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全市最大儲煤場全封閉,效果咋樣?請周邊居民來“找茬”

半島記者 韓小偉

離今年正式供熱還有二十多天,10月22日上午,半島記者跟隨興隆路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走進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參加該公司儲煤場全封閉揚塵治理改造項目竣工媒體公眾開放活動,現場感受這座全市最大全封閉結構儲煤場投入使用後的實際效果。據瞭解,該儲煤場設計儲煤能力為25萬噸,全封閉抑塵改造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後,已經實現100%的抑塵效果。經測算,該全封閉儲煤場每年可減少近900噸的煤塵飄逸量,企業每年還可節省揚塵環境稅約75萬元。

抑塵效果咋樣,周邊居民最有發言權。一名“內行”居民經過查看該公司內樹葉、車頂等處,發現沒有降塵後,很高興地稱“很滿意”。

探訪

煤山十幾米,煤塵跑不出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22日上午,半島記者與興隆路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一起來到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煤場附近。從外面看,兩個並排在一起的煤場建起了高高的白色棚子,完全看不到裡面的狀況。

據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主任時國樑介紹,該公司配有東、西兩座煤場,東西寬105米,一、二期南北長分別為321、307米,設計儲煤能力為25萬噸,可以滿足4臺機組20天的耗煤量。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其中一座煤場的門緩緩打開,時國樑帶領眾人進入煤場內,“平時這些門都是關閉著的,不會有煤塵飄逸出來,因此徹底解決了揚塵汙染問題。”他介紹,從2018年1月17日擋煤牆拆除開始,2019年7月完成煤場主體封閉,2019年10月內部消防、抑塵、檢測、監控設施安裝完成,完成周邊道路及排水設施的整修,至此,煤場全封閉揚塵治理改造項目竣工。

此時煤場裡,堆放著高十幾米的煤,為了安全儲煤,這裡有不少“高科技”:封閉式煤場室外採用消火栓保護,室內採用可遠程遙控的固定式消防炮滅火系統進行保護,每個煤場內設有16套消防炮,兩個煤場共32套;儲煤場封閉後,部分瓦斯等可燃性氣體聚集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煤場馬道下方安裝固定式可燃氣體探頭,可燃氣體探測器採用一氧化碳探測器和甲烷探測器,佈置間距15米,能夠監測煤堆揮發出來的可燃性氣體濃度;在部分重點粉塵區域佈置監測點,佈置間距按照30~40米,當粉塵濃度超過設定值時進行報警,以提醒現場人員及時處理,以保證煤場人員安全,及時抑制粉塵;每個煤場內設6臺固定式抑塵噴霧裝置,兩側佈置,同時配置1臺移動抑塵射霧車,有效射程80米。

現場

內行鄰居檢查樹葉後連點頭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相比企業,住在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周邊的居民,對環境變化更有發言權。22日,來了一名“內行”,原省電力二公司退休幹部許學亮,從1989年來青島參與華電公司的4臺30萬千萬級熱電聯產機組建設時期,就住在海岸路36號甲原發電廠宿舍,直到2014年搬到了海岸錦城。

許學亮在電力基建行業幹了43年,對於行業內工作環境非常熟悉,當他來到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立即拿出了“專業知識”,伸頭看了看停在公司裡的汽車車頂,然後摸了摸園區內樹木的葉子,都沒能找到印象中的灰塵。

“要是發電廠有揚塵汙染,車頂和樹葉上肯定都會有,而且難以清理!我今天檢查了一下,發現發電廠乾淨地像花園了,我作為周邊居民很滿意!”他說,相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許學亮回憶,原來青島發電廠的除塵設施很簡單,每次曬被子之前,先要看看今天刮的是什麼風,只要颳風天,從儲煤廠刮起來的煤塵對原來的電廠北山宿舍、原興隆路小學都有很大的影響。“那時候小學生們活動出了汗,用手一抹,個個都是小花臉!”他笑著說,那種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我從1981年搬到這裡住,將近40年了,深切感受到周邊環境的變化。”家住海岸路30號2號樓2單元401戶的莊立衛告訴半島記者,以前一年四季特別是秋冬季刮西北風的時候,家裡都能飄進來不少煤灰和粉塵,在外面晾曬的衣服經常能落上不少“灰點子”。

