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医中药建个网站,宣传讲解中医药的同时网上行医问诊,可行吗?

修其身先


要从管理层做起,要懂中医中药的院士,专家来管理指导中医中药,不能用西医的方士来管理,用西医的方式方法来管理,只能让中医中药走向灭亡。


劲松pJS


十年前做药品生意时,就想建个这样的站,可以让广大网民注册,上传自己家乡的土方、偏方和本地草药图片及功效,其它网友也可修改添加,这样可以找回很多流失的中草药与药方,还能将中药进一步正名归类,方便别名与谐音查找,但服务器与站点建设费用很高,所以打消了。


都市倣牛


应该可以 大医把关 还要加上病人的悟性 有些慢病调理时间长 病去如抽丝 治疗起来麻烦 悟性不够的人 会半途而废 总之,治病是不能打包票的。还是研制出不同类型的有效药物 供中医医生选择使用 一边可以推出国门 形成中医产业 我们很不争气 只培养中医 传授医术给外国人 不知做强自己的产业。做产业又要注意一点:别一心图利,必须先做好研究,做出好东西,理想越高,理念越崇高,成绩才会越大。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得凭信誉吃饭,私心杂念是干不成大事的。但绝不是把技术与秘方拱手给人,那你就是败家子,不肖子孙。图片说明:穷,也可岁月静好;富,繁华毁于一旦。




风过横塘


可行,手机可以把患者自述、患者照片发给医生,医生可以判断,之后如果发明诊脉仪与手机连接,通过手机把脉搏信号传过去也是可以的。应该由马云来牵头做。聘请全国有实力的中医医生,签订合作协议,与各地正规药店签协议或者马云搞一个网络药店,患者就近购药。医患双方均实名,跟踪每个患者治疗效果,长期积累各医生的治疗业绩、特长,公布在网上,让患者能尽快找到最对口的医生。与保险公司签协议,患者网诊必须购买保险,发生意外由保险公司赔付。


new电动车快快来


纯中医搞这个可行性不高。

开通网上行医很容易,召集医生安排时间在网上出诊即可,普通的病症也能看,但也只能看普通的病,说的难听点,就是开点太平方。因为网上出诊,中医望闻问切的手段被严重限制,对病情的判断就可想而知了。

西医可以搞这个是因为西医借助仪器检查,检查结果发给医生就可以看病,所以,如果是中西结合门诊,用仪器检查代替中医的望闻问切,网上门诊相对更容易实现。


熊老师0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医中药知识

中医中药建一个网站专门介绍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医治心得,普及中医医疗知识,让大家对中医不再充满神秘感,对疾病也不再惧怕,都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心里有数,更好地配合治疗,这样才能把中医中药发扬光大,深入老百姓的内心,中医是可信可靠的医疗手段。但是不要太大而全,就是一个交流平台。就像一个医院一样,有不同的科室(交流平台),患者或者中医爱好者,中医从业者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知识点和交流平台。


Hanpeter64


这个建议很好!不过应该有法律顾问保驾,明确责任,把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准备好处理预案。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做到大医精诚,德艺双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杜绝科学霸权主义和学术霸权主义。全心全意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兼顾大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上工治未病的大中医纲领。


用户3547580640074济


我认为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但网上寻医问药有点难度,中医大夫不是各个都能胜任远程诊断的。中医能发展对全民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中医会有更好的发展。现在要做的是,所有的中医大师们联名上书,争取国家的支持。把中医纳入医保体系中。同时加快培养中医队伍。没有兵怎么打仗呢。


冷漠212410401


我们巳经做了。要线上线下相结合,还要看专家质量,线上我们现在签约了一百个权威专家,年底要签五百个才能满足需求;线下我们开中医诊所,目前巳有五十多家,到年底会开到两百家,在数量上会超过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单纯网上咨询是被国家禁止的,毕竟人命关天,人民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初诊必须是专家当面诊断。


资生缘大健康联盟


建议由县级中医院每三个月举办一次中医会诊大会,民间中医可上台出诊,三天内患者病症好转或痊愈的,即申报县卫生局为其发证。

此举还可以发掘一些杰出人才,聘用到县级以上中医院为患者服务。

有本事的民间中医师不怕临床治病,正好显示真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