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國產車大部分都是雙離合變速箱?

晉8181


國產車普遍使用雙離合變速箱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關於這個現象壹車熱評的分析,首先是因為雙離合變速箱在製造成本與難度方面,要比AT變速箱更低,而且AT變速箱在很多專利技術領域,都被歐美國家的老牌車企給牢牢掌握者。

以現在的汽車工業發展而言,如果你沒有自己申請的專利技術,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那麼只要你想要自己研發汽車技術,就很難繞開別人已經申請了專利的那些專利。而歐美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又是非常強的,比如你的變速箱出現了他們已申請的專利技術,那對方就會找你要麻煩,最終的結果就是要麼付給對方專利費,要麼就是等著吃官司。關於這點,哈弗H8在當年所謂逆向研發奔馳某款車型的底盤技術時,吃的官司就足以讓長城哈弗深有體會。

那麼如果使用結構更簡單的CVT變速箱又如何呢?

直接購買日系品牌的CVT,在車型售價方面肯定會拉昇自己的價位範圍,而奇瑞花了幾年才自主研發出來的的CVT,怎能輕易就賣給自己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如果使用比利時的邦奇動力CVT,它又那較為糟糕的機械式CVT的行駛品質,又會影響到自己中高端車型的民眾口碑,因此邦奇CVT基本只能用於國產起步級別的車型使用。

雖然CVT變速箱是所有自動變速箱裡結構、原理最簡單的一種,但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研發CVT變速箱的話,它所使用的關鍵部件:傳動鋼帶,它的全球供應基本上都已經被德國的BOSCH給完全壟斷,而這點痛苦可能奇瑞集團在當初的自主研發過程中,就深有體會。

所以這些國產車企在思前想後過後,覺得在目前自動擋車當道的當代,唯有雙離合變速箱可以滿足自己的造車需求,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實現快速趕超歐美、日韓等車企步伐的目標。

上面壹車熱評說的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下面壹車熱評還要說另外一些可能大家很少會了解到的因素。

首先,從目前國產車企的製造能力和生產平臺來說,雙離合變速箱是國產車企裡,最容易在手動變速箱的生產平臺上生產的變速箱,且沒有之一。

換句話說,我們的手動變速箱生產線在經過簡單的優化之後,便完全可以勝任雙離合變速箱的生產與製造,所以在結合成本與製造的兩點優勢之後,並考慮到雙離合變速箱給人們實際帶來的優勢,國產汽車使用雙離合變速箱也就情有可原了。

我們都知道雙離合變速箱是和手動變速箱在結構和原理上都非常接近的,這倆兄弟都是採用的摩擦片式的離合器結構,只不過手動變速箱基本只有乾式結構,而雙離合變速箱則分為溼式和乾式兩種。至於乾式和溼式雙離合各自的優缺點,網上也已經有很多知識可以介紹,壹車熱評今天就不累述了。

雙離合變速箱從結構原理上來說,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的看成,是在手動擋變速箱裡裝了兩套離合器,只是我們開手動擋車時的踩離合換擋的動作,被雙離合變速箱的行車電腦ECU給替代了。也就是說ECU會根據當時的車速、轉速等信號,自動決定當前變速箱所應匹配的擋位,只不過雙離合變速箱的兩套離合器會隨時處於工作介入的狀態,它們之間的動力銜接速度會比手動擋快很多,因此在行駛平順性方面就要比手動擋變速箱更優秀。

既然雙離合變速箱和手動擋變速箱非常相似,那麼它們之間的齒輪結構就會比較接近,而我們國產車企目前在手動擋變速箱的生產與製造方面已經完全沒有問題,在平臺模塊化與平臺管理技術方面,與歐美、日韓車企等也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對我們的國產車企來說,他們完全可以在現有的手動擋變速箱的生產平臺上製造雙離合變速箱。

上面說到雙離合變速箱的生產對國產車企很有利,那麼可能在國家層面上也是基於有這點優勢的考慮(當然國家層面考慮的會很全面,生產製造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早在10多年前國家就把雙離合變速箱列入了國家的十一五“863”發展計劃中。

