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師如何上好一節課?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涓葉


怎樣評價一堂課好與不好, 課堂過程有沒有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英語課程標準》的原則。

1.教學中有沒有體現到教師幫助學生學好“共同基礎”和滿足“不同需求”。

2.有沒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3.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4.有沒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

5.有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進步,學習態度和參與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因為我認為,一節好課不僅是有效的,還應該是高效的。學生喜歡學、樂意學、有效果的課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英語課。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工作最主要解決的是“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這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內容,使教師知道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什麼,該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教學。這樣就使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已經是“胸有成竹”了。同時要使學生們儘快進入課堂狀態,就意味著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應有的準備。如果準備不充分,課上就有可能聽不懂,因而失去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時間就會就此浪費掉。久而久之,也預示著學習的危機在不斷地增加。因此,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保證。

第二點,上課

上課過程一般包括引入新課、探索新知、新知鞏固、課堂總結、佈置作業等環節。

1.引入新課:重點是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以下是幾種引入課題的方式:

(1)開門見山引入法:直接點出所學內容,比如:“同學們,我們今天我們來學習....”

(2)複習引入法:用已經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引入新課,比如“上一節課(在初中、小學)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我們一起來溫習它的性質....那麼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提問、質疑、設置懸念引入法:通過提出一個或兩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有興趣繼續聽課;

2.探索新知:即用合適的方法講解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

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

(1)知識點要層層遞進,由易到難;

(2)重、難點一定要精講,而且最好附帶隨堂練習;

(3)一定要與學生進行持續的互動,也可以專門設計一些環節;

(4)語言的使用要準確,簡潔,聲調要有高有低,讓課堂不至於太過平淡,同時適時的高音或沉默,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以在備課中去專門的進行設計;

(5)PPT和黑板書寫一定要同時進行,PPT播放速度也不可過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3.新知鞏固:用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學會運用新學習到的知識

選取一些合適的題目,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最好一些是課本上本身有的例題,另外一些是參考書上的或者是課後習題中比較難或者比較典型的題目。

4.課堂總結

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點,鞏固新的知識點,同時也讓學生回憶起本節課所學習了那些內容。

第三點,課後反思

一思“情景創設”:教完每節課後,應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你所創設的情景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考慮下次課的情景創設,並及時修正教案.

二思“上課效果”:備課的最終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演板以及教師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數.效果好要有經驗積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並在教案的反思一欄中作好詳細的記載以便及時修正.

三思“教法學法”: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

Jane1020


我認為上好一節課的基本要求是:

一、教師教的要求:

1、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

2、教學內容準確,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思想性,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既要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又要考慮教材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既要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又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3、教學結構合理,教學要有嚴密的計劃性和組織性,何時講新內容,何時遊戲,何時練習,何時演示和輸出,學生動手操作等,都要進行合理的安排。

4、教學方法適當,教師要善於啟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各種方法有機結合,運用自如,師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洽,使教學過程中既有緊張的學習活動,又有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5、講究教學藝術,教師教授課程的語言要流暢生動,語音準確,清楚,語調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教師的表情動作要自然優美,富有情感和感染力。

6、板書有序,教師的板書設計要規範清楚,位置適當,內容上要突出教學重點,詳細得當。

二、學生學的要求:學生要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課堂,集體學有所成,個別得到照顧。


涓葉


教師如何上好一節課?

愚認為從下列三個方面入手:

一、走進文本,激活文本,賦予文本生命的活力。

作為一名教師,應時時思索: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課堂教學該呈現怎樣的境界?只有激活教材,才能變成生命的湧動。

二、巧妙設計,新穎構思,呈現教學的藝木性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精心構思,以使課堂教學張弛有度。

三、機智幽默,沉著冷靜,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面對複雜多變的課堂,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地指揮調度,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四、聽說讀寫,樣樣在行,苦練紮實的基本功

教師的基本功很重要,只有樣樣在行,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潛移默化地影響、陶冶、感染、哺育學生,收到極佳的效果。

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是什麼?愚以為必須具備下列三個要素:

一、簡潔而有活力的教學內容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繫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教學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二、單純而有實效的教學過程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繫。

三、簡單而有價值的教學手段

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依賴模仿秋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用戶春風化雨


上好一節課,各個科目,各個年級,所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內容,面對不同學生,教法也不盡相同,各個老師各有自己一套教法。我認為上好一節課應注重以上方面。

一、要備好學生,各個班的學生有學習成績的差異,對每個教學點要讓成績好的學生,向更深更廣地瞭解;對差的的學生,學習較吃力的要把知識點讓他們學懂,不要讓他們落下,讓成績好的學生帶領後進生,讓他們共同進步。

二、要備好教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要掌握,難點要突破。例如,我在上小學數學"相遇問題″應用題時,要讓學生弄清重點是相對而行,難點,要讓學生搞清,求相遇時間是距離除以速度和,要用直觀教具展示或到操場實際走步練習。

三、複習舊課引入新課,銜接知識面。

四、鞏固練習。

除上述按一節課要求外,小學、初中也還離不開"組織教學"這個環節,特別小學低年級學生,每節課注意力才十多分鐘,教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各師各教、無統一模式,只要學生聽得懂,學得會,玩樂中掌握知識就是一節完美的好課堂!




