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导演了一场阴谋,那就是佟国维的下台,康熙帝想达到什么目的?

老人头侃史


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召集诸王大臣,决定通过公推新太子来重新册立大清的皇太子,这完全是康熙皇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已经多次说过这个观点了。

历史上举荐新太子到底是不是康熙皇帝的阴谋?

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康熙皇帝与皇太子胤礽之间的嫌隙产生已久,从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第一次远征漠北的时候就产生了,到康熙四十七年夏天,皇太子胤礽夜窥康熙营帐成为最后的导火线,中间经历时长十八年左右。史载,康熙皇帝废太子时,皇十八子胤衸刚刚得病而死,老年丧子加上与皇太子胤礽历年的隔阂,使得康熙皇帝声泪俱下,几乎是趴在地上传出上谕曰:

太祖,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矣。回京昭告于天地、宗庙,将允礽废斥。

废太子的上谕发布后,康熙皇帝的心情尚未平复,于是再发一道上谕,长篇大论的总结了废太子胤礽的过往问题和错误,列举了他过去十多年作为皇太子的种种不是,充斥着康熙皇帝对胤礽的种种不满。这道上谕,与其说是康熙皇帝向满朝大臣解释废黜皇太子的理由,还不如说是父子之间矛盾的发泄和倾诉。

皇太子之位说废就废,这就是绝对皇权的好处,一言九鼎。太子的名位是废除了,可是国本不能断,康熙皇帝心里很清楚,自己还能活多久,始终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太子还是必须立。但是立谁呢?康熙皇帝心事重重,难下定论。

一是皇长子胤褆眼见胤礽被废后以为自己有机会了,突然敬献了一条"除去庆父之忧"的计策,以此邀功,被康熙帝痛骂。

二是无心政治的皇三子胤祉突然搞起了揭发,揭发胤褆诛魔天子胤礽的事。康熙查证属实后,将胤褆永远圈禁,胤祉遭痛斥,而且这件事还牵扯到皇八子胤禩。

打死一条蛇,却多出十条蛇的情形让康熙措手不及。若不及时再立太子,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召见部分大臣时说:朕知道国本的重要性,你们都是朕信任的文武大臣,今令你们和满汉大臣汇同详议,在众阿哥中奏举一人为新太子。即:

"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但是康熙的初衷并不是要废掉皇太子胤礽,因为他在胤礽身上花费的心思太多了,难以忍心就这么付之东流,此番废黜胤礽,不过是想大惩大戒胤礽,让他能够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但是天子的话就是圣旨,不可能轻易收回,康熙还是留了个很大的心眼儿。他对当时的心腹宠臣李光地表达了复立胤礽的想法,言下之意是让李光地能够将自己的意愿散布出去,免得到时候主动变被动。

但是李光地似乎没有领略到康熙的意思,或者说李光地本来心里就向着八阿哥胤禩(康熙临终前,曾不远千里召李光地入京探讨继承人的事,李光地皆推举老八胤禩为证),他没有将康熙的意思传达给诸王大臣。

最后,推举的结果出来了,果然不是康熙所希望的人,而是八阿哥胤禩。这完全出乎康熙皇帝意料,在没有办法挽回的情况下,康熙皇帝耍起了赖皮,拒不承认推举结果,并怒言指出八阿哥胤禩辛者库贱妇所生,阅历不够,因张明德案受牵连等三条站不住脚的理由。

更为恼火的是,八阿哥的支持者们诸如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等一致坚决拥护推举结果,以死相谏。康熙皇帝不禁雷霆大怒,将佟国维马齐下狱,对八阿哥胤禩剥夺爵位。

但是,不久太子胤礽复立后,因为佟国维的身份特殊(康熙的舅舅兼岳父),康熙皇帝没有追究佟国维,马齐在经过严重打击之后,逐步恢复了其职位,八阿哥胤禩的爵位也重新恢复。

从这个历史本相和最终结果来看,康熙皇帝的初衷是要复立胤礽,只因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导致本来居于主动的事情变得极为被动了,才导致了有违自己意愿的结果。八阿哥胤禩遭此一劫,只因其实力过于庞大,对康熙形成了难以面对的压力,让康熙感觉到皇权受到了威胁。但是恢复胤禩的爵位,同时也意味着老八胤禩还是具有机会争夺储位,康熙对皇子们的考核还是处于平等之上的。

从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是怎么回事?

