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祕籍,全在這裡

美國的一個調查發現,那些中了大獎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最後會過得比沒中獎之前還差。

為什麼呢?

我在《 》中探討過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個觀點:

一兩次幸運帶來的渺茫改變,比不上耐心的優化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

那我們該如何優化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呢?

這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答案先不說,看文章。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1

做好知識內化,提高信息留存率

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說,度過中年危機唯一的方法是學習。

現在這個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機會也越來越多。唯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擁抱新知,才能找到出路。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你的學習效率高麼?換句話說,你的知識內化做得怎麼樣?

不知你是否有以下的疑問:

  • 學習的內容很難理解;
  • 內容理解了記不住;
  • 不知道怎麼運用起來;
  • 學的東西太雜,沒有方向;

……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解決一個認知問題。

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曾寫過《人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答案》,他在裡面根據黃金三問“what,why,how”,提出個觀點:

我們不是往後半步,去尋找問題後面的答案,而是往前一步,尋找問題前面的問題。

舉個例子,解決上面知識內化的疑問(what),不是去思考怎麼辦?(how),而是先去想為什麼要知識內化?(why)

因為只有搞清楚了為什麼學,學習的動力才會足,也只有這樣下面的方法才能夠真正的實施起來。

我們要做好知識內化,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

1. 帶著問題學習,組隊學習

得到專欄作者何帆說:要六經注我,不要我注六經。

意思就是要帶著問題去學習,只有這樣你才會更專注。

另外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主動去尋找和你一樣願意學習的人作伴,你的學習效果會不一樣。

2.知識縫合,擴展搜索

知識縫合是提高知識留存率,加深對學到東西理解程度的一種好方法,比如每得到一個知識點,就去尋找它的運用場景。

另外一個孤立的點是很容易被忘記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拓展搜索,可以把點狀的知識開拓成網狀,這樣可以加深記憶。

3.常規輸出,頂級輸出

常規把學到的東西寫成文章或者感悟筆記,是常規且有效的內化方式,因為這是一個系統梳理的過程。

頂級輸出是以教代學的境界,當你用要把一個知識教會別人的心態去對待的時候,你的知識內化效果會達到最高水平。

4.持續思考,隨手記錄,覆盤總結

持續思考之所以會有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量變引起的質變”,專心學的時候的專注思考,和閒散時候的發散思考,“數量”會在一定程度上懟死“質量”。

發散思考的時候,很容易有靈感產生,這個時候一定要把它記下來,這是很寶貴的東西,在你有空的時候,再去把這個靈感挖出來,你也會收穫很多。

另外,覆盤總結是很有必要的,不一定是學習完之後,還包括每天的覆盤小結,它也同等重要,因為高手都這樣。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2

戰勝拖延,提高時間利用率

很多人抱怨被拖延還得很慘,其實拖延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還有畫家達芬奇,都有拖延症的習慣。

這同時也說明了拖延並不等於失敗,很多成大事的人都有拖延的現象,甚至也會被其所困擾。

那為什麼會產生拖延?以及該怎麼解決呢?

一般來說有5種,我們來逐一討論一下。

1. 本能的縱容自己,揮霍掉大把時間

人類大腦幾萬年的進化,形成了一種本能的習慣——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所以,人總會潛意識的不願意去做消耗能量,消耗資源的事。

TED演講中,有個拖延大師,用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恐慌怪獸,形象的分析了拖延時大腦中的場景。

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時,解決主動原因造成的拖延,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恐慌怪獸。

具體方法,我在《 》詳細討論了一下,你可以去看看。

2. 害怕犯錯誤,害怕不完美

我曾在訓練營遇到一個不打卡的小夥伴,在仔細溝通之後,我才知道他不打卡的原因是,因為作業很難,他怕做的作業達不到想要的標準。

其實,這樣的場景很常見,豆瓣高分作品《拖延心理學》的作者,在攥寫的時候,就拖延了很久也沒有動手。

她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從簡單的章節入手,去克服這種因為不完美而造成的拖延。

這對我們同樣適用,找一個相對容易的切入的口子入手,另外也可以暗示自己先完成再完美,動起來再說。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3. 被逼著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沒有人願意被強迫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當被強壓一個任務的時候,拖延會很容易被激發出來。

成年人的世界總要做一些,自己不願意但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所以無論怎麼算,幹掉拖延,把事情辦好才是最好的結局。

