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鍾會誣陷滅蜀大功臣鄧艾,還想舉兵造反,為何死後沒有被滅族?

文史磚家


因為鍾會的哥哥鍾毓早有預料、未雨綢繆,才避免了被禍滅鍾族。

魏國太傅鍾繇生有兩個兒子,哥哥鍾毓和弟弟鍾會,都非常聰明,但哥倆兒性格卻截然不同。鍾毓忠厚又循規蹈矩,鍾會機敏而頑皮淘氣,不按套路出牌。

有一次,哥倆兒見父親睡著了,就去偷酒喝,恰巧鍾繇醒轉,但仍故意繼續佯睡,暗中觀察他們的做事行為。只見鍾毓恭恭敬敬先行了禮,之後才喝,而鍾會卻拿起就喝,沒有絲毫客氣。

事後,鍾繇問他們當時的想法,鍾毓說:“酒乃神聖且禮儀之物,不敢不行禮!”鍾會卻說道:“偷酒本就是無禮行為,何必再行禮,那樣就多餘了!”可見鍾會的玩皮。

哥倆兒年少時,魏主曹丕聽說他們都很聰穎,就讓鍾繇帶來見一見。

因為第一次見皇上,鍾毓頭上不斷冒汗,曹丕見狀,便問:“為何出汗?”鍾毓答:“戰戰兢兢,汗出如漿!”反觀鍾會卻沒冒一滴汗水,曹丕又問:“你為何沒出汗呢?”鍾會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可見鍾會的機敏,也可看出他從小就不怕皇上。

因性格差異,鍾毓升官很慢,但鍾會卻升級很快,他的機智多謀深得司馬氏器重,很快就成了司馬昭的心腹,朝廷大小事他都有權參與和謀劃。

可是做為哥哥,鍾毓深知弟弟的心機,曾對司馬昭言道:“鍾會雖機智聰慧,但他喜好權術,不甘人後,主公不可不防啊!”當時司馬昭不信,笑道:“若真如此,我只降罪鍾會,絕不株連你鍾毓一家!”

後來,鍾會果然謀反被殺死,按律例,要滅三族。當時鍾繇和鍾毓均已病故,但因鍾毓曾勸誡過司馬昭,而司馬昭也對其有過承諾,所以特赦鍾毓一脈,他的兒孫得以保全,且官職都不變。

的確是忠厚有忠厚的福佑,因為鍾毓的忠厚和規矩,鍾氏才未遭到徹底滅門之禍,鍾毓一脈才得以傳承。





故事莊苑


作為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頭號“智囊”,鍾會曾參與過平定毌丘儉、諸葛誕叛亂,並阻止過魏帝曹髦的奪權計劃,故而深受主公的器重,屢屢被委以心腹重任。然而在完成滅蜀大業後,鍾會卻與司馬昭反目,並意圖舉兵討伐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切還要從滅蜀之戰說起。


景元四年(263年)秋,司馬昭命鍾會、鄧艾率軍分路伐蜀。結果當鍾會兵困於劍閣勞而無功,並準備撤軍之際,鄧艾卻率兵偷渡陰平,奇襲成都,並一舉亡蜀。當年底,鍾會作為主帥,因伐蜀之功晉升為宰相(司徒)。然而鍾會滅蜀後,在降將姜維的慫恿下,竟然滋生出不臣之心,圖謀據蜀稱王,甚而舉兵奪取天下。



為達到這個目的,鍾會便與監軍衛瓘合謀,誣陷鄧艾有謀反之心,並將其父子逮捕後押送洛陽(鍾會被殺後,衛瓘派人將鄧艾父子殺死於途中)。鄧艾父子被擒獲後,鍾會自以為再無障礙,便與姜維等人密謀造反。按照計劃,姜維將率軍萬餘人出斜谷為前鋒,鍾會則率領主力大軍隨行,並儘快佔據長安,然後從陸路、水路同時進攻洛陽。如果計劃進展順利的話,那麼一戰便可以奪取天下。


