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 

男人皆好刀,咱也不例外。前些年,每逢远游,总不免心存恐惧,必带一把长刀壮胆。后来,慢慢就只剩下一随身小军刀了,足够用。大刀这玩意,对于我等,通常情况下,反而是个累赘,实用价值其实不大。当然,真需要长时间野外露宿的时候例外。再说,真要壮胆,这年头大约得弄枪了,当然,咱不对抗法律,那玩意咱不碰。

也收藏过几把刀,大都是用剩下的。我对刀其实没什么讲究,结实、锋利就好。有两年长时间在藏区,倒见识过不少好藏刀,也就是赞叹一番,欣赏一下而已。有的刀真是好啊。但真正的好东西,主人一般是不会卖的。也真遇到过有可能买到的,自己却舍不得钱了。所以,很长时间自己也并没有一把真正的藏刀。有一次,预计要搞几个月野外,在八廓街下决心花三十块钱买过一把将近一米的藏式长刀。一问,此刀却就是那个云南白族鹤庆老板自产,在拉萨卖而已。这把白族“藏刀”也不错,后来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砍柴做饭一个月不辱使命,直到去年才牺牲在太白山。

其实,现在拉萨街面上的藏刀,很多并非产自藏区。虽然前藏后藏安多康巴各藏区都产刀,但来自青海云南内地以及境外的因为便宜,对于普通游客显然更具竞争力。我拥有自己的真正的藏刀是在康巴,那是走长江的第三年走到甘孜白玉县的时候,那才是一把真正的藏族人制作的好刀。白玉位于川藏公路北线和南线之间,七十年代末公路才修到县城,距成都991公里。买到那把刀之前,在白玉县嘎拖寺,我拿过格萨尔大将扎拉则加的大弓握过大将的宝剑。扎拉则加大将的宝弓传说是用大鹏金翅鸟的指甲骨制成,象牙弦座,长1.5米。当时握着千年后仍弹性良好的古弓,不由人不浮想联翩的滋味至今萦绕心头。再持宝剑,铸造工艺令人叹服,饱经风霜仍寒光闪闪,钢火足可以与我从不离身的瑞士军刀媲美。

嘎托寺在河坡乡附近,乡政府所在的那个村子,就几乎家家生产藏刀。我去看了两家,工艺也不稀奇,和内地的铁匠铺子差不多,摆着些砧子、火炉、锤子、风箱之类,叮叮当当一番就敲出来了。不同之处在于有很多制作刀鞘花纹的精细工具,制作出来的刀鞘水平真是不凡。也是基本全靠手持很小的凿子榔头,在垫有各类花纹印模的白铜或白银皮上轻轻敲打,蟠龙、祥云、团花等等精美图案就一点点显现出来……那次运气好,县长带着去的,主人拿出几把好刀,我试了试,确实好,符合我的要求:锋利且结实。一问价,二百块。本来心疼钱不想买,县长在,不想丢内地记者的面子,很豪爽地买了一把。那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最近网上逛,发现比我那刀小的多的,有人在淘宝网当工艺品卖到八百多了,看来我没有亏。把这东西当工艺品卖,是有道理的,咱亲眼所见亲手所用,绝对纯手工制作,不管钢火还是工艺水平不仅在藏区,就是在全国,那也是没说的。

不管什么东西,要做出水平来,都不简单,一把小小的刀,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这个偏远到至今连县城也谈不上有什么像样工业的地方。那么,何以白玉这个的冷僻所在能出如此好刀?这里面当然是有原因的。说起来,白玉县河坡的这藏刀制作,套句老话:那也是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就在这个出产著名河坡藏刀的河坡乡格学村,前些年就发现有“阿尼巴加宫殿遗址”。这里距县城约30公里,遗址为一大型建筑物,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6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夯土为墙,墙身厚1.2米。屋顶盖瓦为青、红两色简瓦,每块瓦长约40厘米,宽约18厘米。藏区少见此类瓦,县文化馆将瓦样寄送北京检测,确定为900年前之物。这就是相传为德格土司远祖辈住房,名嘎·阿尼巴加的宫殿。可见此地历史的不俗和古老。传说更早的时候,在松赞干布时代,藏王屯兵康区为战备铸造兵器,白玉河坡便开始做刀。岭·格萨尔兴起后,更是广集工匠,赶制兵器,强令霍尔部落著名铁匠曲打带徒传艺,并开始土法炼铁,现在热加乡阿仁沟一带,尚有当时炼铁所遗铁渣遗痕。到了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康区第一座藏传红教寺庙在白玉河坡建成,为在教派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蔡巴·嘎德公布活佛七次赴内地,聘回一批又一批汉区名匠,不但使藏区民族工艺注入了新的技术内容,也拓宽了原材料门路。元代,八思巴进京途径嘎拖寺,接受主寺活佛呵屋·益西布巴之红教最极灌顶后,有了师徒之谊。八思在京时,特地留意京中工艺珍品,会藏途中又憩息嘎拖寺,将所置珍品相赠,更是促进工艺水平。元代以后,嘎拖寺又多次延请内地和其他藏区工匠来寺献技,使白玉河坡的金属制品工艺逐渐由单纯的兵器制造工艺逐步向佛事品、民间工艺品转化,质量和艺术品位得到显著提高。至清代,白玉藏刀等民族工艺品不但扬名康藏,还远销各省藏区,流至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解放后,白玉藏刀这个民族工艺制品中最负盛名的产品,还曾荣获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称号。

这几年,偏远的白玉也渐渐有了游客。为了促进发展,县里把白玉河波的藏刀传统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协会注册商标,目前的制品主要有马具(马鞍、马蹬、马岔等)、日常用具(酥油茶桶、酥油盒、碗等)、佛具(唢呐、莽号等)以及呷乌、念珠、针线包等等。最著名的自然还是藏刀,分男式和女式两种类别,男式藏刀又可以分为腰刀、吊刀、刺刀和匕首等……记得当年我们就是在白玉见到了“徒步长江”几年来最棒的原始森林。这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白玉的森林蕴藏量原来位居甘孜州第四,那些年,交通方便的其他几个县砍得没多少了,白玉随之跃居第一。当时木材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县里80%的财政收入来自砍伐森林。县长说这些说到要哭:我们是含着眼泪砍森林愧对子孙啊……不砍?拿什么吃饭……当然,后来随着森林全面禁伐,这个环保问题不存在了。的确,实在难以想象,在这样高寒偏远的地方,这个国定贫困县能搞什么像样的工业能搞什么开发区,除了开矿。愿藏刀这样的古老民族之花,能真正增加点当地的收入,提高这个贫困地区伟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的藏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