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版稅下降票房斷崖,36歲的郭敬明還能繼續收割年輕人嗎?

版稅下降票房斷崖,36歲的郭敬明還能繼續收割年輕人嗎?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趙磊

一檔新上線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將在大眾視野中消失已久的郭敬明送回了輿論中心。

作為四位導演導師之一的郭敬明是這部綜藝的話題擔當,他與助場嘉賓、老戲骨李成儒之間的一段唇槍舌戰成功引爆流量,“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說”的熱搜達到1.7億閱讀量和2.2萬討論量,郭敬明由此獲封“最佳辯手”,同時將這部導演選秀真人秀帶出了圈。

爭論源於李成儒對郭敬明小說改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一個表演片段的質疑,在他看來,從藝術上和主題上這段表演都有很大的問題,即青年演員基本功不紮實和導演選段不合適,並質疑《悲傷逆流成河》這本曾經的暢銷書給年輕人傳遞了不好的價值取向。

郭敬明面色不善,他搶過主持人沙溢的話頭直接發起反擊,並說出了網上廣泛傳播的金句,“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

這段話成功引起網上爭論,有人認為郭敬明的回應有禮有節,也有人認為郭敬明說了“正確的廢話”,巧妙迴避了“作品品質”這一問題的核心。

自郭敬明出道以來,圍繞在他身邊的永遠是“爭議”二字,作品質量、抄襲、性侵傳聞等等,憑藉這種“爭議體質”,他成了中國文化界“黑紅”的典範,坐擁4115萬微博粉絲,藉著名氣和流量,從作家先後轉型為出版商、導演、經紀人、出品人,不斷拓展事業版圖。

版稅下降票房斷崖,36歲的郭敬明還能繼續收割年輕人嗎?

郭敬明主要身份及商業成績 製圖 / 燃財經

在郭敬明身上,“商人”的標籤要大於其他,因為這個身份獲得了最廣泛的認同,這是作為作家和導演的郭敬明不能企及的,但自從《小時代》三部曲之後,《爵跡1》票房口碑雙輸,《爵跡2》被迫改檔,他擔任法人的幾家公司被註銷,旗下多位金牌藝人相繼跳槽,郭敬明的商業號召力明顯不及以前。

事業遭遇滑鐵盧,36歲的郭敬明迎來了“中年危機”,不管作為作家、導演,還是商人,他都需要重新證明自己的價值,《演員請就位》只是諸多機會中的一個,但眼光一直盯著“青春市場”,離不開“情情愛愛”,郭敬明的轉型將會十分艱難。

“不願長大”的郭敬明,已經到了不得不“長大”的時候。

從作家到商人

2001年,18歲的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沒有太陽》一文獲得第三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並與上海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

這個生於1983年的年輕人抓住了時代的機會,彼時的新概念作文大賽已經不只是高考蹊徑,也成為匯聚國內有文學才華的年輕人、培育新人作家的良圃,一股青春文學的新風從新概念吹出,並在此後的十年中,壓過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市場化浪潮中逐漸失語的傳統文學,成為市場化的最大受益者。

郭敬明是這批80後作家中借勢起飛的佼佼者,從2001年起到2011年12月《小時代3.0刺金時代》出版,這是郭敬明作為作家的黃金十年。他牢牢抓住了國內青春文學市場,完成了事業的原始積累。

據開卷市場報告分析,從1998年到2008年,國內青春文學走過了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型期四個階段。2001年到2004年是國內青春文學的成長期,大批80後作者脫穎而出,其中的代表便是出版了《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的韓寒和出版了《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的郭敬明。

2007年,郭敬明以2100萬版稅首次登頂中國作家富豪榜,並在此後的2008年和2011年兩度登頂。據燃財經統計,郭敬明連續十二年上榜的版稅累計為1.63億元,即便到了2016年,已經三年未出新書的郭敬明版稅收入依然有1500萬。不過,其排名早已跌出前十。

版稅下降票房斷崖,36歲的郭敬明還能繼續收割年輕人嗎?