如果将《雍正王朝》的主线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康熙一直为老四胤禛继承皇位铺路,从一开始就这样,最终让四阿哥胤禛顺理成章的继承大统。毕竟是电视艺术作品,其中的艺术化元素自然比真实的历史更为精彩。

在这里面,康熙皇帝和佟国维的一顿饭,饱含了政治权谋的所有意义:

一是我老康不要八爷党一人独大,要打击八爷党,你老佟必须给我搞好配合,做好准备。

二是我老康不会亏待你佟氏家族,让小多子出来干事吧,你就光荣退休吧。

三是我老康要复立胤礽为太子,你别给我添乱。

这三点是康熙皇帝在举荐新太子期间的核心要义。目的并非是真正举荐胤礽复立那么简单。因为打一开始,胤礽就已经跳出了康熙默定储君的范围,尽管他是真的皇太子。

所以,这一次复立,也并非是康熙真心要给胤礽一个机会。康熙的目的可能更为复杂。原因为:

一是老大圈禁之后,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还在为储君之位互相争夺,如果不复立太子,心中默定的储君就会成为八爷党的炮灰,在夺嫡之战中成为牺牲品。

二是复立了太子,就转移了众皇子争夺储君之位的目标,让他们去跟胤礽斗,这样就保护了那位真正的储君。

鉴于康熙这并不纯粹的目的,在佟国维的配合下,完成保护老四胤禛的真实目标。这大概就是康熙的阴谋所在。


青灯问史


康熙帝此举表明了他对于废太子之后朝局不稳,暗流涌动的担忧,也表明他根本无心八阿哥胤禩继任储君之位,康熙帝口谕众阿哥“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妃所出,且办理政事殊少劳绩,断不可立为太子。”康熙是想借此机会打压党羽众多的“八爷党”,也让有心于太子之位的阿哥们明白他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谋夺大位,太子为一国储君,亿兆生灵之主,他决不会轻易交付他人。众皇子阿哥们想要获得圣眷,最好的办法是勇于任事,勤于修德,少耍些花花肠子,尤其不要妄图结交百官,左右朝政。

康熙帝一生钻研帝王心术,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康熙此举也向众人表明,任何企图猜测圣意者一定没有好下场,一门心思揣度君王意图者,很可能会招至大祸。这不,佟国维就是最好的例证。佟国维是国舅爷,他的姐姐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同时又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他自己是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一等公,可即使拥有这样雄厚的背景,人称“佟半朝”的佟国维,依然被康熙一句话就打发回家,康熙这是杀鸡儆猴给儿子们看,谨慎办差,公忠体国,才是正道。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康熙帝让佟国维下台这件事情的理解。对此,诸位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历史茶坊


康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标不是打击佟国维,更不是提拔隆科多,他的真正意图是要最大力度的打击八阿哥一党,但不能将八阿哥一党逼急。其次就是康熙不能让天下人觉得自己是言而无信的,所以他要寻一个由头来解决百官举荐新太子一事。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康熙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看看康熙是如何玩弄八阿哥胤禩的。

在康熙得知八阿哥设计诱审肖国兴之后,康熙对这个表面仁义道德实则内心卑鄙的儿子生出了无限厌烦之情。太子失德,阿哥们则目光炽热的盯着皇位,康熙必须要步步谨慎,以免重蹈李渊的覆辙。康熙由于晚年倦政,将朝政尽数托付于太子及各位阿哥协同办理,这在客观上为阿哥结交外臣创造了条件。现在储位空虚,康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试探各位阿哥的真实实力。

如何才能将各位阿哥的实力试探出来呢,“着百官举荐新太子”无疑成为了康熙的首选。但这不过是康熙的一计,他怎么会将立太子这种大事交由朝臣决断呢,他就是要看看朝廷中有多少“八爷党”。不仅如此,康熙还以“张明德案”私下鼓励这些犹豫的朝臣举荐八阿哥为新太子。