但是讓鍾會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準備劫持諸將、誓師出征時,忽然接到司馬昭寫給他的信,大意是擔心鄧艾會拒捕,他已經派大將賈充率步騎萬人進入斜谷,並且屯駐在樂城,而他本人則將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以期與凱旋迴師的鐘會相會於關中。鍾會看到書信後大驚失色,自知司馬昭已經開始猜疑他有異心,意在提前做好防範。



然而此時的形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加上鍾會過於自負,認為如果自己的動作足夠快,那麼依然有希望奪取天下,就算是不能,那麼退保漢中、蜀地,依然可以據蜀自立,建立跟劉備同樣的事業。所以鍾會並沒有思慮多久,便決定實施劫持諸將、舉兵造反的計劃。


(鍾)會所憚惟艾,艾父子既禽,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遂決意謀反...會得書驚,呼所親語之曰:“但取鄧艾,相國知我獨辦之;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見《資治通鑑·卷七十八》。



此時姜維以諸將難以駕馭為由,勸說鍾會乾脆將他們全部誅殺,然後據蜀稱王。姜維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建議,意在製造魏軍內部的混亂,然後趁機殺死鍾會,並盡數坑殺魏國將士,然後光復故國(“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見《華陽國志》)。鍾會當然不瞭解姜維的心思,果然在他的蠱惑下,設計將諸將全部扣押,並準備將他們全部殺死。


就在這緊張而微妙的時刻,大將胡烈的舊屬丘建因為備受鍾會器重,竟將主帥的陰謀在暗地裡洩露出去。胡烈之子胡淵聞訊後,率領部下前來向鍾會“討說法”,而其他將軍的部下雖然沒有人統領,也在得知消息後湧向城門,使得局勢頓時緊張起來。此時,鍾會為了安撫城外的士兵,便派衛瓘出城慰勞他們,結果給自己招致滅頂之災。



原來,衛瓘逃出“虎口”後,非但沒有幫助鍾會穩住各支軍隊,反而率領他們攻入城中。鍾會聞變後,便率領少數士兵抵擋,結果因為眾寡不敵,被亂軍悉數殺死,而姜維也死於亂軍之中(“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格斬維,爭前殺會。會將士死者數百人。”見《資治通鑑·卷七十八》)。鍾會被殺時,年僅40歲,時在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


按照當時的法律,鍾會既然犯有謀反大罪,理應被誅滅三族。然而鍾會並未娶妻,也沒有子嗣,只是收養兄長鍾毓的兩個兒子鍾邕、鍾毅,所以依照慣例,應當誅殺鍾毓(此時已過世)全家。然而,司馬昭念及鍾會之父鍾繇(三朝元老,位至太傅)、兄長鍾毓(四朝重臣,官至後將軍、都督荊州軍事)的功績,再加上鍾毓曾勸告司馬昭要提防鍾會,所以最終決定網開一面。



當時,鍾邕隨同鍾會作亂,已經死於亂軍之中,但幾個兒子尚在人世。所以司馬昭下令,誅殺鍾邕諸子及鍾毅,但赦免已被拘押的鐘毓之子鍾峻、鍾辿,並恢復他們的官爵。至此,除已過繼給鍾會的鐘邕、鍾毅外,鍾毓其他子孫得以避免被殺的命運,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文史磚家


個人認為有如下幾點可能性,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第一,鍾會謀反是真,但是反情未萌,迅速被平定,沒有造成川蜀兵連禍結,情況不算嚴重。

第二,鍾會謀反被部下擊敗後,連帶蜀漢功勳故舊,遺老遺少大多隨著被殺,在某種程度上消滅了想當一部分潛在的危險分子,掃平了原先蜀漢的權力網絡和關係,為司馬氏在川蜀鋪排打掃了房間。

第三,鄧艾是寒門士子出身,沒有僅憑司馬懿的賞識一步步爬上來,和士家大組不怎麼合拍,無士家大族的強烈反應,司馬昭也不會強硬的滅鍾會一族。

第四,鍾會並其父鍾繇代表潁川鍾氏一族,往大了說代表潁川士族,司馬昭忙於篡位,不敢得罪士家大族,且鍾會在平淮南三叛多付功勞。

第五,司馬懿,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牢牢把控軍政大權,故而鍾會在滅蜀之前僅為司馬氏一個謀主,無大權,無大功,無門生古舊,未立恩於他人,鍾會已死,也不會有人為其鳴不平藉故謀反,所以不需要藉故清洗朝廷,妄動干戈。

