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我們都知道父愛深重如山,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永遠都是頂樑柱的角色,不可或缺,家裡面的小事大事都應該和父親進行探討與商量,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

著名的英國文學家哈伯特曾說:"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當我們成為父親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這個家庭的一切,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物質條件,所有的一切都是父親的責任與擔當。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1、好的父親要有格局與視野

曾國藩曾經說過:“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在我們的家庭中,爸爸就是一個風向標,爸爸的遠大理想,視野寬廣,才能引領整個家庭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

舉個成功父親的案例,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啟超,一家三個院士,九個兒女都成為了國家棟梁之才,就是因為一個父親的格局才讓滿門成為精英之人。

梁啟超重視寓教於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會帶著孩子去郊遊,吃美味的野餐,看野生動物,讓孩子們享受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讓他們放飛自我、解放人性。

一個成功的父親永遠會為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最大的支持,當然也會給孩子們提出一些建議,但是絕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梁啟超想自己的女兒梁思莊學生物學,但是她嘗試之後,感覺力不從心。

於是梁啟超在得知後趕緊給女兒寫信:“聽你二哥說你對生物學不感興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必拘泥爹爹之話。”

作為一個有格局的爸爸,他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孩子的人生最終還是要自己去走,與其自己幫孩子選擇未來的道路,不如給予孩子主動選擇權,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正像他所說的“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經濟莫過於此。”

作為一個思想開放的父親,他很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善於去發現他的每一個孩子的優勢,幫助他們去了解自己,去設定合理的目標,這才是他的孩子能夠全部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的原因。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這個角色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規則和紀律。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父親白天在工地上打很累的散工,晚上還會去垃圾堆裡撿廢品,雖然很窮,但是他卻一直堅持給自己的兒子上貴族學校,非常希望他接受好的教育。

爸爸還經常語重心長的和自己的孩子說:“我們雖然貧窮,但不可以胡亂說髒話,我們不偷、不搶,原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要拿,你只有努力讀書,將來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的確如此,雖然生活很窮困潦倒,但是也希望兒子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才是一個父親的格局和眼界,不關乎物質上的富有與貧窮,只在乎自身內心。

父親,作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為孩子的未來規劃方向、指明道路,愛孩子,且“為之計。爸爸的格局和視野決定孩子未來的道路能走多遠。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2、好的父親要幽默與樂觀

其實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磕磕絆絆,絕對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孩子的成長當然也是。父親的幽默與樂觀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能夠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

電影《美麗人生》大家都看過,圭多父子被送去了納粹黨的集中營。在這樣極其惡劣的困境中,圭多雖身陷囹圄卻沒有失去生的希望,於是給兒子製造了一個有趣的遊戲,讓他相信,在掙夠1000分之後就能夠得到一輛貨真價實的坦克。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所有說爸爸的積極樂觀,不僅能夠讓孩子保護孩子免受到傷害,最終為孩子爭取到了生存的機會,而且給孩子帶來美好的生活希望,讓家庭的苦難生活變成了“美麗人生”。

父親的幽默會讓整個家庭氛圍充滿歡笑,讓孩子學會在面對複雜的社會時能夠快樂成長,豁達面對。樂觀的父親,會帶領孩子走進生活中積極的一面,讓孩子充滿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

我國著名的作家錢鍾書在他女兒錢媛小時候睡覺時,在她肚皮上畫大花臉,有時候還在他女兒的被窩裡放上小玩具、書本,以此來博得女兒一笑,緊接著父女倆一起歡笑娛樂。

錢鍾書雖然很博學,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卻像孩童般有趣,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她擁有愉快歡樂的童年。

事實上就是這樣,樂觀的父親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和孩子相處、溝通,這樣能得到孩子的親近,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永遠美好的回憶。 父親的樂觀和幽默,對於孩子受用一生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3、好的父親要做精神、品行的領導者

滴滴的總裁柳青在回想自己的父親時最想感激的就是父親對她品格、精神的培養。有一次,柳青的父親去外地出差,北京突然飄起了大雪,原本每天跑步的時間到了,柳青由於天氣原因就想偷懶,但是父親打來了電話,詢問柳青有沒有去堅持跑步。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正是她父親的嚴格監督,柳青於是不敢倦怠,把自己的跑步計劃持續進行下去,柳青的父親用精神上的監督磨練了她的意志力,讓她意志力變得更加強大。

在柳青上初三時,有一天柳青上學前讓爸爸下班路過一家書店時幫自己買一套學習資料。父親二話沒說答應了。

可是晚上回家,父親進門才發現自己因為工作過忙的原因,把買資料的事拋到了腦後。但是父親立刻對柳青說,我這就給你補買回來,沒有絲毫猶豫。

就這樣折騰了兩個小時,父親終於給女兒買來了學習資料。父親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讓柳青也養成了言出必行的處事作風。

在柳青的父親看來,教育孩子的最主要德是誠信、誠實、堅持這些內在品質。這會在無形中就成為孩子的精神引領者。

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父親

父親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父親更是孩子勇敢路上的帶路人,是孩子精神上的引導者。好的父親需要言傳身教,更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