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來源

安陽是甲骨文發現地,周易發源地,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中心。

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七朝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稱,安陽殷墟是中國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

那麼,安陽是什麼時候被叫做“安陽”的呢?

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統治時期,都城從“奄”(位於今山東省境內)遷到“北蒙”(今安陽市殷都區),並改稱“殷”。從此時一直到戰國時期,安陽都稱“殷”。

“安陽”一名始於戰國。其說法有二種,《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頗攻魏房子,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安陽”一名始見於史冊。

另外,《史記·秦本記》記載: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攻邯鄲,不拔,去……攻汾城,即從唐拔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即“安陽”之名是由“寧新中”改。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原舊鄴縣地區劃入安陽縣,同時安陽縣更名為鄴縣。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鄴縣治所遷回原地鄴,復安陽縣建制。此後,安陽又稱“相州”、“彰德府”。

1913年改彰德府為安陽縣。此後,“安陽”一名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