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前不久, 教育部确认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内,对未达到毕业要求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有20余所院校发布退学公告,涉及学生上千人,其中不乏清华、北大、人大、南大、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学生。

简单分析发现,退学公告基本分为两类:

一是由于没有按时完成学业而被退学,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被退学。

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时入学报到而被取消入学资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研究生“严进严出”的风向,悄然逼近了大学生。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1

名校,退学不断

丨中国人民大学:

201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发布公告,给予16名本科生退学处理。退学处理的理由为“在读时间达到基本学习年限,应修未修、不及格课程累计超过20学分的”。

丨湖南大学:

2019年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取消69名新生入学资格,理由为“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丨南京大学:

2019年9月19日南京大学给予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

丨中山大学:

2019年8月30日中山大学法学院发布公告给予7名法学博士、2名法学硕士、44名法律硕士退学处理,核心理由为“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丨中国地质大学:

2019年6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发布公告,给予42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退学处理,理由为“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而据我们了解,该校每年招收的博士不到400人。

丨清华大学:

2019年6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两份通知公告,对两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学处理。

丨深圳大学:

2019年5月,深圳大学发布声明,有218名研究生始终未注册,有89名研究生学习年限超期,有10名研究生学业不过关。最终,这317名研究生被深圳大学做出退学处理。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丨四川大学:

2019年3月26日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给予3名博士退学处理,理由为“不愿办理主动退学,或长期无法联系到本人的超期博士研究生”。

丨合肥工业大学:

2019年3月,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


除了上面的高校,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贵州大学、宁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等,实在太多了,有的学校没有被曝光,有的学校人数相对较少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现在,“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已渐成过去式,以后可能是“硕士博士都可能无法毕业”“名校本科生不能毕业的人数并不低”

现在大学生、硕博研究生已经不再是一劳永逸,稍微不努力很可能就遭遇被退学的命运。


2

“考上本硕博就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过去

很多人以为考上本硕博就是终点,把考上本硕博作为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但不知道考上之后,所面临的是一条更加开放,但也更多不确定性的路。

(1)教育部: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


几天前,教育部发布文件称,坚决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清考”行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本科生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建立本科学业预警淘汰机制,未修满学分缴费注册继续学习。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2)华中科大:本科不努力, 毕业变专科

17年华中科技大学出台了《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三条规定:我校普通本科生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而受到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照专科毕业。

第十条规定,转入专科学习期间不得转回本科,也不得转专业。

2018年10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这是华中科大史上首次因学分不达标降本科为专科。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3)非全日制被嘲本科水平

几天前,非全日制在HR眼里就等于本科在微博热搜被激烈讨论,有HR透露“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认的,或者说有些岗位要求说研究生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背景的申请者)就报不了。”而造成这种就业歧视的根本原因还是对于大学“严进宽出“的刻板认知。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目前就读非全研究生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研究生,一种是分数不够而被调剂的应届考生。而后者这些人往往占了大多数,并且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业考核标准上也是一致的,导致真正被学历歧视所影响的人——反而是在非全日制认真学习的非应届、和报考了全日制但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应届生。

(4)翟天临引发的论文去水分

翟天临学术造假,直接引起高校毕业生查重愈发严格。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从原来的30%以内降低到20%,更严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还有学校增加了重审环节,即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监控,一旦被查出高于查重率,将直接取消学位证书与毕业证 。

哪怕已经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没有一劳永逸的可能。进了大学,原来不会轻松才是真谛。

3

“进了大学就轻松了”是最大的谎言

“进了大学就轻松了",是最大的谎言之一。

你努力了12年进入一所大学,相信了12年的“高中玩命大学玩疯”一进去发现诶,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如果进入到门槛较高的学校,你立刻发现自己的优势泯然众人,身边都是一群把努力当常态的同龄人。

你毕业之后想进入互联网大厂,比如阿里、腾讯、字节、美团等起码亲戚能叫出名字的公司,在大学期间起码得有2段及以上的实习经历。同时也得保证你的GPA不能低于3.0,最好还能拿奖学金、有丰富的校园社团、校外活动、商赛的经历。有了这些经历只是拥有了入场券,还得充分准备面试、笔试、群面、各种考核,才有可能完成你对自己想象的故事结局。

而很多学生也确实在大学的时候认清了现实,一路努力。所以在今天网上的讨论中,很多大学生并不买账,我们不挂科应该,但是所有的规定难道只针对学生吗?