网已经布好,就等着鱼儿上钩了。可是事态的发展还是大大的超出了康熙的预料,不仅百官众志成城,就连上书房的三位大臣之中也有两位联名保举了胤禩,这就不能不让康熙提防了。仔细打听之下,自己的亲舅舅佟国维竟俨然是八爷的的百官领袖,这让康熙陷入了两难局面。

如果康熙按照自己的上谕中说的“一惟公议,绝无偏私”的话,那么胤禩将成为新太子,将来大清的皇帝,而这正是康熙不愿看到的。而如果只是盲目的暂停这个上谕,那么康熙的圣君之名就会被玷污,百官自然会不服气,这亦非康熙所愿见。所以康熙决定先请客再斩首,拿下八爷党的领袖,佟国维。

佟国维何许人也,当今皇帝的舅舅,还是上书房首辅,人臣之极。他怎么会听不出康熙这顿饭的弦外之音,皇帝对自己无尽恩宠,又是赐宴又是赐老花镜,又让自己节节劳。不管是赏赐还是话语,通篇显露着一句话,那就是让佟国维少管闲事,尽快退休。作为交换条件,佟家有为的青年可以出来当差。两个人三言两语之间,胤禩的皇位就这样与他渐行渐远了。

后来的事情就清晰了,隆科多以苦肉计举报佟国维结党,让康熙得以一举了粉碎八爷党的势力。并且举荐新太子的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结党举荐的结果自然不能再作数。这次百官举荐新太子,让康熙认清了朝局的形势,所以他选择了再次复立太子,以免出现人伦惨剧。

这场交易是由康熙和佟国维二人达成的,而当事人胤禩还一直蒙在鼓里,他的皇位已经与他渐行渐远了,只是他还浑然不觉罢了。

以上。


逆流时代


如果那位朝中大臣要是把皇帝心思看明白了,那他就是离死不远了!

如果你要是揣测出来,并能理解明白,那你就是未来的君主!面对康熙帝这样的英明无双的帝王,他的一切表现都是平常人无法理解又更好理解。

在满清王朝的康熙王朝,佟国维的下台,被历史写成了昏聩无能,特别是康熙帝说他是无耻小人,其下台的重要理由是在选举新太子的过程中耍阴谋、搞串联、站错了队。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分析;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门生故吏遍布于全国,掌握着六部九卿要职,且佟氏一族又是实在的皇亲国戚,康熙如此一句着佟国维回家致休,且又没追加任何人责任,又把闲散多年的隆科多放在要职,这正常吗?

康熙四十七年的废太子动作,是经过康熙帝深思熟虑的,以康熙帝的英明果敢,处事果断的风格,他的这个决定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当公推新太子的人选如同疾风暴雨般的出现,康熙帝看到的是暗流涌动,以皇八阿哥胤禩为首的新的集团大有直接推翻康熙帝这位老皇帝的位置的时候,康熙帝害怕了!

朝廷上下、新老权贵的结合,非常有改朝换代的可能,比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还要严重,这时的佟国维最为积极,为什么?因为他是康熙帝安插在这个集团的奸细!条件是启用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

有史料记载,朋友们可以去查;隆科多不是佟国维的侄子,也不是佟国纲的儿子,就是佟国维的儿子!

康熙帝此时的新太子的人选在他的心目中还没有成熟,他要在这次的公推公选当中看看诸位皇子的忠诚度与治国安邦的接班人,此时的废太子胤礽已经不在入选之例,但是废太子胤礽仍然是康熙帝的备品。

此时此刻的康熙采用了一石数鸟的手段,可以说是“阴谋”,用牺牲佟国维来打击八爷党,因为皇八子胤禩根本就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的储君。

用老眼昏花来定位佟国维再恰当不过了,既可以用他来打击威胁皇权的八爷党,又可以启用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忠心耿耿的隆科多来保驾未来的储君登基,不声不响的为大清的江山社稷留下了一个人才。

所谓帝王心术是所以帝王的一种最高境界,外人是无法探其究竟的。

如果我们现在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如果公选公推是康熙帝心目中的那位皇储继承人,如此这般的轰轰烈烈也会把正在执政的康熙吓出病来。

何况公推的不是康熙帝心中默认的太子,这么办,为了缓解矛盾,只有利用原来的太子胤礽作为备品站在前台,这就是康熙帝的手段!

