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朝的“聯周滅齊”政策正確嗎? (單選)
0人
0%
正確
0人
0%
錯誤
0人
0%
說不好
<button>投票/<button>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派遣五十一萬大軍南下滅陳,自此分裂長達三百年的中國重新歸為一統。南北朝末年,儘管北方統一南方已經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何時統一,以及由誰來統一,誰也說不清。鮮卑化的漢人王朝——北齊,漢化的鮮卑王朝——北周,似乎都曾有統一天下的可能。相比之下南方的陳朝雖然已經失去問鼎天下的可能性了,但依舊是能左右周、齊統一的大變數,雖然與北周有深仇大恨,但陳朝最終還是選擇了聯周滅齊。由此觀之,陳、齊、週三方外交關係的演變,實在與隋朝的統一密不可分。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一、 陳朝建立之前,南朝與北朝的外交關係

侯景之亂後,南方的梁朝陷入宗王割據、四分五裂的局面,北方的北齊和西魏抓住機會南下,趁火打劫,北齊從奪取了梁朝的淮南江北之地,而西魏則佔了包括益州、荊州在內的長江上游大片領土。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侯景之亂後的梁朝

當然從性質上來說西魏要更加惡劣,因為北齊只是搶了點土地,而西魏卻殺死了當時梁朝的合法皇帝——梁元帝蕭繹。梁元帝死後,梁朝與西魏矛盾空前激化。西魏原來只有北齊一個敵人,現在它又為自己又樹立了一個敵人梁朝。西魏既然成了齊、梁的共同敵人,齊、梁聯合起來對付西魏,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際上一開始事情的走向也是如此,梁元帝死後,身在建康(今南京)的梁朝最高執政王僧辯雖然一開始與北齊有一點摩擦,但是很快轉變方向親善北齊,為此不惜接受北齊指定的皇帝。北齊此舉是基於現實,既然一時半會兒滅不了南朝吞併不了江南,索性扶持一個親北齊政權,集中力量對付老對手——西魏宇文泰;而王僧辯則是想通過交好北齊,緩解外部矛盾,建康地處江東,北齊軍隊過來可比西魏容易多了,王僧辯希望把面子給北齊,自己得到裡子,雖說皇帝是北齊送來的,但根據王僧辯的部署,以後朝廷上上下下還是得唯自己馬首是瞻,這樣親北齊的南梁與西魏建立的

西梁傀儡政權有天壤之別。

如果王僧辯此舉成功,日後篡梁稱帝的極有可能是王僧辯。但是這麼一來,梁朝的第二把手陳霸先坐不住了,一旦外部危機解除,王僧辯必然會安內,到時候第一個開刀的就是陳霸先。為了整個陳霸先集團的生存,陳霸先鋌而走險發動軍事政變,襲殺王僧辯,梁朝中央大權盡入陳霸先之手。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霸先包圍圈

由於當時梁朝鎮守四方的將領多是王僧辯的親友故舊,他們自然不可能服從陳霸先,而北齊因為陳霸先的突襲,打亂了本來已經布好的局,自然也將其當成大敵。因而陳霸先從誅殺王僧辯之後,不得不兩線作戰,同時面對王僧辯舊部和北齊的夾擊,雖然陳霸先通過艱難反擊,撲滅了王僧辯餘部,又兩次打退渡江的北齊軍隊,其後更是建立陳朝,但始終對實力強大的北齊卻無可奈何,只能將其趕到江北,卻無力收復江北失地。陳霸先與北齊由此交惡

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代梁建陳,本年的早些時候,西魏權臣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於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立北周。由此,南北朝末期,南陳、北齊、北周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而三國的外交關係也掀開了新篇章。

二、 陳朝三帝的對北關係

1.陳武帝時期的對北關係

陳霸先與北齊幾次惡戰,並且支持陳霸先篡位的一大功績就是打退北齊,保全了江南土地人民的安全,要他再去與北齊交好,不可能。但是要讓他去結交北周,也是辦不到的。

陳霸先雖然沒跟北周幹過仗,不過有更令他憋屈的事。問題出在兒子身上。陳霸先這輩子一共有六個兒子,但是除了第六子陳昌成年以外,其他兒子全部夭折。所以他對這個唯一的兒子格外關懷,希望其日後能繼承自己的位子。可惜的是,江陵之變,梁元帝被殺,而在梁元帝身邊侍奉(人質)的陳昌和陳頊(陳霸先侄兒)全被西魏(北周)擄到關中。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梁元帝

陳霸先即位後雖然頻頻派遣使節到北周去,希望北周釋放陳頊及陳昌,北周那邊嘴上答應的痛快,但就是不放人。陳霸先後來也看出來了,北周扣著人不放,就是想等陳霸先死後,陳朝在皇位繼承這件事上糾纏,最好天下大亂,北周能趁機渾水摸魚。陳霸先當了皇帝,皇位卻不能傳給兒子,心中對北周自然歡喜不起來。