我们不是鼓吹挂科、退学可以推卸责任,但是让大学生退学、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等等措施本意是在让大学向“严进严出”方向趋近,而更深层次的症结是否就不去改变了?

4

退学是最优解吗?

(1)因为什么而被退学?


可以看到20所余所院校被劝退的硕士,一般出于这2种原因:


一是由于没有按时完成学业而被退学,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被退学。

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时入学报到而被取消入学资格。


在课程设置合理、导师和学校的培养机制、考核机制都合理的情况下,一的情况是被理解接受的。


但同时也有人疑虑:不考虑学生的专业是否不合适、个人具体情况之下一刀切,真的就合理吗?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2)不考虑原因的一刀切式退学是否合理


退学机制应该要有“缓冲地带”。

浙江工商大学对于被退学的学生,在退学前为学生提供了缓冲方案:“我们不是说‘踢出’学生就完了,还要为学生引路,找到更适合他们发展的途径。”一是转为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通过成人高考,退学前所修的学分将可以由学校继续教育学院视情况互认;二是如果条件允许、外语好,建议他出国求学;三是二“战”高考,重返高校(不一定是本学校)就读;四是直接工作,走向社会。“我们把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告知学生,让他自己选择,最后学生选择了转为成教。”

对于挂科退学的严苛把控,留学生显然也很有发言权,国外高校对于挂科学生的处理更为严格,相应的退学机制也更加完善。

英国大学向来以学风严谨著称,如果学生的出勤率过低,挂科现象严重的话,就会被勒令退学。但学生得到退学信后,会有一次校内申诉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撰写申诉信,并提供相应的文件证明(比如心理医生开出来的心理状况报告)来反对被退学的决定。

在澳洲,退学通常还分为永久性退学和一年期退学。永久性退学,指学生被劝退后不能申请在本校就读。一年期退学则只是在一年内,学生不能在本校读书,可以去另一所学校学习,并争取到优秀的成绩。一年之后,学生表现良好的话,就可以申请重回自己的学校继续学业。

对于听课出勤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大学生,退学并不是唯一、更不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有部分大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学校不适应。但现在多数高校的转专业制度规定,只有学生成绩优秀,达到一定标准了才有转专业资格。”这就成了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死循环,越不喜欢越差,越差越不能转。

当然这里不是鼓吹只要成绩不好就要转专业,而是讨论针对这种可能性,学校是否有必要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让更多有需求的学生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5

严进严出, 路还远

今天关于“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的讨论亦没有停止。


取消毕业前补考是正确的,毕业的要求应该是获得所有必要的学分。


但是取消毕业前补考正确的前提是你的培养方案是合理的。为什么这么多人有质疑,就是关于培养方案的分歧,目前的培养方案为什么不合理?

超1000硕士被劝退:清华+人大不宽进还严出,现在大学生太难了...


知乎@杨树森

化学专业中的生物化学,数学专业中的数值分析,我认为作为专业选修课更合适,如果作为必修课,甚至有的老师要求还很高,这恐怕不太理智。这两门的性质决定了不应该作为必修课——而如果作为必修课、且要求高就不合理。

而不是说我它们难所以不应该必修,相应地,物理化学和实变函数虽然难,但应该是必修课。

体测必须及格也正确,但前提是明确体测及格的标准应该如何。1000米四分半,稍微练习基本可实现。但引体向上、体前屈和立定跳远,给特别高的标准就很不理性,这三项的任何一个都会有不少的人很不擅长,而任何一个零分都会对总分有很大影响。体测不是给体育专业准备的,应该以对正常人来说都应实现为准,而不是以优良为准。

忽视过程的不合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和初衷也许就背道而驰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英美澳都有一些魔鬼挂科率的高校来保证严进严出了,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新南威尔士,但就能保证不会被无辜的排进求职鄙视链中吗... ... 说到底,学生、学校、和雇主公司,都要改变,思考根本的原因。


这条路,还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