请关注《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让佟国维下台是阳谋,不是阴谋。

之前八阿哥假传康熙的意思,诈肖国兴写出供词,以图扳倒太子,康熙知道后,禁不住暗骂八阿哥:〖其心可诛〗。

后来,康熙临终前对八阿哥的评价是〖朕以宽容待人,他却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手下已经放纵过度,他则比朕还要放纵。就算他的宽仁是真的,也会让我大清基业毁败〗。可以看出康熙对八阿哥表面仁义,暗地里连手足都坑的做派已经深恶痛绝,是决不想让他继位的。

但是,一让人推荐新太子,居然有大批的人联名推举八阿哥。这可咋整?很多人以为,反正康熙是皇帝,就不立八阿哥,让胤礽或胤禛当太子就行了,再不行就啥几个八爷党立威,就啥事也没有了。

这样想的人,肯定对权术一无所知,康熙之所以是皇帝是因为大家都愿意支持他。如果文武百官都不愿意听他的了,甚至反对他的势力比支持他的强大了,联合在一起掀翻他,分分钟的事。所以,任何皇帝都不可以为所欲为。不要说康熙这样以宽仁待人的,就算是雍正这样的“冷面王”,迫于大臣的压力也不得不杀了年羹尧。后来因为得罪的人太多,差一点就被八王议政给掀了下来。

总之,想不立八爷,只能从削减八爷党的势力入手。而八爷党的首领是佟国维,这一点上,康熙当然心知肚明。佟国维家的风格是多方下注——按佟国维的话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这一点康熙同样心知肚明。因为,连手下重臣这点公开的秘密都不知道的话,这皇帝早被群臣当傻子玩死一万次了。

佟家是自关外就起跟皇帝休戚与共的世家大族,佟国维又当了这么多年宰相,门生故吏满天下,康熙如果贸然拿下他,引起一场朝廷大地震也未必。在这种背景下,康熙让佟国维来一起吃饭。席间气氛融洽,相谈甚欢,其中康熙“闲聊”了两件事:一是,咱们都老了,有些事可以交给后辈,咱们图个清闲。二是,你们佟家谁能出来当差。

其中表达的意思就是:我看你该退了,退的原因嘛,你应该猜的到。但是你放心,我只是让你退休,不会打击你佟家的,还要破格提拔你的侄子担任九门提督这个要职。

佟国维这样的老狐狸肯定一听就明白了,虽然让自己退休不爽,但真跟康熙斗起来必定两败俱伤,自己家破人亡,现在能让自己的侄子起来,这笔交易还是很不错的,反正我图的是我们家族兴旺。得,就这么定了。

所以,回去之后跟隆科多演双簧,接下来又跟康熙演了场双簧。


待我施为地煞变



炒米认为对这一段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对太子推举中,佟国维举内阁联名保举八阿哥胤禩,这段戏。

按第一种相对单纯一点的解读,康熙让众人推举太子人选的同时,其实内心也是很矛盾的,一个想法是复立太子胤礽,另一个想法是看看众人究竟能推举出一个怎样的人选?而此刻邬思道和张廷玉算准了,无论推举谁,最终康熙还会倒向复立太子胤礽。因为推举谁得票最多,谁就争储失利。失利的原因是犯了“朋党”的大忌。哪怕并非朋党,但那么多人选你,这也让康熙不放心,自己未死,朝内已经串通一气拜新君码头。这是康熙不能忍受的,但国本又不能没有。所以康熙只能复立太子胤礽。其实炒米也更认可这种解读。


按第二种相对复杂的解读,推举太子人选,就完完全全是康熙和佟国维之间演的一场戏。康熙、佟国维、马齐、张廷玉、邬思道都明确知道康熙要复立太子。这场戏就是典型坑八阿哥胤禩的一场大戏,并且佟国维拿自己的顶换隆科多进阶的一场大戏,实现佟家顺利隔代进阶,让佟家免遭百年大树连根拔起的厄运。这种解读炒米只能说这帮子人都是戏精。