這裡稍微提一嘴什麼是“863”計劃

“863”計劃是一個國家層面的高科技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是一項以政府為主導,以一些有限的領域為研究目標的一個基礎研究的國家性計劃。

在“863”計劃中關於國產汽車的研究發展部分主要涉及到:符合國家十一五末期相關法規、法律制度的轎車、重型商用車整車產品,以及適合轎車的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和雙離合自動變速箱。

至於為什麼只是轎車,而不包含SUV,這種國家層面的考量壹車熱評就不知道了。

壹車熱評只知道這項計劃大概是從2008年開始,就雲集了國內多個規模較大的國產車企,比如長安、一汽、上汽等,在國資委的牽頭下成立了一家中發聯投資公司。而這家中發聯投資公司則有效地利用了各大國產車企現有的技術與平臺,將雙離合變速箱的研發與製造作為了其中的一項重點課目。

這就好比以前豬肉市場賣豬的商販,都是自個去各自的渠道收肉豬,有的豬販去農民伯伯那裡收,有的豬販去養豬場收。然後有一天當地政府說你們都別到處收了,我給你們統一且大規模的飼養,你們來我這裡收就可以了。這樣各個豬販不僅節約了自己收肉豬過程中的成本支出,也省去了到處找豬肉的精力,整個豬肉市場個肉品與價格也被當地政府穩穩控制住了。

當然這個舉例可能不是很恰當。

這裡也不是在說國家整合資源後成立的這家中發聯投資公司,他們生產出來的雙離合變速箱就一定很適合我們的國產車型或者是國內路況,畢竟就連大眾這個把DSG玩出花的車企都證明了乾式雙離合變速箱,不適合我們國家的行駛品質。

我們還能指望那幫國企車企能在短時間內就造出更優秀的變速箱嗎?

這明顯很不現實!

壹車熱評認為整合資源的目的還是在有利於集思廣益,利用更多的資源加速我們自身在雙離合變速箱技術方面的發展,並讓我們車企能在雙離合變速箱方面擁有一定的成本優勢,逐漸形成和世界車企一較高低的資本,並且最終為我們目前還處於劣勢的汽車工業發展開足馬力。

我們再把話題回到那個中發聯投資公司上來,由於我們自己一開始在雙離合變速箱領域幾乎是空白的,而大眾DSG的乾式雙離合在十多年前又是故障頻頻,但大眾在國外使用的溼式雙離合卻效果不錯,所以這個中發聯投資公司在一開始選擇的合作對象,就正是大眾的溼式雙離合合作商博格華納公司。

這個博格華納的總部是位於美國密歇根州奧本山,它基本屬於是全球汽車的動力系統領域,可以提供高設計水準系統和零部件的行業龍頭老大。當然,中發聯找到博格華納搞了個合資公司後,博格華納以自己是老大的地位佔了絕大部分的股權,所以在後來雙離合變速箱的設計、製作等方面都是以博格華納說了算,這也讓中發聯投資公司一開始設想的技術共享願望最終落空。

其實這也不能怪別人,誰讓別人是大股東,而中發聯又是雙離合變速箱領域的生瓜蛋子,所以傻子才會把自己的技術,與一個在未來可能成為自己競爭對手的生瓜蛋子共享。

不過,咱們中國人的優點除了勤勞以外,就是聰明,你不給我們技術共享,那我們還不能逆向研發你的雙離合變速箱嗎?

所以這才有了後來的東風、奇瑞、吉利等與格特拉克合作製造的雙離合變速箱;有了江淮通過外協公司加工的方式,與博格華納和德國的舍弗勒合作生產的6DCT雙離合變速箱;有了比亞迪從大眾、福特那裡引來的技術後自主生產的雙離合變速箱等等。當然,與博格華納繼續合作生產的一汽等國產車企,他們的雙離合變速箱也還是不錯的。

最後說一點國產車企最終選用雙離合變速箱的緣由,就是:節能環保!

