关,因为《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引用《魏略》提到了“高离”之国,二者似乎一脉相承。


最后再来看东胡。东胡是上述6个西周初期北方族群之中发展最好的,战国时期它已经非常强盛,名气压过了其他附近族群。因此,东胡称谓的外延就从东胡人扩大到周边各族,成为泛称,当然,正如上述,这些族群本身存在比较亲近的关系。当匈奴在秦汉之际打败东胡后,整个地区的族群就瓦解了。后世的线索可以看到,这些族群大概主要是向东、向北逃散了,由于东胡曾有威名,乌桓、鲜卑、柔然等就以之为祖先,东胡二字因此成为一个非常煊赫的名称。


三、东胡的胡

东胡最重要的一个象征意义是“胡”字,与中国历史相贯始终。从上文可以看到,《逸周书》堪称最早正式记载“胡”字的文献,但我们并不知道“东胡”二字是音译词还是“方位+族名”。从后世的《汉书·匈奴传》看到,匈奴人在打败东胡之后的西汉初期,就以“胡”自诩,在给汉朝的国书中说“胡者,天之骄子也”。何以如此呢?想必东胡曾经有过特别辉煌的历史,才会让第一个草原霸主匈奴人自我贴金。

《汉书·匈奴传》:其明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另一个线索也支持匈奴人对东胡的尊崇,即上文提到的休屠王子金日磾。《赐姓金氏族谱》说金日磾家族最早“守东海焉”,当匈奴击败东胡后,其家族又转入西部,成为匈奴休屠王,而且地位尊崇,是主持祭祀的,即著名的祭天金人。可以想象,休屠与屠何可能真有关联。这支部族显然是一个祭祀族群,匈奴人将其吸纳进入帝国,以便用神权支撑霸权体系。

《汉书·金日磾传》: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中,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东胡在游牧民族中何以拥有如此超越的地位?综合上述各种分析,大致可以概括几条:

一、东胡的祭祀文化相对发达,如屠何部,在广大地区都有名望;

二、东胡中的孤竹、令支,乃至后世的北殷氏,均显示东胡与殷商王室有关,殷商王室的威名当然是如雷贯耳;

三、东胡灭亡后,其各部向北、向东逃散,对后世的乌桓、鲜卑、高丽、柔然等有重要影响;

四、东胡地区的文化和技术较为发达。


从这几条可以看到,东胡当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和青铜时代的夏家店文化有关,在广大地区都具有比较高的水准,这应该是奠定东胡名望的主要基础。在这些历史基础之上,东胡才会从一个部落名称,变成一个族系名称,甚至成为“胡”人的起源之地,与华夏历史贯穿始终。


另外附带较为前沿的说法。据DNA检测,金日磾家族有2例属于N单倍群,可知较为古老的屠何部大概是一脉相承的红山文化古人,因为红山文化的祭祀属性相当明显,属于N系;高夷、独鹿、孤竹当与东北亚有关,东胡部落、山戎部落当为后期迁来,具有游牧属性。这些不同的部落族群,在战国时期因为东胡部落的强大,而被后世统称为东胡族系。


历史咖啡


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和东胡,最早现在中国历史书籍上的时候,还只能算是部落或者是部落联盟,他们不具备完整国家机器和森严的国家制度支撑,算不上国家。

匈奴一直是活跃在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秦代,一直与中原政权发生战争,但是并不统一。直到秦末汉初时期,匈奴的冒顿单于才干掉老爹头曼单于,完成了匈奴各部落的统一,才算是有了国家雏形。

而在冒顿单于纵横草原的时代,西击大月氏,东击东胡,向南大败刘邦亲率的汉军于平城。势力空前绝后。

而此时的东胡包括乌桓、鲜卑等众多部族的多部落,主要活动在辽西、辽东一代。战国末期的跟随荆轲一起去咸阳城刺杀秦王嬴政,在关键时刻被吓得屎尿横流,结果造成荆轲刺秦功亏一篑的燕国壮士秦舞阳其实有点来头的,因为他的爷爷是燕国将领秦开,秦开曾经深入东胡,后来回到燕国,带领燕军大败东胡,为燕国开地千里。

击败东胡,为燕国开地千里的燕将秦开

秦汉时期,东胡被匈奴打得一败涂地后,从此臣服于匈奴,而从秦朝到两汉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匈奴人一直中原王朝最大的边患。但是经过两汉时期残酷打击,依然与中原对抗的北匈奴人被打跑到西方去欺负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了,到了东汉末年原来属于东胡的鲜卑人和乌桓人,开始占据草原,并开始欺负匈奴人,于是匈奴紧急向东汉求援,最终匈奴人全部迁入塞内。

到了东汉献帝时期,鲜卑已经已经占据了匈奴故地的草原,而乌桓占据辽西。袁绍和曹操争夺河北时,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并追击袁军到河北,袁绍的儿子求救于辽西的乌桓,而乌桓的蹋顿单于居然也自不量力的要和老曹同志较量一番,结果辽西白狼山一战,阵斩蹋顿单于,乌桓被曹操彻底给击败,从此就没有乌桓了(白狼山距离豆包的家乡不远)。

曹操灭亡乌桓的白狼山之战

乌桓消失以后,同属东胡的鲜卑人却迎来自己的部族巅峰,段氏鲜卑、慕容鲜卑、拓跋鲜卑,河西的秃发鲜卑纷纷在五胡乱华的舞台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特别是慕容鲜卑的燕国、拓跋鲜卑的魏国,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其实整个五胡乱华之中,是匈奴人简单开场,而鲜卑人则是绝对的第一主角,他们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南凉、吐谷浑、代国、北魏、西魏、北周、北齐等众多政权。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鲜卑民族开始快速融入汉族。到了隋唐时期鲜卑民族已经是历史符号,完全融入汉文化之中,于是东胡也就彻底消失的中国历史之中。

五胡乱华中属于东胡的鲜卑人大放异彩

从战国到秦汉的蛰伏,从西汉到三国时期的初露锋芒,从西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大放异彩,最后在隋唐时期全部融入汉民族,东胡人最终走完了他的历史进程。这期间是先进的汉文明同化部落文明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绝不是什么“神秘消失”的过程。


大东北的小豆包


东胡与匈奴并不是同一时期的政权、东胡、西胡在先、与西周、东周并存。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至西周灭国、就是被胡人所灭。东周列国、战国时期:东胡也分列、到公元前二百0九年大匈奴国成立。比西汉早了四年。匈奴与汉朝并存:…


老白244013168


东胡东北亚土著,匈奴西伯利亚土著。东北亚北靠极地,东临大海,南面对长城,西边是游牧民族。又是极寒地区,发展壮大很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