第六,鍾會鄧艾二人滅蜀之後,功高震主,鍾會滅鄧艾,司馬昭滅鍾會,是驅虎吞狼,再剪除後患,只除首惡無需大動干戈。


執筆三生


鍾會的父親鍾繇、哥哥鍾毓都是魏朝廷的重臣,都是文學家、政治家,這是沒有被滅族的根本,另外更主要的還是要利益於鍾會的大哥的鐘毓的一句話。


鍾毓為人比較老實,屬於本本分分的為人;而鍾會為人更懂得隨機應變,不循規蹈規。哥哥小時候就都很聰明,魏文帝曹丕很感興趣就叫他倆上殿,見了皇上以後,鍾毓緊張得漢流浹背,而鍾會就相當的不以為然了。曹丕就問他倆,鍾毓直接答因為面聖緊張,鍾會卻說“緊張得汗都不敢出了”。


還有一回,鍾毓、鍾會兩兄弟在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祭祀的酒喝。鍾繇剛巧醒來,也不聲張,故意裝睡 觀察兒子們怎樣行事。鍾毓就比較老實,行了禮後才喝酒,鍾會則只自顧自地喝酒。鍾繇出來問他倆,鍾毓回答說:“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鍾會說:“酒本來就是我偷來的,所以用不著行禮。“

兩個人的性格可見一般,當哥哥的也比較瞭解弟弟,他說弟弟”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那意思是,他弟弟好玩弄權術,不能做太大的官。”司馬昭聽後,哈哈大笑:“若將來果如此,則吾只治鍾會之罪而不累及鍾氏一門。”

鍾會終身未娶妻子,只養了他大哥兩個兒子做為養子,鍾邕和鍾毅。鍾邕隨鍾會作亂,兩個一起被殺了。而鍾會另一個養子鍾毅和侄子鍾峻、鍾辿也都下了獄,應論死罪(注:鍾毓已於鍾會作亂前一年去世)。 司馬昭代表魏帝曹奐下詔,說念及鍾繇、鍾毓的功勞,只處死鍾毅和鍾邕兩族,赦免了鍾峻、鍾辿,有官爵者官位不變。向雄給鍾會收屍,司馬昭也沒有理會。


水一白聊歷史


滅蜀漢整個過程功勞最小,危害後果最大的就是鍾會,但司馬昭不會滅其族。

一.鍾會事件發生地遠在蜀地,真實一手資料還未完全掌握光憑著軍報和奏章根本不可分辨當時的真實情況。這也是鄧艾身犯夷族之罪,且君命不通的處境下,還是檻送回來而沒有就地處決。對兩人真實情況的待查情況是相同的。

二.鍾氏為潁川大家,放之天下也是數一數二的氏族,門生故吏雖不能遍佈天下卻也絕不在少數。別說滅三族,就算單單滅族也會造成不小的政治地震,這是志在代魏的司馬昭是不能承受的。且鍾氏從鍾繇開始與司馬家族關係匪淺,鍾會本人對司馬懿父子三人的貢獻巨大,一旦獲罪滅族,對司馬氏的凝聚力是巨大挑戰。這於已穩固掌控了魏廷實權的司馬昭來說是必須避免的動盪。

三.鍾會、鄧艾是司馬昭掌權後第一次發動滅國之戰的正、副總指揮。也先後死於亂局。這對司馬昭手下的將領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雖然成功滅了蜀漢,但領軍的兩個人物都死於亂局之中。一旦再發動戰爭滅吳,領軍將領的心態難以掌控。為了建立標杆作用,就算鍾會坐實“謀反”、司馬昭也不會有額外的任何追加處罰。

司馬昭掌權後的政治手段和政治成熟度是非常強大的,甚至比其父司馬懿都要老辣。處理鍾會的問題必定會有方方面面的綜合考慮,鍾會之罪滅三族並不過分,但就當是司馬昭的政治需要來說,處理的還是非常合理的。


Andaylee


因為鍾會的謀反,而導致滅蜀的兩大功臣,鍾會本人與鄧艾,再加上蜀漢的大將軍姜維,在叛亂中都死了,司馬昭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滅鍾會一族?