我們都知道雙離合變速箱變速箱具有動力傳遞效率高,燃油經濟性較好的有點,因此雙離合變速箱在節能排放方面的標準,很容易達到國家目前對排放要求的限制,所以在國家未來對燃油車的發展戰略上,雙離合變速徐又一次迎合了國家的期望。

綜上所述,國產車企大部分使用雙離合變速箱其實一開始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我們的汽車製造工業起步很晚,在很多專業技術方面也受制於人,所以我們想要真正擺脫別人掐著你脖子,制約你發展的歷史,就得靠自己搞出一套東西來,而雙離合則正式在這個歷史契機的窗口,出現在了我們國產車企的發展舞臺上。


壹車熱評


國產車為什麼總是匹配雙離合變速箱?是的沒錯!近幾年國產車確實普遍熱衷於搭載雙離合變速箱,並且無論外界怎麼吐槽它們仍對比樂此不疲。歸根結底有三方面主要原因:一是雙離合成本低,二是雙離合技術、原理簡單,三是自行研發雙離合不受制於人。因為從技術上講變速箱並不弱於發動機尤其是在AT領域。

比如我們都承認愛信的6AT確實很不錯,但是對於國產車企來說除了那幾個大的國企可以基本不受限制的以較低成本採購愛信變速箱,其它車企都會受到嚴格的訂購限制。也就是說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到的,就算以略高於市場價賣也會受到數量限制。在些方面哈弗、吉利和比亞迪都吃過虧,汽車產能上去了但是變速箱供應被限制導致車型不能及時搭載或者升級,而且很多情況都是在關鍵時候受制於人。這也是國產車企為什麼極力研發自己變速箱的最大原因,比如奇瑞有CVT、吉利有DSI技術、長城和比亞迪都有自己的雙離合,因為只有這樣自己的產能才不會受制於人,也不用實時看別人臉色。


而國產車企不約而同的搞雙離合而不是AT原因就是以上三點:

雙離合成本低

雙離合由於你有液力變矩器和行星齒輪這套複雜的傳遞機構導致其成本大減。液力變矩器和行星齒輪原理很簡單但是想要做到愛信哪怕是現代派沃特的水平都有很大的難度,不僅要投入更多的研發經費,而且可能錯過車型的有利競爭期,幾年後到底能弄出個什麼樣誰都不清楚。對於沒有豐富技術儲備的國產車企來說這個風險和投資成本略大,很可能得到的收穫並不如人意。而雙離合就不同了,由於結構和原理都很簡單,並且能夠從手動變速箱上借鑑經驗,研發投入和成本都要低很多並且量產的概率更大,所以大家都瞄準了雙離合。

雙離合技術、原理簡單

能玩了手動變速箱的車企基本都能在雙離合上取得成就,它的結構就類似是兩個手動變速箱而換擋邏輯也比較簡單,對於變速箱TCU的編寫來說考慮到的情況就少。至於說雙離合的穩定性來說就連大眾的DSG目前還有瑕疵,國產車也就有了藉口,但至少自己能造自己的變速箱了,雖然可能有不足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也會進一步完善。所以,選擇雙離合也有迫不得已的一方面原因,而綜合成本和可量產的優勢選擇雙離合不是最好的選擇吧但算是目前對國產車發展最有利的選擇。



不再受制於人

雙離合它不像愛信、ZF等有很多技術壁壘和專利限制,而格特拉克、博格華納這兩個雙離合變速箱巨頭並不像愛信和ZF那麼保守,只要給錢我就供貨並且提供技術支持。就像國產車企早在幾年前就聯合博格華納成立了專門生產和研發雙離合變速箱的合資企業以供國產車型的搭載。就國產車來說這是到手的優勢為何不好好利用,所以成本也降低了、量產不受限制並且對自己車企的發展有很大優勢。而國產車雙離合技術目前大家基本都處於同一起跑線,誰也不說誰,而量產車型搭載雙離合就算有問題槽點大家都一樣,所以這個局面局勢消費者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