方法是,儘量找到能帶給你意義的角度,讓你有動力去把它完成。

比如領導讓寫很無聊且沒有作用的工作材料,你就可以安慰自己這既是完成了工作,也鍛鍊瞭如何和領導打交道。

4. 情緒波動,導致的拖延

我們都是一個普通人,沒法保證自己的情緒幾十年如一日的沒有變化,有波動很正常,波動之後不想做事也很正常。

另外一種情況比較棘手,可能是患有心理上的障礙,比如說抑鬱或者慢性壓力等等。

這時候的關鍵是如何把負面情緒釋放或者引導排洩掉,這點後面講情緒的時候,我們在討論具體如何做。

極端情況下的情緒問題,可以求助心理醫生的幫助。

5. 潛意識的牴觸和排斥

這和第二點有點類似,但區別在於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潛意識是排斥的。

曾有個外出打拼的女孩,混得很不錯之後,想要回家鄉發展,但總是拖著,很久都沒有行動。

後來是心理諮詢師幫助她找到了原因。

在她的家鄉,她曾有過非常痛苦的經歷,儘管她已經忘記,但這段紮根在她的潛意識裡的回憶,使她總是逃避這件事。

解決的方法是,找出原因,然後再調整心態,困境自然會慢慢化解。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3

管理好情緒,底層操作系統成功一半

學會管理情緒,可能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因為,情緒是每個人做事最底層的驅動力。

湖畔大學的梁寧,甚至把情緒視作“人生底層操作系統”,這也是說明管理情緒是最重要的底層能力。

但是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波動的,正面情緒過頭和負面情緒過多都不好。

很多蠢事和傻事,都是正面情緒過頭或者負面情緒爆發的時候乾的。

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情緒不可消除,所以接納自己的情緒波動非常重要,其次再選擇正確的方法處理情緒。

那我們怎麼處理情緒呢?

1. 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正面情緒

《士兵突擊》裡面的吳哲頻率最高的一句臺詞是:平常心。

這句話適用於正面情緒過頭的時候,因為正面情緒不的本質是情緒的強烈波動,它同樣需要約束。

我小時候幹過一件蠢事。

四年級的時候,有次期末考試考得很不錯,拿到考試成績回到家的時候,就有些興奮過頭,結果說的話越來越飄,最後被我爸狠揍一頓。

保持平常心,可以避免得意忘形而做出蠢事。

2.引導排洩負面情緒

控制負面情緒是種妄念,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和排洩才是正確選擇。

可以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 運動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大汗淋漓之後,負面情緒通常會伴隨著體力煙消雲散。

慢跑是我強烈推薦的一種選擇,一邊跑,一邊思考遇到的難題或者煩心事,總是能在某個瞬間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或者暫時的替代方案,屢試不爽。

B. 打掃衛生和整理房間

村上春樹曾在他的書裡面寫到,熨衣服是他除跑步以外,最喜歡的排洩負面情緒的方法。

有相關研究也表明,人在靜下心來,把注意力轉移到手中細緻活後,情緒能得到極大的舒緩。

所以,打掃衛生和整理房間雜物都是,處理負面情緒的可選方法。

還有很多,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我在《 》中詳細介紹了其他的方法,推薦你去看看。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4

深度工作,提高產出效率

8月份我在一個訓練營做運營的時候,也在頭條上註冊了頭條號,準備衝原創標。

當時我給自己下的死命令是每天寫一篇,而我除了運營任務之外,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再加上寫文的目標,每天忙得團團轉。

我在適應一個星期之後,才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

計算機之所以能夠既運行遊戲,又播放視頻等等,這樣的多線程任務,是因為它的CPU在時間線上被切割成了很多份,然後它根據需要再逐一分配。

因為切割得足夠小,所以儘管有時差,但依然看起來像是同步進行的。

我的解決方法是,模仿計算機的CPU工作,每過一段時間又切換到另一個任務,根據具體情況,間隔大概在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不等。

但這有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能夠有快速進入狀態,這就要求你必須會深度工作。

什麼是深度工作呢?

一段時間內,專注的做一件事,時間過去,成果可見的一種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有四種模式:

禁慾模式,完全處於深度工作狀態,沒有浮淺工作。

比如專職作家,或者在某個領域深入研究的學者,適合時間高度自由的人。

雙峰模式,時間分成兩塊,一部份用於深度工作,另一部分用於浮淺工作。

節奏模式,指有計劃的養成習慣。

你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巧妙設計深度工作的板塊,比如早上的兩個小時用於寫作。

記者模式,指像記者一樣們可以隨時隨地進入深度工作。

這適合於把深度工作掌握得非常好的人。

要達到深度工作,必須克服的障礙有兩個:

一個是分心,如工作一會兒,看下手機,或者吃點東西,跟他人閒聊等等;

另一個總是浮淺工作,因為人腦進化出來的習慣就是能不工作就不工作,節省能量。

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幫助我們進入深度工作。

1.創造環境

前面講了,分心是一大障礙,所以要儘可能的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比如找一個圖書館,或者安靜的咖啡店。