燃財經據公開資料整理

2004年起,國內青春文學市場迎來爆發,作者群體擴大,作品數量井噴,青春文學板塊的商業化運作不斷升級,策劃與營銷領域的創新也達到了高峰。

郭敬明嗅覺敏銳,此時單打獨鬥的生產力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已經成名的他需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成立團隊勢在必行。2004年,由春風文藝投資的“島”工作室成立,郭敬明任主編,面向青春校園人群,出版“島”系列雜誌型圖書。

2006年6月,經過模式驗證,郭敬明成立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單幹,正式把文學變成了生意,把個人體驗式創作轉變為團隊集體工業化生產;10月,《島》書系暫停,新雜誌《最小說》創刊,旨在刊登最優秀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力求打造成年輕讀者最喜歡的閱讀雜誌。

《最小說》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在青春文學市場獨領風騷,更是在發行量上蓋過了傳統文學期刊,“2008-2009年度中國出版機構暨文學刊物十強”評選投票,《最小說》高登榜首,遠超第二名的《讀者》,獨佔四成以上份額。2010年,《最小說》發行量每期超過100萬,出版人路金波替郭敬明算過一筆賬,

《最小說》每發行一本,郭敬明提一塊錢,每年都是近千萬元收入。

由於掌握了“流量入口”,國內青春文學市場幾乎成了郭敬明的“後花園”,青春文學領域的新人作者都要通過這道門才能走到讀者面前,郭敬明由此籠絡了一批優秀作者,著名的笛安、落落、安東尼都簽在郭敬明旗下,出版事業的穩步發展讓郭敬明從作家順利轉型為老闆。

生意越做越大,郭敬明在2010年新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更多業務。

據創業邦報道,與傳統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藝人經紀公司。郭敬明簽約了近百個文字、繪畫作者,為每位簽約作家配備專職編輯,最世旗下的《最小說》、《最漫畫》等平臺是他們開設專欄、接受採訪、發表連載的平臺。同時,還安排不同的作家與作家、作家與漫畫家等組合合作出書。一旦最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絲也會幫著搖旗吶喊。

此時的郭敬明如日中天,2010年,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的新公司最世文化成立,原公司成為子公司。2013年,A股上市公司華策影視欲以1.8億人民幣金額投資最世文化,獲得後者26%的股權,

按照華策當時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達到6.92億,是當初註冊資本的138倍。華策的年報顯示,這筆交易最終沒有完成,僅僅支付2000萬,華策持股為零,但未披露更詳細的原因。

青春文學市場終究還是塊小蛋糕,郭敬明深知作家的版稅收入有天花板,而且青春文學作為一種市場化消費品,生命力並不長久,要想讓自己的作品價值最大化,必須從文學這個源頭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此時的郭老闆,已經通過青春文學領域的佈局積累了資金、IP作品和粉絲人氣,可謂萬事俱備。

成也電影,敗也電影

2012年底,在《小時代3.0刺金時代》出版一年後,《小時代》改編電影就被搬上日程,郭敬明正式從作家、出版人轉型,親自擔任編劇、導演,半年後的2013年6月27日,郭敬明的導演處女作《小時代》上映,首日放映總計約3.5萬場,觀影人次超210萬,影片單日拿下7300萬元,打破國內2D電影首日的紀錄。

在2013年票房排行榜上,《小時代》位列第九,總票房4.84億。僅僅一個半月後,《小時代 2 :青木時代》上映,收穫2.96億票房,排在當年的國產片票房榜上第11位。

從票房來看,郭敬明成功了,作為套拍電影,《小時代》和《小時代2:青木時代》加起來的總製作成本只有6500萬,用一部電影的成本拍了兩部電影,賺了兩部電影的票房,1.95億票房就能回本,卻收穫了7.8億,投資回報率高達400%。

但從口碑來看,郭敬明一如既往地慘敗,行業內和觀眾都罵聲不絕,審美畸形,敘事淺薄,無不在挑戰受眾對電影的認知,《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的豆瓣均分4.7,有影評稱《小時代》是一部90分鐘的MV,奢華炫目,但沒有內涵,郭敬明也被認為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演。

