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1944年底,隨著盟軍在歐洲戰場上摧枯拉朽的勝利,第三帝國已經搖搖欲墜。為了反擊美國,希特勒計劃用一種遠程導彈攻擊美國本土,雖然這個計劃最終沒能實現,但德國確實展開了對洲際導彈的研究,並對此後各國的導彈研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美國早期的巡航導彈直接抄襲了V1的設計

此前德國的V1和V2導彈已經讓英國吃盡苦頭,希特勒下令研製一款遠程導彈執行攻擊美國本土的任務,計劃代號"美國計劃"。研製導彈的任務落到了德國佩內明德火箭研究中心肩上,領導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儘管當時德國的資源已經非常吃緊,但德國的導彈技術仍然絕世無雙。已經投入實戰的V1巡航導彈和V2彈道導彈足夠證明這一點,但這兩款導彈飛躍英吉利海峽打擊英國本土還算得心應手,但要飛躍大西洋攻擊美國本土,射程遠遠不夠。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V2導彈

作為世界頂級火箭專家,馮 布勞恩對於製造能夠衝出大氣層,實現洲際攻擊的遠程導彈一直充滿期待。最終馮 布勞恩決定採用兩級火箭的設計,在V2導彈的基礎上增加一級火箭,為了提高打擊精度,火箭上還安裝了矢量翼板。1941年,布勞恩手下的梯埃爾博士完成了這種遠程導彈發動機的設計。根據他的計算,用6臺V2的發動機捆綁連成一組,就能飛躍大西洋,打擊美國本土。後來蘇聯和美國在研製洲際導彈時也採用這種設計。至於燃料,經過反覆比較選擇最終決定採用液氫和液氧最為燃料,20年後布勞恩在設計美國著名的阿特拉斯火箭時也採用了這一方法。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天才火箭專家——馮 布勞恩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馮 布勞恩主持設計了世界上推力最大土星5號火箭

1945年初,打擊美國的遠程導彈的設計方案被固定下來。按照最新設計,該型導彈是兩級助推導彈,第一級是V2導彈的放大版,用一臺大功率發動機取代了原先6臺發動機的捆綁設計,第二級是一枚有人駕駛火箭,整個導彈起飛重量達85噸,戰鬥部裝有1噸高爆炸藥,射程為4800公里,可直接飛躍大西洋打擊美國本土,紐約和華盛頓等大城市都在其射程之內。然而瞄準系統不是由儀表控制,德國當時缺乏自動駕駛裝置的研製能力,於是決定採用有人駕駛。在導彈瞄準目標後,飛行員會從座艙內彈射出來,但只能降落在敵國本土上。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德國遠程導彈其實就是放大版的V2

儘管德國洲際導彈計劃進展順利,但盟軍的動作更快,隨著柏林的陷落,第三帝國宣告滅亡,進駐德國的盟軍部隊隨後開始了對德先進導彈技術的攫取。儘管在二戰初期就被德國佔領,但法國還是成為二戰的戰勝國之一。飽嘗亡國痛苦的法國人深知如果不能掌握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必無法保持戰後的大國地位。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美國測試繳獲的V2導彈

1945年當法軍同美軍一同攻入德國本土時,法國就組織了一群專家去搜集德國導彈技術的資料。法國人的運氣還算不錯,希特勒為了躲避盟軍的轟炸將大量的研究中心和軍工基地都搬遷到法國,僅1945年,法國就從德國最絕密和最現代的軍工廠運出了5噸的檔案資料和實驗設備。最終在盟國搶奪德國科學家的較量中,法國挖走了1000名,美國挖走了300名,蘇聯挖走了5000名。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阿里安火箭

二戰結束後不久,法國就開始利用德國的技術展開導彈和原子彈的研究。在德國科學家的幫助下,法國研製出了大名鼎鼎的伏爾甘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經過改裝現在仍用來發射阿里安火箭。此外在法國研製噴氣式戰鬥機和坦克發動機的過程中,這批德國科學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法國的原子彈也有他們的功勞。

黑科技?二戰德國設計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竟還要由人駕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