杜絕手機和干擾的人群,讓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任務本身。

2.固定時段

固定時段的意義在於,通過長期的堅持,養成一種習慣,每當在這個時段開始工作,自己都能夠快速的進入深度工作。

3.設計好娛樂和放鬆

給自己一個娛樂放鬆的時間段,既是給自己時間調節,同時也為深度工作時的分心,減少一個藉口。

4.保證精力

只有充足的精力才能做好一切工作,營養補充和睡眠休息是基本前提,具體該怎麼做,下一節接著講。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5

做好精力管理,為人生操作系統充電

在《精力管理》一書當中指出,精力不只是我們平時理解的體能精力,還包括意志和情感能量所產生的精力。

體能精力是短期的,特點是可快速消耗,也可快速恢復的。

意志能量和情感能量所產生的精力是長期的,可以讓我們的精力處於一個高水平狀態,它需要長期建設,但不容易被摧毀。

我們身處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時代,所以精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那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呢?

可以從下面2個方向入手。

1.體能精力

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有個愛好就是跑步,他曾在《當我在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裡表述過跑步的好處。

其中的一個好處就是,運動使得他體能精力十分充沛,所以能夠保持長時間的寫作和輸出。

飲食也是體能精力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很多人認為保持精力充沛就是吃飽吃好,其實並不是。

吃到7分飽是最好的方案,另外營養的攝入,應該儘量少食多餐,多吃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

睡眠對於體能精力的恢復同樣重要,《睡眠革命》專門指導運動員,如何用睡眠達到更好的恢復精力的效果,同時它也科普了一些睡眠知識。

書中指出睡眠並不是8小時最好,而是以1.5個小時為週期進行疊加,所以應該儘量保證自己的睡眠是6個小時或者7.5個小時。

事實證明,這種睡眠模式下精力恢復得更好。

另外腦力的恢復,可以通過冥想、靜坐,或者思維切換的方式,進行恢復。

2.意志能量

梁寧在一篇文章裡說到,大咖們都有一種痛苦的天分,所以他們不斷的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

其實痛苦的天分,不僅給予了他們做事的動力,也給了他們前進的方向和充足的動機。

所以,大咖們總是有充足的精力,不斷的追逐,不斷的迭代。

如何才能目標明確,動機充足呢?

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人生。

當站在這樣的一個高度上之後,一個模糊的路徑就會徐徐鋪展在面前,這時候精力水平會高於沒有目標的時候。

另一方面,社交關係很好,和朋友、親人之間的關係和諧且美好,也會助力個人的精力水平提升。

我在《 》中分析過為什麼上述方法會有效果,有興趣你可以去看看。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6

高效閱讀,加速拓展知識面

個體經驗總是有限的,想要豐富它,可以閱讀,可以親身實踐,可以跟朋友交流,但只有閱讀是最高效的方法。

另外閱讀還有其他的好處,比如可以讓人成為一個領域內的專家,閱讀還是一個人對自己最高價值的投資。

但我們對閱讀總存在一些誤區,比如:

越多越好;逐一按順序閱讀;看完每一頁…..

而事實上,我們要學會篩選書籍,看書也應該以需求為導向,根本不必看完所有內容,也不必按照順序逐一閱讀。

那我們該怎麼樣做,才算是高效閱讀呢?

1. 撿珠寶思維

我們要正確的看待一本書的價值,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完全掌握一本書的知識,是一種妄念。

真正可採用的方法是,用撿珠寶的思維方式來閱讀。

如果把一本書比作一個大草原,裡面有價值的內容,零星散佈在草原上,我們要做的不是地毯式的搜索,而是沿著一條直線前進。

在這條直線上,你可以盡最大的能力去撿珠寶,在夠不著的地方,姑且可以放棄。

這個思維之所以值得借鑑,原因有三個:

不可能撿完所有珠寶;就算撿到了也記不住;下一次重新開一條線路就好。

2.做標註和筆記

高手們都推薦在看書的時候,要做標記和筆記,無論是電子書或是紙質書。

據說國學大師錢鍾書基本沒有什麼藏書,看完一本書他就送人,但書中的知識,他都做好了筆記,記錄下來。

萬維鋼曾表達過一個觀點,如果牛人的大腦是一臺高速的計算機,那筆記就是他們的可移動硬盤。

牛人如此重視閱讀的筆記,最主要的原因是幫助他們達到知識內化,這跟我們第一節講的重點相通。

我們普通人在閱讀的時候,同樣需要做好標註和筆記,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書中的重點,提高閱讀效率,最重要的是這是知識內化的前提。

做標註和記筆記唯一需要遵循的一個原則是,自己能看懂,能在回過頭來的時候,迅速明白重點和要點。

閱讀是一件滾雪球的事,當你讀得越多,閱讀速度會越快,閱讀習慣堅持得好,閱讀效率會越來越高。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7

高效溝通,減小人際損耗

溝通的本質是傳遞信息,傳遞信息到位有兩個好處:解決問題和情感互動。

但溝通有三條最底層的邏輯:接受信息,發送信息,真誠和智慧。

1. 接受信息

溝通的時候,不僅是知道對方的意思,還要挖掘背後的真實需求。

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組織的一次諮詢會上,有個創業者提問:“如何才能給他的高管降薪?”

