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今年的诺奖结束了,日本又成了赢家之一,日本化学家吉野彰凭借着锂电池拿到了诺贝尔奖。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日本为什么又能拿奖?2001年时,他们提出五十年拿三十个,当时以为是吹牛,没想到人家已经拿到了19个,再拿下去,可能日本要超额了。

在大家还在推测日本人拿奖的原因时,日本人却开始了反省。

一是反省自己的科研水平正在下降。

2018,日本发布《科学技术白皮书》,示现在日本科研发布的论文数量在减少,引用次数排名也从第4下降到了第9。

日本的科研投入已经很多,日本人却表示自己的增长不够,在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

而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等日本诺奖得主指出,如果日本在研究资金、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数量上继续恶化,未来将难以获得诺奖。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另一位诺奖得主大隅良典也呼吁:“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体制,日本的科学将空心化”。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这些担忧当然不无道理,因为日本获奖的这些成果其实都来自二十多年前。像吉野彰获奖后,日本东京电视台找到了吉野彰年轻时经常去的夜总会,采访吉野彰曾经约会的妈妈桑,妈妈桑表示吉野彰那时候就说自己肯定会得诺奖。

日本人连自己的教育都开始怀疑起来。

日本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就批评东亚的教育是浪费人的生命。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他主要提了几点: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为主导,这导致了课外补习班非常多。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中村修二举了韩国的例子,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这些孩子是靠双倍的努力加双倍的花费……才得到这样的成绩。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一线城市也出现了,北京海淀区的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每年数十万的费用砸下去。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这其间,还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补习班,比如最近出来一个量子波动速读,半年收费26万,号称能够让孩子十分钟读一本书。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这些都是学历主义、应试主义导致的怪现象,在东亚地区普遍出现。

为什么这样呢?

中村修二说道:“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

这个模式,是在18世纪是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中村修二认为这种模式也不是完全不正确,在当时工业革命兴起时,这种教育模式为培养产业工人起了大作用,但这种方法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中村修二表示:“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可以说,他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体力型的岗位将越来越少,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而是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

中村修二能够说了这段话,跟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他毕业于日本的德岛大学,这是日本一所二流大学,大概相当于中国211大学的水平。

毕业后,他进了日亚化学。又是一个乡镇级的小企业。

而公司一直瞧不上他,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没有产生什么经济效益。所以,他做的东西,从研究到制造再到销售,都是中村一个人搞。

老板看到他都摇头:中村,你怎么还没辞职啊。

而他研究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后,还得不到认可,日本科学家不相信这么一个难关竟然被一个小公司的职员给攻破了。

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在公司得到不公正待遇,一拿诺奖,就入了美国籍,所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总体来说,他的批评很尖锐,也很中肯,但事实上,他说的这些毛病,日本教育反而可能最少。

首先日本大学的成绩是摆在那里的:日本大学一共拿到了16个自然科学系的诺奖,其中,京都大学就拿到了六个。

日本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或者说跟韩国的教育看起来差不多,都是应试教育学历教育,但仔细看,在细节上还是有区别。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比如日本的教育非常重视自学能力, 而且重视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探索。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中国的大学基本上是就业教育,把就业率当成首要考核指示,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日本的大学则只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初步指导,接下来怎么做,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行自学。

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很高,不过,如果学生自学能力上去了,那就能够胜任终身学习,像中村修二,他的自学能力就非常强:他的物理知识都是自学来的,因为他读书的学校,连物理系都没有。

其实我们也能发现一个现象,别看一些孩子通过上天价补习班上了一个好大学,但事实上将来的学术成就并不一定高。

而且好多学霸都是不上补习班的。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就表示自己没有上过补习班。

为什么状元不上补习班?这是因为真正的牛娃都有一个特质:自学能力特别强。他们不需要补习班式的教育。

一线的学霸不用上补习班,只有二线的孩子才想通过补习班挤身到一线去,可能短期有效果,但长远来看,他们如果没有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到了大学也是很难的,因为大学是不可能有补习班了。

日本教育就特别重视自我学习能力,像日本最著名的公文教育,就是一个以自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日本的公文教育系统源自日本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

日本的实力有多可怕,他们拿到了第十九个诺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五十年前,这位数学老师发现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他就决定亲自辅导儿子学数学。

他的名字就叫公文公。这套教育体系是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公文公的教育方法就很特别,他不是教育知识,而是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怎么提高呢?按照难易等级把学习内容都罗列出来。然后制作相应的题目。

到了晚饭后,儿子就开始解答父亲制作的题目。父亲进行批改,第二天就把难度提高一点。

如果孩子做错了,父亲不会解答,也不做任何的解释,而是在第二天的材料中,加一些简单的问题,启发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他后面还专门出过一本书,叫做《学习差不在孩子》,关键是教育孩子怎么去学习,而不是去教孩子知识。

所以,与其花钱给孩子上培训班,不如想想,怎么让孩子自我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