今年60歲的莊立衛見證了這樣的一個情況:以前不少鄰居賣房遠離發電廠,後來人們賣房、買房前,再也不考慮發電廠的情況了,“這就說明我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從20年前就住在與發電廠僅有一牆之隔的海岸路30號發電廠宿舍,到2018年搬到海岸路22號16號樓1單元302戶,老居民丁峰說,以前是一年四季不敢開窗,到了每年的供暖季節,家周邊總有一種化學氣體的味道,“現在異味沒有了,煙囪不再往外落煤灰了,噪聲也小了。”

效果

年減少近900噸煤塵飄逸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半島記者瞭解到,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始建於1935年的火力發電企業,現有4臺30萬千瓦級熱電聯產機組,作為青島市最大的熱力生產基地,年發電量超過60億千瓦時,擔負了全17%的電力供應;供熱面積突破2800萬平米,佔市區集中供熱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儲存25萬噸煤,作為青島市規模最大的儲煤場,要確保不論春夏秋冬沒有煤灰擾民,不下真功夫、細功夫是做不到的。

時國樑介紹,為解決儲煤場煤塵“逃逸”問題,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先後於2007年和2011年分兩期對煤場安裝防風抑塵網,實現約85%的抑塵效果。但是,“85%的抑塵效果”即說明有著15%的揚塵問題。因此,本次煤場揚塵治理改造工程,拆除原有防風抑塵網,在一、二期煤場分別建設全封閉的煤棚,條形直線段長度為248米,兩端球殼各為36米(二期南側為24米)。全封閉煤場建成後,實現了煤場100%抑塵效果。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對企業來說,建設這樣的煤場有什麼經濟效益?

時國樑坦言,經濟效益是有的,經測算,全年減少近900噸的煤塵飄逸量,算下來這是一筆數十萬元的費用;在徹底解決揚塵問題後,每年還可以節省揚塵環境稅約75萬元,“合計起來是100萬元左右的經濟效益,對我們企業來說多不多?真不算多!”他說,儲煤場全封閉揚塵治理改造項目投入資金高達1.7億元,遠遠超過了每年該項目可以帶來的經濟效益。

緣由

為啥投入1.7億搞全封閉?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那麼,企業為什麼要開展這個項目?時國樑表示,背後有著具體原因。

“這一項目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是沒法通過簡單計算經濟效益來衡量的。”時國樑說,作為國有企業,必須遵從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利潤不是首先要重點考慮的;同時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作為國有企業也有應有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的榮譽、臉面以及老百姓對我們的看法,都是促進我們進步的因素。”

全市最大储煤场全封闭,效果咋样?请周边居民来“找茬”

時國樑表示,該項目的落成,將會進一步改善周邊環境空氣質量,提升企業環保形象和美譽度,繼續改善企業和周邊居民和諧關係,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在上述因素的催動下,據統計,2006年以來,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在環保改造方面的投入超過15億元。

比如在噪聲治理方面,2012年至2017年,先後投資2400萬元對主要噪聲源設備進行治理,採用改進設備噪聲、優化改進隔聲罩、加裝降噪房等方式全面降低廠區和廠界噪聲,廠界噪聲穩定達到3類標準。

“其實我們企業傳播噪聲實現了國家標準達標,但達標就對老百姓沒有影響了嗎?其實也有,所以我們力所能及地去投資解決這一問題。”時國樑表示。

在大氣治理方面,該企業2006年投產四臺機組海水脫硫;2010-2014年完成四臺機組的脫硫、脫硝和除塵全面升級改造,是山東省首家達到火電廠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企業;2016年實施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煙氣汙染物排放濃度優於燃氣機組的排放標準,邁進國內最清潔火電機組行列。

這些投入對於環境而言,有著重要意義。時國樑用自己的切身經歷來說明,“有一次相關部門來檢測煙囪排放物含量,我不小心直接吸了一口煙道里的排放物,當時覺得有點味兒;我感覺味兒真不大,為了確定一下,我又吸了一口,這時肯定了排放物味道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