鍾會出身士家大族潁川鍾氏,從小就聰慧過人,才華橫溢,而且一直是以司馬氏親信身份參與各種謀劃,協助司馬師徵毋丘儉、文欽,協助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的叛亂,因功升任司隸校尉,以司馬昭親信身份插手朝中事務。



鍾會因得到司馬昭的寵信,在朝中一時飛揚跋扈,"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因得罪鍾會被殺,嵇康不僅是"竹林七賢"之首,當世名士,還是曹操的孫女婿。鍾會還在伐蜀時,殺了許褚的兒子許儀,許褚是曹操的貼身護衛,因曹操去世而哭至吐血,對曹操是相當忠心,而鍾會的一切行為,卻似乎是向司馬昭表忠心。

鍾會對司馬昭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司馬昭因魏帝曹髦被殺,想轉移國內的矛盾,而發動徵蜀之戰,在大多數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包括名將鄧艾也反對伐蜀,唯有鍾會支持司馬昭,並以從未帶兵打仗的身份,成為徵蜀魏軍的主帥。



蜀漢投降後,由於鄧艾是滅蜀首功,而得意忘形,遭到軍中同僚及司馬昭的不滿,鄧艾也是自已作死,擅自大封蜀漢群臣,並上書司馬昭議論朝政,這個是鄧艾應該說的話嗎?司馬昭當時就下令監軍衛瓘通知鄧艾有事要上報,鄧艾不聽。

況且鄧艾被捕並不僅僅是鍾會的誣陷,同時一起上書的還有監軍衛瓘、胡烈、師纂三人,並不是鍾會一人,可見鄧艾在魏軍中並不得人心,就算沒人陷害鄧艾,以鄧艾在滅蜀之後的種種行為,司馬昭也會想辦法除掉鄧艾的,現在好了,有人上告鄧艾謀反,司馬昭正好順水推舟。



而之後發生的鐘會叛亂,不排除有司馬昭的猜忌之心,鍾會在謀反前,收到了司馬昭的一封信,信中說:我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進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

鍾會是個聰明人,看到這封信大吃一驚,這封信的含義不言而喻,現在鄧艾被捕,徵蜀魏軍和投降的蜀軍兵權全部在鍾會一人之手,魏軍有18萬,投降蜀軍有差不多8萬,加起來超過整個吳國的軍隊,這個兵權很大了。



司馬昭就是警告鍾會的意思,司馬昭並不是猜忌鍾會這個人,而是擔心鍾會手中的兵權,如果鍾會作亂,或者是被他人利用作亂,這麼多軍隊,將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這才是司馬昭擔心的。

現在好了,鍾會不僅自已叛亂,而且在叛亂中被殺,這樣司馬昭不僅目的達到了,而且還沒有惹上任何殺功臣的不良名聲,兩大功臣鄧艾和鍾艾皆因此而死,省得司馬昭想辦法了。



謀反本是重罪,按法律應該誅殺父、母、妻三族,既然首惡已除,對於鍾會的族人,司馬昭只是象徵性的懲罰,只處死了鍾會的養子及其兒子,放過了鍾會的其它族人。當然也因為潁川鍾氏是當地的世家大族,把打擊面擴大也不符合司馬昭的目的。

綜合起來,司馬昭沒有滅鍾會一族的原因是:

1、鍾會的謀反,導致鄧艾及鍾會自已的身死,在某種意義上,等於幫司馬昭達到了政治目的,還沒有惹上殺功臣的不良名聲;



2、鍾會因謀反被殺,首惡已死,司馬昭不願意擴大打擊面;

3、潁川鍾氏是當地的世家大族,司馬家也是世家大族,而鍾氏族人大多是忠心司馬昭的,沒有必要殺。

4、司馬昭自已也明白,鍾會本來沒有謀反之意,鍾會的謀反,有司馬昭相逼的原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自高平陵之變,司馬氏家族大權在握,鍾會是司馬氏家族重要幕僚,深受司馬懿父子的賞識,曾跟隨司馬昭參與阻止魏帝曹髦的奪權,以及諸葛誕的叛亂,為司馬家族掌握政權出謀劃策,後積極支持司馬昭伐蜀,同鄧艾入西川滅蜀國建立了顯赫的功勳。後擁兵自重而謀反。

