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湖北80後教授:婉拒國外高薪毅然歸國,研發出"顛覆意義"技術成果

從備受英國利物浦大學團隊夥伴和博士生導師質疑,到攻克多個關鍵性實驗參數,他的團隊憑藉超快激光綠色印刷這一技術,獲得5項英國發明專利和4個國際發明專利,並被國際上稱為"具有顛覆性意義、有希望改變整個印刷行業的技術"。他,就是

湖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80後教授劉頓

湖北80後教授:婉拒國外高薪毅然歸國,研發出

師承泰斗,拉著牛津博士回國

1998年,劉頓進入了湖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開始了本科學習生涯。大學期間,他憑藉優異成績留校擔任輔導員。第二年,他拿到國際獎學金,赴英國利物浦大學深造,攻讀激光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劉頓獲得利物浦大學助研職位,獲全額資助攻讀博士學位。

現年80多歲的利物浦大學William Steen教授是全世界第一位在大學開展激光加工研究的專家,也是激光清洗領域的泰斗。而劉頓的博士生導師,正是William Steen教授四大弟子之一的Ken Watkins教授。

2007年,英國牛津大學博士Peter Bennett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幾名學者的聯合研發剛剛起步,在劉頓的實驗室看到他的飛秒激光加工技術樣品後,一拍即合,決定到中國創業,能拉上Peter舉家搬遷到中國來並不容易,Peter曾擔任柯達英國研發部總監,以數碼製版技術幫助柯達獲得英國女王企業獎,也曾是在多個國家擔任印刷製版顧問的"空中飛人","我對Peter說,跟我一起回中國吧,國內的工業發展得比英國好,市場前景更廣闊"。 劉頓也婉拒國外高薪聘請職位,毅然帶著妻子回國。

敢為人先,實現突破

湖北80後教授:婉拒國外高薪毅然歸國,研發出

國外知名專家不看好的項目,劉頓和他的團隊始終不放棄,終於實現突破,受國內外多家公司關注。"項目前期我們走了不少彎路,到2010年才稍微看到了點曙光",劉頓說,2007年開始項目時測試了很多不同的激光器和材料,但穩定性都不高,也沒找到關鍵實驗參數,當時在英國,整個團隊差不多20人,好幾個人都想放棄,包括導師Ken都勸他:"這個項目產業化有難度"。得知劉頓已經決定和Peter回國創業後,Ken苦口婆心地勸他:"目前的結果還不穩定,你要當心"。

剛回國申報項目時,一個國內知名專家直接潑了一瓢冷水:"你們想產業化?沒戲!"原來,這個專家也曾經嘗試了該領域,但沒做出來。劉頓卻一直堅信,自己的團隊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如果連我們都做不到,就沒人能做了。"

2012年回母校後,劉頓開始了苦行僧式的科研生活:每天早上8點到實驗室,一直到晚上10點關門才走,沒有節假日,過年時才抽幾天回十堰看望年邁的父母。

為拓展學校激光領域研究,劉頓決定,以湖北工業大學為平臺聯合武漢多家公司和英國的多所大學、激光器公司,以及他所工作過的印刷公司等科研、產業資源,一起搭建一箇中英聯合超快激光技術研究中心。2012年,

由劉頓與Peter領銜,湖北工業大學中英聯合超快激光加工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是湖北工業大學協同英國利物浦大學、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Fianium(英國)激光公司、J P Imaging公司、南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京山輕機、武漢金頓激光開展產學研合作的一個國際化平臺,致力於在激光微納加工、激光綠色製造等領域開展研究,這個橫跨國內外的校企合作夢想終於實現。

劉頓和團隊為了得到一個重要實驗參數,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但總是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後來發現,是設備顯示上有極微小的誤差,引入第三方儀器校準之後,才得出關鍵數據。2014年底,他們終於找到並控制了關鍵性參數。2015年,又將技術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並運用到艦船抗腐蝕、防微生物附著和流體減阻、機翼的抗冰凍上。

劉頓介紹,國外現有的技術儘管也能實現這樣的操作和製備,但成本是他們的10倍左右,而同樣的價值,劉頓他們比國外快了48倍。他們研發的激光綠色印刷技術,相較於傳統平版印刷技術來說,由於沒有塗層,又可重複利用,且不使用顯影劑,因此能將成本降低30%,還兼具綠色環保的優勢,後期使用能將成本直接降低到現有的15%左右。

劉頓說,已經有好幾家國內外企業"盯上"了這一技術,對他們的激光綠色印版前景十分看好。

湖北80後教授:婉拒國外高薪毅然歸國,研發出

心繫母校,不忘傳承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劉頓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告誡自己,只有在崗位上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在科學的道路上求真務實,才能做出真學問,才能為科教興國、學校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0歲是一生中最好的年華,我希望引導他們少走彎路,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對於教書育人,他盡心盡力。對於所帶的研究生,劉教授會教給他們三樣法寶:看、想、做。首先是教會他們看資料;其次是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從錯誤中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最後是教會他們做實驗。"教書育人雖不會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終有一天,他們會把知識化為力量,為社會創造財富。

在引導學生科研方面,劉頓也做了很多嘗試。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等賽事,獲全國一等獎1項,實現了湖北工業大學參加該項賽事國家級一等獎零的突破。對於這些參賽的學生,劉教授一是肯定鼓勵,二是積極引導。他說,很多同學能看到眾多的社會現象並積極思考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把它變成一個科學問題則是一個瓶頸,會有點模糊不清楚,只有把它變成一個科學問題後再來尋找方法,這樣就會比較容易了。每一個社會現象背後可能都涉及到很深刻的社會問題,劉頓建議自己的學生在這個方面還是要多觀察,多看一些社會文獻,多瞭解一些其他的研究,這樣對自己的作品會有很大的幫助。

湖北80後教授:婉拒國外高薪毅然歸國,研發出

鑽研激光十多年,劉頓明白做實驗、做研究不只是為了實現自我夢想,更是為了能解決現實難題,造福於民。

素材來源:湖北工業大學官網、維科網OFweek、湖北工業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 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