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揭秘丨天方夜谭?中国抗战时制造的“科幻”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差距巨大。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当时的中国军工企业只能制造枪械和轻型火炮,像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只能采取外购或被援助的方式来获取,想要自行制造近乎于天方夜谭。可是你知道么?当年的中国不仅研发、生产出过战斗机,还试制过轰炸机和运输机。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政府支持有限,中国空军极有可能用上国产战机。

揭秘丨天方夜谭?中国抗战时制造的“科幻”武器

研驱一型战斗机照片与侧视图

1942 年,第一飞机制造厂受当时的航空研究院委托,开始研发研驱一型战斗机。该战斗机非常独特,采用现在看都非常科幻的前掠翼布局,而且机翼内侧下反,外侧上反,并非一个平面。虽然外形设计打破常规,但由于技术基础较差、物资匮乏,在制造样机时采用了大量二手部件。诸如修复的C-47发动机、美制飞机旧座舱盖等等。首架研驱一型战斗机于1944年夏完成组装,第二架于同年秋完成。可是在试飞过程中,样机突然陷入失速后坠毁,试飞员当场殉职。

揭秘丨天方夜谭?中国抗战时制造的“科幻”武器

研轰-3 型轰炸机照片与侧视图

一次失败便遭否决的悲剧不光发生在研驱一型战斗机上,研轰-3 型轰炸机亦是如此。1944年,中国有关部门开始研制一种木质结构的轰炸机。它大体上以苏联 SB-2轰炸机为蓝本,部分零部件参考了苏联的TB-3轰炸机。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SB-2与TB-3的混合产物。与研驱一型战斗机类似,研轰-3 型的样机也大量采用二手部件。发动机、螺旋桨、起落架乃至机内仪表等均是从报废的 SB-2轰炸机上拆下来的。可以说,飞机还没生产出来,实际上已经是一架二手飞机了。试飞时,该机表现的非常不错,起飞、盘旋、降落均很顺利,最长滞空时间达半小时以上。然而在第三次试飞降落时,由于操作失误,飞机单轮着陆导致二手起落架折断,好在飞机损坏并不严重,驾驶员也仅受轻伤。

揭秘丨天方夜谭?中国抗战时制造的“科幻”武器

“中运-1号”运输机与侧视图


揭秘丨天方夜谭?中国抗战时制造的“科幻”武器

研发人员、制造人员与“中运-1号”运输机合影留念

与时运不济的战斗机、轰炸机相比,中国当时研制的运输机还算比较成功。1942年,中国著名航空及工程力学家林同骅教授率领数十名业内精英和大学生,开始研制木质双发运输机。到1944年,首架样机制造完成,除发动机、精密仪表等国内难以生产的部件外,其余零件全部由国产材料制造而成。由于该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运输机,故命名为“中运-1号”。该机的最大平飞速度为349公里/小时,可运载8名乘客或等重量物资。1944年11月,“中运-1号”成功从重庆飞至成都,全程飞行状态良好,达到了量产标准。不过,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获得了大量外援的C-46、C-47运输机,再加上经费不足,从而导致“中运-1号”未能实施量产工作。

揭秘丨天方夜谭?中国抗战时制造的“科幻”武器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中运-1号”复制模型

虽然中国科研人员在抗战时期努力研制过各型作战飞机,但由于科技实力和制造能力孱弱,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它们最终都没能量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