不過憋屈歸憋屈,陳霸先卻也不會與北周撕破臉。原因有二,一來只要不與北周徹底交惡,萬一哪天北周皇帝良心發現,把陳昌送回來也不是不無可能;其次,當時陳霸先曾經的對手王琳擁兵自重,割據湘州、郢州等長江中游之地,以梁朝遺臣自居,與陳霸先勢不兩立,王琳兵多將廣,陳霸先禪代之前曾經討伐過王琳,卻被打得大敗而歸,所轄地區又與北周接壤,之前就跟北周眉來眼去,如果陳霸先與北周徹底撕破臉,北周轉而堅決支持王琳,對陳朝統一南方絕對上一大障礙。基於此陳霸先不會輕易結仇北周。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武帝劇照

總得來說陳霸先時代,陳朝與北齊、北周的關係都不咋樣,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擰巴",和好不可能,但是想要出兵交戰,實力又不允許,只能湊合著過唄

。但是在北強南弱的情形下,陳霸先的孤立政策勢必是不能長久的,好在陳霸先在位時間不長,從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建國,到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去世,在位滿打滿算20個月。陳霸先死後侄兒陳蒨即位,是為陳文帝。從陳文帝開始,陳朝對北關係開始調整

2. 陳文帝時期的對北關係

陳文帝是陳霸先的大哥陳道譚的長子,也是當時在陳朝境內陳霸先唯一的男性親屬。按說憑藉這一身份,陳蒨做皇帝是沒有爭議的,所以《陳書·高祖紀》記載:"高祖崩,遺詔徵世祖入纂",也就是說陳文帝繼位說陳霸先的意思。但是根據《陳書·侯安都傳》記載,是在大將侯安都的脅迫下,陳霸先的章皇后不得以同意讓陳蒨繼位。

《陳書·侯安都傳》:"(侯安都)便按劍上殿,白太后出璽,又手解世祖發,推就喪次。"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文帝與寵臣韓子高

同一本史書,記載卻迥然不同,足以證明陳蒨的繼位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北周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釋放陳昌回國,想要給陳朝製造內亂,想要渾水摸魚。

陳昌自恃是陳霸先嫡子,在歸途中給堂兄陳蒨寫信,言辭非常不客氣,要求堂兄讓位。陳文帝看到很不高興,說:"太子快回來了,我只好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說:"自古豈有被代天子?"因此,陳文帝派侯安都去迎接太子,渡江時,侯安都於無人時將陳昌推入長江淹死,對外宣佈陳昌在江中因船壞溺死。

陳昌一死北周的算盤落空,既然陰謀不行,那就直接來陽謀吧。天嘉元年(560年),北周派遣賀若敦、獨孤盛由水路率兩路軍隊東進,攻打陳朝,卻反被陳朝擊敗,由此北周感到暫時還不是攻打陳朝的時候。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文帝時期完成南方統一

相反這時的北齊在高洋的帶領下日漸強大起來,高洋建國初期就曾令宇文泰感慨:"高歡不死矣(北齊書·文宣帝紀)。"其後又通過數次北征,打得北方柔然、突厥、契丹毫無招架之力,被北方少數民族稱為"英雄天子"。儘管天保十年(559年)高洋駕崩,但憑藉其打下來的家底,北齊的軍事實力此時遠勝於北周。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同時也為了斷絕北齊的外援,北周期望與陳朝交好。

而陳朝方面,由於陳昌已死,橫亙在兩國間最大的障礙已經消失了。此外北周為了表達善意,於天嘉三年(562年)釋放陳文帝的胞弟陳頊回國,當然陳朝割讓了一些土地。但相比陳霸先的求而不得,陳文帝的要求得到了滿足,陳頊的迴歸,令陳朝孱弱的宗室力量得到加強,鞏固了陳朝的統治,陳文帝自然會歡喜的緊,對北周的印象也大為改觀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建康城

更令陳文帝覺得可以與北周交好的重大原因就是,北周與北齊對王琳的態度。王琳作為陳朝最大的內患,陳霸先死後,陳文帝一直致力於剿滅他,但是北齊一直在支持王琳,甚至在王琳敗亡之際收留了他,將其安置在江北,繼續騷擾陳朝。相反北周由於扶持西梁,對王琳逐漸拋棄,支持也多說口頭上的。這麼一對比,陳文帝心中的天平自然傾向北周那邊去了。

3. 陳宣帝從聯周滅齊到與周交惡

陳文帝時期雖然有了與北周改善關係的想法,但是其卻沒能等到這一天,天康元年(566年)陳文帝駕崩,太子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承帝位。然而陳伯宗年幼無力掌控政局,在位不到兩年就被叔叔陳頊廢去地位,其後陳頊自立為帝,是為陳宣帝,陳文帝最疼愛的弟弟就這樣篡奪了哥哥的江山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宣帝