其實說白了國產車企採用雙離合並不全是什麼高大上的為了“自主崛起”,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更多的原因還是為企業利益著想。試想一下國產高端車為什麼大多數採用AT變速箱,或者採用AT變速箱車型的往往是別人的變速箱,原因很簡單國產車對變速箱的匹配也會考慮到宣傳、口碑、市場反饋等因素,所謂“看車下菜”


旋轉的方向盤


其實任何一種自動變速器。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而來。就像當初at才面市的時候。也是有很多問題。可是經過這麼多年發展以後,at相對來說比較成熟。我們能接受at的不成熟到成熟,為什麼不能給雙離合變速箱一個成熟過程。昨天雙離合有不成熟,今天已經當刮目相看,明天就是超越at的時候。對於很多開過at自動變速箱的車主來說,at變速箱,他的頓挫,在每一個檔位都有,你都能明顯的感覺到換擋。at變速箱的優勢在於,起步的時候比較柔緩。但是在急加速的時候也是頓挫更加明顯。而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只有在起步的時候和一二檔之間能夠感覺到頓挫。二檔以上,到最高擋,你都幾乎感覺不到換擋。還有自動變速箱的穩定。at變速箱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這麼好。至少我開過的15萬以內的6at,頓挫明顯,提速反應緩慢,激烈駕駛毫無操控感(at變速箱相對於其他自動變速箱的優勢是必須靠大排量發動機和多檔位來支撐。小排量發動機是匹配不好的,本身傳動效率就低,起步無力,加速遲緩還頓挫)。at變速箱結構很複雜,有液力裝置。有多個離合器。而雙離合變速器。是用電機控制驅動。齒輪結構,和手動變速器差不多。才面市的時候薄弱環節在於雙離合器,在堵車的時候,頻繁起步,停止,一二擋頻繁切換。離合片會因為頻繁半結合狀態而發熱,使變速箱進入熱保護。而現在國產的奇瑞和比亞迪雙離合變速器做的非常成熟。離合器經過特殊材料加強,外加主動散熱。穩定性已經超越D眾。而且國產的在反應時間和人車交互上做得比合資好,這是我長時間開過比亞迪G5和凌度的感受。

如果你開車比較溫柔,或者是女性使用。建議你可以買,at自動變速箱車型。如果你喜歡操控感,喜歡快速反應和加速,還有傳動效率,那麼雙離合是最好的選擇。

大家都知道at是外企最先發明和使用,所有的技術專利都是掌握在別人的手裡,別人同意你用,你才能用得上。主動權在外企手裡。而雙離合幾乎沒有專利壟斷,也不需要交很多專利費用。成本優勢巨大。雙離合的結構是先天優勢,穩定性等同於手動變速箱。控制部分是電動驅動,比at的液壓和多個離合器更簡單高效更穩定。雙離合只要把離合器的問題解決了就沒有比at更短的短板了。目前我知道的,能自己生產和自己寫控制程序和換檔邏輯控制的,國產的企業有兩家,奇瑞和比亞迪。包括髮動機也是。所以這兩家也是外企打擊重點企業。車好不好大家瞭解的渠道不一,最真實的信息來源是問路邊看見的車主,這樣的信息是最真實的。網上車黑信息太多,再好的車也黑得一無是處。大家注意。

最後給雙離合車主說說雙離合在臨時停車不熄火的時候,或者紅燈時間長,掛空擋。在堵車和上山陡坡時掛S檔,可以減少一二檔來回切換。這樣人和車都舒服。

順便說一下吧,有很多超級跑車用的是雙離合變速箱。還有,幾萬一個變速箱是大眾的,大家可以淘寶一下,一個雙離合器總成,比亞迪的只需要1000左右,電液總成也只要一千多,原廠變速箱總成才6000左右。全加起來也就幾千塊。而且比亞迪的車都是6年10萬公里質保。質保到期你都換車了,就是不換車,後期維護保養也要不了幾個錢。以前大眾的車主都有體會,鬧上電視的都有,雙離合器總成壞了換一個加工時費一萬多,肉疼啊。更不用說電液總成,變速箱總成了。國產的質保期長,配件便宜好買,消費者用車沒有顧慮。


