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寶寶苦就抱慣壞他?閨蜜最近跟我吐槽了一件事:孩子總是愛哭,閨蜜就不忍不住想要去抱他,可是卻遭到了孩子父母以及婆婆的反對,他們認為孩子一抱就容易嬌氣,特別又是男孩子,從小就應該要嚴厲對待,哭哭啼啼可不行。可是閨蜜作為母親,對待孩子的號啕大哭簡直是一種折磨,為此她也很納悶:孩子哭,到底該不該抱?

聽完她的吐槽,我不禁對孩子深感同情。孩子年紀小,用哭聲來表達自我,卻得不到父母的回應,這確實是對孩子小小心靈的一種傷害。現實中,也有很多的父母持著"孩子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的觀念,這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孩子哭不但要抱,而且還要多抱,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們可別輕易踩坑!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很多家長踩坑了

有一部電視劇叫《我的寶貝》,主演佟大為在教育女兒時發明了一種新的睡眠方法,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訓練,得以讓女兒自主地入睡。他把女兒獨自放在房間裡,任由孩子哭泣,而自己卻坐在客廳裡,掐著時間看著監控,不到時間都不去搭理女兒。

父親訓練到第六天,訓練時常達到了半個小時。孩子在房間裡哭得撕心裂肺,但父親就是無動於衷,非要等到最後一秒才肯進去看女兒。後來,夫妻倆衝進房間後發現孩子流著淚睡著了。佟大為有點得意地覺得自己的鍛鍊女兒達到了很高的成效,但你是否想過這樣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之前在知乎上有看過這樣一個問題:"沒有得到過父母擁抱的孩子,到底是一種什麼樣感覺?"

在眾多的回答中,有個最為高讚的評論是這樣的:

從我記事起,父母從來都沒有擁抱過我,但供我吃好喝好,但是我和父母之間感覺總是有一些隔閡,畢業後離開了家,也很少和父母聯繫,只是偶爾打個電話回家噓寒問暖,但很少和父母講內心話,交換想法。雖然我有一個不錯的家,但卻總是覺得心裡空落落,沒有歸宿感也沒有安全感,心裡的寂寞似乎怎麼都填不滿。

心理學研究曾發現,人天生就有尋求親密觸摸的心理需要。所以孩子也只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擁抱,才會形成安全性的依戀關係。

美國一個學前智能教育研究室的研究者們也發現:"孩子智能的發展以及性格的養成,都主要取決於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和互動的頻率。並且經常能夠得到父親擁抱的孩子,與父母交流的頻率和準確度更高。"

因此,父母要知道多擁抱孩子並不會把孩子慣壞,相反擁抱可以更好地向孩子傳達一種無聲的愛,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父母也要知道一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不會慣壞,多給孩子擁抱等同於給孩子更多的愛。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研究顯示:一歲前的孩子怎麼抱都慣不壞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把剛出生的幾隻小猴與母猴分離,並將他們放在同一個有兩個代理母猴的籠子裡。一隻母猴使用鐵絲編制的,但是身上掛著奶瓶;而另一隻母猴是用絨布做成的,身上沒有奶瓶。經過長時間研究發現,小猴們除了喝奶的時候會跑到鐵絲母猴身邊,其他的大部分時間都依偎在絨布母猴身旁,或者是受到驚嚇時第一時間都是跑到絨布母猴身邊。

由此可見,擁抱對於剛出生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地重要,父母的擁抱向孩子傳遞了愛的信號,讓孩子對父母更具有依戀感,也讓孩子的成長更具有安全感。

《爸爸去哪兒5》綜藝節目中,鄧倫作為小山竹的實習爸爸,當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鄧倫很自然就把小山竹抱起來,這一行為深得小山竹的喜愛,小山竹也表示鄧倫很適合當爸爸,就因為他會擁抱自己。擁抱是向孩子表達自己"愛"的最為直接的方式,能夠讓孩子迅速地接收到父母的愛。

除此之外,美國聖母大學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

嬰幼兒時期經常得到父母愛撫、擁抱的孩子,孩子長大後不但不會過度依賴父母,反而會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更強的社交能力。

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覺得孩子一哭就去抱會讓孩子養成過分依賴父母的性格,導致孩子無法獨立。但事實並非如此,父母在孩子哭時能夠及時回應孩子,擁抱孩子,反而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更好地用表情或語音來表達自我。

美國兒科學家也曾說:"當寶寶哭泣時,及時回應他們的哭聲並不會寵壞他,這也不是溺愛"。

父母要記住一歲前的孩子怎麼抱都不會慣壞孩子,父母要做到不輕易踩坑,以下兩點學起來!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做到抱孩子不會慣壞孩子,只需記住這兩點

  • 請記住,一歲前怎麼抱孩子都不為過

發展心理學家貝爾和安斯沃茲曾經做過實驗表示,0—3個月的孩子在哭的時候能夠得到父母及時的回應和擁抱,那麼當這些孩子長大到8—12月時,會比同齡的孩子更不容易哭。心理學上耶論證到:"0—1歲是孩子形成安全感,懂得愛的核心階段。"

並且,哭是嬰兒表達自己內心需求最為直接的方式,餓了哭了尿了不舒服了,都會用哭聲來表達。如果這時能夠得到父母及時的溫暖回應和幫助,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自然而然也就建立起來。

並且6—12月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被叫做:"物體永恆性的培養",是指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認識到物體時獨一無二存在的。

比如世界上只有一個媽媽,看不到媽媽就會自然覺得媽媽不在了。所以,當孩子哭泣時發現媽媽不在自己身邊,就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的心理。所以,有很多的孩子總是離不開媽媽,很可能就是這個階段母親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培養和愛,讓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記住,那種多擁抱孩子就會慣壞孩子的說法時杞人憂天的,一歲前的孩子一定要多給予擁抱。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 請記住,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

孩子哭就是在無理取鬧,父母多抱一下就會慣壞孩子?這簡直是犯了巨大的錯誤。

哈佛大學早期教育學研究表明

越早對5個半月前孩子地需求性啼哭,越有可能避免孩子在三歲前成為一個自私任性的寶寶。父母要知道,孩子哭往往是因為孩子的某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哭聲只是孩子在尋求幫助的一種信號。父母與其擔心孩子一哭多抱孩子是否會慣壞孩子,不如思考孩子哭聲背後的真正需求。

韓國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李輝才面對嚎啕大哭的孩子,感到不知所措,衝奶粉給孩子,孩子不喝;言語上安慰孩子,孩子不領情;唱歌逗孩子,孩子也沒有停止哭泣。後來,李輝才想到會不會是孩子大便了,搞的孩子感覺不舒服。

一經檢查,發現正是如此,並幫助孩子清理完後,孩子終於又露出了笑容。所以,父母要懂得去挖掘孩子哭聲背後的原因,當孩子哭時,父母除了抱一抱孩子,也可以採用"看一看,聽一聽,試一試"的方式去發現孩子哭聲的緣由。

父母要記住,擁抱本身和寵壞並無關聯,但是和父母對孩子需求的回應態度息息相關。抱一抱孩子,聽聽孩子內心的需求,積極回應孩子,才是對待孩子哭聲的最佳解決辦法。

世界上的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能夠把最好的東西帶給孩子,但卻往往忽視了最好的東西莫過於給孩子多點擁抱,多點愛。願每一位天使都能夠在溫暖的懷抱中快樂成長。

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別輕易踩坑,1歲前的寶寶怎麼抱都慣不壞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