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前不久, 教育部確認取消本科畢業前補考;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內,對未達到畢業要求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已有20餘所院校發佈退學公告,涉及學生上千人,其中不乏清華、北大、人大、南大、中山大學等高校的學生。

簡單分析發現,退學公告基本分為兩類:

一是由於沒有按時完成學業而被退學,這些是真正意義上的被退學。

二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按時入學報到而被取消入學資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研究生“嚴進嚴出”的風向,悄然逼近了大學生。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1

名校,退學不斷

丨中國人民大學:

201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處發佈公告,給予16名本科生退學處理。退學處理的理由為“在讀時間達到基本學習年限,應修未修、不及格課程累計超過20學分的”。

丨湖南大學:

2019年9月29日湖南大學研究生院發佈公告,取消69名新生入學資格,理由為“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國、工作等個人原因申請放棄入學資格,另有少數新生逾期未報到,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丨南京大學:

2019年9月19日南京大學給予一名未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的2011級博士研究生退學處理。

丨中山大學:

2019年8月30日中山大學法學院發佈公告給予7名法學博士、2名法學碩士、44名法律碩士退學處理,核心理由為“超過最長學習年限”。

丨中國地質大學:

2019年6月26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發佈公告,給予42名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退學處理,理由為“未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而據我們瞭解,該校每年招收的博士不到400人。

丨清華大學:

2019年6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佈兩份通知公告,對兩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學處理。

丨深圳大學:

2019年5月,深圳大學發佈聲明,有218名研究生始終未註冊,有89名研究生學習年限超期,有10名研究生學業不過關。最終,這317名研究生被深圳大學做出退學處理。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丨四川大學:

2019年3月26日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給予3名博士退學處理,理由為“不願辦理主動退學,或長期無法聯繫到本人的超期博士研究生”。

丨合肥工業大學:

2019年3月,合肥工業大學對46名碩士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因其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或超過學校規定期限未註冊而又無正當理由,且未經請假離校連續兩週未參加學校的教學活動。


除了上面的高校,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貴州大學、寧夏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廣州大學、天津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等,實在太多了,有的學校沒有被曝光,有的學校人數相對較少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現在,“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已漸成過去式,以後可能是“碩士博士都可能無法畢業”“名校本科生不能畢業的人數並不低”

現在大學生、碩博研究生已經不再是一勞永逸,稍微不努力很可能就遭遇被退學的命運。


2

“考上本碩博就一勞永逸”的時代已經過去

很多人以為考上本碩博就是終點,把考上本碩博作為解決問題的終極方法,但不知道考上之後,所面臨的是一條更加開放,但也更多不確定性的路。

(1)教育部:取消本科畢業前補考


幾天前,教育部發布文件稱,堅決取消本科畢業前補考“清考”行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本科生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建立本科學業預警淘汰機制,未修滿學分繳費註冊繼續學習。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2)華中科大:本科不努力, 畢業變專科

17年華中科技大學出臺了《普通本科生轉專科生管理辦法(試行)》。

第三條規定:我校普通本科生因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而受到學籍警示處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學習的,可申請轉入專科學習,達到專科畢業要求後,按照專科畢業。

第十條規定,轉入專科學習期間不得轉回本科,也不得轉專業。

2018年10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專科。這是華中科大史上首次因學分不達標降本科為專科。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3)非全日制被嘲本科水平

幾天前,非全日制在HR眼裡就等於本科在微博熱搜被激烈討論,有HR透露“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認的,或者說有些崗位要求說研究生學歷,(非全日制研究生背景的申請者)就報不了。”而造成這種就業歧視的根本原因還是對於大學“嚴進寬出“的刻板認知。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目前就讀非全研究生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已經工作的在職研究生,一種是分數不夠而被調劑的應屆考生。而後者這些人往往佔了大多數,並且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學業考核標準上也是一致的,導致真正被學歷歧視所影響的人——反而是在非全日制認真學習的非應屆、和報考了全日制但被調劑到非全日制的應屆生。

(4)翟天臨引發的論文去水分

翟天臨學術造假,直接引起高校畢業生查重愈發嚴格。部分學校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從原來的30%以內降低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還有學校增加了重審環節,即對已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質量跟蹤監控,一旦被查出高於查重率,將直接取消學位證書與畢業證 。

哪怕已經是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都沒有一勞永逸的可能。進了大學,原來不會輕鬆才是真諦。

3

“進了大學就輕鬆了”是最大的謊言

“進了大學就輕鬆了",是最大的謊言之一。

你努力了12年進入一所大學,相信了12年的“高中玩命大學玩瘋”一進去發現誒,不是這麼回事兒啊。如果進入到門檻較高的學校,你立刻發現自己的優勢泯然眾人,身邊都是一群把努力當常態的同齡人。

你畢業之後想進入互聯網大廠,比如阿里、騰訊、字節、美團等起碼親戚能叫出名字的公司,在大學期間起碼得有2段及以上的實習經歷。同時也得保證你的GPA不能低於3.0,最好還能拿獎學金、有豐富的校園社團、校外活動、商賽的經歷。有了這些經歷只是擁有了入場券,還得充分準備面試、筆試、群面、各種考核,才有可能完成你對自己想象的故事結局。

而很多學生也確實在大學的時候認清了現實,一路努力。所以在今天網上的討論中,很多大學生並不買賬,我們不掛科應該,但是所有的規定難道只針對學生嗎?

