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中国导演拍法国片,至今没人超越这部

数整个东亚电影圈里,大部分东亚的导演拍法国片几乎就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去年的是枝裕和刚凭借《小偷家族》在戛纳获得了金棕榈大奖,今年拍摄的新片《真实》转眼就被戛纳拒了片。刚刚获得金棕榈奖的奉俊昊,上一部片是《玉子》,在戛纳口碑也一般。河濑直美的影片《视觉》也经历过被戛纳拒绝的惨痛,更不用说娄烨、法哈蒂,很多导演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和文化圈,口碑就down掉。

中国导演拍法国片,至今没人超越这部

在这个圈子里,侯孝贤是一个少见的,他拍摄了两部外语片《红气球之旅》和《咖啡时光》,竟然都在水准线上。能跨区域拍摄影片,还能不掉线的东亚导演本来就不多,侯孝贤是其中一个。

其中《咖啡时光》是日本片,《红气球之旅》是法国片。2007年,侯孝贤和“法兰西玫瑰”朱丽叶比诺什首度合作拍摄了《红气球之旅》,首度试水法语片。换了一个文化环境,侯孝贤还是那个侯孝贤。

《红气球之旅》其实是一部致敬影片,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致敬对象其实是1956年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的短片《红气球》,当时这部影片曾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短片金棕榈奖。两部片子沿袭的设定很相似,讲一只气球的见闻,他们将红气球进行了拟人化,有了人类的情感。不同的是,原片其实视角并不宽阔,仅仅只是围绕红气球做文章。

中国导演拍法国片,至今没人超越这部

但侯孝贤对于红气球的理解不同,他从中看到了法国人生活的一面镜子。片中法国影后朱丽叶比诺什饰演一个演员,这个演员所面临的整个生活,其实是法国人生活困境的一角。侯孝贤的视角,就像是那个有情感的红气球,飘飘荡荡的在法国的城市街道之间,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家庭。

面对着生活的种种琐碎,法国人的态度是随遇而安。这种随意的态度,正像是飘飘荡荡红气球,气球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停下来。刚刚好,一面是纠缠在生活琐碎中的朱丽叶比诺什在歇斯底里,另一面是中国演员宋芳饰演的角色在各种歇斯底里中淡然自若。两个女性角色刚好完成了一种执着与泰然自若的对比,体现了两种生活态度的区别。

中国导演拍法国片,至今没人超越这部

原作短片,主要是在刻画一种巴黎的善意,每一个成年人都在为孩子与红气球的关系提供保护伞。而《红气球之旅》中不需要这种保护伞,因为整部影片唯一的恶意,就是故意拖欠房租不交的租客,但显然影片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在于生活中更广阔的空间上。

那张画很巧妙的说明了这个意思。画的一边是明亮的,而另一边是黑色的,孩子和气球在明亮的这一侧,而成年人在黑暗的一侧。这其实表明了一种生活窘境,即是成年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琐碎,而脱离开这种琐碎之后,生活其实是简单而明亮的。

中国导演拍法国片,至今没人超越这部

这正是巴黎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红气球之旅》中,红气球就是一个客体,它以一种摄影机的方式,从客观视角介入到影片中,与摄影机完成戏里戏外的对望,构成内在的沟通闭环。正是这种特殊视角,让侯孝贤跨越了文化和空间的差异,成功的打入了法国人的生活中。

这正是《红气球之旅》成功的原因。

锐影Vanguard作者 | 致远君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