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打仗需要士兵,組成軍隊才能發動戰爭;


醫生治療病患,以治病救人為根本目的。


01 人為本,一撇一捺極為重


《孫子兵法》在第一篇中就揭示了戰爭"亡國不可以復存"的重要性,戰爭為"國之大事",對於士兵來說就是"死生之地",嚴重者就會"死者不可復生",士兵應徵入伍,參與戰爭,死傷是不可避免的,但對於君主與將領來說,最主要的任務是取得戰爭的勝利,最全面的成功則是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


《孫子兵法·地形篇》一文中出現"視卒如嬰兒"與"視卒如愛子"的說法,表達了戰爭中將領對士兵的看重,認為士兵乃是戰爭之本,也體現了孫子以民為本的戰略思想。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而中醫則認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沒有什麼比人更重要的了,醫者就應該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信仰,所以不止《黃帝內經》中強調了人類生命的珍貴,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序言中也寫道:"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


這也是我們身為醫者需要銘記於心的準則。


要想達到"以人為本"的境界,從最基礎來說,就是要重視戰爭,慎重地對待戰爭,而醫家則要重視藥物,慎重地使用藥物。


02 藥為毒,不得已而用


國家發動一次戰爭,需要考慮各方面因素,兵力、糧草、敵軍、地域、環境、勝負等等,這些方面"不可不察也",對於這些需要慎之又慎的因素,最害怕為將者一時衝動,依據自己心意發動戰爭,國家的存亡、士兵的損傷都在這一念之間,一旦戰爭開始,就不是一朝一夕能結束的。


所以《孫子兵法·火攻篇》在用兵作戰方面提出要做到三條原則:


"非利不動",沒有利益可佔的時候,不要出動軍隊;


"非得不用",沒有得勝的把握的時候,不要動武動兵;


"非危不戰",不到危急的時候,不要和敵人交戰。


這種戰略高度中提到的對戰爭的態度就是"慎戰",慎重對待戰爭。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這種思想在《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論》中也有具體論述:"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後",同理:"藥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後用",因為古代稱"藥物"為"毒藥","凡藥皆有毒也",即使是像甘草、人參一樣世俗所謂的良藥,只要是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治療疾病的時候,要重醫慎藥,能打針就不輸液,能吃藥就不打針,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不得已而後用",充分體現了""的思想,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說明了藥物的特性為"藥性猛烈",像統帥軍隊一樣,而兵又有"兵之猛暴"的特點,所以藥和兵又具有 "剛"和"烈"的共同特點,"豈容妄發",對於二者要慎重對待,不能隨便使用。


清代有一本名為《本草害利》的書,出自清代醫家凌奐,書中極為詳細地列明瞭每一味中藥的利害,強調了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書中曾言:"凡藥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衝鋒於前,不顧其後也······遇證則慎思明辨······辨證不明,信手下筆,枉折人命。"


這正如《孫子兵法·作戰篇》所謂"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認為凡是藥物都具有兩面性,不能只看見它的效果看不見它的弊端,選擇的時候需要權衡利弊

,慎思明辨,像戰爭中顧頭不顧尾的錯誤就能夠避免。


03 有毒無毒全在"度"


中醫講究"三分治療七分養",所以在治療疾病時最重要的是"中病即止",在治療疾病時要強調對"度"的把握,尤其要避免用藥太過的弊端。


在中醫藥的教材中,藥物的毒性分為大毒、常毒、小毒和無毒,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強調,"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code>由此看出,食療比用藥更養人,在我國第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素問•湯液醪醴論》一篇雲:"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code> 


這段話說明了上古之人把製作的湯液醪醴只作為備用,不提倡藥物治療,同如今的慎重用藥有異曲同工之妙。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尤其是對於中藥來說,藥物的作用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光有治病救人的有利一面,還有過度濫補妄攻的有害一面,所以對於藥物更應該慎重對待。


對於醫生來說,必須要辨證準確,使用藥物得當,以便更好地發揮藥物功效,達到所期望的治療效果,究其原因是人"一身無處不宜謹護",畢竟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提到人命比千金更為貴重,治療疾病更應該注意藥物"不可輕視也",藥物的傷害更勝於疾病的損耗。


醫生行醫應該膽大心細,行方智圓,要時刻銘記"人命至重"。


04 假藥害人失信心


銘記於心容易,身體力行難,在古代,醫者治病救人,得到百姓的恩謝,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的發展,世界的多彩,隨之而來的不光有疾病的多樣化,還有藥物的誤用、濫用、亂用情況日益嚴重。


首當其衝的就是藥物的真假問題,對於中醫,要想能夠的更快的治癒疾病,首先離不開藥材。


古往今來,中藥都是土生土長,天生天養,以前,看中醫的人少,用中藥治病的人也不多,所以中藥的需求量不大,現在,隨著中醫得到認可,百姓推崇中醫治療,用藥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伴之而生的就是中藥市場的混亂。


天然的、野生的中藥供不應求,所使用的藥材大部分是人工種植的,這就牽涉到成本制約的問題,從而出現造假摻假的現象。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不同的藥材對於外行人來說根本分不清真假。

例如藥材市場的紫蘇,標價有100元、80元到20元不等,甚至還有低價到10元的,問其根本,需求人不一樣,所進貨的紫蘇質量也不同,100元的就是純紫蘇,質量很好,80元的就往裡面摻雜一些棉花柴,50元的只有一半紫蘇,這些為質量次等的,10元左右的更不用提了,還能稱之為"藥"嗎?


而這些質量不佳的藥材則很受歡迎,畢竟成本低,但相對而言,即便你有藥方,醫術非常了得,但用的卻是摻假的藥材,這樣豈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長此以往,中醫還會成為人們信賴的治病方式嗎?


中醫的傳承會不會被在這些假中藥所毀傷?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05 養生能否起死回生


隨著中醫的火熱傳播,各類養生節目的興起,中醫保健也被納入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最喜歡中醫養生的就是爺爺奶奶輩的人了,一方面是年齡大了,希望能更好地保養身體,另一方面是他們接觸中醫比較早,對各種小偏方都比較熟悉,即便是咱們平常的食物他們也能看成是中藥,例如,

紅棗補氣血,蔥白治感冒,大蒜可以止腹瀉等等。


當年他們感冒發燒,一碗蒜瓣兒茶,蔥白生薑煮水就好了,現在的年輕人,一有不舒服,吃藥打針輸液,典型的生病治療三部曲,從而形成了抗生素的盛行,而抗生素使用過多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例如增強體內耐藥性、降低免疫力等。

“吃藥打針輸液”西醫三板斧,從《孫子兵法》看中醫沒落三部曲

這只是醫生沒有全面意識到抗生素的藥害作用出現的情況,現在我國對抗生素的使用也做出了明確的規範。這是西藥中的藥害,而對於中醫來說,藥害的作用就是不清楚藥物的毒副作用,長期並且大量服用某種藥物,從而導致五臟功能的損傷。


《內經》中提出了"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觀點,認為一種治法不宜應用時間太久,否則容易使病情走向另一面


<code>例如,肺熱證的患者若過用、久用寒涼藥物,會傷脾陽而轉為虛證;/<code>
<code>過汗則傷陽耗津、過下則傷中損液、過溫則傷陰、過寒則傷陽等,都體現了"中病即止、勿其過度"的思想。/<code>


兵者以民為本,醫者以人為貴。


以上為個人淺薄看法,希望中醫能夠正確被看待,五千年的醫家智慧畢竟是無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