炒米的解读结束了,但习惯性多一句嘴。那就是这场华丽丽的“推选太子人选”,在真是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而那时的佟国维其实也早就致仕了,只是佟国维在朝内的门生故旧就特别多,不然怎么能叫“佟半朝”?所以康熙偶尔还是会喊他来吃个饭,闲聊闲聊。这事情的蓝本其实就应该是某次佟国维在饭桌上说了不该说的话,遭到康熙怒斥。

因为国本的事情本虽然关系很多朝臣的前途,但这是皇帝的家事,历史上插嘴国本的朝臣,最终都没有善终。所以也不可能有公开的议举。那不过是电视剧里的情节。


炒米视角


佟国维在康熙年间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因病退休。可是为什么,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已经退休了的佟国维,却被康熙严厉斥责,罢黜了他一切职务。这是怎么回事呢?

(佟国维剧照)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康熙帝想重新立胤礽为太子。于是召集大臣讨论立太子的人选。当时朝廷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人,一个是佟国维,一个是马齐。佟国维已经退休,康熙认为他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并没有对他说什么。不过,康熙明确下旨,马齐不准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谁知道,马齐却私下撺掇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人,保举八皇子胤禩为皇位继承人。

这件事让康熙大为生气,彻查究竟是谁在幕后指使?大臣们供出了马齐(马齐因此受到处分)。不过,康熙却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他认为应该不单单是马齐一个人。因为在之前,佟国维曾经就立太子的问题,向康熙上奏说:“若易于措置,祈速赐睿断;若难于措置,亦祈速赐睿断。总之,将原定意指熟虑施行为是。”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不管康熙觉得这件事好办还是不好办,都请尽快决定。

康熙认为,联系到在众人保举胤禩之前,佟国维向他上奏的这番话,说明佟国维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他直接问佟国维:“乃先众陈奏,何意?”就是,你在众人保举胤禩之前向我上奏,是什么意思?佟国维回答说,我只是想让陛下您尽快决断。康熙说,选谁为太子,将来自然会明白,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催我?接着,康熙连续三次责难佟国维。最后佟国维没有退路了,“引罪请诛戮”,也就是说,请求康熙杀掉他。康熙没有杀他,不过经过一番责难后,最终罢免了佟国维的一些职务。

(康熙剧照)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佟国维并没有参与推荐胤禩之事。只不过因为之前就立太子的问题向康熙做了一番上奏,康熙心中有猜疑罢了。

但是,康熙只不过是猜疑,并没有事实根据。而且众大臣也没人举报是佟国维在后面指使,为什么康熙一口咬定是佟国维干的呢?

在这里,不能不说,康熙这样做,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康熙和佟国维的关系,可是太密切了。佟国维的姐姐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的母亲。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在康熙早期,佟家的势力,在朝廷中可是太大了,有非常多的官员,都是被佟国维魏代表的佟家选拔起来的,民间把这种选拔,称为“佟选”。而佟家选拔起来的人才,也充斥着整个朝廷,民间又把这种情况,称为“佟半朝”。

不过,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的时候去世,在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孝懿仁皇后也去世了,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佟国维也退休了。这样一来,整个朝廷里,佟家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三个支柱。

但是,在康熙看来,佟国维肯定不想让整个家族的势力没落,因而才想通过积极扶持胤禩为皇位继承人,延续家族在朝廷中的力量。尤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隆科多在朝中掌握大权。

(隆科多剧照)

佟国维对当时隆科多在朝中的地位是不满的。隆科多在康熙二十七年就被授予一等侍卫、正蓝旗蒙古副都统,但是一直没有升迁。在康熙四十四年的时候,因为属下违法,隆科多的蓝旗蒙古副都统被免。而这恰恰是佟国维退休以后的第二年。由此可见,康熙是有意要打击佟家势力的。

后来,康熙在打击罢免了佟国维后,康熙五十年,康熙任命隆科多为步军统领,并告诫隆科多说,你只要和你的家人保持距离,不参与结党,谨慎做事,你这个步军统领就能够干下去。

从康熙对隆科多的反复告诫,也从反面说明,康熙多么害怕佟家死灰复燃,再掀浪子。

而隆科多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后来他结交上了不参与争储的四皇子胤禛。而最后他也因此有了好运,利用胤禛当皇帝,让佟家在朝廷中再续雄风。这一点,似乎是康熙没有预料到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康熙推举新太子,从头至尾就是一场戏。

