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一个建筑,两个世纪,三个年代,这可能是世界上也少有的一座建筑的经历吧。建设,毁灭,复建,简单的六个字就概括了尼古拉教堂建筑在哈尔滨的兴衰过程。但如果你是了解哈尔滨的,如果你了解哈尔滨人对尼古拉大教堂的那种情结,你就会透过尼古拉大教堂的百年变幻,来感受哈尔滨这座城市历史的变迁了。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博物馆广场中心,1898年,哈尔滨侨民不断增加。由于东正教的传入和为了满足教徒宗教生活的需要,东清铁路工程局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建筑了圣尼古拉大教堂。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1899年,圣彼得堡发布了哈尔滨东正教堂设计竞赛的通知,最终选定了俄国教会著名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的设计方案,教堂的名称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

1899年10月13日是俄国圣母节,圣·尼古拉教堂在这一天举行了奠基仪式,著名画家古尔希奇文克完成了圣母像及教堂内部的大量壁画。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都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沙皇同时兼任教皇。“一般说来,什么地方出现了俄国人,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在教堂内圣·尼古拉像下部镶嵌的奠基式纪念铜板上以俄文雕刻铭文,意为“尼古拉皇帝即位六年,清国皇帝光绪二十五年、世界创造7407年、基督降诞1899年10月1日,财政大臣维特、铁路总办克尔彼奇铁路建设局长尤格维奇,于松阿里市(即哈尔滨市)在铁路守备队司祭祝福下,建筑工程师雷特维夫建此。”从此,一座庄重优雅、精美脱俗的教堂诞生了。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构成。教堂内部围成巨大的穹顶空间,外部则运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而建筑采用了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教堂东面明显凸出而为圣坛,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作为次入口。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的尼古拉大钟重约300公斤。于1866年在俄国秋明市制造,教堂竣工后开始悬挂,至1966年因教堂遭到破坏而不知去向。后来这口大钟在一个农场被发现,成为尼古拉教堂目前发现的唯一文物。

哈尔滨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设,毁灭,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

2006年7月,复建后的教堂用作为尼古拉艺术馆,成为“俄罗斯风情园”度假村的标志性建筑。圣·尼古拉教堂是一百多年前沙皇俄国传播东正教义的途径,是哈尔滨的地标性景观建筑,是“东方莫斯科”的象征,更是哈尔滨市建筑艺术珍品,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