耄牌


教師上好一節課真的不容易,真是臺上40分鐘,臺下十年功。可以這麼說,沒有一節十分完美的課,只有比較完美的課。正是因為這樣,我們老師們才能不斷勤於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上好一堂課,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一節好課的標準和要求,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同,但是,我覺得,但凡學生喜歡,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課都是好課。

如何上好一堂課,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題目太大。我也只能根據我的教學經歷講幾點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要想上好一堂課,先要做專業與博學的教師。先說專業,至少你要精通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具備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例如,作為英語教師,首先要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如果教師自己的發音都不標準,可以說很難上好一堂課。再說博學,教師只有自己的學識淵博了,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旁徵博引,舉一反三,上課才有趣,學生才喜歡。

二,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師要研究教法與學生。研究教法,具備豐富的教材教法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各種教法為學生服務。而研究學生,教師才能因人施教,做到教學有針對性。

三,要想上好一堂課,課前要做好功課。只有準備好了,課堂上才能瀟灑地講課。

四,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師要有幽默感。我始終覺得沒有笑聲的課堂不是好課堂。而要讓課堂有笑聲,教師的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課,老師修煉的東西實在太多,選擇了老師,就選擇了一條終生學習的路,這條路永無止境!加油同行們!


王子英語


上好一堂課,需要做好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1.備教材。這需要教師提前通讀教材,讀熟教材、鑽研教材。掌握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難點。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熟讀《新課標》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一課一得,我們要明確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在完成教學重點時爭取突破教學難點。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同時在課堂中適時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應滲透到所有學科中。

2.備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制定的所有教學計劃都是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關注學生,以“學”定“教”,學生是有求知慾、好奇心的獨立個體,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改過去的“一言堂”,在課堂中設置質疑環節、師生共研環節、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環節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老師不僅要備預設性問題,同時也要靈活處理學生生成性知識。學生的思維靈活,在課堂上不一定全按套路出牌,所以老師需要備學生會生成哪些知識,這要求老師要多多的瞭解自己的學生。

3.備教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授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再輔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設備、相關的圖片視頻、適宜的情景創設、小遊戲、實踐活動等,所有的教法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讓學生積極的學。

在上一堂課前,老師備好學生、教材、教法,就能上好一堂課。但在這之前,還有最重要的: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的教師修養。


心理學知識1


所有教師都想上好每一節課,而教師如何才能上好一節課呢?我談論這個問題不從理論出發,而是從實際角度說起:

1.課前充分的準備

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先集體教研,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有些學校的老師在教研時就是集中坐在一起聊天,或者自己單獨備課,集體教研流於形式。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對於年輕教師而言,沒有老教師的指導很難把握教學重難點;對於老教師而言,常年形成的教學套路有可能跟不上學生的特點變化。所以,老師上課前,集體教研非常重要。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政治組上課前通過集體備課,年輕教師掌握教學內容知識,大家一起修改課件,修改問題設置和安排習題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分享最新時政例子和大題知識總結以及重難點知識講解和遷移。這樣,我們大家在上課前已經非常熟悉課本知識,課件設置和學情特點,不會在上課時出現知識錯誤。

2.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想讓自己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前提是學生了解知識點,知道自己上課時需要完成哪些任務,以及如何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課前需要發放學案或者小組任務,這個學案或者小組任務不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工作而編寫的學案,真的是為了你這節課而編寫的學案或者小組任務。下面是我編寫《新發展理念》這節課的學案,大家可以參考:

這個學案中,學生在課前蒐集本省的經濟發展情況,結合知識談自己的看法。這節課學生回答問題既準確熱情又高漲,並且對知識點的理解非常透徹,習題正確率很高。

三、課上講課效率要高,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一節課的好壞,不是老師講了多少,是否課堂掌控的好。而是,學生學會了多少,能否做對習題。不是每節課都適合表演情景劇或者小組熱烈討論,但是每節課,老師都可以提出有價值問題供學生思考。只要引導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並能自己講解試題,那麼這節課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上面的措施是我平時教學中採取的方法,大家如果還有好的方法,咱們可以共同探討。


大米說課


《好課吟》

自古好課啟慧門,

從來良師育高徒。

欲求育人嚴修己,

未曾收徒先做人。

鑽研教材得神魂,

深知眾生種種人。

目標重難關鍵點,

分派眾將攻城門。

培養自教自主人,

激發自學合作情。

啟迪探究奧秘法,

指導創新興趣門。

千里採來百花紅,

萬蜂釀得蜜香醇。

心血釀得杜康灑,

精取一杯授生徒。

師如園丁育花人,

課如光溫水氣魂。

今日種下百花籽,

他年育成桃李林。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教師上好一堂課,最重要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能讓學生有收穫,並且樂學願學,這一點特別重要。


生活小達人就是我呀


教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aa8000588eccbcba7c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