糟糕的口碑無法阻擋商業的成功,郭敬明又拍了兩部《小時代》,分別豪取5.21億和4.85億票房,《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加在一起的票房接近18億元,總投資7億,製作成本只有大約2.2億元,意味著這個電影系列的整體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250%。

資本從郭敬明這裡嚐到了甜頭,根據出品方和力辰光的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2013年公司主要收入為《小時代》前兩部的分賬收入,佔總收入的84%,兩部影片的毛利率高達69.52%。2013年11月,華策影視投資最世文化,除了股權外還有一個重要權益,即郭敬明作品的優先投資權。這又一次證明了郭敬明的商業價值。

郭敬明也由此成功轉型成一個導演,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事業版圖,不僅如此,《小時代》的成功讓郭敬明全情投入影視行業,2015年郭敬明投資和力辰光,獲得999萬股,持股4.05%成為公司第六大股東,同時,郭敬明還以1元/股的價格入股了樂視影業500萬股,持股0.6%。

最世文化也開展起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發行和經營演出及經紀業務,旗下籤約了一批青年藝人,培養郭敬明導演作品的御用演員,此前文學夢工廠的造星模式給郭敬明積累了不少經驗,只是文學出版已不是郭敬明的事業重心。

2016年國慶檔,郭敬明導演的新作《爵跡》上映,這部改編自郭敬明同名小說的“國內首部真人CG電影”大腕雲集,范冰冰、吳亦凡、楊冪領銜,卻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幾乎一邊倒的差評讓《爵跡》票房快速跳水,收官3.82億,這部電影製作成本超1.5億,回本票房高達5-6億,虧本已成定局。

該片投資方樂視影業、原力動畫等曾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雙方設想,“《爵跡》系列電影預期票房收入將會達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或者至少“複製並擴大《小時代》的票房奇蹟,同時與年末上映的《長城》共同成就樂視影業下半年最後的業績衝刺。”

輿論都在唱衰郭敬明,在一次路演中,他情緒崩潰,哭著說“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這與曾經十分自信並屢次強勢回應外界質疑的郭敬明形成了鮮明反差。

《爵跡》的失敗有多重因素,但大眾對郭敬明的固有印象讓《爵跡》先天不利,在《爵跡》前期宣傳時,投資方樂視影業在未通知郭敬明方的情況下,撤下了郭敬明在電影海報上的導演署名,理由是弱化“郭敬明導演”的標籤,以保證票房。來自社會主流的輿論壓力、負面評價,郭敬明“爭議性”帶來的弊端,已經打亂了發行方的步伐。

以《爵跡》為分水嶺,郭敬明這幾年都不太順。電影方面,《爵跡2》因不可抗力改檔,上線遙遙無期。出版業務由於受到互聯網閱讀的衝擊,《最小說》從一月兩刊、一月一刊到2017年改版為選題書,至今每逢雙月出版。曾經簽在最世文化旗下的明星作者也都各自成熟,與郭敬明分道揚鑣。

版稅下降票房斷崖,36歲的郭敬明還能繼續收割年輕人嗎?

郭敬明擔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4家已相繼註銷 來源 / 天眼查

天眼查顯示,郭敬明擔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4家已相繼註銷。這些公司大都成立於2010年-2015年郭敬明事業最鼎盛的時期,另外,郭敬明一手捧紅的陳學冬等金牌藝人相繼與其他經紀公司簽約,一時間,曾經手握資源的文娛商業大佬變成了孤家寡人。

從前是“黑紅”,後來只剩下“黑”,郭敬明在作家時代積累的粉絲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逐漸迴歸理性。從各個維度上看,郭敬明的事業都遭遇了瓶頸。

郭敬明的“最終身份”

從暢銷書作家到出版商人再到導演,郭敬明的事業曲線是十分順暢的,但在導演這個身份上,他遭遇了最多的質疑,也是從這個身份開始,郭敬明的商業雄心遭遇了現實的狠擊。

貓眼專業版顯示,除了《小時代》系列和《爵跡》系列,郭敬明擔任過多部影視劇的製片人、編劇、藝術指導,如電視劇《幻城》《是!尚先生》《夏至未至》《幻城凡世》,多數是其自己的作品改編,但也都在收視率和口碑上表現不佳。