我們不是鼓吹掛科、退學可以推卸責任,但是讓大學生退學、取消本科畢業前補考等等措施本意是在讓大學向“嚴進嚴出”方向趨近,而更深層次的癥結是否就不去改變了?

4

退學是最優解嗎?

(1)因為什麼而被退學?


可以看到20所餘所院校被勸退的碩士,一般出於這2種原因:


一是由於沒有按時完成學業而被退學,這些是真正意義上的被退學。

二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按時入學報到而被取消入學資格。


在課程設置合理、導師和學校的培養機制、考核機制都合理的情況下,一的情況是被理解接受的。


但同時也有人疑慮:不考慮學生的專業是否不合適、個人具體情況之下一刀切,真的就合理嗎?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2)不考慮原因的一刀切式退學是否合理


退學機制應該要有“緩衝地帶”。

浙江工商大學對於被退學的學生,在退學前為學生提供了緩衝方案:“我們不是說‘踢出’學生就完了,還要為學生引路,找到更適合他們發展的途徑。”一是轉為成人教育的學生,學生通過成人高考,退學前所修的學分將可以由學校繼續教育學院視情況互認;二是如果條件允許、外語好,建議他出國求學;三是二“戰”高考,重返高校(不一定是本學校)就讀;四是直接工作,走向社會。“我們把每個方案的優缺點告知學生,讓他自己選擇,最後學生選擇了轉為成教。”

對於掛科退學的嚴苛把控,留學生顯然也很有發言權,國外高校對於掛科學生的處理更為嚴格,相應的退學機制也更加完善。

英國大學向來以學風嚴謹著稱,如果學生的出勤率過低,掛科現象嚴重的話,就會被勒令退學。但學生得到退學信後,會有一次校內申訴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撰寫申訴信,並提供相應的文件證明(比如心理醫生開出來的心理狀況報告)來反對被退學的決定。

在澳洲,退學通常還分為永久性退學和一年期退學。永久性退學,指學生被勸退後不能申請在本校就讀。一年期退學則只是在一年內,學生不能在本校讀書,可以去另一所學校學習,並爭取到優秀的成績。一年之後,學生表現良好的話,就可以申請重回自己的學校繼續學業。

對於聽課出勤率不高、成績不佳、學習缺乏積極性的大學生,退學並不是唯一、更不是最佳的選擇。

“事實上,有部分大學生成績不好,就是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對學校不適應。但現在多數高校的轉專業制度規定,只有學生成績優秀,達到一定標準了才有轉專業資格。”這就成了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死循環,越不喜歡越差,越差越不能轉。

當然這裡不是鼓吹只要成績不好就要轉專業,而是討論針對這種可能性,學校是否有必要優化教學管理制度,讓更多有需求的學生有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

5

嚴進嚴出, 路還遠

今天關於“取消本科畢業前補考”的討論亦沒有停止。


取消畢業前補考是正確的,畢業的要求應該是獲得所有必要的學分。


但是取消畢業前補考正確的前提是你的培養方案是合理的。為什麼這麼多人有質疑,就是關於培養方案的分歧,目前的培養方案為什麼不合理?

超1000碩士被勸退:清華+人大不寬進還嚴出,現在大學生太難了...


知乎@楊樹森

化學專業中的生物化學,數學專業中的數值分析,我認為作為專業選修課更合適,如果作為必修課,甚至有的老師要求還很高,這恐怕不太理智。這兩門的性質決定了不應該作為必修課——而如果作為必修課、且要求高就不合理。

而不是說我它們難所以不應該必修,相應地,物理化學和實變函數雖然難,但應該是必修課。

體測必須及格也正確,但前提是明確體測及格的標準應該如何。1000米四分半,稍微練習基本可實現。但引體向上、體前屈和立定跳遠,給特別高的標準就很不理性,這三項的任何一個都會有不少的人很不擅長,而任何一個零分都會對總分有很大影響。體測不是給體育專業準備的,應該以對正常人來說都應實現為準,而不是以優良為準。

忽視過程的不合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和初衷也許就背道而馳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英美澳都有一些魔鬼掛科率的高校來保證嚴進嚴出了,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帝國理工、新南威爾士,但就能保證不會被無辜的排進求職鄙視鏈中嗎... ... 說到底,學生、學校、和僱主公司,都要改變,思考根本的原因。


這條路,還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