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內蒙古帶來什麼?

時間回溯至2018年12月。

這個月,內蒙古最大的工業企業——包鋼(集團)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過程中,引入外部投資方——上海鋼聯物流公司,共同成立包鋼鋼聯物流公司,從而開啟了包鋼由原料開採、產品加工到智慧物流派送的全流程高效運行的全產業鏈時代。

時間行進至2019年10月。

在包鋼鋼聯物流公司指揮中心,佔據整面牆壁的大屏幕上,一個個“綠點”是物流節點,“黃點”則為貨運車輛,兩種顏色的點狀對接清晰無誤。

對接的典型案例是:打開“包鋼好司機APP”,接下“包鋼-天津港“的貨運單,完成交接後,馬上就能收到返程新訂單,不用發愁空車駛回,且訂單穩定。

目前,“包鋼好司機APP”註冊車輛達到5000輛左右,裝卸點600多個,跟蹤數據超過1200萬條,包鋼鋼聯以打造“內蒙古-天津”物流專線為模板,物流區域逐步向全國擴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勢不可擋的時代大潮中,穿越歷史的天空,混合所有制改革正以彪炳史冊的功績改寫著內蒙古國企發展命運。包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德剛堅信:“未來物流板塊將成為包鋼第五大產業板塊,2020年底將實現150億元的營收目標。”

何止是包鋼?

自治區鹽業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持續推動鹽業體制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融合,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鹽業商業模式創新和變革,激發出企業內部經營活力和競爭力。

蒙能集團在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中,堅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完善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深化“處僵治困”改革,現已發展成為內蒙古綜合性現代能源支柱企業。

內蒙古交通投資集團出臺國資國企改革攻堅行動責任分解方案,並將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隆重推向前臺,交投集團優化產業戰略佈局、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迎來新的發展曙光。

內蒙古電力集團與鄂爾多斯市政府、北方聯合電力公司、億利集團正式簽訂四方框架協議,共同出資組建混合所有制配售電公司,這標誌著蒙西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

2019年春,呼和浩特。

自治區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推介會在這裡舉行。會上,內蒙古推出40多個混改項目,涵蓋冶金、能源、金融、商業、文化、交通等行業,既有股權轉讓、增資擴股項目,也有合資合作、併購重組項目,預計項目全面落地實施後將引入社會資本近200億元。

為什麼要這樣?

根植歷史,方能面向未來。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持續創新力。內蒙古國有資本總量小,資產證券化率低,產業結構較單一,國企支撐引領作用不夠充分。

“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促進國有企業解決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目標的迫切需要。”自治區國資委主任張金亮說。

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內蒙古帶來什麼?

推開新時代的大門,內蒙古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邏輯中前行,向著光輝燦爛的前程奮勇前行。內蒙古積極推動出資監管企業通過上市、產權轉讓、增資擴股、項目合作、債務重組等多種途徑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目前,自治區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各級企業中,已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達200多戶,佔全部獨立核算企業戶數的60%。

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內蒙古帶來什麼?

鮮花因汗水而綻放,事業因奮鬥而勃興。通過深化全區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轉換了企業經營機制,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了全區國企運營效率,增強了國有企業的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2017年,自治區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實現利潤20.5億元,一舉扭轉了連續兩年整體虧損的局面;2018年,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實現利潤46.5億元,同比增盈26億元;今年以來,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混合所有制改革還將為內蒙古帶來什麼?

歷史榮光分外耀眼,奮鬥強音激盪人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黨的十九大發出的時代強音。

肩上擔山知任重,志存雲天砥礪行。在時代強音的感召下,在“建設亮麗內蒙古”的偉大實踐中,內蒙古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四個突破”的信心堅如磐石。

——突破所有制限制,打消“與誰混”的糾結,敢於同其他一切所有制資本進行混改。

——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敢於用好的企業、潛力大的項目參與混改。

——突破國有資本在某些行業領域“一股獨大”的障礙,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

——突破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相互猜忌、相互對立的認識誤區、思維怪圈,形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合作共贏的新格局。

披荊斬棘成大道,闖關奪隘再出發。未來,歷史將怎樣定義內蒙古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未來,混合所有制改革將為內蒙古帶來什麼?奮鬥,是贏得精彩答案的唯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