大鬍子抽菸


很多人買車在糾結買手動擋,還是自動擋。然而自動擋裡面,叉有很多使用了雙離合的,這些年大眾在使用雙離合之後

使用雙離合的車型越來越多,很多國產車都是裝雙離合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好好的AT大家不去用偏偏用雙離合。

這涉及到一個技術原因,首先來說自動變速箱裡面無非,就是AT或者雙離合CDCT)還有就是CVT的也就是無級變速,這記幾種技術各有各的優點,最穩定可靠的就屬AT,但是,AT成本和代價,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專利的問題。一般廠家扛不住。

國企都不願意去研究它更不用說民企了,為什麼大家都願意使用雙離合呢?大眾的雙離合做的好,但是,依然故障頻發,尤其是千式雙離合,過熱的問題始終解決不,雖然說不斷的升級不斷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但是,遇上頻繁堵車還是會出問題,雙離合:第一價格要比AT便宜,第二沒有那麼多專利壁壘,第三成本代價相對於比較低。

這也就是說國內的廠商,為什麼願意使用雙離合,很多朋友會說不能用AT,那我們可以用CVT啊。CTV的,傳動它是靠鋼帶傳動,鋼帶傳動。是靠幹帶的摩擦進行傳動,鋼帶。被博世壟斷了技術,你想要鋼帶,就要問博世買。因為你的命門,卡在別人手上,所以說自動變速箱,裡面最有希望的還是雙離合了,雖然故障頻出,但是機會、成本,價格、利潤都擺在這裡。大家注意了。

雙離合最大的問題就出在於容易過熱,尤其是堵車的時候,因為你長期,掛在D擋非常容易過熱造成,變速箱故障,所以堵車的,時候把它掛在空擋,讓它,休息一下,這樣可以降低故障。


龍泉葡萄酒開偉


自動變速箱常見的可以分為雙離合,AT和CVT三種,這三種目前在市面上都大規模使用,總得來說AT還是使用的最廣,各車系都有使用。CVT主要是日系用的多,雙離合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大眾,國產品牌使用的也不少。

三款變速箱各有特點。

AT變速箱勝在質量穩定,經久耐用,但是製造成本高和製造難度大,油耗控制的不如其他兩種(但是檔位越來越多,和其他兩種差距越來越小)。

CVT變速箱優點是平順性好,質量也還可以,缺點是不能承受大扭矩,容易打滑。

雙離合換擋速度最快,能把發動機動力完美的釋放,同時油耗也比較低,製造成本也是三者中最低。缺點質量不穩定。

國產品牌這三種變速箱都有使用,但是自己造變速箱的話,AT變速箱幾乎沒有哪家車企研究出來,技術壁壘太高。CVT變速箱目前使用的也不少,但是除了奇瑞有這個技術外,其他車企也只能是外購。最後說到雙離合,因為技術難度低,製造成本低的優勢,很多車企會選擇雙離合變速箱。這也導致雙離合變速箱在國產車上使用的越來越廣泛。

有的朋友會有疑問,大眾都沒用好,國產車能行嗎?其實國產廠家在匹配的時候故意改變了雙離合的換擋時間,讓換擋時間延長,犧牲了換擋快的優點和動力性,所以雖然低速也有頓挫,但是過熱等問題控制的還好。

總得來說,國產品牌使用雙離合一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二也節省了成本。



小周的車


一項技術的研發到落地量產之間是經過訂單來確定的,只有一定的訂單量才實現了生產線。而且多數是持續量產合同,不是說停就停的。

雖然雙離合存在一點弊端,但帶來的優勢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駕駛換擋平順性、傳動效率的提升、燃油經濟性等都要比AT變速箱優秀。CVT也具有這種優勢,但同樣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低溫保護問題。

相對而言溼式雙離合的應用已經將故障率降到了最小化,而且還在不斷的進行優化,所以這是堅持使用雙離合的基礎。


專注養車用車,發佈實用性汽車技術,分享購車技巧,歡迎點擊頭像進行關注!