陳宣帝雖然是通過政變上臺,但卻是一位有為的君主,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陳朝國力大增。同時他在位期間正式確立了"聯周滅齊"的基本國策。

北周期望與陳朝交好,是為了結成對北齊的包圍網。那麼陳宣帝圖什麼呢?陳宣帝曾經在北周生活過近十年,雖然是俘虜,但是由於陳朝的存在,北周對其還是相當禮遇的,因此陳宣帝有可能對北周有一些好感。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

太建五年(573年),陳宣帝興兵伐齊,這就是南朝的最後一次北伐。對於陳宣帝北伐的決策,陳朝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當時"公卿互相異同(陳書·吳明徹傳)",然而陳宣帝力排眾議,堅持派遣大將吳明徹北伐。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陳宣帝北伐奪回淮南

經過惡戰,陳朝從北齊手中重新奪回了失去二十餘年的淮南江北之地。陳宣帝的北伐牽制了北齊大量兵力,為北周滅亡北齊統一北方作出了貢獻。

《周書·韋孝寬傳》載:"長淮之南,舊為沃土,陳氏以破亡餘燼,猶能一舉平之,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返,內離外叛,計盡力窮,傳不云乎?臂有釁焉,不可失也。今大軍若出軹關,方軌而進,兼與陳氏互為犄角······必當望風奔潰,所向摧殄。"

由此觀之,陳朝不斷攻打北齊,使北齊陷入了"內離外叛,計盡力窮"的境地。北周乘著這個機會攻齊,有陳朝互為犄角,必可滅齊。周武帝平齊,就是按照韋孝寬的"平齊三策"的第一策去做的。如果沒有陳朝的幫忙,北周不能如此輕易滅掉北齊,因而北齊實則是亡於北周、南陳的聯合進攻,頗有南宋末年聯蒙滅金的意思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北周南征,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陳宣帝聽聞北周滅北齊,即乘機爭奪淮北地區,於是詔令吳明徹進軍北伐,吳明徹的部隊抵達呂梁時,周武帝派遣大軍南征,與陳朝展開激戰,最終陳朝大敗,吳明徹被俘,淮南地區得而復失,

陳朝疆土又重新縮回江南

此戰歷史上稱之為"呂梁覆車",此一戰後"大喪師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陳書·宣帝紀)。"

由此我們瞭解到了陳宣帝與北周交好的真正意圖,陳朝建立後,疆域狹小,實力羸弱,要想再一統天下,希望渺茫。對陳朝來講,最好的結局就是多活幾年,晚些滅亡,而這就需要戰略緩衝地帶

否則只要敵軍攻破長江,陳朝滅亡指日可待,對陳朝來說最大的屏障就是奪回淮南之地,然而淮南之地在北齊手上,北齊不可能拱手相送,這就只能靠陳朝自己奪取,而交好北周,使其在北齊西境壓制北齊,減輕陳朝奪取淮南的軍事壓力。而後北周輕而易舉吞併北齊令陳宣帝感到空前壓力,陳宣帝想要奪取淮北之地,正是基於北周空前強大的情況下,想要多奪取一些空間,延遲陳朝的壽命。然而此戰卻失敗了。

三、餘論

陳宣帝北伐失敗後,陳朝只佔有長江以南的土地,軍隊主力被全部殲滅;北周佔有的土地則北抵突厥,南抵長江,實力遠遠超過陳朝。十分清楚,北周只要再作一兩次重大攻擊,就完全可以滅掉陳朝,統一無須等待隋朝。但為什麼北周沒有統一呢?

從陳朝、北齊、北周三國的外交風雲,論隋朝的統一

這是由於北方突厥的興起,從周武帝起,便採取了先安定北疆而後滅陳的政策.北周政權後來為楊堅奪取,周變成了隋,楊堅成了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隋文帝在突厥問題解決,北疆基本穩定之後,出兵很容易地便滅掉了陳朝,實現了南北統一可隋的統一,基礎卻是在北周時期奠定的。

[1]萬繩楠.從陳、齊、周、三方關係的演變看隋的統一[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4):50-56.

[2]強正婷.論陳蒨繼位與陳昌之死[J].鎮江高專學報,2017,30(04):106-108.

[3]程濤. 王琳與南朝後期政局[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

[4]洪懿. 北朝權臣高歡研究[D].重慶師範大學,2018.

[5]吳佳臨. 北朝重臣宇文泰研究[D].重慶師範大學,2018.

[6]楊翠微.周武帝滅齊統一北方可能性探析[J].求是學刊,1998(03):85-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