鍾會孑然一身,沒有娶妻膝下無子,怎麼會意圖叛亂呢?且叛亂緊緊發生三天沒有成功,鍾會就被屬下殺死,司馬昭也僅是處死了他的兩個義子草草了事,沒有夷其三族。

我認為無論是鍾會或是鄧艾都沒有意圖謀反,而是司馬昭誅殺功臣的說辭而已,或者說鍾會是被司馬昭逼反的。鍾會跟隨司馬昭多年,深知司馬昭的權謀之術,也受到器重,鎮壓諸葛誕叛亂有功,被封陳侯,鍾會多次辭讓,怎麼會一入西川就謀反呢?有人會說,鄧艾被捕,沒有人能牽制他,且擁兵自重所以謀反。

先說鄧艾謀反,緊緊是鍾會向司馬昭告其謀反,司馬昭沒有調查就下令就地逮捕,夷其家族,後查明鄧艾沒有謀反,那鍾會有沒有謀反呢?

鍾會謀反時門下牙將皆不同意,可以說他沒有謀反的群眾基礎,足智多謀、深知權謀之道的鐘會怎麼可能冒險謀反呢?非但沒有成功,反而被屬下誅殺。

所以事件的真相是,滅蜀之後,司馬昭害怕鍾會與鄧艾擁兵自立,逐授意鍾會以謀反的罪名將鄧艾逮捕,夷其家族。後命賈充率一萬多步兵騎兵出斜谷,說是害怕鄧艾不肯就範,其主要意思是告知鍾會不要輕舉妄動。鍾會知道自己和鄧艾一樣也被猜忌,欲擁兵佔西川而自保,結果被司馬昭安插的親信將鍾會處死,成功的誅殺了滅蜀的兩大功臣,自己也沒有落下誅殺功臣的罵名。所以殺死鍾會的兩個義子後草草收場,防止事件擴大化。不能不說司馬昭的權謀之心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其父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


失去航線的孤舟


起初的時候鍾會的家人已經被捕入獄了,謀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是鍾會的哥哥鍾毓曾經秘密稟告過司馬昭,不能讓鍾會獨掌大權,但是司馬昭不能不用鍾會,同時他也相信將士們不會跟鍾會一起謀反,就讓他帶兵去了。

最主要的是鍾會的家室,鍾繇是曹魏三公之一,配享太廟。而鍾毓也在朝廷內外擔任過多種官職。為了能夠給鍾繇、鍾毓留個後代,就赦免了鍾峻,鍾辿。而把鍾毅,鍾邕處死了,因為這倆人雖然是鍾毓的兒子,但是過繼到鍾會名下。

也就是說,鍾會的後人被殺絕了,但是鍾家還後繼有人,祖宗留下來的福廕。


成哥談歷史


很好理解。

首先,鍾會出兵時,他的哥哥就對司馬昭說:我兄弟野心不小,您讓他率軍攻蜀,即使成功,後患恐怕不小。司馬昭笑著說:你過慮了,我信任鍾會,他必不會辜負我。鍾會的哥哥只好走了。一轉身,司馬昭卻對親信謀士說:他說得對,破蜀後鍾會必反,但廣大將士不會跟他反,他成不了事,而眼前別人都怕伐蜀,只有鍾會有信心,所以只能用他。

事情的發展果如司馬昭所料:破蜀後,鍾雲勾結蜀將姜維,陰謀據蜀自立,魏軍將士譁變,殺鍾、姜,成都大亂,死者無數。司馬昭急派賈充入成都才得以平息。

綜上所述,因鍾家世有大功,其兄又有言在先,所以司馬昭沒有追究鍾家。


大華273557151


司馬敢滅鍾會的族,你要問鍾繇同不同意啊?鍾家如此大的一個世家,盤根錯節,誰能動得了?司馬氏想篡權,沒有世家的支持能成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