汽車問診所


☆國產車為什麼大多使用雙離合變速箱,原因有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國產車原本面對的就是中低端汽車市場,在這樣的前提下,車輛的成本肯定是越低越好,而雙離合變速箱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特性正好負荷國產車的需求,所以國產車大多使用雙離合變速箱。



其二、自動變速箱的產能限制:在自動變速箱市場,大部分車輛使用的是由愛信、採埃孚(ZF)、捷科特、格特拉克這幾大變速箱製造企業提供的變速箱,但這些企業的產能有限,並且會將自己的產品優先提供給自己的東家或者長期合作伙伴,國產車想要使用這些變速箱就面臨一個求大於供的情況,這使國產車不得不開始使用雙離合變速箱。


其三、雙離合變速箱是從手動變速箱發展而來,在研發上相對容易一些,而要發展AT這類變速箱首先就要面臨知識產權的問題,其次還有解決無數的技術難題,連大眾這樣的汽車巨頭都只能玩雙離合,國產車使用雙離合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四,2009年,由中國一汽、東風、吉利、奇瑞、長城等十多家自主品牌車企和博格華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新的投資公司,共同合作研發雙離合變速箱,這是雙離合變速箱在國產車上大量裝備的原因之一。



自主品牌汽車裝備雙離合變速箱,即是無奈之舉,也是自強之路,如果想要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就不能一味的依賴他人的技術和產品支持,在這樣的基礎上,國產車能花大力氣開發雙離合變速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AT變速箱是液力變矩器配合行星齒輪使用,精度要求高,需要很高精度的加工,而國內的精加工水平相對低一些,再有就是專利壁壘也很嚴重,國產車作為後起者,研發起來更加困難。



而雙離合變速箱本質上是兩個手動變速箱協同工作,從技術上講,研發更加容易一些。當然,只是研發做出成品容易,做好可不容易。連福特和通用這樣的大廠也同樣是問題重重。大眾經過早期陣痛之後,現在倒是好很多了。再有就是雙離合變速箱傳遞效率更高,理論上講也是更節油的,對於降低油耗滿足法規也有一定的意義。

所以相對於國產廠家而言,雙離合變速箱研發相對容易,而且屬於跟隨政策,加上大眾大力推廣國人也比較認可。就好比蘋果做劉海屏,不一定是好解決方案,但畢竟是全面屏的一種方法,而且蘋果都做了,其他廠家模仿總不會錯。

大家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與我討論。


小舟麻辣車評



國產車使用雙離合變速箱主要原其實和大眾差不多,都是為了不使用AT變速箱和降低成本,為什麼不使用AT變速箱呢?因為AT變速箱國產的還不成熟,成熟的就需要買愛信或採埃孚這樣的國外品牌,價格高還會限制數量。


使用雙離合變速箱製造門檻相對來說更低,沒有專利的限制,有國外品牌提供離合器和控制系統,我們自己設計變速箱內部齒輪結構就可以了,這樣汽車廠家想做到自給自足更容易一些。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沒有什麼顛覆性事件說明雙離合是災難性的,也沒有什麼超越的技術讓雙離合失去存在的市場。反倒是越來越多的廠家新車選用了雙離合這種變速箱,僅國內雙離合車也應該有數千萬輛了吧,而今AT反倒在自動檔普及時代市場份額變小。我們不能假設世界眾多大型汽車集團都在出錯,數億用戶都在十分悲哀的使用體驗中前赴後繼的上當吧?這必定是馬上可體驗的簡單事情。雙離合和無極變速在技術理念和技術實用性上超過AT是客觀事實。對AT特喜愛也不是怪闢,喜歡老爺車也是情趣。只是技術進步不會以喜歡就停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