與徐崢、趙薇等在行業內歷練多年,有豐富的片場經驗和一些基礎理論知識的新導演相比,郭敬明的跨界和零基礎讓他的摸索十分艱難,而由於他的爭議性,觀眾和市場又不會給他足夠的寬容和成長的時間,逼著他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

郭敬明只能走一些捷徑,經過《小時代》的摸索,制定各種時間表成了郭敬明保證電影能成功上映的主要手段。在《小時代3》中,這種流程化做到了極致,根據《小時代3》營銷負責人的說法,在項目開機前,所有的大的時間節點,包括拍攝週期、營銷宣傳中各種物料的製作週期和發佈時間都已經被確定下來,有的甚至被確定到某個時刻——比如選擇微博活躍度最高的時間發佈。

《小時代》系列的營銷公司麥特文化CEO對郭敬明“事無鉅細都會管”印象深刻,“大到營銷策略的選擇和制定,小到海報字體和位置的確定。在電影上映前一兩個月,每天都會開2-5個小時的會議,而不開會的時候,郭敬明也會在微信群裡‘發號施令’或者處理各種突發的問題”。

版稅下降票房斷崖,36歲的郭敬明還能繼續收割年輕人嗎?

郭敬明與《小時代》主演合影 圖 / 視覺中國

郭敬明的總票房已經超20億,但在導演這個身份上,郭敬明還是一個學員。與六年前拍《小時代》時相比,郭敬明的境遇大不相同,彼時他是成功的作家、出版商,拍電影只是事業的拓展和新的嘗試,但轉型六年還沒成功,原來的事業逐漸凋敝,留給郭敬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相比之下,和郭敬明同期的80後作家大多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韓寒現在一方面繼續拍電影,追求商業和深度的平衡,導演的三部作品《後會無期》《乘風破浪》和《飛馳人生》取得33.91億票房,豆瓣均分6.9,在正常水平,另一方面繼續追求自己的賽車愛好。

張悅然現在是大學講師,一邊授課,一邊搞文學創作。2017年12月,她憑藉作品《大喬小喬》,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中篇小說獎。曾和郭敬明一起並肩作戰的笛安也迴歸傳統文學創作,離商業越來越遠。

這些十多年前意氣風發的文學驕子從青春文學的領域中走出,平穩過渡到中年,眼界、閱歷、人生經驗沉澱為作品的厚度和內涵,指向更普世的命題。

但郭敬明還在一定程度上被過去的輝煌和經驗所束縛,他導演、編劇的影視作品都是基於自己的青春文學,而且他的創作力正在嚴重下滑。他曾在《爵跡》南京書籍籤售會接受採訪時表示,“過了30歲,精力沒有年輕時旺盛,寫作衝動也大不如前”。隨著最世文化創造IP能力的下降,郭敬明手裡可用的資源將越來越少。

人民日報曾評價小時代,“十八九歲大學生的生活世界是電影《小時代》的取景場域,‘80後’作家郭敬明雖年歲增長,從小說、雜誌到電影,唱的依然是‘青春調兒’,並且再一次聰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目標受眾——數量龐大的青少年群體。”

從暢銷書到高票房電影,“郭氏青春”的影響力被反覆驗證,曾經一度,郭敬明對自己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十分自信,他說過“沒有人永遠需要郭敬明,但永遠有人正需要著郭敬明”,只要他還在為青春造夢,就永遠有人沉浸在他的夢裡。

隨著郭敬明粉絲群體逐漸步入中年,新的青春場域上出現的受眾都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獲取信息和表達情感的方式更加豐富、便捷,由此產生了屬於95後和00後的獨特表達體系、審美體系和價值體系,不再是郭敬明“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憂傷”,而是表情包、顏文字和花式用梗,是彈幕和二次元小眾文化,是多元的人生選擇。語境改變後,“郭敬明式”青春已經很難引起95後、00後的情感共鳴。

當連青少年群體都抓不住的時候,“不願長大”的郭敬明又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