大家討論半天也得不出結論。

劉潤問他,為什麼要降薪?他回答了原因之後,所有人才明白,他的問題不是怎樣降薪,而是他覺得現在的高管不值得這個價,該怎麼辦。

瞄準這個問題,大家一番討論之後,給出方案。

你看,

溝通中接受信息其實並不簡單,能否挖掘出背後的需求才是關鍵。

2. 發送信息

發送信息也不簡單,結合人性的弱點效果會倍增。

人性有那些弱點呢?

三喜兩厭。

喜歡聽好話,喜歡知情權,喜歡有退路,討厭被指責,討厭大道理。

溝通時結合這五條,既可以避免被誤會,也可以讓對方更容易接受你傳遞的信息。

另外,真誠是溝通之中無往不利的秘笈。

說完了三條底層邏輯,那具體的溝通我們該怎麼做呢?

1.構建環境層

環境包括對象、背景、氣氛三個重要元素。

很多溝通之所以會鬧得不愉快,完全是因為這三個元素沒有處理好。

比如,在溝通的時候碰觸到對方忌諱的點,或者不知道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等,就很容易尷尬。

2.構建信息層

溝通之前,先思考一下怎麼表達,有助於提高效率,同時避免出差錯。

這段時間,NBA莫雷事件,就是典型的說話沒過腦子造成的。

當然信息層的構建不只侷限於此,還包括了,想要溝通的重點信息是哪幾個,如何隱藏不方便直說的信息。

3.表達層

表達的方式最終決定了,我們的信息是否容易被接收者理解,溝通是否有效率。

所以在表達的的時候,一定要設計好表達層。

比如,採用不同的渠道。

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可以採用郵件或者文章的方式加以闡述。

前一段時間,我做運營的時候,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責任與訣竅寫了下來,等下一期有人來接替我,跟我請教經驗的時候,我完全可以把攻略給他,這樣更容易解釋清楚。

另一個是儘量讓自己的表達有條理,可以使用排序的方式,增強溝通的邏輯性。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完善溝通技巧,實現高效溝通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08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在金庸武俠世界裡,最有價值的不是富有殺傷力技法,而是能夠不斷強化母體的心法。

上面所講的七條就是技法,它們重要且實用,但是需要一套心法來支撐。

長期主義,是我力薦的心法。

什麼是長期主義呢?

我比較認可的是羅胖所說的,做一件事時,總是想到長期的影響。

我力薦長期主義的原因,主要來自3個方面:

1.長期主義,使人做出正確選擇

堅信長期主義的人,由於總是考慮長期的影響,所以會拋棄機會主義,拋棄享樂主義,拋棄速成主義。

因此,更願意找到一件有價值的事堅定不移的做下去,很少出現投機取巧,很少變得焦慮不安。

2. 長期主義,使人擺正心態

生活中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無論做什麼事,都會遇到成功與挫折。

一個堅信長期主義的人,往往會看淡一兩個具體的點的得與失,反而把精力聚焦到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長期主義者做事的姿態往往擺得很正,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接近成功。

3.長期主義,使得每一個微弱優勢積累成奇蹟

羅振宇在跨年講上說,敦煌莫高窟的奇蹟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長時間積累的結果。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微弱的優勢,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會積累成奇蹟。

前面提到的七個維度,我們每做到一點,微弱的優勢就會積累一點,而這些微弱優勢會在長期主義的心法下,為每個普通人帶來突破自己的契機。

聽人講100條經驗,不如掌握這8條法則:自我進化的秘籍,全在這裡

總結一下,我們討論了8個助力個人成長的維度:

  • 知識內化,提高知識留存率;
  • 戰勝拖延,提高時間利用率;
  • 管理情緒,保證充足的動力;
  • 深度工作,提高產出率;
  • 管理精力,保持盈餘的活力;
  • 高效閱讀,加速擴展知識面;
  • 高效溝通,減小人際損耗;
  • 長期主義,為每個普通人留下逆襲的暗門。

以上,是價值超過一百萬彩票的8條成長法則,掌握了它們,你的人生何止一個百萬。

我把它分享給你,希望能帶給你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