康熙为什么要推举新太子?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事起仓促,而且牵涉到宫帷秽事,不便宣扬。但是废除太子事关国运,如此草率行事,难免会有朝野的非议。康熙提出推举新太子,就是要挽回面子,表明废旧太子、立新太子,并非康熙一人决定的。

第二,经过热河兵变,康熙发现阿哥们各怀鬼胎。所以康熙想摸摸底,看看各位阿哥们都有多大的势力,大臣们都支持谁。

但是一开始,支持八爷的官员们都在观望,不敢贸然行动。于是康熙就引蛇出洞,让那些八爷党都跳出来。

当时一个江湖术士预言八阿哥能当皇上,八阿哥为避嫌,把他绑到皇上那里去了。 结果皇上说:江湖术士的话,有时也能代表民意。

你要是佟国维,你听到这话会怎么想?肯定会认为康熙也支持八阿哥吧?

但其实康熙的话说得很艺术,看似支持八爷,其实什么也没说。

结果佟国维看走了眼,会错了意,带着八爷党们纷纷跳了出来。

康熙一看支持八爷的人那么多,感觉不好收拾了。因为他说过推荐完全凭公意,作为皇上他不能食言。但是他又不想让八爷当太子。

所以康熙联合佟国维、隆科多演了一出戏,让隆科多出面举报佟国维,坐实八爷党结党营私的罪名。 这样,大臣们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的折子自然就不算数了。康熙还通过这件事打击了一下八阿哥,警告他不要太过分。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是真正的权谋大师。


梦露居士


康熙皇帝导演了一场阴谋,那就是佟国维下台,康熙帝想达到什么目的?确实是康熙帝导演的一场戏,佟国维等大臣联袂出演得一场戏。

佟国维的下台,只是他与康熙皇帝之间达成的共识。试想一下,联合众大臣,搞串联,是君王所不能容忍的,逮着就是一锅端的。而佟国维成功落地,他的侄子随后担任了九门提督的要职。不能不说这是佟国维与康熙帝之间的默契。

至于康熙帝达到了什么目的呢?我觉得是1.解除佟国维的势力,佟国维立朝甚久,门生故吏遍天下,倘若继续在朝势必会对继任君主产生威胁。所以会以让隆科多上位,来让佟国维隐退;2康熙皇帝通过这次推选,看出哪些皇子有觊觎皇位的心思或者采取行动,以及朝臣们倾向于哪个皇子;3康熙皇帝复立太子,沉重打击了八爷党,也给其他皇子敲响了警钟,让皇子们都不要有非分之想。

也许这场戏康熙皇帝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展示了他的政治手腕,可就是他这样反反复复,不决断,不解决储君的问题,让众多皇子都看到希望、都积聚力量最终导致了九王夺嫡的发生。


聊一点点历史


康熙帝的目的就是让百官,甚至各位阿哥明白,“天威难测”。

康熙帝当时废太子,昭告天下,并在之后让百官评价各位阿哥谁有资历去当太子。实际上,这个让百官推荐评价就是一个陷阱。为什么呢?

因为太子即是储君,储君也是君王。君臣有别不是说着玩的。有些事情,君王可以做,但臣子多嘴一句就是杀头的祸患。



那么佟国维是傻吗?他看不透君臣有别的这个道理?

不是,他比谁看的都明白。但是,要注意的是封建王朝争夺皇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残酷的,复杂的,是不讲亲情伦理的。佟国维正是比绝大多数人明白这个残酷的现实,才会做出下注八爷的举动。

他的这个举动代表了他以及他背后的文官武将,都看好八爷。这种凝聚成朋党的力量,就是英明如康熙大帝,也必须考虑考虑。



而且,最主要的是,康熙有死的那天。八爷也很有可能上位称帝。到时候八爷想起拥立之功,那必须把佟国维排第一啊!这种泼天的功劳,必须要冒险去争取。

而冒的这个险,就是被康熙赶出朝堂。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康熙,八爷,佟国维,三者之间都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事情,而且康熙没有兴起大狱,就代表他也默认了八爷的这种结党行径。毕竟,稳定压倒一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