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節漢字太神奇了!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節漢字太神奇了!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節漢字太神奇了!

還記得2019春晚嗎?岳雲鵬孫越的小品《妙言趣語》中說有個字左邊一個瓦右邊一個千,讀作“千瓦”,本來開始大家以為是個隨口胡謅的笑料,結果一查發現“原來真有這個字,漲知識了”。

《新華字典》第400頁實錘如下: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节汉字太神奇了!

當然其實不止這一個漢字有兩個音節

在《新華字典》第294頁可見: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节汉字太神奇了!

既然這回聊起“瓩”這個字,就順便來說說漢語中的多音節漢字吧!

首先劃重點:多音節漢字跟多音字完全是兩碼事!

通過春晚這一大規模普及,現在中國人大都知道“瓩”這個字,其實很多人都應該看到過“囍”這個字。“瓩”讀作 qiān wǎ,“囍”讀作shuāng xǐ,它們都是多音節漢字。基於書寫速度、縮小信息存儲空間,或者是藝術化的審美需求,人們造出了這些漢字。

我們來羅列一下神秘的多音節漢字:

1、兩音節漢字:多音節漢字大多都是十九世紀初翻譯的外來度量衡單位而創的計量用漢字,通常有兩個字組合成。

關於重量的多音節漢字:

[兛](千克)、[兡](百克)、[兣](釐克)、[兞](毫克);[啢](盎司、英兩)、[喱](格令、英喱);

關於容積的多音節漢字:

[竓](毫升)、[竕](分升)、[竍](十升)、[竡](百升)、[竏](千升)、[嘝](蒲式耳)、[嗧](加侖)。

關於功率的多音節漢字:

[瓩](千瓦)、[瓸](百瓦)、[瓧](十瓦)、[瓰](分瓦);

關於長度的多音節漢字:

[粍](毫米)、[糎](釐米)、[粁](千米);

[浬](海里)、[哩](英里)、[潯](海尋)、[噚](英尋)、[呎](英尺)、[吋](英寸);

不過根據我國1977年頒佈《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規定,上面這些雙音節漢字基本被淘汰了,回到用兩個字表示一個單位的傳統寫法。

2、三音節漢字

目前知道的一個是“圕”tuan1,圖書館的組合體,舊曾經讀作“tú shū guǎn”。

還有一個:砼tong2,混凝土的意思,舊曾經讀作:hun4ning2tu3

3、四音節漢字

四音節字基本都是藝術化的組合字,現有計算機字庫也打不出這些字。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节汉字太神奇了!

這些字不用於書寫,但是可以用於貼畫、剪紙、年畫等,例如: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节汉字太神奇了!

目前這些多音節漢字在現在的正式文中是不使用的,只在民間部分流行。在中國大陸用字規範中,除“囍”現唸作單音節xǐ,“圕”現唸作單音節tuān,其它多音節漢字全部廢除,使用時用其全稱。例如“瓩”應寫作“千瓦”。

也有人提出疑問:

幾千年前,事物少,一個字一個音節就可以表示了,可是到了後來,事物越來越多,而漢語的音卻越來越少,為什麼沒有變成一個字多個音節呢?漢字本來就是二維的,比一維的字母文字要豐富得多,一個詞都可以用一個字來表示,看起來還會方便。為什麼漢字並沒有向多音節字的方向發展呢?

可能有如下原因:

1、這是漢語的獨特性決定的。使用拼音字母的語言,是以音表義,不存在什麼“多音節字”的問題。他們根本沒有“字”。詞語本來就是多音節的,再新再多幾個音節,還是“多音節”。可是漢語不同,古漢語詞語基本上是單音節的。由於這種特點,中國文字走了一條特殊的發展道路:以形表義。清末民初,西風東漸,隨之湧進了許許多多新詞語。中國人還是“水來土掩”,用音譯、意譯把外語中多音節詞轉變為中國化的“多字詞”。當年確實有一些外語多音節詞硬性用單字來表示,不過中國人不喜歡這樣的“多音節字”,所以“吋”一般還是讀‘寸’,或者乾脆寫成“英寸”。

2、漢字單字表達基本意義完全可以,多音節字不過是憑空增加了一些字,並沒有必要,比如"浬",以“海里”表示挺好的,使用多音節字反而擴張了漢字字符集,會直接加大計算機識別和處理的難度。

3、還有漢字發展過程中很注重吟詩作賦,在音韻學上,多音節字更是大麻煩。倘若你寫一首詩詞或者對聯,若其中存在“多音節字”,就會出現兩難困境:要麼字數一樣音讀起來不協調;要麼讀起來還過得去,但是篇幅字數變得很奇葩,不再規整了!

最後將這個四音節漢字送給本號的粉絲們:

“瓩”念千瓦、“竓”念毫升,多音节汉字太神奇了!

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